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b3e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c.png)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1.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不同的学说,并比较它们的差异与优缺点。
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
2.教学内容:1)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2)不同的起源学说,包括跳变学说、共生起源学说、自发起源学说、生命泡学说和遗传物质先行学说。
3)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3.教学步骤【Step 1】了解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生物在地球上的存在持续了数百万年。
在逝去的岁月里,许多生物物种已经消失了,但有一些生物物种的遗骸却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现代生物学家们研究生命起源的有力证据。
在初二生物的教学中,学生们将通过学习化石记录,了解古生物学对于探究生命起源的重要作用。
【Step 2】了解不同的起源学说在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五种最主流的起源学说:跳变学说、共生起源学说、自发起源学说、生命泡学说和遗传物质先行学说。
学生们将会学习到每种学说的特点、优劣与相互关系。
【Step 3】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研究生命起源已经变得更加高效和直观。
通过使用现代遗传学和化学方法,我们可以模拟地球早期的环境,并试图在实验室中重建生命起源的过程。
学生们会学习这些方法,并看到这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Step 4】进行实验室实践在初二生物的教学中,实验室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们会进行模拟实验,创造一个类似于地球早期环境的气氛,并使用不同的物质,制造一些可以模仿生命起源的化学反应。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并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4.教学评估通过测试和实验报告的形式,评估学生们对于初二生物教学中新掌握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
5.总结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话题。
它始终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关注与探索,也成为了初二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了解不同的起源学说,以及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生命起源的奥秘,并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6da3d844769eae109ed02.png)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激发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热爱。
(2)通过生命的起源假说,体会科学的不断探索历程。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来源于太空和化学进化的假说。
(2)知道生命的表面和物质特征。
二、教学重点:生命的表面和物质特征、生命的起源假说三、教学难点:生命的物质特征四、教学方法:阅读与讲解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流程注1:提问①铁钉和树木哪个是有生命的?②为什么说树木是有生命的?③什么是“有生命的”?注2:生命的表面特征生命的一些表面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1题。
注3:生命的物质特征生命的物质特征有二: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生命物体的结构成分,生命功能的执行者,酶是一种蛋白质。
此处,引入时可结合第二章P36蛋白质分子结构展开,让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特征之一。
核酸:由许多单元连接起来的生物高分子。
组成核酸的单元是一种叫核苷酸的物质,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与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
组成核苷酸的核糖有两种,一种核糖分子中比另一种少了一个氧原子,是脱氧核糖。
根据核糖不同就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将图3-3和图3-4放大,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的差别,即核糖的区别和碱基对,以让学生认识决定物质的性质的关键是物质的结构。
DNA和RNA的区别和联系:DNA的任务只是携带遗传密码,而利用密码中的信息要靠RNA。
细胞中通常有三种RNA,一种叫核糖体RNA,它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
核糖体是生物“生产”蛋白质的“车间”;另一种是信使RNA,它的任务是传递来自于DNA的遗传信息;第三种叫做转运RNA,它能“抓住”特定氨基酸,并将氨基酸送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注4:生命来自于太空通过对“里尼尔”彗星的长年观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威沃为“彗星为原始地球提供生命之源”提供了有力证据。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7d6a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3.png)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了解不同的假说和证据,并能够分析这些证据并表
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2. 掌握重要的生命起源证据;
3. 能够分析生命起源理论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 生命的起源理论:进化论、创世论、化学进化论等;
2. 生命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3. 生命起源理论的争议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起学生思考。
2. 教学: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并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的看法。
3.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资料搜索和讨论,研究生命起源的证据,并展示结果。
4. 总结:教师总结生命起源的理论和证据,并帮助学生评价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5.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生命起源理论更具说服力?为什么?教学评价:
1. 学生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2. 讨论中表达思考和观点;
3. 作业:写一篇文章,分析自己对生命起源理论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扩展活动:
1. 生命起源实验:模拟原生生物的实验;
2. 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的生命起源证据;
3. 小组辩论:辩论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
2. 网络资源;
3. 科学实验器材。
生命起源的探究——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起源的探究——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e0d8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f.png)
生命起源的探究——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是一个神秘而伟大的存在。
它的起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生物生命的起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既要对人类自身的起源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需要从生命起源的根源出发,全面探讨人类自然和文化发展的源头。
本教案将引导初二学生集思广益、探究人类生命起源之谜。
第一课:生命起源的背景知识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生命起源的理论;科学家的争论。
我们了解一下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据研究,更早期的微生物可能已经灭绝了,所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始祖至今仍是争议不断的热点话题。
我们要了解生命起源的理论。
目前,有两种主要理论,一种是化学进化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另一种是生命外来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外太空。
我们要了解科学家们的争论。
虽然科学家们都在不懈地进行着研究,但是各自的观点并不一致,因此就引出了各种模式的学说。
第二课: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生命起源的条件;Wöhler的尝试;等温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要了解生命起源的条件。
在有机化学分析上,水、氢、氨和甲烷等物质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条件在早期的地球上相当普遍。
我们要了解Wöhler的尝试。
他实验了合成尿素,成功地突破了有机与无机分子不能互相转化的观念,从而为有机分子的合成创造了条件。
我们要了解等温环境的重要性。
等温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这对我们思考生命的起源很有启示意义。
