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2021届半期考试(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2021届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5.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
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
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
……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
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
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
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
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
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
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
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④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
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⑤“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
“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
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
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而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B.《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C.魏晋诗篇中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都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
D.“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都是要求在绘画中生动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
它们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这种时代精神。
2.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诗歌创作、人物品评、绘画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这一特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具体体现。
B.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魏晋时期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的观点。
C.文章第③段论述了魏晋“人的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人需要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人生去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观点。
D.文章第④段将上文侧重于对“人的觉醒”这一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论述,转入侧重于对这种思潮在美学领域表现的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几乎都在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C.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D.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
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
包含这样一些举措:上调“起征点”、调整税率结构、引入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在新税法将“起征点”上调至每月5000元的基础上,加上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抵扣——如果同时有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租房、赡养老人情形,实际抵扣额度约八九千元,月入1万元者缴纳个税不足百元,月收入两万元者预计个税减少超7成。
此次新个税法实施一大亮点是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同时推动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下的汇算清缴制度。
在减税红包之外,推动个税制度和征管模式迎来根本性变革。
税务总局开发了“个人所得税”手机App、电脑端等多种办税渠道,并对办税流程做了简化、优化,实现“申报就能扣除、晚报可以补扣、少扣可以退税”。
专家表示,新个税法最大受益者将是中低收入者。
在带来减负利好的同时,关键要通过税收征管水平的提升,将好事办好,让改革红利进入千家万户。
(摘自《确保个税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个税热点问题面面观》,新华网2019年01月21日)材料二: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被称为“世界纺织之都”,印染是当地的主导产业。
柯桥区是浙江省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两大“省级试点”。
在铭园纺织CEO傅双利先生看来,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科技投入是突破口,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方向,而减税降费则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按下了“快进键”。
在谈到省下税款的用处时,不少纺织印染企业都表示,其中一部分将用于生产再投入,一部分则继续加大科研投入,用于新产品的研发。
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通过安装“印染大脑”,24小时动态监测着每台染缸的运行流程,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发出预警,从而有效提高染色合格率,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1%,效益增加约10%。
浙江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龙岳辉说,实实在在的税改红利正在积极助力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世界纺织之都”绍兴柯桥:减税降费助力“老树发新芽”》,新华网3月28日)材料三:
去年我国逾15万亿元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贡献近4成。
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税率降一个点,减税则以千亿计。
全年预计2万亿元的财政减收,占预算收入的10%左右,各种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还需应保尽保,在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将继续有所放缓的前景下,财政可持续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
为实现个税调整方案效应的最大化,同时保证财政可持续,目前政府已经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配套举措。
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还要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
通过这些举措,中央财政已筹集1万亿元资金。
地方政府也要把挖潜功课做足。
此外,还要通过严格实施预算法,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健全民生支出管理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此次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动政府的存量利益、割自己的肉,是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
但更应看到,这实际上是“放水养鱼”、培育财源。
让利于民,财政才更可持续。
这样做,不是在预支未来,恰恰是在培育未来。
(摘编自《减税降费:打响重大改革和宏观调控“当头炮”》,中国财经报2019年03月27日)材料四: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增值税是我国税收的最大构成部分,它的税率看似降低很少,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却非常大。
B.继去年之后,今年财政收入仍将放缓,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要应保尽保,财政可持续面临挑战。
C.政府压缩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央企上缴利润等,目的是为实现个税调整方案效应的最大化。
D.政府做足挖潜功课,严格实施预算法,健全管理机制,有助于实现个税调整方案效应的最大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新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每月5000元,还包括子女教育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B.浙江绍兴柯桥区一些纺织印染企业欲把税改省下的部分税款用于科技投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C.政府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动政府存量利益、剜肉补疮的改革,也是“放水养鱼”,可以培育未来。
D.根据材料四,2016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在五年间最低,2014年和2017年的税收收入比较接近。
6. 我国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带来哪些益处?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蒙自杂记
朱自清
我在蒙自住过五个月,我的家也在那里住过两个月。
我现在常常想起这个地方,特别是在人事繁忙的时候。
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
看惯了大城的人,见了蒙自的城圈儿会觉得象玩具似的,正象坐惯了普通火车的人,乍踏上个碧石小火车,会觉得象玩具似的一样。
