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一、基本方法: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
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
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③吹气法(不常用,略)
二、基本步骤:
①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只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三、实例
【例1】如何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
图A 图B
方法:如图B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焐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
若焐时有气泡溢出,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园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3】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图A 图B 图C
方法:如图所示。
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例4】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1:同启普发生器。
…若颈中形成水柱,静置数分钟颈中液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有漏气现象。
方法2:向导管口吹气,漏斗颈端是否有水柱上升用橡皮管夹夹紧橡皮管,静置片刻,观察长颈漏斗颈端的水柱是否下落若吹气时有水柱上升,夹紧橡皮管后水柱不下落,说明气密性良好。
【例5】检查图A所示简易气体发生器的气密性。
图A 图B
方法:关闭K,把干燥管下端深度
..浸入水中(图B所示),使干燥管内液体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差不变小,表明气密性良好。
【例6】
图A 图B
方法:如图所示。
关闭导气管活塞,从U型管的一侧注入水,待U型管两侧出现较大的高度差为止,静置几分钟,两侧高度差缩小的说明漏气,不缩小的说明不漏气。
【例】如下图所示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盛放药品前,怎样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向B、D中加水使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微热A 中的圆底烧瓶,D中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关闭活塞K片刻后,D中导管倒吸入一段水柱,B中没入液面的导管口会产生气泡。
有这些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储气作用、防堵塞防倒吸安全瓶作用
【例7】如何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较复杂的实验装置,一次性检查效果不好,可以分段检查气密性。
如用止水夹夹住b、C装置间的导管的橡皮管,并关闭分液漏用酒精灯在a装置下微热,若b装置中的导管产生一段水柱,表明止水夹前面的装置气密性良好。
再在C处的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微热,若e 处出现气泡,停止微热,插在e处液面下的导管产生一段液柱,表明这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装置气密性检验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难在以下两点,一是方法,二是文字表述。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图44—1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 g。
②装好实验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如图44—1,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
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3)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________。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25℃、101 k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
●案例探究
[例题]用图44—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内液面下降,漏斗内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产生。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图44—2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以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可以用这种随制随停的制气装置制取的气体,填写表中空白: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硫铁矿与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③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4)食盐跟浓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不能用这种装置随制随停。
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有关制H2装置的考查。
知识依托: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固液不加热制气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不知道简易制H2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不了解用题给装置制气对反应物特别是固体反应物的条件限制,都会造成错解。
解题思路:(1)刚刚关闭弹簧夹时,试管内的反应仍在进行,这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气压增大,只要试管内的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就会下降,直至固体和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内外气压平衡为止。
(2)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首先要夹紧弹簧夹,然后由长颈漏斗加水,水面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漏斗中的水仍要流入试管中,但试管中的气体却跑不出来,这样,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则试管中的气体因体积减小而压强增大,从而可支持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高于试管
内的液面。
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漏斗内的液面与试管内的液面最终保持水平。
同样,回答本题,只需说明装置不漏气即可,可不对装置漏气的现象和结论予以回答。
(3)只要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制取气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使用此气体发
生装置。
硫铁矿与盐酸制取硫化氢的反应不属于本题的考查内容,其反应方程式可仿照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写出:
FeS2+2HCl====FeCl2+H2S↑+S↓
(4)实验室中的食盐多为粉末状的,且它与浓硫酸常温下反应缓慢,欲缩短反应时间,并获得足够多的氯化氢气体,通常使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答案:(1)关闭弹簧夹,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2)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4)
●锦囊妙计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
1.制O2装置:要注意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
2.制H2装置:要注意关闭弹簧夹。
3.制Cl2装置:要注意关闭分液漏斗。
4.复合装置:可拆分为几种不同装置。
●歼灭难点训练
1.(★★★)由图44—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手捂热现象不明显,该怎样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示意图44—4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
图44—4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答:。
(2)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 mL mol·L-1稀硝酸和 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反应开始时速率缓慢,逐渐加快。
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下列实验装置:
图44—5
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
一定浓度的盐酸,产生氢气。
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后如图44—5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 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硬管D进入试管E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________操作,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粗略测定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44—6所示装置:
图44—6
(1)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水,并使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方法),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可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 mol· L-1的碘水 mL,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制成溶液A。