第三课:生命起源的遗传基础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三域生命主宰论的体系结构和演化模型;生命起源基因的搜索。
我们要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二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备有真正的细胞核及各种各样的细胞器。
我们要了解三域生命主宰论的体系结构和演化模型。
它是一个由研制家Carl Woese创立的演化关系体系和演化模型,认为生命没有单一祖先,而是有三个独立的主要进化树,它们分别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
教案-2-生命的起源
![教案-2-生命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211b01a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06.png)
“教案-2-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定义及特征2.生命的起源假说3.生命的演化过程4.生命的多样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的起源假说、生命的演化过程。
2.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假说、生命的演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如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等。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是什么吗?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2.知识讲解(1)讲解生命的定义及特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本质和特点。
(2)讲解生命的起源假说,如化学起源说、宇宙起源说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
(3)讲解生命的演化过程,如生物的进化、物种的形成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
(4)讲解生命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生物之间的差异性。
3.案例分析(1)展示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实例,如地球上的生物化石、生物进化树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进行讨论,如讨论不同起源假说的优缺点、生命的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等。
(2)教师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3.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起源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相关书籍、论文。
2.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互联网资源,如科普网站、学术论文库等。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e33cb40b4c2e3f5627637b.png)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学习,能够了解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历史,阐明生命活动的机理,掌握生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的起源学说,认识到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同时结合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教学方法】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2)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生命的起源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我们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命的起源》,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吧!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过渡)通过收集资料,你知道东方和西方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学生根据准备的资料阐述所知观点,教师给予鼓励。
具体介绍学生不熟悉或不知道的几种观点,课件展示:1.神创论:神创造了世界万物包括原始生命神创论也叫特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世界上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变化;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质疑:若是神创造了世界万物,那么又是谁创造了神?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小组1: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不相信。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1c4c576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a.png)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年级:初中
教案标题: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掌握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3. 讨论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教学难点:
1. 探讨生命的起源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
1. 准备PPT演示文稿。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分享观点(15分钟)
1. 讨论生命的起源的几种理论,如生命泡说、原核生命说、共生说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起源的看法,并就不同理论进行讨论。
三、PPT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演示,介绍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及其证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起源。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总结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生命的起源在今后的生物研究中的意义。
2. 可探讨生命起源的新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好奇心,也激发了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bddf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0.png)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生命的起源教时安排: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是如何形成的;2.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3. 认识生命起源的关键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谈谈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引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2. 了解进化论(15分钟):-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物种适应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介绍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共同祖先等。
3. 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20分钟):- 简要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分组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并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认识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15分钟):- 介绍现已有的主要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RNA 世界假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介绍的生命起源理论和关键概念。
2. 认识关键环境条件(15分钟):- 介绍关键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影响,如水、温度、化学成分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3. 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20分钟):-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探索生命起源的未知(15分钟):- 引入一些目前尚未解答的生命起源问题,如生命起源地点、第一次遗传机制的形成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来解答这些未知问题。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教学辅助与评估: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验结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2.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初中生物的由来教案
