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56415_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
0引言
《山西省“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全省旅游业要以“抱团”
发展、互补发展为宗旨,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的多层次支撑发展体系。
各地级市要延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服务,
塑造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打造具有标志性特色的区域旅游项目。
由于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业发展在旅游资源、
基础服务设施、旅游产品开发上存在显著差异,
应对山西省的各个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作出客观评价,
识别其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以确保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案例地区域概况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西方向、
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与陕、豫、冀、内蒙古相邻,现辖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阳
泉、吕梁、临汾、
长治、晋城和运城11个地级市[1]。
山西省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531处,
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和五台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古
建筑、晋商文化、古人类遗址、红色历史革命遗迹等,有“华
夏文明摇篮”
的称号[3]。
2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2.1数据来源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作为目标研究样本,构建山西
省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数据主要来
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
(2020)》、《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和山西省各市政府工作报告等。
2.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模型是精确判断旅游目的
地竞争力的核心,
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按照科学性、实践性、
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为构建体系原则,
结合“世界经济论坛”所提出《旅游竞争力报告》中的旅游竞争力指标因子和相关文献研究该课
题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供给、旅游客流、
旅游收入和旅游支持4个维度10个原始体系指标,
构建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山西省旅游竞争力评价3.1研究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法是指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方法,
通过对变量进行降低维数寻找目标原始变量的公共因子进而描述各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4]。
因子分析得到的新
的变量相关度较低的变量远远少于原始变量个数,
且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多数信息[5]。
本文通过构建山西省旅游目
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依据因子分析法的计算原理,使用SPSS17.0软件确定各因子相对应的特
征值、方差贡献率和各指标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等,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
3.2数据标准化及检测因本研究所构建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各单位之间——————————————————————
—作者简介:宝勿力呼(1993-),女,蒙古族,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北京联合大学在读研究生,
旅游管理专业;刘啸(通讯作者)(1965-),男,陕西西安人,博士,北京联合大学
教授,研究方向为智慧旅游、低碳旅游、
旅游心理。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宝勿力呼Baowulihu ;刘啸LIU Xiao ;杨芊YANG Qian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北京100101)(School of Tourism,Beijing United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
摘要: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优越,
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使山西省独具旅游价值,但由于有些城市旅游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旅游竞争力的存在明显差异,在发展旅游业中竞争力优势存在不足。
本文在学习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山西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供给、旅游客流、旅游收入和旅游支持进行因子分析,并进行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排名,从而剖析各地级市发展旅游产业的特征及优劣势。
最后,提出针对山西省各地级市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发展建议,
旨在对山西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实践意义。
Abstract:Sh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has a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Its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ourism makes it unique in terms of tourism value.However,due to the small scale and low level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ome citie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Shanxi Province.It conducts factor analysis on the tourism supply,tourist flow,tourism income,and tourism support of 11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and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anking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there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advantages,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each prefecture level city.Finally,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various 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aiming to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旅游目的地;山西省Key words:tourism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urist destinations ;Shanx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3)14-166-03doi:10.3969/j.issn.1006-4311.2023.14.052
