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书写在相应
的位置上,否则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
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处看法都有根据。

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劳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

但对
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

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

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

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

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

“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

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
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

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
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

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4分)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选段,完成4-6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过一样;又像____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填入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泻浮洗笼B.照飘滤托
C.流升洗笼D.泻浮浸罩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6.“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

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

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

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

“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

”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

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

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

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

”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

老树说。

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

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什么补什么。

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

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

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

“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

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
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

”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

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

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

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

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

(选自《北京日报》2021年09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

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
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

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8.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4分)
9.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
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0.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感慨系之矣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
殊趣:同“取”
C.终期于尽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盛:盛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1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兰亭集序》是从文学和书法上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的。

其文不但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件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也就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

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

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

它规定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山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此诗原题《思归》,为作者漫游蜀中时作。

14.诗歌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主要从哪些意象中读出,试简要分析?(5分)
15.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每空1分)
16.(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鸟和鱼比作,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之情的句子是:,。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郑校长在高一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励志报告,对于广大高一新生来说,可以说是,我们都要将其牢记在心。

②如果我们按照周子谅的方法做事,只怕等不到从正八品升至正五品,就要被听不进的皇帝给活活打死。

③十八大以来的每一份巡视通报,不但闪烁着惩前毖后的利剑锋芒,而且以体现着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

A.金玉良言药石之言逆耳之言B.金玉良言逆耳之
言药石之言
C.逆耳之言金玉良言药石之言D.药石之言逆耳之言金玉良言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网坛名将李娜荣获的2021年劳伦斯杰出成就奖,成为继2021年菲尔普斯获得这一奖项后,历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

B.各级检察机关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C.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与孩子呆在一起。

D.勒·克莱齐奥是文学新领域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具有诗意般的神秘,象征着旧习俗的死亡和新生命的诞生。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莱昂纳德•科恩的歌确是适合在黑夜里倾听,他的呼噜和哼哼,本身就是迷迷蒙蒙的夜气。

①他几乎没有高频的声音,似乎也②在静夜里③能清晰地听到。

那里面有精微的颤抖,有细腻的弥漫,
他④没有音域,⑤音域在极低的声部,低到常人所难地唱着,像黑暗中黑亮的羽毛,看得久了,⑥看到清幽的闪光,美极了。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缜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①,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

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②,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

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③。

2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5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食品添加剂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

当你饥饿难耐,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学习问题挠耳抓腮,百思不得其解。

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拨,让你豁然开悟;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你在意过吗,动心过吗?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作文,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3分)D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D项,偷换概念。

第二段开头说“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
‘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这是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也说明此
题的答题区在第一段。

D项是对“文化影响衰减”的原因进行的分析,故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2.(3分)D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D项,曲解文意。

“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

我们从第五段可看出,《论语》作为一部经典,“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
的解释、阐发”,而这“主要影响”也必须建立在《论语》的基础上,我们也就不能武断地说《论语》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

3.(3分)B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掌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无中生有。

原文说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作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有根据的。

可见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观点,更没有“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的意思。

4.(3分)A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处用泻,增强了动态感;第二处用浮符合雾的特点;第三处洗能突出牛乳的特点;第四处笼与梦相呼应。

5.(5分)通感。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添了意境的温馨和幽雅;生动写出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特点。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下同)
试题分析: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
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6.(6分)指代“不能朗照”,这同作者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吻合。

(解答第一问要揣摩前面句子,不难判断指代的是“不能朗照”,回答第二问要结合全文的思想感情,即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

)
7.(3分)B(解析:A.不是讲公文写作课内容。

C.“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错,原文是“他是我,又不是我”“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强加因果。

8.(4分)①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全面。

②侧面烘托,突出传主的精神和性格特点,表达对他的钦佩。

学生的话看出老树的博学与个性;研究生的话体现出老树的内心丰富闲适沉静的品格;杨葵的话表现了老树良好的文艺修养。

(每点2分)
9.(5分)①诙谐幽默,平易近人:自嘲长相太凄凉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②率性而为,性格真实: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

③外表粗犷,内心敏感细腻: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享受自己的孤独空间。

④淡泊名利,豁达洒脱: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

⑤博闻强记,研究广泛: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10.(3分)D盛:热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