![初中生物的由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9dd8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8.png)
初中生物的由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
2. 掌握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3. 讨论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
2. 探讨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难点:
1. 理解生命的起源概念;
2. 思考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生命会存在于地球上;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命的起源。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生命的起源理论和不同的观点;
2. 探讨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三、讨论(10分钟)
1. 分组讨论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汇报讨论结果,共同反思。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提醒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探索更多关于生命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关于生命起源的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引入生命的起源这一主题,让学生对生命的奥秘产生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深入探讨生命的起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希望学生在探索生命的奥秘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333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2.png)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3. 探讨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教学准备:
1. 地球演化的介绍资料;
2. 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的起源是指生命从简单的有机物发展演化到复杂的有机体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主体活动:(3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原核生物起源理论、原始生物细胞有核糖体RNA起源理论、化学演化理论等。
2. 分组讨论每种理论的依据、证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种理论。
巩固活动:(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辅导学生探索更多未解之谜。
3.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生命起源的新理论。
2. 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或科学家来学校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生命起源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并学习了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时间限制,对复杂理论的解释和讨论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延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生命的诞生教案
![初中生物生命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990c5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8.png)
初中生物生命的诞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组成要素。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难点:
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理解和应用。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生活中生命的存在,生活中有哪些生物。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
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分组讨论学习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召开小组讨论会,分享观点。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 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一些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节课将继续深化相关内容的学习。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进化的脚步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进化的脚步](https://img.taocdn.com/s3/m/ea28b3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5.png)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进化的脚步。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探索自然选择与进化适应的基本原理;2.认识生物的分类与演化,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理解进化学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并能够应用进化学理论解释生物的演化过程;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演化史概述;2.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原理;3.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系统;4.分子遗传学与进化学的应用。
三、备课过程本教案是根据GCSE课程框架和相关教材内容编写的,下面是本教案的具体内容。
1.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史概述1.1.生命的起源:自然界中最早的生命体是什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演化历史?从随机出现到最初的化学反应,木炭、铁砂、物质、光,等都是与早期生命的形成发展有关的因素。
1.2.生命的演化:从暴烈的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多样性,介绍生命的演化历程和规律,探究生命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2.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原理2.1.自然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如何被描述、研究以及解释?探究他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2.2.仿生学原理:了解造物主所创造的生物体构造如何启发人们研究发明。
3.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与分类系统3.1.生物的分类:什么是生物组织学?介绍一些生物的分类分类组织方式。
3.2.系统发育学:探究系的概念、分支球、共同祖先,以及分子数据在系统发育学中的应用。
4.分子遗传学与进化学的应用4.1.DNA分析:如何利用DNA作为遗传状态的分析工具。
4.2.分子证据:应用分子数据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历程。
四、课堂教学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需要设计一个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课堂教学内容:1.引言活动:发起有关“祖先树”的讨论,让学生探究人类的起源和其发展演化的历程。
2.信息获取活动:让学生观看动态多媒体演示课程或参观自己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在该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如:制作制片、观察胚胎、晶体看法器件,等活动。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命起源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命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7390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f.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命起源教案
Lesson 1 什么是生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生物的五大特征。
3.探讨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
学习重点:
1.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生物的五大特征。
3.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
学习难点:
1.生物的五大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生命起源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特征?