但是住下来,就渐渐觉得有意思。
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不消几趟就走熟了。
书店,文具店,点心店,电筒店,差不多闭了眼可以找到门儿。
城外的名胜去处,南湖,湖里的嵩岛,军山,三山公园,一下午便可走遍,怪省力的。
不论城里城外,在路上走,有时候会看不见一个人。
整个儿天地仿佛是自己的;自我扩展到无穷远,无穷大。
这教我想起了台州和白马湖,在那两处住的时候,也有这种静味。
大街上有一家卖糖粥的,带着卖煎粑粑。
桌子凳子乃至碗匙等都很干净,又便宜,我们联大师生照顾的特别多。
掌柜是个四川人,姓雷,白发苍苍的。
他脸上常挂着微笑,却并不是巴结顾客的样儿。
他爱点古玩什么的,每张桌子上,竹器磁器占着一半儿;糠粥和粑粑便摆在这些桌子上吃。
他家里还藏着些“精品”,高兴的时候,会特地去拿来请顾客赏玩一番。
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我们管这个铺子叫“雷稀饭”,管那掌柜的也叫这名儿;他的人缘儿是很好的。
城里最可注意的是人家的门对儿。
这里许多门对儿都切合着人家的姓。
别地方固然也有这么办的,但没有这里的多。
散步的时候边看边猜,倒很有意思。
但是最多的是抗战的门对儿。
昆明也有,不过按比例说,怕不及蒙自的多;多了,就造成一种氛围气,叫在街上走的人不忘记这个时代的这个国家。
这
似乎也算利用旧形式宣传抗战建国,是值得鼓励的。
眼前旧历年就到了,这种抗战春联,大可提倡一下。
蒙自的正式宣传工作,除党部的标语外,教育局的努力,也值得记载。
他们将一座旧戏台改为演讲台,又每天张贴油印的广播消息。
这都是有益民众的。
他们的经费不多,能够逐步做去,是很有希望的。
他们又帮忙北大的学生办了一所民众夜校。
报名的非常踊跃,但因为教师和座位的关系,只收了二百人。
夜校办了两三个月,学生颇认真,成绩相当可观。
那时蒙自的联大要搬到昆明来,便只得停了。
教育局长向我表示很可惜;看他的态度,他说的是真心话。
蒙自的民众相当的乐意接受宣传。
联大的学生曾经来过一次灭蝇运动。
四五月间蒙自苍蝇真多。
有一位朋友在街上笑了一下,一张口便飞进一个去。
灭蝇运动之后,街上许多食物铺子,备了冷布罩子,虽然简陋,不能不说是进步。
铺子的人常和我们说,“这是你们来了之后才有的呀。
”可见他们是很虚心的。
蒙自有个火把节,四乡是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
那晚上城里人家都在门口烧着芦杆或树枝,一处处一堆堆熊熊的火光,围着些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孩子们手里更提着烂布浸油的火球儿晃来晃去的,跳着叫着,冷静的城顿然热闹起来。
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
四乡地方空阔,都用一棵棵小树烧;想象着一片茫茫的大黑暗里涌起一团团的热火,光景够雄伟的。
四乡那些夷人,该更享受这个节,他们该更热烈的跳着叫着罢。
这也许是个祓除节,但暗示着生活力的伟大,是个有意义的风俗;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南湖在冬春两季水很少,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
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
湖提上种了成行的由加利树;高而直的干子,不差什么也有“参天”之势,细而长的叶子,象惯于拂水的垂杨,我一站到堤上禁不住想到北平的十刹海。
再加上嵩岛那一带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更象十刹海了。
嵩岛是个好地方,但我看还不如三山公园曲折幽静。
这里只有三个小土堆儿,几个朴素小亭儿。
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看上去也罢,走起来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
这不能不感谢那位李嵩军长。
南湖上的路都是他的军士筑的,嵩岛和军山也是他重新修整的;而这个小小的公园,更见出他的匠心。
这一带他写的匾额很多。
他自然不是画家,不过笔势瘦硬,颇有些英气。
联大租借了海关和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是蒙自最好的地方。
海关里高大的由加利树,和一片软软的绿草是主要的调子,进了门不但心胸一宽,而且周身觉得润润的。
树头上好些白鹭,和北平太庙里的“灰鹤”是一类,北方叫做“老等”。
那洁白的羽毛,那伶俐的姿态,耐人看,一清早看尤好。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条灌木林的甬道,夜里月光从叶缝里筛下来,该是顶有趣的。
另一个角落长着些芒果树和木瓜树,可惜太阳力量不够,果实结得不肥,但沾着点热带味,也叫人高兴。
银行里花多,遍地的颜色,随时都有,不寂寞。
最艳丽的要数叶子花。
花是浊浓的紫,脉络分明活象时,一丛丛的,一片片的,真是“浓得化不开”。
花开的时候真久。
我们四月里去,它就开了,八月里走,它还没谢呢。
写于1939.4.30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记录了作者在抗日时期的心态,文中几次提到了抗战,言谈中充满了对民众的赞美之情。
B.文中写到四川姓雷的掌柜,他脸上常挂着微笑,不是为了巴结顾客,而是懂得经营之道,人缘好,最终还是为了把生意做好。
C.文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这火光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寄寓着作者的信念和理想。
D.文章风格质朴缜密,清隽自然,笔致简约亲切,读来娓娓动人,看似平静的文字如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8.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表现蒙自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9.本文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归纳。
(6分)
答:△△△。
二、古文诗歌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
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
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
太祖
..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
”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
县民郭政通于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马谅系狱为证。
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
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
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
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
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
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
”辽感言,复与周平。
太祖辟.为丞相属。
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
士卢显为人所杀。
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
在郡几年,交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
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
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
不然,危矣。
”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
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
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
又通渠诸郡,利舟揖,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
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B.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C.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D.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这里指曹操,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为创基立业者,多用于称呼开国皇帝。
B.辟,指征辟,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C.爵,指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薨,在古代指国君或诸侯死去,也用于皇帝的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质“精良综事”的特点在为郡吏马谅脱罪一事上体现明显,相关人等认罪伏法。
B.胡质拒绝了张辽请求并陈述了理由,胡质一番话实际上起到了化解张辽和武周矛盾的作用。
C.胡质断案,推断符合逻辑,有智慧,为官清廉,在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士兵愿效死力。
D.胡质任荆州刺史期间,有勇有谋,化解了樊城之围,并且积蓄粮谷,还设置东征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
(5分)
答:△△△。
(2)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
(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4.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通过行踪的对比表现其迁徙不定的行踪。
C.五六句中“薄”的意思是轻视,说世俗之人不看重佳人,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
D.整首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悲慨之中又具有自然之美。
15.本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氓》中写女主人公不辞辛劳、日夜操劳的语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严以律己但仍遭免职的语句是“△,△”。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来描写远处朦胧静谧、炊烟袅袅的乡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
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去成就事业。
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但中国的父亲习惯,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
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
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
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
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