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 n H2n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C、和是同系物
D、1mol可以和4mol氢气加成
参考答案:
D
略
2. 如图中M、N为含X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则X元素为()
A、C或Al
B、Cu或Fe
C、N或S
D、Fe或C
参考答案:
D
略
3. 东晋葛供《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纹取汁,尽服之”。
下列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
A. 煮沸研碎
B. 浸泡过滤
C. 萃取剪断
D. 蒸馏捣碎参考答案:
B
分析:以水升渍,可知加水溶解,绞取汁,可知过滤分离出液体,以此来解答。
详解:以水升渍,可知加水溶解,绞取汁,可知过滤分离出液体,则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浸泡、过滤。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文史资料的含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传统文化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
4. 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 1 mol ? L-1的HC1溶液,测得溶液中某几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均为CO32-+H+==HCO3-
B. 结合H+的能力:A1O2->CO32->HCO3->Al(OH)3
C. M点时Al(OH)3的质量等于3. 9 g
D. 原混合溶液中,CO32-与A1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参考答案:
D
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HCl溶液,先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a线表示AlO2-减少,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32-+H+=HCO3-,b线表示CO32-减少,c线表示HCO3-的增加,第三阶段,CO3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HCO3-+H+=CO2↑+H2O,d线表示HCO3-减少,此阶段Al(OH)3不参与反应。
A.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32-+H+═HCO3-,b线表示CO32-减少,c线表示HCO3-的增加,所以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结合H+的能力:A1O2->CO32->HCO3->Al(OH)3,B正确;C.盐酸50mL时NaAlO2中铝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50mL盐酸之后CO32-反应,氢氧化铝沉淀不溶解,则M点沉淀的质量和盐酸50mL时沉淀的质量相同,由NaAlO2+HCl+H2O=NaCl+Al(OH)3↓知,
n(Al(OH)3)=n(NaAlO2)=n(HCl)0.05mol,m[Al(OH)3]=0.05mol×78g/mol=3.9g,C正确;D.第一、第二两段消耗的盐酸的体积都是50ml,所以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CO32-+H+=HCO3-,可知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但这
两种物质都是强碱弱酸盐都能水解,水解程度不同导致无法判断溶液中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与图象的关系,明确图象中各条曲线表示的物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
5. 1molCO和1molCO2具有相同的:①分子数②原子总数③碳原子数④氧原子数()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略
6. 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共10g,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12.5倍,该混合气通过Br2水时,Br2水增重8.4g,则组成该混合气的可能是
A.甲烷、乙烯 B.丙烷、乙烯 C.乙烷、丙烯 D.甲烷、丙烯
参考答案:
A
略
7. 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 + Cu2+ = Zn2+ + 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
参考答案:
C 由电池反应式Zn + Cu2+ = Zn2+ + Cu知,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的物质的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作负极;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可用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中应含有铜离子,可用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选C。
8.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答案】C
【解析】
A.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A错误;B.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氢钠的分解,故B错误;C.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举出实例是答题的常见方法。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9. 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2 B.3 C.4 D. 5
参考答案:
C
10.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氮气的电子:
C.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蔗糖的分子式:C6H12O6
参考答案:
C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结构简式中应该标出官能团结构;
B.该电子式漏掉了N原子的1对未成键电子对;
C.硅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4,最外层含有4个电子;
D.蔗糖分子中含有12个C、22个H、11个O原子.
【解答】解:A.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其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B.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共用3对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硅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C6H12O6为葡萄糖的分子式,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简式及电子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
11.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 Cl- B.Ba2+ Na+Cl- SO42-
C.K+ H+ SO42-OH-D.Ag+ Al3+ NO3-H+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熟石灰--CaO
B. 铝热剂--Fe、Al2O3
C. 石膏--CaSO4·2H2O
D. 绿矾--CuSO4·5H2O
参考答案:
C
生石灰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A错误;铝热剂为铝和氧化铁混合物,B错误;石膏--
CaSO4·2H2O,C正确;胆矾--CuSO4·5H2O,D错误;正确选项C。
13. 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碳酸盐B.Na2CO3是正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碱
参考答案:
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盐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又可以将盐分为钾盐、钠盐、钡盐等,根据电离出的酸根离子可以将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解:A、因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则Na2CO3是碳酸盐,故A正确;
B、Na2CO3中阳离子不含氢离子,故是正盐,故B正确;
C、因阳离子为钠离子,可以说成是钠盐,故C正确;
