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默写 (共1题;共3分)
1. (3分) (2017高二下·南宁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
(2)李白在《行路难》中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类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请写出其中的任意一句: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 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由于日复一日地听,高音喇叭日出夜伏地薰炙,竟也就听顺了,入门了,觉得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
B . 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暄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
C . 然而那武丑的翻筋斗,却每令我心悸发怵。
D . 他们全部的审美情趣审美热枕都集中在戏情上热闹上,集中在花花绿绿的行头和唱文工武上。
3. (2分) (2019高一上·连城期中)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A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张良出,要项伯
C . 且贰于楚也秦武阳色变振恐
D . 何厌之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左,乃陷大泽中马童面之
B . 项王则夜起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C . 直夜溃围南出令诸君知天亡我
D . 项王军壁垓下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5. (2分)下列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百舸争流(这里泛指船只)又欲肆其西封(放纵)越国以鄙远(边邑,用做动词)
B . 峥嵘岁月(不平凡,不平常)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诸郎中执兵(医生)
C . 指点江山(评论)默默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函封(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D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瓦菲(生长的小草)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6. (2分)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 不拘于时,学于余
7. (2分)(2017·江苏模拟) 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 《托尔斯泰传(节选)》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法国
B . 《咬文嚼字》议论文朱光潜中国
C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说海伦·凯勒美国
D . 《五月的鲜花》音乐评论李皖中国
8. (2分) (2019高一上·虹口竞赛) 生活在明朝的王秀才最不可能见到以下哪本书?()
A . 《三国演义》
B . 《儒林外史》
C . 《醒世恒言》
D . 《西游记》
9.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B .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 . 山环水绕、山高水低的秀美风光,令人陶醉,这里的确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D . 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10. (2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 .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 .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又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 .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 (6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
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
《宋史•礼制》就说“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
这些大宴包括春秋大宴、圣节大宴、闻喜宴、锡宴、曲宴、饮福宴等。
需要指出的是,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并未见到宴会簪花的记载,簪花之礼正式在宫廷宴会中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
宋真宗为了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大搞天书封禅,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也与此有关。
南宋时期,御宴簪花依然十分流行。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御宴簪花发生了两点显著的变化:首先,皇帝在宴会中逐渐不再簪花,如嘉定四年宋宁宗就降旨“遇大朝会、圣节、大宴及恭谢回銮,主上不簪花”,对此南宋人的解释是显示皇恩浩荡,“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
其次,簪花礼仪进一步细化,绍兴十三年宋高宗明确规定“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亲王和宰臣簪大花一十八朵、栾枝十朵,以下官员按照品级逐步递减,品级最低者仅簪两朵而已。
同时规定百官用罗花,禁卫、诸色祗应人只能用绢花,规定可谓不厌其烦。
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可分为赐花、簪花、谢恩三个环节。
通常情况下,簪花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随着“正安之乐”的响起,整个宴会已达高潮,这时皇帝宣布赐花,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宫花捧送于各位官员。
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则自己簪花。
有时皇帝还会亲自为某位官员簪花,以示恩宠。
群臣簪花完毕后要向皇帝谢恩,最初官员在谢恩时不需离开自己的座位,天禧四年后,朝廷采纳直集贤院祖士衡的建议改为在殿庭中间集体跪谢,成为定制。
宴会结束后,御宴官员要簪花而归,不戴归私第或由仆从持戴的行为则视为对皇帝不敬,“违者纠举”,并要受到惩罚。
宋代宫廷宴会中所簪之花可分为鲜花与人工花两种。
百花之中,宋人最爱牡丹,其中又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簪戴。
不过,真花在簪戴时极易受损,官员往往不免忙于收拾凋落花瓣,狼狈不堪,因此宋代宫廷宴会中的御花大多是人工制作的布花。
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徽宗朝的三种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以金丝镶嵌制成,“极其珍藿”。
其次是罗帛花,用于春秋大宴,“甚美丽”。
再次是绢帛花,材质最为普通,只在接待辽使时使用,目的是“示之以礼俭”。
南渡以后,由于财政拮据,御花多以普通的罗、绢为主,远不能与“滴粉缕金花”相媲美。
随着簪花成为一种正式的礼仪,它也不可避免地附加了一些政治色彩。
例如最初御宴官员在谢花时可以不离开座位,真宗时期改为集体于殿庭中跪谢,意图明显在于强调君恩浩荡。
再如高宗对赐花数目的繁琐规定,显然是借此来强化现实权力结构。
(选白杨倩丽《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御宴簪花是宋朝宫廷宴会中皇帝将花赐给出席官员,官员将花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的一种礼仪,这种礼仪特别引人注目。
