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夏回族自治州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
1. (6分) (2017高二下·临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恍惚,有些摇摆。
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透露/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幢憬。
山色朦胧,田野青葱。
______。
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
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清翠欲滴的新鲜。
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肆意/随意)绚烂。
民居簇新,树影婆娑,庭前的竹子修长而涓秀。
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渲染/浸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肆无忌诞地倾诉。
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
________________。
(1)文中划线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恍惚错落有致
B . 簇新清翠欲滴
C . 涓秀树影婆娑
D . 斑驳肆无忌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透露随意渲染
B . 透露肆意浸染
C . 流露肆意渲染
D . 流露随意浸染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
B . 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
C . 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
D . 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
2. (2分)(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A . 选段用“围拥”一词写王熙凤出场的气派,贴切传神,表现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B . 作者以色彩艳丽的文字精细入微地描绘王熙凤的服饰,从打扮上突出她的与众不同。
C . 作者抓住丹凤眼柳叶眉、粉面丹唇等特点表现王熙凤姿容俏丽,饱含赞美之情。
D . 脂砚斋有“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中传来”的点评,这里所写的王熙凤出场即是如此。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3. (6分)(2020·淮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
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
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
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
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大部分研究仍很浅表。
而感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品格。
在创造力层面,文学艺术创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一主体性的特质也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至于人工智能何时拥有主体性的创造力,未来并不可期。
英国认知科学家玛格丽特·博登将创造力分为组合型、探索型、
变革型。
然而。
即使是探索型人工智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判断,因为只有人类才能识别并清楚地说明风格化的法则。
倘若人工智能能够自己分析文学艺术的风格,那么,这种创造性探索才能被称为创作。
事实上,目前人工智能的智能模式远不如人类,本质上仍是人类的工具,是一种技术手段。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算法是大脑,算力是肌体,大数据是其成长的养分。
基于深度学习机制的人工智能,并不理解自己所生成的产品的意义。
它所做的只是在算法的驱动下,将一种形式投射到另外一种形式上。
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比“算法”复杂得多的精神活动。
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可以成为诗人或者作家的助手,但不可能替代诗人或者作家。
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诗人和艺术家的感性思维能力,艺术创作主体的灵感顿悟能力,是人工智能不可获得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艺术与人工智能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将激发人类无限创造的潜能,新的艺术范式将产生,艺术创作也将前所未有地变得更加日常。
人工智能不是诗人和艺术家,但在它的协助下,诗人和艺术家的潜能将被极大激发,这是一道令人向往的风景。
(节选自朱志男《是产品,而非艺术品——也论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有到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开始介人到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它已经初步具备了人类创作的特质。
B . “自然语言处理”能帮助计算机“理解”呈现给它的语言,但不能使计算机很好地创造语言。
C . 人工智能只要拥有像人类一样的主体性的创造力,就能创作出具有真正意义的文艺作品。
D . 人工智能的“算法”只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精神活动,无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进行比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从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三个层面分别加以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B . 文章对照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剖析了人工智能创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论证鲜明深刻。
C . 第三段以“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模拟神经调节效果不佳为例,旨在说明“感性”目前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D . 文章在论证上由浅人深、层层递进,最终证明人工智能目前很难替代人类的创作,它所生成的只能称为产品而不是艺术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锋派诗歌通过语法的非正常处理意象的跳跃性拼接以带来诗意的晦涩高深,这些特点在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上也一样具有。
B .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诗人将自身情感与外在景物交融进行文学创作,人工智能目前是无法拥有这种情感体验的。
C . 艺术家们不仅能对自身作品和其他艺术家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鉴赏,还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人工智能则不能。
D . 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令人向往,未来它在文艺领域的深度介入与融合将帮助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4. (12分) (2020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三已上了床。
瑞宣把他叫起来,极扼要地把王排长的事说给他听。
老三的黑豆子眼珠像夜间的猫似的,睁得极黑极大,发着明亮的光。
“我们一定要救他!”瑞宣虽然也兴奋,但还保持着平静,不愿因兴奋而鲁莽,因鲁莽而败事,“我已经想了个办法,不知道你以为如何?”
老三跳下床,仿佛马上就可以把王排长背出城:“什么办法?大哥!”
“先别急!这事得详细商量商量,这不是闹着玩的事!”瑞宣冷静地坐在床沿上。
“三弟!我想啊,你可以同他一路走。
”
“那好极了!”老三又立起来。
“这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好处是王排长既是军人,只要一逃出城去就一定有办法找到军队。
坏处呢,他的举止神态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他要出了岔子,你也得跟着遭殃!”
“我不怕!”老三的牙咬得很紧,连脖子上的筋都鼓了起来。
“我知道你不怕。
”瑞宣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说,“有勇无谋可办不成事!我们死,得死在晴天大日头底下,不能窝窝囊囊地送了命!我想去找李四爷去。
”
“他是好人,可是对这种事他怕也没什么办法吧!”
“我——教给他办法!只要他愿意,我想我的办法还不算很坏!”
“什么办法?”老三的眼睛又亮了起来。
“李四爷要是最近给人家领杠出殡,你们俩都身穿重孝混出城去,大概不会受到检查!”
“大哥!你真有两下子!”老三跳了起来。
“你安静点!别教大家听见!出了城,你就听王排长的,他是军人,必能找到军队!”
“就这么办,大哥!”
“你愿意?”
“愿意!”
“不后悔?”
“我自己要走的,后悔什么吗?况且,别的事后悔,这种事——不作亡国奴——还有什么可后悔的?”
