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完整)】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草地(节选)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第1自然段主要讲________。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中的“它”是指________;“睡觉”是指________;“起床”是指________。
(4)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
A.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B. 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我”喜欢蒲公英吗?为什么?
【答案】(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比喻;蒲公英的花
;手掌
(3)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合拢
;蒲公英的花张开
(4)B
(5)喜欢。
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1自然段主要讲“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
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中的“它”是指蒲公英;“睡觉”是指蒲公英的花合拢;“起床”是指蒲公英的花张开。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比喻蒲公英的花手掌(3)蒲公英蒲公英的花合拢蒲公英的花张开(4)B(5)喜欢。
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读文段,做习题。
①毛茸革的小松树已经返青了,远远望去,绿油油的。
逗留在这些小松树间,多么惬意呀!这儿的一切都焕发着光彩:越橘的叶子闪着亮光,柔软的青苔泛着绿光,石楠的枝条上长满了叶芽,犹如一片片绿色的鳞片,树枝上去年保留的浅紫色小花还没有凋谢呢!
②沼泽的周边,有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蜂斗叶。
它的叶子呈暗绿色,叶子的边沿微微向上卷起,露出粉白色的背面。
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瞧,粉色的小花多漂亮啊,简直像个小铃铛,和越橘花也很像呢!在初春时节能找到花,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你采上一束花,再带回家,大家肯定会说这是从温室中摘下来的,谁能说这是从野外采摘回来的呢?
(选自《森林报》)(1)读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想想“惬意”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填序号)
A. 满意,称心。
B. 并不满意,也不称心。
(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相关内容连线。
越橘的叶子________ 泛着绿光
柔软的青苔________ 闪着亮光
石楠的枝条________ 还没有凋谢
浅紫色小花________ 长满了叶芽
(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把粉色的小花比作________,表现了粉色的小花________。
(4)“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这句话表明()。
A. 人们很讨厌树叶
B. 蜂斗叶的花更有趣,更吸引人
【答案】(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再结合选项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就能确定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筛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得严严实实的,住了人们的视线,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①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遮封挡
(2)这一段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__季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树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中的“浸”字的好处是()。
A. 表现整个森林都泡在水里
B. 写出了被浓雾笼罩的整个森林宛如仙境一般的美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像利剑一样”“穿过”能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答案】(1)封;挡;遮
(2)夏;雾;阳光;野花
(3)B
(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
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短文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封;挡;遮;(2)夏、雾、阳光、野花;(3)B;(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1)照样子,写词语。
①跑来跑去、________、________
②吱吱嘎嘎、________、________
(2)手推车感到“费力”的原因是()
A. 它不愿再为农夫服务了。
B. 它慢慢变老了,骨头吱嘎吱嘎地响。
(3)在片段中用横线画出表示“真舒服”和“那一定会很好”的部分,认真思考,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的原因是相同的。
B.两者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C.两者的原因有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
【答案】(1)飞来飞去;一模一样;轻轻松松;开开心心
(2)B
(3)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B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跑来跑去”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吱吱嘎嘎”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飞来飞去、一模一样、轻轻松松、开开心心
(2)B