2.观看视频:“生命的五大特征”。
二、讲授
1.解释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讲解生物的五大特征: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新陈代谢、自我调节和响应刺激、进化发展。
三、活动
1.小组讨论:根据所学内容,讨论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并进行展示。
2.讨论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大家的讨论和补充。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命的定义和特征,以及生物的五大特征。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生命的奥秘。
作业:完成课堂笔记,思考生命起源的可能方式,并写下你的想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引发他们对生命起源的兴趣,并探讨了可能的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对生命起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生命的奥秘,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生命的起源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生命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b0086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8.png)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教案:生命的起源一、生命的起源1.1 地球上的生命地球大约诞生于46亿年前,最早的生命形式出现在35亿年前左右。
这些最初的微生物是通过无氧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并且释放氧气作为副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生命逐渐进化和多样化。
1.2 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或卫星上是否存在类似地球的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
然而,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其他太阳系体系中有生命存在。
1.3 原始海洋可能是最早发展出生命的场所据科学家研究显示,湿热环境下形成的原始海洋可能是最早发展出生命的场所。
这些海洋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物质供微生物使用,并提供足够稳定的环境条件。
二、从无机到有机:营养物质与能量获取2.1 无机营养物质无机营养物质指对细胞或有机体不可缺少但不能从有机物中合成得到的元素或离子,如碳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这些无机物质对生命的发展和维持至关重要。
2.2 从无机到有机通过化学反应,无机营养物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
动物则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有机营养物质。
2.3 能量获取方式生命体需要能量来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根据能量产生的方式,生命可以分为光合生物和化能生物。
光合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化能生物则利用有机物的存在来获取能量。
三、演化论与进化3.1 演化论的基本原理演化论是一种解释生命多样性并揭示它们共同祖先的科学理论。
基于变异、选择和遗传这些核心原理,演化论阐述了生命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
3.2 进化的证据许多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持进化论的证据。
其中包括古代地层中的化石记录、遗传学研究、生物地理学观察和胚胎学等。
3.3 自然选择与进化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把其优势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这种选择过程使得物种逐渐演化适应新的环境。
四、生命多样性与分类4.1 生物分类的意义通过对生命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共同祖先以及演化历程。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04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04](https://img.taocdn.com/s3/m/6fd1b10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6.png)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 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 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
二、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自然发生论是如何让解释生命起源的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雷迪的施压及其改进过程巴斯特的实验生命的起源巴斯特的实验没有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化学进化是可能化学进化的基本观点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的实验2、本节的教学重点:①雷迪实验和巴斯特实验②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3、本节教学难点: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为一课时至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
通过之前学习的生物知识我们了解到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
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本节内容要探讨的。
(二)教授新课师: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有着极高智慧的人类十分想了解的一个问题。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这个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师:古时候,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解释的问题往往就认为是神灵做的。
所以,东西方都出现了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
请两位同学分别给我们介绍下东西方的神话故事。
生:介绍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故事;介绍上帝七日创世界的故事。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第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神创论。
神创论认为生命的产生来自天意,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这种说法有依据吗?哪些证据可以表明它是错的呢?生:没有依据。
按照神话故事的说法,神创造了多少种生物,世界中就应该存在多少种生物,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但事实表明,生物的种类是不断变化的。
即使有神,神就是第一个生物,那么神又是从如何产生的?师:从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知道,神创论并不能解释生命的起源。
后来,人们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没有经过处理的动物的尸体会逐渐地腐烂并且生出蛆来,堆在一起的腐烂的植物中会飞虫飞出。
初二生物 第十五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初二生物 第十五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bc76e458f5f61fb736667f.png)
(1)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具体事实性知识
具体事实性知识
具体事实性知识
具体事实性知识
几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中有些是属于唯心论的观点,需要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来进行甄别
三、教学重点:
1.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化学进化的过程
这节课所涉及的生命起源的时间场所原始条件演化过程等几个方面都存在许多未解决、未定论的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知识抽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
所以现代科学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以上认识,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证据,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是以上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为现在的大部分人所接受。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化学进化的过程
知识延伸
讲解
我国在1965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人工合成了一种核酸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这两项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工作者为生命起源的研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结束
开放式结束
简单小结
讲述
这节课我们主要共同探讨了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相关问题
阐明重点
讲述
其中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化学进化的过程
看学生是否承认此观点
讲解重点知识
设问
讲述
讨论
讲述
讲述
设问
