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课课练 (新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小憩.(qì) 骚.(sāo)扰绽(zhàn)开聒.聒(guō)
B.伫.(chù)立训诫.(jiè) 伶仃.(dīng) 酒酿.(niāng)
C.啜.(chuò)泣迸.(bìng)溅凝.(nín)成闷.热(mèn)
D.挑.(tiāo)逗喧.(xuān)腾辜.(gū)负收敛.(liǎ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一知半解头晕目眩盘虬卧龙
B.知知不休瘦骨嶙峋蜂围蝶阵
C. 教学相长小心翼翼仙露琼桨
D.灰心丧气心惊肉跳擎天撼地
3、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5.对本单元课文题目蕴含的意义、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紫藤萝瀑布》用生动形象地比喻热情赞美了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

B.《走一步,再走一步》启发我们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C.《贝壳》赞美了贝壳的精致与美丽,表达了作者愿做一只贝壳的心愿。

D.《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6.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

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好像天空中没有太阳,就好像大地没有了
群峰,,。

7、请根据要求填空。

(1)《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著有小说等作品。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他是国人,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3)你最喜爱花,请写一句关于这种花的古诗词:
8、学校举办“话说成长的烦恼”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中许多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成长的烦恼。

你有什么样的烦恼呢?(2)如果你的好友也遇到了与你同样的烦恼,你将怎样开导他?请试着写出你要说的话?
二、现代文阅读。

(一)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

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

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

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长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

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

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

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
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

”爷爷示范给我看。

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

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

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

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

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

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

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

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

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

庄稼慢慢地直起腰。

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

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9.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1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
...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1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1)“爷爷,那是什么?”“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12.小说中塑造“我”这个人物有哪些作用?
(二)打
阎连科
(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

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

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
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

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

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

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

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

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

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

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

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

【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

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

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

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

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

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

那一次,我的脸肿了。

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

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

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

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

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

那时我已经十几岁。

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

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

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

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

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

”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批注:】(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

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10)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

我不停地想念他。

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

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

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

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

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

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13.简要概括文中三次“打”。

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该打我的”?
14.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8)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15.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画线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

16. 第五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7.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

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
三、古文阅读。

(一)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8、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
(3)《兑.命》()
19、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20、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1、本文的中心句是()。

22、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想着。

典:主。


23、解释带点的词意思:
不知道
..古之王者()教学为先.()..()是故
其.()此之谓.乎()
24、翻译: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参考答案:
6、就好像山川内没有了飞瀑,就好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

7、(1)宗璞《红豆》《弦上的梦》等
(2)莫顿·亨特美(3)略
8、略
9.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

10.(1)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

(2)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

11.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

12.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13、第一次是因为我偷父亲的钱买烧饼;第二次是因为偷黄瓜和卖黄瓜的钱;第三次是偷刮脸刀。

这是一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且“我”欺骗(隐瞒)了父亲。

14、示例:这里的“扭”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

15、睹物思人,传递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明父亲非常珍惜儿子送给他的刮脸刀。

16、运用了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

突出了父亲的后悔和对儿子的心疼。

17、示例1:父亲的“打”,的确是爱的表现。

父亲打“我”,都是也为“我”确实犯了错误。

从“半夜把我摇醒”这一细节中可以读出,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没有偷窃;从父亲“眼里含着的泪”“轻摸我的脸”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怜爱和他的自责。

所以,这是迫不得已的“打”,是让“我”好好反省的“打”,是充满父爱的“打”。

示例2:父亲的“打”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安慰和幸福,但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懂得。

年少的“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打”,只有“活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是对“我”的爱和教育,能消除“我”内心的不安和自责,能给“我”带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幸福。

所以,作者在文章末尾反复强调父亲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

示例3:我认为“打在儿子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里”。

父亲痛打儿子后眼里的泪水,半夜里独自坐在院子里的身影,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疼爱,作为父亲所承受的重压。

所以,父亲打“我”,对他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18、(1)它的(2)这样以后(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

19、(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2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1、教学相长
22、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23、明白道理。

所以。

首先。

表推测语气,大概。

说。

24、(1)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2)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