(3)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B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a.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问教室里学习。
b.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c.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__课文 ________舞 ________热闹
(2)选段中a、b、c三个画线句子分别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
A.自豪 B.平静 C.欢快
(3)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________的两个情景。
A. 安静时和热闹时
B. 上课时和下课后
(4)比一比,填一填。
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②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第②句与第①句相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大青树下的小学和你的学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你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答案】(1)朗读;跳;看
(2)B;A;C
(3)B
(4)我喜欢第②句。
因为第②句通过描写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具体地写出了窗外安静的场景。
(5)不一样。
①这是一所多民族小学。
②这所学校在山上。
③上课是敲古老的铜钟。
【解析】【分析】(1)本题对课文内容的考查,仔细阅读,找出正确答案。
(2)本题对句子朗读语气的考查,第一个句子是陈述句,朗读时用平静的语气,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句,朗读时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句子描写的场景
十分欢快活跃,自然要用欢快的语调。
(3)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的考查,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下课后的两个情景。
(4)本题是对语言表达的考查,第一句简单概括窗外安静的特点,而并不具体,第二句则通过几方面来表现如何安静,表述上更加详细具体。
(5)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作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朗读、跳、看
(2)B、A、C
(3) B
(4)我喜欢第②句。
因为第②句通过描写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具体地写出了窗外安静的场景。
(5)不一样。
①这是一所多民族小学。
②这所学校在山上。
③上课是敲古老的铜钟。
【点评】(1)本题是寻找词语搭配中的动词,仔细阅读短文逐个寻找。
(2)本题是对句子朗读语气的考查,平时朗读是注意每个句子是哪类句子,例如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各自的语调区别,还要注意所描写的情景是什么。
(3)本题是对作者描写场景的考查,一定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
(4)本题是让学生语言表达的巧妙之处,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平时在写作时要多锻炼。
(5)本题只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比课文描写合理作答。
6.课内阅读。
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
经没了踪影。
(1)在“监视”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
A. 惊讶、不解、怜惜、喜爱
B. 惊讶、不解、好奇、怜惜、喜爱
C. 不解、惊讶、好奇、怜惜、喜爱
(2)作者被刺猬偷枣的_______所打动,心生_______、_______之情,以“带刺的朋友”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_______,以及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愿望。
()
A.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喜爱
B.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熟悉
C. 动作迅速、惊讶、疑惑;喜爱
(3)随着“我”心情的变化,“我”对刺猬的称呼也不断地改变,从一开始的“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
()
A.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那东西
B. 那个家伙、那个东西、小东西
C.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
(4)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玛瑙”指的是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
A. 枣树;比喻
B. 红枣;拟人
C. 红枣;比喻
【答案】(1)B
(2)A
(3)C
(4)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A;(3)C;(4)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是什么东西使你变成胆小鬼的?”多萝茜问,她惊奇地注视着这只大野兽,因为它大得像一匹小马。
“这是一件神秘的事情,”狮子回答说,“我猜想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的。
树林中的一切野兽,都以为我是勇敢的,因为不论在什么地方,狮子都被称作百兽之王。
我知道如果我把声音吼得非常响,动物们就害怕了,避开我所走的路。
不论何时,我遇到一个人,就非常害怕,但我还是照样地对他吼叫,他却老是尽快地逃。
如果老虎和熊想要和我挑战,那我自己就逃走了一一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
但是它们在一听到我吼叫后,立刻一起逃开了,当然,我只有让它们逃掉。
”
“不过,这是不对的,百兽之王不应该是一个胆小鬼。
”稻草人说。
“我知道这个,”狮子回答说,同时用它的尾巴尖,揩去眼睛里的一滴泪,“这是我最大的忧愁,使得我的生活十分不愉快。
因为每逢我遇到危险的时候,我的心就跳得很快。
”
铁皮人说:“恐怕你有心脏病吧?”
