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父甘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 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 《吉檀迦利》《新月集》 《飞鸟集》《园丁集》等, 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长篇小说,如 《戈拉》《沉船》《家庭与 世界》;一百多篇短篇小说, 如《摩诃摩耶》《素芭》; 二十多部剧本《红夹竹桃》 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 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 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 歌曲。
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远 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 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这就是素芭所生活的环境,一 切似乎是无比美好无比温暖的。 可是,在这样看似无比纯净的 地方,素芭是孤独的,她只能 一个人在河岸边坐着,独自遐 想,和大自然进行别人无法理 解的交流。
三、
作者为主人公安排了几个朋友, 两头牛,一头山羊,一只小猫, 在人类面前,他们是弱者,是受 役使的,但是素芭却和它们有着 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依恋,彼 此关怀,也彼此理解,用只有他 们自己才懂得的语言——眼神、 拥抱、爱抚。温馨的画面让读者 几乎忘了素芭的不幸,因为她似 乎拥有着更多的东西。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正面心理描写
一般认为,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 是恰恰因为太倚重于人物的语言、对话,我们的许多 作品往往忽略了另一种更深的语言——心灵的交流。 无语的素芭有着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 心世界,泰戈尔用了大量的笔墨对她的心理进行极为 细腻的表述,对她的性格加以诗化,几乎每一章里我 们都能发现一个让人惊异的素芭,对心理细腻的刻画 正面展示了她的独特、美丽和聪慧。
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 的文化巨匠 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 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 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 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 族特色。
徐 志 摩 与 泰 戈 尔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 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 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 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 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 的亚洲作家。(日本 川端康成)
明确:
小说的结尾是悲剧性的。 尾声里,待嫁的素芭被父母打扮得薄花枝招展,原 本清水出芙蓉般的容颜变了样,悲伤的眼泪成了提 高她的身价的标志,没有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 因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而是“考 官”。而含蓄的最后一节,更是看似无意地交代了 素芭被抛弃的命运,写得轻,读得却沉重无比。 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泰戈尔对她的生活背景 下女性形象的一个概括,女性被歧视,被侮辱,出 嫁需要用尽心机,破费钱财,在素芭(包括她姐姐) 身上都有体现,她应该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女 性的缩影。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反面人物衬托
素芭身边的人们可以用话语交流,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劳 动者,但是对素芭表现得极为冷漠和麻木,素芭在他们身上 看不到关心,找不到温暖。素芭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 担,因而得不到更多的爱护,父母打算用欺骗的手段把她嫁 到加尔各答。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流泪伤心, 得不到任何关心,惟一的好友只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丝毫没 有离愁别绪。在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和 人的关系,远远不如和小动物们,和大自然来得亲密。在这 里,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这不仅仅是素芭 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
活动家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
艺术修养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家庭成 员中有不少思想进步、学有成就的爱国者)。
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分出现的。
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 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 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侧面环境烘托
泰戈尔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 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充满 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的小动物面 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 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自然会回应她,小动 物会依恋她、安慰她。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 好的,还有着无言的快乐。侧面的烘托让素芭 的形象更为动人。
泰 戈 尔 经 历 介 绍
《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 状态和遭遇。全文共六章。
请你简要复述小说内容
一、
开头非常简洁地交代了素芭是个 哑女。父母对她的归宿担心,村 人也对她的前途发出议论,点出 了素芭所处的尴尬的境地。对素 芭最传神的地方——眼睛进行了 极为细致的刻画,把这双黑眸勾 勒得让人遐想又艳羡。读者的第 一感觉会是:这是个惊人的美 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美好 的东西。
六、
待嫁的素芭被父母打扮得花 枝招展,原本清水出芙蓉般 的容貌变了样,悲伤的眼泪 成了提高她身价的标志,没 有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 因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丈夫,而是“考官”。 女性的悲剧由此可见一斑。
思考:
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 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 的姑娘。 这样的结尾,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 为什么?
世 界 上 最 遥 远 的 距 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 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 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渠
仔细品读第一部分描写素芭眼睛的语句,从修辞 角度分析作者详细描写哑女眼睛的作用。
作者运用了排比手法,从各个侧面写了素 芭眼神的丰富,眼神的丰富流露出她内心情 感的细腻丰富。 作者运用了美妙的比喻,将素芭的眼睛比 喻成“落月”,极尽其温婉沉静,比喻成闪 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的眼睛热烈的神采。
二、
事实上,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暗示了素芭 的可悲:可以和小动物亲密无间,却不能 让人们对她投来关注的目光,她所认为的 那个朋友,只是对她的称呼显得亲昵一些 而已。
五、
情节开始紧张,作者明显加 大了下笔的力度,素芭的人 生悲剧拉开了帷幕,父母想 用欺骗的方式把她嫁到远方。 而“她象是一头无言的牲 畜”,连哀告的权利都没有, 唯一能说话的朋友也显得漫 不经心,没有分别的惆怅, 只是轻描淡写地证实了她的 担心。她无奈、怨恨,却无 法表达,只能最后一次紧紧 拥抱身边的大自然。
印 度 国 父 甘 地
20世纪初期的印度, 是英国的殖民地。政 治上遭受压迫,经济 上受到剥削,使这个 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 贫穷愚昧之中。为了 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 两位伟人应运而生。 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 的领袖“圣雄”甘地, 另一位就是印度近代 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 匠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 尔。
泰戈尔及其创作
四、
素芭在人类中的唯一朋友——帕勒达 帕。但是很难描述他们关系的深浅程 度,因为他们的话语有区别。所以, 素芭一直是在帕勒达帕身边幻想自己 有了非凡的力量,这样,她就可以帮 上朋友,引起朋友的注意,让身边的 人惊奇。
素芭在人类中有一个惟一的朋友帕勒达帕. 帕勒达帕是否真心关心素芭呢?请根据文 章相关信息回答。 帕勒达帕并不是真心关心素芭,他对她只是 称呼亲昵一点而已。因为他对她被欺骗的远 嫁漫不经心,毫不同情,丝毫没有分别的惆 怅。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 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14岁的泰 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母亲病 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 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一起 游戏,一起讨论文学。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 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 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 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但是,1884年,五嫂 自缢身亡。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爱始却以 十分的恩爱的婚姻结束了。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 了。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 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 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 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