测定指定地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A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时反应恰好进行完全,此刻,立即停止抽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将导管的出口放入水槽中,用手捂热试管,有气泡从水中冒出;放开手后,且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2)②①③。
(3)慢慢将量筒下移
(4)(a g-b g)÷(c L×273 K÷298 K÷ L·mol-1)[或:(a g-b g)×298 K× L·mol-1÷(c L×273 K)]
歼灭难点训练
1.(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的管口放入水中,用手捂热分液漏斗,有气泡从水中冒出;放开手冷却后,且有少量水进入干燥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干燥管末端放入水中,用小火加热烧瓶,有气泡从水中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干燥管内水面回升,表明装置不漏气。
2.(1)把导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a,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又回升到导管b中。
(2)①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2NO+O2====2NO2
③2NO2N2O4
3.(1)在A(及E)中加入少量水,使水面刚刚没过A的漏斗颈(及E的导管口)的下端,打开活塞a,在烧瓶B(或玻璃管D)的底部加热,若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E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若关闭活塞a,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烧瓶B底部和玻璃管D 下部加热,分别检查活塞前后两部分是否漏气也可)。
(2)检验氢气的纯度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拇指,点燃,没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已纯
4.解析:(1)该新情境装置中,单向阀是没见过的,需仔细分析其功能,到底怎么一个“单向法”?推气时,左右单向阀关闭,上下单向阀开通,注射器中气体向上外逸;抽气时,左右单向阀开通,上下单向阀关闭,空气中的气体经A溶液被抽入注射器中。
检验装置气密性,加水后,只需轻轻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即可,这时,若装置气密性完好,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
需要指出的是,推动注射器时通向试管的单向阀被关闭,水中不会有任何现象。
(2)抽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A溶液中的碘反应,当碘完全被反应时,A溶液中蓝色消失。
答案:(1)轻轻
..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蓝无SO2+I2+2H2O===H2SO4+2HI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几种方法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几种方法
作者:刘全香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214 更新时间:2009-9-25 12:57:3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凡涉及气体制备、收集和气体反应的仪器装置,都要进行气密性的检验这一操作。
气密性检验一般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
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即通过气体发生器和附设的液体构成密封体系),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升温、降温、减压、加压等),使之产生一定的压强差,出现对应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再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从而判断仪器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但由于不同实验仪器装置的差异,检验所采用的操作与方法也有所区别。
一、有的采用微热(手捂或热毛巾捂)法。
其操作程序: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捂容器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逸出——松开手后—-观察导管末端是否形成一段水柱,若是,则气密性好。
如图一、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二、有的采用直接加热法。
当装置构成的密封体系较大时,用手捂或热毛巾捂不易引起空气体积的变化时,采用酒精灯直接对装置加热,若观察到导管末端有气泡逸出——松开手或移走热源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好。
例1、有下列实验装置:如下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的圆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形管,a是旋转活塞,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E是装有酚酞试液的试管。
实验前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量浓度适当的盐酸,发生氢气,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后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D进入试管E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
三、有的采用液差法——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操作程序: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往体系即球形漏斗中注入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容器中的水面――静置片刻水面位置不变即形成稳定的液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图四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例2、用图三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图四
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
(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例3、(2004年高考新老课程卷28题)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到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3)若采取与A同样的方法对C进行气密性检查,是否可
行?
判断理由是:。
复习时,对此类存在差异的同一操作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其异同点,抓住实质来解答。
四、其它特殊方法
有些装置不能简单的运用上述方法,而应该仔细分析,找到压强差及对应的实验现象,灵活
例4:如何检查图1 、图2 两个装置的气密性?
运用上述方法快速解题。
解析:(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并取下上面塞子,压挤胶头滴管使其成“瘪”状,同时立刻关闭漏斗上活塞,若胶头滴管橡胶头一段时间内仍呈“瘪”状,表示气密性良好。
(其它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2)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保证玻璃管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填写操作方法)时,
(填写实验现象),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例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中B是底面积为100cm2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密封盖上装有阀门),上面标有厘米单位的刻度,其它夹持装置已略去。
I、甲同学用这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其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电热板上,盖紧容器。
③打开B的阀门,加入液体C,使B中液面至刻度后,关上阀门。
④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
法:。
例6、(2005北京东城区模拟)右图是铜与稀硝酸
反应的两个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Ⅰ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
气体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Ⅱ进行实验,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则: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例7、下图所示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烧瓶中盛放的固体是MnO2和Na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盛放药品前,怎样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
总之,气密性检查的实验题在历届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该善于了解、发现并总结规律,教会学生解各个不同类型实验习题的一般方法,并加以对比、归纳,同时精选习题强化训练、落实,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有所突破。
这里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初步归纳出气密性检查的几种考察方
式,仅供参考。
如图2所示,此装置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如上例那样进行检查。
要进行其气密性检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锥形瓶不直接通过漏斗与大气相通。
要解决这一问题,显而易见的用水(或液体)做液封,从而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方法为:从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