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七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NO:0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
(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
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板书设计:
NO:0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
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
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板书设计:
NO:03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要按一定顺序
要有重点
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五、作业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NO:04
1.老师,您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老师,齐读讨论: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
您好!
二、初读全诗
1、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齐读全诗: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公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指名读: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3、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
4、交流:
(1)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
(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说说意思)
5、指导朗读这三句
6、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1)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再读: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
指导书写生字
NO:05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按顺序从前往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B.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C.指导朗读这两句。
(2)(映示文字灯片)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指导理解:
A.这里:“哪个人”是指哪些人?
“哪一项”是指多少项?
把这两句话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B.举例说明
C.指导朗读这两句。
4.引读:教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
A.指导理解: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老师的感情强烈?
B.指导朗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四.学习课文第二节,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的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春晖朝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
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
C.指导朗读。
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
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背齐背。
板书设计:
NO:06
2 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州”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四、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NO:0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
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设计:
NO:08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4、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5、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NO:0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