B . 御宴簪花之礼并非在宋朝立国之初即成定制,而是在宫廷宴会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其正式流行在宋真宗时期。
C . 据《宋史•礼制》记载,宋朝时期,凡是国家有大庆必定举行大宴,这些大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最初大宴不一定簪花。
D . 宋真宗有意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因此,簪花礼仪便因其富有喜庆意味而大受青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南宋时期,皇帝在宴会中自己不再簪花,其理由是皇帝尽将象征美好春色的花赐给群臣,君臣同享,以示皇恩浩荡。
B . 南宋与北宋不同,簪花之礼进一步细化,皇帝赐给臣僚的花在数量和质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依官阶品级逐步递减。
C .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一般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整个宴会达到高潮时进行,同时伴有“正安之乐”。
D . 御宴簪花分三个阶段:首先皇帝宣布赐花,然后皇帝、亲王及大小官员分别由内侍、官员自己或皇帝亲自簪花,最后群臣向皇帝谢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御宴簪花是皇帝对臣僚的恩赏,是官员的荣耀,官员不得怠慢,御宴结束后,官员必须簪花而归,否则将受到惩罚。
B . 宋代御宴所簪之花以鲜花为贵,人工花次之,百花中尤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因鲜花容易凋落,才改为人工制作的布花。
C . 材质最为普通的绢帛花之所以只在接待辽使者时使用,是因为出于政治目的,即把大宋的“礼俭”显示给辽使者。
D . 宋朝御宴簪花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礼仪形式,其中还包含一些政治因素,其意图在强调皇恩浩荡、强化现实权力结构等。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12. (12分) (2020高一下·东城期末) 阅读《左传•僖公三十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晋人、秦人围郑。
(传)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
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
伐郑,请无与围郑。
许之,使待命于东。
郑石甲父、侯宣多逆(1)以为大(2)子,以求成(3)于晋,晋人许之。
【注释】[1]逆:迎接。
[2]大:太。
[3]成:和解,不打仗。
(1)选文中的[经]指的是“五经”中的《________》。
(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
B .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抛弃。
C . 以乱易整易:代替。
D . 请无与围郑与:参加。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观其可攻与否以有尺寸之地
B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窃以为过矣
C . 君之所知也臣之所好者道也
D . 吾其还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4)根据文意,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内容,不合理的一项是()
A . (然)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 敢以(亡郑)烦执事
C . (晋)朝济而夕设版焉
D . 许之,使(兰)待命于东
(5)选文最后一段对你全面理解“烛之武退秦师”一事有哪些启发?请结合这段的具体内容阐释。
13. (13分)(2017·潍坊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暠(hào),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
暠少孤,事母甚谨。
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
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
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
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
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
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
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
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
”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
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
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
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汉使告亦如之。
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
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俄入授太常少卿不久
B . 远近患之担心
C . 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既然
D . 赠益州大都督追封
(2)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B .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C .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D .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
“丁,当也。
”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忧,居丧也。
”
B . “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 . “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
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 . “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
“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 . 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 . 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
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 . 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如是积年。
②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4. (10分) (2016高一上·宁夏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期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棋盘上,每枚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且各具特点。
但彼此配合,方能使车更勇、马更灵、相更稳、炮更猛……从而下出完美的棋局。
人、事、物莫不如此。
参考答案一、默写 (共1题;共3分)
1-1、
1-2、
1-3、
二、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1、
11-2、
11-3、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13-5、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4-1、
14-2、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