“也许有。
”狮子说。
(选自《绿野仙踪》,有删改)(1)从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奇——________ 快乐——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狮子胆小的语句。
(3)狮子认为胆小是自己最大的忧愁的原因是()
A. 胆小让它爱吼叫。
B. 胆小让它爱流泪。
C. 胆小让它心跳得很快。
(4)狮子把自己是个胆小鬼的事说出来后,这个________(公开秘密)就变得________(公开秘密)了。
能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你觉得狮子________。
【答案】(1)神秘;愉快
(2)不论何时,我遇到一个人,就非常害怕,但我还是照样地对他吼叫,他却老是尽快地逃。
如果老虎和熊想要和我挑战,那我自己就逃走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
(3)C
(4)秘密;公开;很勇敢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选段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神秘、愉快
(2)不论何时,我遇到一个人,就非常害怕,但我还是照样地对他吼叫,他却老是尽快地逃。
如果老虎和熊想要和我挑战,那我自己就逃走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胆小鬼。
(3)C
(4)秘密、公开、很勇敢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房子变大房子
一位小老太太,独自住着一间房子,房子里有桌子和椅子,架子上放个瓷罐子。
她对聪明老先生发牢骚:“我家地方真是小。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母鸡抱进屋。
”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母鸡抱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
母鸡走上小地毯,下了个圆圆的大鸡蛋。
它还扑棱扑棱到处飞,瓷罐子掉下来,摔成了一堆破烂儿。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该怎么办才好?一个待着已经小,两个待着可就更加小!我的鼻子直痒痒,想打个喷嚏也没地方。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山羊牵进屋。
”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山羊牵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
山羊咩咩叫,窗帘咬破了,鸡蛋也踩碎。
它还就地一坐,流着口水啃桌腿。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的妈!哎哟哟!两个待着已经更加小,三个待着可就更加更加小。
母鸡啄山羊,因为山羊身上有跳蚤。
我的房子挤得不得了。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把你的奶牛牵进屋。
”聪明老先生出主意。
“把我的奶牛牵进屋?这个主意真稀奇。
”
奶牛一进屋,它还跳上了桌子,大跳踢踏舞。
小老太太大声叫:“我的天!哎哟哟!三个待着已经更加更加小,四个待着那就一团糟。
我已经烦得不得了,想把头发都扯掉。
我的房子实在小得不能够再小。
聪明老先生,请你帮帮忙,我家实在挤得慌!”
“你把它们都放出来。
”聪明老先生对她讲。
“那不就和原来一个样儿?”小老太太打开窗子,放出了母鸡。
“好点儿了——我到底能重新打喷嚏。
”她嘘嘘嘘,放走了山羊。
“我的房子好像开始变宽敞了。
”哼唷,哼唷,她又把奶牛推出了门。
“看啊,我的房子现在大得很。
”
“谢谢你,聪明老先生!你可帮了我大忙!四个待着小得不能再小,一个待着真是宽敞。
现在不用再发牢骚,我的房子大得不得了。
”
现在,小老太太欢天又喜地。
房子一点儿也不小,一点儿也不挤了。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动物们进屋后的表现的句子。
(2)“这个主意真稀奇”中“稀奇”的反义同是________
A.奇怪 B.平常 C.稀罕 D.古怪
短文中“这个主意真稀奇”反复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这个主意真稀奇;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这个主意真稀奇;第三次是因为________这个主意真稀奇。
A.把小老太太的奶牛牵进屋
B.把小老太太的山羊牵进屋
C.把小老太太的母鸡抱进屋
(3)下列各句中,与“我家实在挤得慌”中的“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心里憋得慌
B. 心里慌得不行
C. 走得太慌
(4)小老太太最后欢天喜地的原因是()
A. 房子变大了。
B. 动物们都出去了。
C. 内心豁然开朗,感觉上发生了变化。
(5)小老太太会怎样收拾自己的屋子呢?想一想,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答案】(1)母鸡走上小地毯,下了个圆圆的大鸡蛋。
它还扑棱扑棱到
处飞,瓷罐子掉下来,摔成了一堆破烂儿。
山羊咩咩叫,窗帘咬破了,鸡蛋也踩碎。
它还就地一坐,流着口水啃桌腿。
奶牛一进屋,它还跳上了桌子,大跳踢踏舞。
(2)B;C;B;A
(3)A
(4)C
(5)略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第一空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选项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第二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再结合选项判断。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故答案为:(1)母鸡走上小地毯,下了个圆圆的大鸡蛋。
它还扑棱扑棱到处飞,瓷罐子掉下来,摔成了一堆破烂儿。
山羊咩咩叫,窗帘咬破了,鸡蛋也踩碎。
它还就地一坐,流着口水啃桌腿。
奶牛一进屋,它还跳上了桌子,大跳踢踏舞。
(2)BCBA
(3)A
(4)C
(5)略。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第一空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第二空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9.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