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中国竹笛制作的发展和改良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对现代中国竹笛制作的发展和改良探究
李乐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摘 要:中国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是见证辉煌华夏文化发展的瑰宝。
竹笛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古人常以“荡涤之声”来形容笛声的动情、婉转意境。
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盛产竹子,先人开始了以竹为材的制作历史。
随着文化的发展,竹笛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一只优秀的竹笛对竹笛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从现代竹笛制作入手,探索竹笛制作的改良和发展,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竹笛;传统乐器;竹笛制作;传统文化
中国竹笛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至今已有九千多年的历史,竹笛别具一格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以及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其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和民族管弦乐器的重要旋律之一。
上世纪末,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的竹笛艺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许多作曲家与竹笛演奏家挣脱传统演奏形式的禁锢大胆创新,对竹笛作品的写作手法与改良竹笛的开发进行了探索性地尝试与创新,创作出了大量艺术思维先进、演奏技术难度极高的优秀竹笛作品,并改良出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新型竹笛,为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的历史上留下了十分璀璨的一笔。
本文分为两部分探索中国竹笛的制作,首先对现代竹笛制作的改良进行阐述分析,最后对中国竹笛制作的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丰富竹笛制作的发展。
一、竹笛改良之道
(一)竹笛改良的必要性
中国竹笛多以传统的六孔笛为代表,由笛头、笛身、笛尾三部分组成,笛身分布着吹孔、膜孔、六指孔和前后出音孔。
竹笛的标志即竹子为制作材料,膜也是中国传统笛子的独特音色与韵味的关键,是中国竹笛与国外笛类乐器的不同之处。
竹笛发展的关键在于:一、中国笛子以独奏乐器闻名;二、现代风格作品与乐曲的兴起;三、各曲艺流派的发展与融合。
然而,中国传统六孔笛在转调与半音阶演奏、音域和材质方面的局限性也是目前竹笛改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竹笛制作的改良必须重视以上几方面。
(二)笛制改良的传承之道
“笛制”指竹笛的制式。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的时候,我们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改良策略。
在改良竹笛制作形式时,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克服传统竹笛在具体演奏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优秀传统乐器演奏方式、风格、技巧的继承,二者要相辅相成。
换言之,对中国传统竹笛的改良既要创新又要考虑传统演奏方式的继承保留,否则改良方案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然,我们首先要清楚对竹笛得到哪些方面进行有效继承。
1、膜孔的保留。
膜孔是中国竹笛的特色风格,笛膜的存在也形成笛子独特的音色,给笛子带来别具一格的气质。
2、指孔的存在是传统的演奏方式。
虽然世界上很多吹管乐器都加入了按键,形成带有机械传动装置的乐器,但指孔这类直接接触的模式是中国笛子滑音、指震音、飞指等演奏技法和传统演奏习惯的象征,使中国笛子能形象地模仿各类动物叫声,组成悠扬乐曲。
二、竹笛制作改良之方
(一)半音效果的增加
在增加半音效果方面的改良主要集中于加孔和加键两种形式。
增设音孔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六孔笛的半音演奏局限,也就是说要解决必须用半孔演奏各音的问题。
增设指孔多为在传统六孔笛基础上于大小拇指位置增设“辅助孔”,有增设“上手”指孔模式和“下手”指孔模式,经验证最易上手的模式正是增设“下手”大拇指、双手小拇指孔。
加键笛分为全加键和部分加键笛两类。
按键的加入可以解决演奏者手指的束缚。
例如,加入常闭合型按键可以让大小拇指处孔位在不需要演奏的时候处于闭合状态,为多音孔笛演奏提供便利。
同时,环键的加入既保留了传统滑音等需要手指与音孔直接接触的演奏技巧,又降低演奏的难度。
(二)音域、音区的改良
竹笛在音域方面的改良以刘管乐、曾永清先生发明的七孔笛为代表,能很好地解决传统第六孔音至上方小三度及筒音至上方纯八度以内不能演奏线性滑音的问题,且基音区的音色更加统一。
该竹笛在改良过程中的优势在于保留传统竹笛的六孔按孔序列,使得对于有一定竹笛基础的演奏者很好上手,而且并未影响原有的高音区演奏法和泛音演奏法,同时解决了传统竹笛做不到的问题。
(三)制作材质的改良
中国传统竹笛多采用白竹、紫竹等材质,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竹笛工匠采用苦竹、湘妃竹等质地坚硬的材质制作竹笛。
同时,湘妃竹的天然水纹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竹笛制作者还研制出精度加工的红木镟制的红木笛,其音准和发音都较为准确灵敏。
三、 竹笛制作改良之策
(一)提高专职制笛人员的技术水平
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对竹笛的改良与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专职人员既要掌握演奏方法和技巧,也要拥有基本的乐理知识储备,还要懂得中国传统竹笛的理论知识和高超手艺。
制笛者要洞悉演奏者的各种要求,了解演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成熟工艺技术水平,提高竹笛品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保留传统六孔笛的演奏形式
传统的六孔笛演奏方式历经历史的考验,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目前社会中流行的竹笛演奏形式仍然是六孔笛形式,改良的多孔笛多是在六孔笛基础上增设辅助孔来达到调音和音域的。
因此,为适应现代曲风进行改良的竹笛也应以增设音孔为主。
(三)选择合适的制作材质
虽然当前竹笛制作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竹笛质量也得到保障,但原材料竹子的品质各有不同,天然生长的竹子在管壁厚度和尺寸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对制作竹笛造成困难,且竹子的特殊材质使得竹笛面临开裂、音准等方面问题。
因此,在制作竹笛的材质选择方面,要制定标准并寻找更加优质的原材料,提高材料加工水平。
结语
中国竹笛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吹奏乐器之一,我们在对竹笛进行改良的时候不仅要结合现代曲风变化,还要对传统演奏技巧和工艺进行继承。
如何传承竹笛文化,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亮.当代中国竹笛改良的追溯与反思[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2):51-57.
[2]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年版.
[3]王其书.笛改巧探[J].乐器科技简讯,1976(03):7-12.
[4]韩宝强.中国改良民族吹奏乐器——笛化乐器,2005(3):37-38.
[5]王其书.笛子改革与新笛[A].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大典·笛子卷 文论篇[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