·166·
Value Engineering
成份1
2
3
C1A 级旅游景区数C2世界文化遗产
C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4星级饭店数C5接待国内游客人数C6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
C7国内旅游收入C8旅游外汇收入
C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0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215-.119.491.140.274-.059.168-.086-.205-.031.059-.246-.231.190-.108.063.041.126.400.369-.027.519-.198-.102.091.301.083.265-.061-.144
表4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存在较大差异,无法进行直观横向对比,所以采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数据
进行标准化计算与检测。
首先,
使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KMO 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
检测结果显示相关数据属于非单位性矩阵,
表明此组数据适宜使用主成分分析法。
进而采用最大方差法对收集到的10个指标
的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遵守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到3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68%,已超过85%,说明前三个主成分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原始数据的
多数信息
(见表2)。
3.3主成分分析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输出的旋转成份矩阵a 结果
(见表3)
,通过单个主成分因子的得分情况,进而计算出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主成分因子得分。
由旋转成
分矩阵得知,
F1(第一主成分)旋转之后的方差贡献率显示为31.166%,
显示在C3、C5、C1指标上有比较高的因子载荷值,
C3和C1代表的是旅游供给竞争力,C5代表的是旅游客流竞争力,
所以将F1(第一主成分)定义为旅游供给竞争力和旅游客流竞争力;
F2(第二主成分)旋转之后的方差贡献率显示为60.909%,显示在C10、
C9指标上有比较高的因子载荷值,
C10和C9代表的是旅游支持竞争力,所以将F2
(第二主成分)定义为旅游支持竞争力;F3(第三主成分)旋转之后的方差贡献率显示为87.679%,显示在C6、C7指标上有比较高的因子载荷值,C6和C7代表的是
旅游收入竞争力,
所以将F3(第三主成分)定义为旅游收入竞争力。
3.4计算主成分因子得分
对表4中3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计算,
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F1=0.215C1+(-0.119)C2+(0.491)C3+…+(-0.031)C10;F2=0.059C1+(-0.246)C2+(-0.231)
C3+…+0.369C10;F3=(-0.027)C1+0.519C2+(-0.198)C3+…+(-0.144)C10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百分比占累计贡献率百分比的比率作为权重,通过特征值和权重分别计算11个地
级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
计算公式为:F=0.312×F1+0.297×F2+0.178×F3+0.268
3.5数据分析结果
由主成分分析原则可知,
得分数值为正说明旅游目的表1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A 总目标
B 准则层
C 指标层
单位
A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B1旅游供给
C1A 级旅游景区数量C2世界文化遗产数C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4星级饭店数个个个个B2旅游客流C5接待国内游客人数C6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
万人次人次B3旅游收入C7国内旅游收入C8旅游外汇收入
亿元万美元B4旅游支持
C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0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元万元表2解释的总方差
成份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累积%
合计
方差的%累积%合计
方差的%累积%12345678910
5.7041.5711.492.717.271.17
6.048.018.002.0005
7.04115.71414.9247.1682.7141.761.47
8.178.022.002
57.04172.75587.67994.84797.56099.32199.79899.97699.998100.000 5.7041.5711.49257.04115.71414.924
57.04172.75587.679
3.1172.9742.67731.16629.74426.770
31.16660.90987.679
表3旋转成份矩阵a
成份1
2
3C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C5接待国内游客人数C1A 级旅游景区数C7国内旅游收入C10第三产业生产总值C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4星级饭店数C2世界文化遗产
C6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
C8旅游外汇收入
.909.815.721.702.584.324
.467.482.870.803.650.472.575
.486.920
.505.802.749
·167·
价值工程
地竞争力越强,反之数值为负则说明竞争力较弱。
根据主成分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见表5),
在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旅游综合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太原,第
二是晋中,第三是运城,其余依次是临汾、大同、
晋城、忻州、长治、吕梁,
朔州排名最后。
4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目的地综合竞争力存在明显差距,
通过明确各地级市在旅游供给和旅游客流
(F1)、旅游收入(F2)和旅游支持(F3)