讨论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19c9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5.png)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一、前置知识在正式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基础概念:1. 细胞理论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指出所有生命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而来的。
2. DNA分子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由四个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鸟嘌呤)组成。
3. 生命的七个特征生命的七个特征分别为:有组织的构成、能够自我复制、能够感知环境、适应环境、能够新陈代谢、能够生长与发育、能够进化。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生命起源的基础概念和发展历程2.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与现代生命形态之间的关系3.掌握相关实验和科学证据,理解生命起源的科学原理4.提高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能力三、重点知识1. 外生说与内生说生命起源的两种不同学说:外生说和内生说。
外生说:生命起源于外部环境中。
内生说:生命起源于地球内部。
2. 生命起源实验生命起源实验是研究生物起源的一种直接途径,主要有“原始地球模型实验”和“前生物化学反应实验”等。
a. 原始地球模型实验这种实验主要模拟了地球大约40亿年前的环境,利用高温高压和放电等方式,观测实验物质是否可以生成生命中所需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b. 前生物化学反应实验前生物化学反应实验主要用于探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合成途径,以及复杂有机化合物的产生方式。
四、课堂教学1. 案例讲述以Urey-Miller实验为例,引入生命起源实验的概念和思想。
2. 实验演示1.展示化学实验装置,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高温高压环境和放电现象;2.操作装置,观测实验结果,检测生命起源过程中可能合成的物质。
3.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测和分析,深入研究生命起源的特征和方式。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结论以及生命起源的科学原理和历史进程。
五、总结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生命起源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进程,在多种因素和条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现代生命;2.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从无到有的奇迹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从无到有的奇迹](https://img.taocdn.com/s3/m/790595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5.png)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从无到有的奇迹。
一、生命的定义在深入探讨生命起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生命的定义是什么。
生命是指具有代谢、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基本生命特征的一种物质系统。
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生命体都具有这些特征。
二、生命起源的理论1.生命来自宇宙一些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宇宙。
宇宙中的化学物质在空间中不断释放,并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一些科学家推测,生命的化学建立在天然气、水、尘埃和其他原始物质的基础上。
这个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生命的起源可能是通过一系列的随机几率事件来实现的。
而地上的生命,则是从太空中“落下来”的。
2.生命起源于地球另一种生命起源的理论是,它是在地球上产生的。
这个理论认为,我们的星球上的生命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
这种生命形式可以在各种环境下生存,包括沙漠、海洋和深渊等各种地理和气候条件下。
这种意见的支持者指出,我们可以在地球上找到很多形态复杂性不同的生命体。
从最简单的细胞到高度发达的哺乳动物,每一个类型的生命都经历了无数次自然选择的进化。
三、生命起源的真相虽然生命起源的真相仍然是未知的,但是在几乎每一个方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之处。
在生命起源之前,必须有一个可持续的基础化学环境。
在地球的早期历史中,大气层中的化学元素和能量,形成了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让生物所需要的物质得以存在。
但是同时,在一个未被任何生命体打搅的条件下,需要时间才能形成生命最基本的化学成分。
在贯彻这个过程的时候,地球发生了很多次改变,包括地殻运动、海洋变化,甚至全球性的灾难。
这些事件虽然可能使生命的进化受到影响,但是也同时促进了基本建设的反应。
生物学家们利用模拟实验,展示了生命的各个方面所需的单独的成分是如何产生的。
分子学和细胞学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对这个过程的探究更加深入。
最终结论是,我们的生命和其他生命形式都源自一个叫做“原始单元”的物质组合。
原始单元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和产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
生物学家现已成功地合成了原始单元,并展示了它是如何在适当的条件下自我组装成为生命的起始阶段。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链的环节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链的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9b4af1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e.png)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链的环节。
一、环节一: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生命起源的第一个环节是物质基础,也就是所有生命体共同的基础元素和化合物。
在地球初期,氢、氦等元素随着太阳系形成而集中在了地球上。
随后,这些元素和太阳辐射形成了大气层和海洋,促进了化学反应的发生,使得由简单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分子逐渐演化的历程得以启动。
这一过程中,温度、水分、酸碱值和能量等因素的变化对有机分子的合成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环节二:有机分子的合成自然界中的复杂有机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是由一些简单有机分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而成的。
这些分子主要包括了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等化合物。
它们通过水的作用、酶的参与和化学能量的促进等不同机制,在适宜的条件下合成了更复杂的有机分子,使器官、组织、生命体得以构建和存在。
三、环节三:核酸和复制核酸是所有生物体中存在的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它们在DNA 和RNA的形式下,承载着细胞和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调控信号。
在生命链教案中,学生需要认识和理解核酸分子的组成和结构、遗传信息传递的原理、DNA复制和修复等方面的知识。
生命的繁衍和后代的遗传变异都依赖于核酸分子的存在和功能。
四、环节四: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链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生命体系的基础。
细胞中有一系列互相配合和协调的分子和机制,保障了细胞的稳定性、代谢性能和生命活动的实现。
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细胞膜、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结构和功能,同时也需要再次强调生命过程中能量、物质、信息传递和调控等方面的重要性。
五、环节五:多样性和演化生命是多样性的,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类生物体的繁多形态和功能。
无论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动物、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等,它们都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适应性、代谢方式和形态特征。
学生在学习生命链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学会通过对比分析和生物演化的过程来审视自己和周围的生物环境。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23.1 生命的起源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23.1 生命的起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dc4e2a32d7375a5178085.png)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提示了生命的起源与原始地球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
同时,介绍了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以及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就,以便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形成客观的抽象思维方法。
4.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
