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2、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
A.红颜料呈红色B.红颜料呈绿色
C.白纸呈白色D.白纸呈绿色
3、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
它的成像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4、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潼南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下图是美丽的潼南夜景莲花大桥一角。
关于水中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实像B.倒影是虚像
C.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如题图所示,若蜡烛A距离半透明玻璃板3cm ,则它的像B距离玻璃板______cm;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若将玻璃板在其所在的平面内水平向右移动2cm ,则像B的位置将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2、如上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_____________形成的,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3、身高1.6米的小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这个像是 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小强距平面镜2米,那么他与镜中的像相距 ____米,当小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高度变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小明完成了下列实验,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他在利用图1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支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探究中,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他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___________°C;根据记录数据画出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2乙所示,分析图你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能量,当地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站在平面镜前2 m处的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m。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一位身高1.6m的学生,傍晚站立在路灯下,他投在地面上的身影长2m,如果他沿投影方向移动2m后站立不动,此时影子长度增加了0.5m,求路灯的高度.
2、绕月试验器在某一时刻用自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0.002秒后收到返回信号,此时试验器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米?该试验器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为什么?(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3、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了声和光的知识后,就测量海底深度应该用声还是光产生了争论,甲同学认为应该用光,乙同学认为应该用声,你支持谁的想法,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已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是1500m/s,若海底深度为4500m).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距地面为3m的天花板上A点竖直向下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旋转15 ,反射光线照到天花板上的光斑B距光源A有多远?
5、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O经界面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 )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
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______;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
(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2、小滨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此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A的像。
如图甲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他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像与物______,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其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3、如图所示,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像,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a.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b.如图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L为______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0.50cm后,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_cm;
c.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4、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
若将入射光线AO沿顺时针转5°,则反射光线OB沿______时针转5°;若光线沿BO入射,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的;
(2)在图乙中,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在纸板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______。
5、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小明同学对实验器材进行了选择:选择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下进行实验;
(2)如图甲所示,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与蜡烛A的像重合时,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 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当蜡烛A远离玻璃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为了让同桌也能够看到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得,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大小不变,则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他与镜面的距离变小,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小。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
AB.红字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故AB不符合题意;
CD.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绿光照射时,它反射绿光,所以是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
如图所示,在最早期的潜望镜的模型中,无论是镜面还是水面,它的成像原理都是“光的反射”。
故选B。
4、B
【解析】
A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B错误;
CD.倒影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改变入射角,即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研究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 3 不变不变
【详解】
[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距等于物距,若蜡烛A距离半透明玻璃
板3cm ,则它的像B距离玻璃板也是3cm。
[2][3]由平面镜成等大等距正立的虚像,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蜡烛大小不变,所成像的大小也不变,玻璃板水平移动,不影响像的位置,若将玻璃板在其所在的平面内水平向右移动2cm ,则像B 的位置将不变。
2、光的直线传播倒立
【详解】
[1][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蜡烛上端的光线经小孔后到达光屏的下端,蜡烛下端的光线经小孔后到达光屏的上端,所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3、虚 4 不变
【详解】
[1]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故他与镜中的像相距4m。
[3]当小强远离平面镜时,物体的高度不变,像与物体等大,故像的高度也不变。
4、薄相同虚 56 吸收小于
【详解】
(1)[1]玻璃板有前、后两个面,两个面都会成像,形成重影,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而选用薄玻璃板相对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可以比较处玻璃中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而虚像不能呈现。
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4]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此时温度为56°C。
[5]水在沸腾时,加热仍在进行,水在沸腾过程中仍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6]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C,故可知,实验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 虚 2
【详解】
[1][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平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 。
三、计算题
1、8m 【详解】
用相似三角型来列对应边成比例.设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开始人距路灯的距离为s,则 (s +2)/H =2/1.6 ① (s +2+2.5)/H =2.5/1.6 ② 解得:H =8m ,s =8m 路灯的高度为8m.
2、5310m ⨯;该试验器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详解】 由题意可知,此时试验器到月球的距离是
8'5310m/s 110.002s 312210m 2
s s vt ⨯⨯=⨯===⨯ 该试验器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3、支持乙同学【详解】
声音在水中探测来回所用的时间为:
114500m =3s 1500m /s
s t v == 光在水中探测来回所用的时间为:
52824500m =210s 3310m /s 4
s t v -==⨯⨯⨯ 对比两种情况,使用光探测时时间为5210s -⨯时间间隔太短,不易分辨误差较大,因此乙同学的方法更好,应选用声音探测海底深度。
答:乙同学的方法更好。
4
平面镜旋转15︒,法线跟着旋转15︒,此时入射角为15︒,所以:
∠=︒
AOB
30
在直角三角形AOB中,因为30
AOB
∠=︒,所以:
=
OB AB
2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
=+即:
AB AO OB
222
=+
AB AB
(2)3
解之得:
AB=
答:光斑B距光源A.
5、【详解】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
1、竖直(垂直)顺60°光路可逆漫
【详解】
(1)[1]为了能清晰的在纸板上显示光的传播径迹,需将纸板垂直与平面镜放置。
[2]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会随之变大,所以反射光束OF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
(3)[4]将光沿着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反射光将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位置被反射,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5]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朝四面八方。
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说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便于确定像的大小与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不变
【详解】
(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透过玻璃板看到替代蜡烛像的蜡烛B,从而确定像的位置,也可以看像与物体是否重合,确定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故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2)[2]从图乙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故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蜡烛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
3、实光的直线传播虚 3.50 6.00 ②
【详解】
(1)[1][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很多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直线传播,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3]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4]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cm对齐,估读为3.50cm。
[5]将蜡烛靠近玻璃板0.50cm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3.50cm﹣0.50cm=3.00cm
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
3.00cm+3.00cm=6.00cm
[6]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如下图),由此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
4、逆可逆不能同一平面内
【详解】
(1)[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NOB
∠等于AON
∠;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5°,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也要减小,所以反射光线OB逆时针转5°。
[2]若光线沿BO入射,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3][4]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与法线和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则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5、较暗等于不变 A
【详解】
(1)[1]为了能观察到后面蜡烛B的移动,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
由于玻璃板能透过光,蜡烛A在玻璃板表面反射的光将减少,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将变暗,如果环境中光照太强,
蜡烛A的像就很难看清。
所以要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才能看到清晰的像。
(2)[2] 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与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3]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只与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所以当蜡烛A远离玻璃时,像的大小不变。
(3)[4]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当小明只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仍能在玻璃表面反射成像。
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镜面对称,由于玻璃板是水平移动,蜡烛A没有移动,所以蜡烛A关于镜面的对称点仍是原来蜡烛B的位置,即蜡烛A仍在B处成像,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