4个方面所存在的竞争力优势和不足,提出针对各地级市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4.1旅游供给与旅游客流竞争力
排名比较靠前的地级市呈现为运城、
晋中、临汾和晋城。
在旅游供给方面,运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个,居于全国地级市之首;晋中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且拥有13家4A 级景区,形成知名的晋商文化和大院文化;
临汾是中华黄河文明的摇篮,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个;
晋城拥有73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量古木建筑
(超过全省60%)。
在旅游客流方面,运城、晋中、临汾和晋城4个地级市拥有A 级景区数和星级饭店数在11个地级市中排名均靠前,进而使得旅游客流具有较强竞争力。
排名比较靠后的地级市呈现为朔州、
阳泉和大同。
主要原因是朔州、阳泉和大同这三个地级市是主要经济来源是煤炭产业,尤其是朔州和阳泉的A 级旅游景区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排列于山西省末位,
朔州市只有一个成型的旅游景区为应县木塔,但游览项目单一、欠缺旅游吸引力,
阳泉市旅游开发处于基础阶段,
缺乏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所以旅游客流量远低于省内其他地级市,旅游业开发程度和规模有限,
应积极响应山西省经济结构转型的号召,增加第三产业投入力度,通过与省内其他地级市开展区域合作,
改善旅游环境和资源利用提高旅游业收入。
4.2旅游支持竞争力
排名比较靠前的地级市呈现为太原、
朔州和晋中。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太原、朔州和晋中的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位列山西省前
位。
在旅游支持方面,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主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朔州交通发达,是山西省首个实现每个县乡通路的地级市;晋中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获得主要经济来源。
对于旅游支持竞争力较强的地级市应继续发挥经济优势,带动周别地级市旅游产业复苏,加快旅游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排名比较靠后的地级市呈现为吕梁、
忻州和运城。
吕梁存在的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主要交通方式是公路,道路建设质量差,影响经济发展,
解决措施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交通运行方式与其他地区进行沟通,修建道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社会发展和旅游条件;
忻州的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如空气质量问题堪忧,应优化城市绿化面积,
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运城经济来源主要为工业和农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城市规划欠缺现代化思路,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引入旅游产业发展专业人才,提升全面高质量发展潜力。
4.3旅游收入竞争力
排名比较靠前的地级市呈现为晋中、大同和忻州。
晋中、大同和忻州分别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和五台山风景区,且A 级景区位列全省前列,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原因。
晋中、大同和忻州应科学利用旅游资源,高质量、
高标准促进山西省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发展,完善“城市建设+旅游促进”发展模式,拓展产业结构,
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排名比较靠后的地级市呈现为晋城、运城和长治。
晋城的支柱产业是煤炭产业,空气质量条件差,影响其旅游收入来源,在城市经济模式规划中,应引入低碳理念,适量开采煤炭,优化城市绿色转型发展;运城和长治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导致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收益较低,旅游商业化发展进程较慢,且欠缺新型旅游企业、
专业人才与导游,相关部门在改进时应科学规划本市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模式,
在借鉴其他城市优秀案例时考虑自身特色,合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拓宽旅游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旅游收入渠道。
5研究结论与不足为提升山西省综合旅游竞争力,各地级市应发掘旅游资源特质,
明确未来旅游业发展目标,准确识别自身旅游发展优势与问题等现状。
针对城市内部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合理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从旅游供给、旅游客流、旅游收入和旅游支持4个维度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发展竞
争力,探讨了山西省各地级市影响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和发展对策建议,但研究方法和视角仍处在初级阶段,且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新冠疫情前(2019年)已发表统计年鉴,时效性欠佳。
未来相关研究可进一步完善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思路,
并对影响评价因子中各指标之间的内部关系展开深度探究。
参考文献:[1]樊晓霞,刘敏,冯卫红,等.山西省转型期旅游场强时空异质性特征及机制[J].人文地理,2020,35(06):132-139.[2]胡果.山西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林业经济,2019,41(04):110-115.
[3]胡炜霞,
梁晓涛,桑子俞.山西省3A 及以上旅游景区时空演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2):187-194.
[4]王旭科,
刘文静,李华.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9,35(24):51-54.
[5]张鹏,
郑耀星.基于动态因子分析的旅游竞争力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06):760-763.
表5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
F1F2F3综合得分综合排名
太原晋中运城临汾大同晋城忻州长治吕梁阳泉朔州0.443050.679251.728450.57017-0.591850.52529-0.231770.14218-0.08155-1.23352-1.9497 2.668430.24119-0.713410.04457-0.51311-0.03017-0.96231-0.11359-0.98487-0.007160.370440.00132.23519-0.81481-0.544871.23475-0.826290.82593-0.68359-0.43028-0.45512-0.54221 1.061.010.120.05-0.01-0.08-0.16-0.2-0.49-0.58-0.731
2
3
45
6
7
8
91011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