2、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六、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授课时间:1课时一,教学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自然发生论是如何让解释生命起源的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雷迪的施压及其改进过程巴斯特的实验生命的起源巴斯特的实验没有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化学进化是可能化学进化的基本观点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的实验2、本节的教学重点:①雷迪实验和巴斯特实验②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3、本节教学难点: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1、由提问和讲故事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说过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吗?(很多很多年以前,当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
他在大鸡蛋里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了过来。
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黑漆模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
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狠狠用力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的一声:——大鸡蛋忽然破裂开来。
其中有一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当中还有些地方粘连不断,盘古又去找了一把凿子,左手执凿,右手拿斧,或用板斧砍,或拿凿子凿。
盘古就这么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地在那里一斧一凿辛勤地工作着,不久就把天和地完全划分开来。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人有推算,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
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天天做着这种辛苦的工作。
不知道又经过了多少年代,天和地的构造已经相当巩固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在一起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了,终于,他和我们人类一样,倒下来死去了。
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是那最没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总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了他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丰富而美丽?)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人们都十分想得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在想生命是怎么样来的!只是那时候人们的知识有限所以才编出这样的神话故事!你已经知道,大约400多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
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森林中风餐露宿,与兽共舞。
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2、讨论题:(1)。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2)。
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3).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4).你还了解哪些观点?3、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1)自然发生论是如何解释生命起源的: (2)雷迪和巴斯特的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雷迪实验的假设是什么?实验的变量时什么?实验组是什么?对照组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3、化学进化论是可能的(1)巴斯特的实验并没有解决生命起源的根本问题(巴斯特实验控制的变量是什么?)(2)化学进化的基本观点是:原始生命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再由有机小分子长期演变形成的。
(3)米勒和其他学者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分子形成的实验。
4、总结区别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1)自然发生论:上古时期人们根据现象做出生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结论。
代表思想就是“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等。
(2)生生论:当然闷知道蛆是由蝇而来,巴斯特以后,人们就认为生命有亲代和孢子产生,即生命不可能自然而然的产生。
(3)宇宙生命论: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者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并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4)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在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
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作业:1、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概括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2、1976年,我国的吉林地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的表面发现许多有机小分子物质,你认为这个事实为哪种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板书: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生命的起源1 生命神创论 3宇宙生命轮2 生生轮 4化学进化论第2节生物的进化主备人:曹智,授课人:曹智、杨正菊一.教学目标: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
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通过生物进化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
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二、《一》、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的研究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那些进化的环节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注意每段文字当中描述的动、植物贺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有什么相适应的地方。
《二》、简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1)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2)古生代时期(约始于5.44亿年前):植物:(真核)藻类→裸厥类→厥类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4)新生代时期(始于664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占优势说明: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小结: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即地球上的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所生活的环境等内容。
总结一句话:生物进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地球演化史和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史。
三、《一》、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
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也就是达尔文。
首先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一些简介(阅读教材)【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二》、提出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日记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教师活动】:设问(1)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导出】:自然选择理论【教师小结】:达尔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却有一定的限度,每种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与周围的生存条件作斗争,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
达尔文还看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从生物的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关系中发现: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存有利,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便会在生存竞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
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总结本节的所有内容。
五.练习作业:(1)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不合理的是()a、单细胞→多细胞 b、体型小的生物→体型大的生物c、结构由简单→复杂 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坚硬部分所形成的b、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或生活痕迹c、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d、越古老的地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