瑞宣沉静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逃出去以后,也不是由地狱上了天堂,以后的困难估计还很多很多呢。
前些日子我不准你走,就是这个意思。
真正的英雄是无论遭多少罪也不灰心的!三弟,记住了,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
老三望着大哥,坚毅地点了点头。
“好,我找李四爷去。
”
李四爷已经睡下了,瑞宣现把他叫起来,把来意简单地告诉了他。
“老大,你到底是读书人,想得很周到!”老人低声说,“城门上,车站上检查得极严,实在不容易出去。
当过兵的人身上好像全有记号,日本人一眼就认出来,教他们抓住,准杀头!出殡的,连棺材都要在城门口教巡警拍一拍,不过穿孝的人倒还没有受过多少麻烦。
这件事交给我了,明天就有一档子丧事,你让他俩一清早跟我走!”
这时候,老三在屋里兴奋得不得了,他恨不能一步跳出城去,加入军队去作战。
这时他听见妈妈咳嗽了两声。
他的心立时静下来。
可怜的妈妈!只要我一出这个门,恐怕就永远不能相见了!他轻轻地走到院中,一天的星星,天河特别白。
他想去看看妈妈,跟她说两句极贴心的话。
但他走到南屋的窗外,却没有勇气进去。
在平日,他万也没想到母子关系能变得这么亲切。
他常常对同学们说:“青年人就像一只雏鸡,生下来就能离开母亲自己掘食儿吃!”可现在,他却木在那里。
他决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但他想告诉母亲,儿子并不是一只雏鸡。
立了好半天,他听见妈妈在跟侄子小顺儿说:“顺儿啊,你可真像你三叔小时候的样子。
”他感到腿有点儿软,用手扶住了窗台。
他开始怀疑自己这么仓促地离开年迈的母亲究竟是对,还是不对?他想起日本人的另一罪恶——多少母子,多少夫妻,将无情地别离,甚至是永久别离!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返回屋里。
瑞宣从外面回来,直奔老三屋中。
“怎样,大哥?”
“明天早上走!”瑞宣好像筋疲力尽似的,一屁股坐在炕沿上。
“明——”老三的心跳突然加快。
以前大哥不许他走,他着急;现在他又觉得事情来得这么突然,什么东西都没预备。
半天他才问:“带什么东西呢?”
“啊?”瑞宣仿佛把刚才的一切都忘记了,眼睛盯着弟弟,答不出话来。
“我说,我带什么东西?”
“噢!”瑞宣听明白了,想了一想:“就带点儿钱吧!还有——,带好你的心,永远带着!”他还有千言万语,要嘱告弟弟,可是什么也没说出来。
摸出钱袋,他的手微颤着拿出三十块钱的票子来,轻轻放在床上,然后站起来把手搭在老三的肩上,细细地看着他,还想说什么,可是却闭了嘴,一扭头轻轻地出去了。
瑞宣怎么也睡不着。
北平陷落那天,他也一夜未曾合眼。
但是,那一夜,他只觉得什么也抓不住。
现在,他才真感到国家跟自己的关系是那么紧密。
人们须把父子兄弟朋友的亲热与感情都放在一旁,而且只有摆脱了这些最难割舍的关系,才能肩起更大的责任。
他把过去的一切都想起来,却想不出明天是什么样子。
妻子睡熟了,瑞宣又穿上衣服,找老三去。
他们一直谈到窗户发白,然后悄悄溜了出去。
李四爷早已等在门口。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三曾说年轻人就像鸡雏,而临走前,他又想跟妈妈说自己不是鸡雏,这并不矛盾,前者反映出他要自立,后者反映出他与妈妈难以割舍的亲情。
B . 李四爷是个厚道人,也是个很老练的人,他之所以爽快地答应帮忙,一是看重跟瑞宣兄弟的交情,二是考
虑到这么做没什么危险。
C . 小说细节描写很出色,当老三听到妈妈说“顺儿啊,你可真像你三叔小时候的样子”时,腿就软了,这反映出他对母亲深深的歉疚之情。
D . 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一方面照应了前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李四爷对这件事胸有成竹,还暗示出老三和王排长肯定能顺利出城。
(2)三弟要走了,瑞宣叮嘱他说:“带好你的心,永远带着!”试分析这句话的深刻意蕴。
(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瑞宣”这个人物性格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19·榆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
幼孤。
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
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
不妄交游。
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
岁旱,民多死徙。
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
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
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
以治行进光禄大夫。
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
诏李先弼分兵讨之。
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
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
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
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
以功进御史大夫。
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
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
栖筠素方挺,无所屈。
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
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
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
三人者,皆载所厚,牺筠并劾之。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
”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
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
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释】①侯莫陈,三字复姓。
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B .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C .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D .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赠,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B . 诸生,指有知识学问之士,文中指经科举考试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 . 表,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一种奏章,高中课本有《陈情表》,文中的表是上表的意思。
D . 族子指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即父亲的堂兄弟的孙子、自己的从兄弟的儿子,是儿子的族兄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栖筠喜欢读书,交友慎重,不但受到族内子弟的赞誉,在当地读书人当中也很有威望。
B . 在朝廷任职期间,李栖筠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结果吸引了很多人来拜他为师。
C . 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 . 李栖筠任御史大夫方正刚直,虽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其亲信徐浩、杜济、薛邕等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
②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7·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
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
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 . “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C . 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
D . 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
E . 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
(2)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为世俗所污的情趣。
(2)荀子《劝学》一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子,这与韩愈《师说》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相似。
(3)《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一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
”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20高一下·宿州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孝道________,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孝道以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
责之一,孝道主张老年人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帮助,________,从而引导家庭养老实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统一:家庭养老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________。
孝道由此推动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9. (5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
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
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一上·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的古诗,根据要求写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激励儿子做学问时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要有实践精神,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基础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
1-1、
1-2、
1-3、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1、
7-2、
7-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