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转化的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第一课时)
知识点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
例题剖析
例1: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N 2、CO 2和水蒸气,把该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和浓硫酸,最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
分析:考查学生利用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及其特性而除掉气体.
答案N 2
例2: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盒,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
;② 。
分析: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炭火盆中的木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墙壁就变坚硬了。
由于在室内放了炭火盆,可以使二氧化碳的量增多,从而加快了石灰浆变成碳酸钙的速率,所以可以加速墙壁硬化。
答案: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O 2=CO 2;②CO 2+Ca(OH)2
==CaCO 3 +H 2O
基础过关
1、图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圈,请根据
该图
回答
(1)属于碱的是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
式 。
答案:(1)Ca(OH)2 2分(2)CaO (3)CaO +H 2O == Ca(OH)2
2、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
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O 2 H 2O
尾气处理 澄清石灰水
C D 混合气体 A B 答案:
(1)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受热易分解)
(2)2NaHCO 3 △ Na 2CO 3 + H 2O + CO 2↑(3)分解
3、(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从: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氢氧化钠D.碳酸氢钠E.水 F.酒精G. 石油H.煤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是 ②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③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④最常见的溶剂是
(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试分析导致下列两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①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 不同; ②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 不同
答案:⑴ ① D ② G ③ B ④ E
⑵ ①碳原子的排列 ②含碳量
能力提高
1、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H 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 、C 都是单质,气体C
常用于灭火,F 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你回
答:
(1)C 的化学式 ,H 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
(1) CO 2 HCl 等(合理即可)
(2)①2C+O 2 点燃 2CO ②2Na OH+CO 2=Na 2CO 3+H 2O
③Na 2CO 3 + Ca(OH)2= CaCO 3 ↓+2NaOH
④Fe + CuSO 4 =Cu + FeSO 4
2、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 2和C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案:(1)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2)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没有B装置,无法除掉CO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3、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
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高温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答案:(1)Cu或铜
(2)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CO2= CaCO3↓+ H2O
(3)CO
(4)C+CuO高温Cu+CO↑ 或CO2+C高温2CO
(5)尾气处理或点燃尾气或尾气收集
中考在线
1、(2008广东揭阳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通过
作用将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 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
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 +6H2 ==1( )+ 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
①开发太阳
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答案:(1)光合呼吸系统(2)C2H4 (3)①
2、(2008江西)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
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
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
式:、;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
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答案:(1)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3) C+2CuO 高温2Cu+CO2;CO2+Ca(OH)2==CaCO3↓+H2O
3、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
实验。
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你的改进方
法是,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
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
为Cu2O)。
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
答案:(1 )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先通入一氧化碳
(3)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CuO+CO==Cu+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新课预告
金属单质与其化学物的转化是下一课时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