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
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
1.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3.认识常见动物中的“昆虫”一类。

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蝗虫的身体特点,从而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有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塑料泡沫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提高兴趣1.你能画一只蚂蚁吗?
2.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蚂蚁画得
不太像吗?那让我们仔细观察一
下蚂蚁吧!
1.在白纸上画一只蚂
蚁;
4’
二、探究环节
1.观察哪一只蚂蚁提供玻璃瓶和白纸,你会观察哪
一只蚂蚁?各有什么有利与不利
的地方?
发表自己的看法5’
2.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
想办法,讲建议。

6’
好一些看清,又不会到处乱爬?(可以
适当提示:蚂蚁怕水)
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
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
用手抓吗?还是用其它方法?
用纸条把蚂蚁放好。

3.观察蚂蚁发放放大镜,观察蚂蚁,再画一
只蚂蚁。

用放大镜观察,在白纸
上再画一只蚂蚁
7’
4.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问: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蚂蚁和蜗牛相比有何特点?
蚂蚁和蝗虫相比有何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7’
三、实践环节:试一试如果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
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
一试。

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
又会怎样?试一试。

根据要求分组做实验。

7’
四、拓展环节:送蚂蚁回家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
家了吧?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送
回家?
说出自己的想法。

4’
教学评价
认真积极有参与精神不集中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
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交流活动水平表述
表述清楚有表述未有机会表述
参与
状态
积极发言用心聆听有自己的见解
交流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在《蚂蚁》这节课中,主要是侧重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加以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热爱科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多提发散性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
教会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画图、记录等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我们应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