D、Na2CO3俗名纯碱,电离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故属于盐类,不是碱,故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关于钠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切下一小块钠,投入水中,钠熔成小球,说明钠与水反应有热量放出
B.从钠能与水反应可推知钠也能与盐酸反应
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切开一块钠,呈银白色,很快变暗,说明钠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参考答案:
C
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反应:2Na+O2 Na2O2,故C选项错误。
15. 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802 kJ,但当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H2O 时,时,放出的热量为519kJ。
如果1mol CH4与一定量O2燃烧生成CO、CO2、H2O(l),并放出731.25 kJ热量。
则一定量O2的质量为
A.40g B.56g C.60g D.无法计算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1molCO2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802KJ,1molCH4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为519KJ,故1molCO燃烧生成1molCO2,放出的热量为802kJ-519kJ=283kJ,1molCH4与一定量氧气燃烧生成CO,CO2,H2O(L ),并放出
731.25KJ的热量,减少的热量为802KJ-731.25KJ=70.75kJ,1mol甲烷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相比,减少的热量为生成的CO燃烧放出的热量,故生成n(CO)=70.75kJ/283kJ×1mol=0.25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n(CO2)=1mol-0.25mol=0.75mol,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n(H2O)=1mol×4/2=2mol,利用氧原子守恒由n(O)=0.25mol+0.75mol×2+2mol=3.75mol,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
3.75mol×16g/mol=60g,选项C符合题意。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B制取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
①实验中要控制生成SO2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一条)_________
②B装置中用甲醇作溶剂,C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二氧化硫能够抑制细菌的滋生,可用作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
实验室用已知浓度的碘水来测定某粉丝样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装置如图所示。
①将粉丝样品粉碎,准确称取5.0 g,放入三颈烧瓶中,加入稀硫酸浸泡30分钟,再加适量蒸馏水,加热1小时(加热装置略去),使二氧化硫完全进入吸收装置。
②往吸收装置中加入3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逐滴加入0.001 mol·L-1 I2标准溶液。
当溶液颜色__________时,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恰好反应时消耗I2标准溶液10.00 mL,测得样品中SO2的残留量为________ g·kg-1。
③在配制I2标准溶液,定容加水时仰视刻度线,则测得SO2含量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参考答案:(1)①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溶液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溶液的浓度) ②吸收尾气
(2)②溶液出现蓝色SO2+I2+2H2O=4H++SO42-+2I- 0.128 ③偏高
【分析】
(1)①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入手,温度、浓度,催化剂,接触面积等,本题考虑到固、液反应,可以用分液漏斗控制滴加酸的速率,改变酸的浓度,也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的温度来控制速率;
②B装置是制取连二亚硫酸钠的反应装置,用甲酸钠和二氧化硫在NaOH的醇溶液环境下反应,得到产品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SO2会造成环境污染,用NaOH可进行尾气处理;
(2)②用标准I2溶液来滴定SO2的含量,当消耗完二氧化硫时,即可有碘单质产生,因此应该使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当滴下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出现蓝色,且30秒内不褪色即可判定到达终点,已知SO2+I2+2H2O=H2SO4+2HI;n(SO2)=n(I2),从而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再计算出含量;
③在配制I2标准溶液,定容加水时仰视刻度线,则会导致I2标准液的浓度降低,滴定消耗的量增加,导致滴定结果偏高。
【详解】(1)①本题是用浓硫酸与Na2SO3固体粉碎反应制取SO2气体,考虑到反应物的状态为固、液反应,可以用分液漏斗控制滴加酸的速率,也可以通过改变酸的浓度或控制反应时的温度来控制速率;
②B装置是制取连二亚硫酸钠的反应装置,用甲酸钠和二氧化硫在NaOH的醇溶液环境下反应,得到产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HCOONa+2SO2+NaOH=Na2S2O4+CO2+H2O,未反应的SO2会造成大气污染,通过装置C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SO2,防止污染环境;
(2)②用标准I2溶液来滴定SO2的含量,当消耗完二氧化硫时,即可有碘单质产生,应该使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当滴下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出现蓝色,且30秒内不褪色即可判定到达终点,已知
SO2+I2+2H2O=H2SO4+2HI;n(SO2)=n(I2)=c×V=0.001mol/L×10.00×10-3L=10-5mol,故SO2的残留量为64g/mol×10-5mol÷5g×1000=0.128g/kg;
③在配制I2标准溶液,定容加水时仰视刻度线,则会导致I2标准液的浓度降低,因而滴定消耗标准I2溶液的体积增加,最终导致滴定测定的SO2含量偏高。
【点睛】本题以连二亚硫酸钠的制取和二氧化硫的测定为线索,考查了制备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滴定实验、误差分析的知识,关键在于理清步骤,抓住目的,掌握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注意SO2含量测定的单位是g/kg,要注意变换。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5.8g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气其体积比为1:1(同压同温),若把它们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在增加18.6g,同量的有机物与0.1mol乙酸完全发生酯化反应.又知该有机物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
求:(1) 有机物的分子式 (2)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18. 在实验室里,用50mL的浓盐酸与一定量的MnO2反应,来制取氯气。
(1)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2)若生成2.8L标准状况时的氯气,请计算:
①理论上需要多少克MnO2参加反应?
②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2)①10.88g②0.25mol
略
19. 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x RO y,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 x R,已知1 mol H x RO y 比1 mol H x R质量多64 g,又知道1 mol H x RO y中R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氢原子和氧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少16 mol,求R的原子序数。
参考答案:
R的原子序数为17
解析根据1 mol H x RO y比1 mol H x R质量多64 g,可知y=4;又根据题意可知,4 mol O含32 mol 电子,x mol H含x mol电子,所以R的核外电子总数为:32+x-16=16+x,当x=1时,R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7,当x=2、3、4时,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