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支气管扩张的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 、 太子 参 、甘 草 等 。 咯血 者 加 白芨 、 三七 粉 ,可 去 当 归 。
热 灼 血 瘀 ,热 毒 壅 肺 , 痰 瘀 化 为 脓 液 ,则 咯脓 痰 腥 臭 ; 机 体抗 邪外 出,则 发热 寒 战 :邪 不 能去 ,正气 渐伤 ,故 可表 现 为气 阴两 虚 ,或 气血 双 亏 ;肺 阴 不足 者 , 阴虚火 旺 ,肺络 被
渐 咳 出 , 以 防痰 液 过 多 涌 出 而 窒 息 ,也 要 避 免 过 分 增 加 病 人 呼 吸 、循 环 生 理 负担 而 发 生 意外 。
( 收稿 日期 :之 方剂 至 为关 键 。 急 性 感 染 期 ( 热 壅 盛 ) 咳 嗽 , 胸 痛 , 咯 大 量 脓 性 痰 : 痰 ,其 味腥 臭 ,或 有 咯 血 ,发 热 寒 战 , 舌 红 苔 黄 腻 ,脉 滑
灼 ,故 见 咯血 。总之 ,本症 病 本 为虚 , 正气 虚弱 ,则 卫外 不
固, 外邪 易袭 ,原有 内伏之 痰 热郁 蒸 而致 ,其病 位 在 肺 ,涉
及 肝脾 肾脏 。其 病理 演 变过 程 ,可 以随着 病 情 的发 展 ,邪 正
余 邪 未 尽 者 ,加 黄 芩 、鱼 腥 草 。 纳 少 便 溏 者 , 加 山药 、 茯 苓 、 白术 等 。水煎 服 , 曰一剂 ,每 曰三 次 。 体 位 引 流 : 体 位 引流 作 用 有 时 较 抗 菌 治 疗 尤 为 重 要 。
使病 肺处于高位 ,其引流支气管 开口向下可促 使痰 液顺 体
位 支 气 管 而 咳 出 。据 病 变 部 位 可 采 用 不 同 体位 引 流 , 每 日 2 4 ,每 次 1  ̄3 分 钟 。痰 液 粘 稠 不 易引 流 者 ,可 先 用 ~ 次 5 0
生理 盐 水 超 声 雾 化 吸 入 或 蒸 气 吸 入 ,使 痰 液 变 稀 , 或用 支
堕 医麴
至 旦 鲞 塑 ! 箜 箜
! !! 坚
!!
!坚!
:
! ! : !:
1 9
探讨 支 气 管扩 张 的辨 证 论 治
陈 艳 李 涛 齐 玉萍
[ 词 ] 支气 管 扩 张 ;辨 证 论 治 关键 [ 中图分 类 号 ]R 5 . 26 1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 79 2 0 )5 0 1一 1 文 6 4 14 (0 8 0 — 09 O
抗 生 素 ,积 极 治疗 。
恢复期 ( 阴两伤) 气 :上 型经 治疗 后 , 痰 热 减 轻 ,身 热 渐 退 ,咳 嗽 减 轻 ,脓 痰 日渐 减 少 , 胸 胁 隐 痛 ,气 短 , 自汗 盗汗 , 心 烦 口渴 , 舌 红 苔 黄 ,脉 细 数 。 治法 : 益气 养 阴 , , 扶 正 祛邪 。方 药 桔 梗 汤 加减 。桔 梗 、 川 贝 、 枳壳 、栝 楼 仁 、 薏 苡 仁 、 桑 白皮 、地 骨 皮 、 知母 、 百 合 、 寸 冬 、 黄 芪 、 当
入 里 化 热 , 因此 , 此 期 病 例 较 少 ,抓 紧 时 间 ,及 时 治 疗 ,
气 管 扩 张 药物 缓 解 小 支 气 管 痉 挛 ,均 有 利 于痰 液 引 流 。 体 位 引流 时 , 间 歇 作 深 呼 吸 后 ,用 力 咯 痰 , 同 时用 手 轻 拍 患
部,可提 高引流效果。在痰 液过多的病例 ,应注意痰液逐
肺 失 宣 降 ,痰 浊 内生 , 内 阻于 肺 , 则 咳嗽 咯 痰 ; 痰 郁 化 热 ,
数 。 治法 :清 肺 泻 热 ,祛 痰 排 脓 。方 药 千 金 苇茎 汤 和 加 味 桔梗 汤加 减 。 苇 茎 、 薏 苡 仁 、 桃 红 、冬 瓜 仁 、桔 梗 、 金银 花、黄芩、橘红 、甘草 、鱼腥草 。痰血较 多或有咯 血者 , 减 桃 红 ,加 白芨 、 白 茅 根 、 藕 节 、 三 七 粉 。 烦 渴 者 加 知 母 、 天 花 粉 。 肝 火 盛 者 ,加 青 黛 、 栀 子 、丹 皮 等 。 水 煎 服 , 日二 剂 ,只 服 头 煎 , 每 日三 次 。此 期 较 常 见 ,应 配 合
支 气 管 扩 张 是 指 支 气 管 及 其 周 围肺 组 织 因慢 性 炎 症 , 损 伤 管 壁 以致 支 气 管 扩 张 变 形 的 一 种 病 症 , 以慢 性 咳 嗽 , 咳吐 脓 痰和 间断 反 复 咯 血 为主 要 临 床表 现 , 为继 发 性 疾 病 。 西 医 多采 用 控 制 感 染 和 清 除 痰 液 。 本 病 属 中 医 “ 痈 ” 肺 、 “ 痿 ” “ 证 ”等 证 范 畴 , 中 医可 缩 短 病 程 ,降 低 复 发 肺 、 血 率 。现 将 中 医辨 治体 会 ,探 讨 如 下 。 本 症病 本 为 虚 , 由于 正气 虚 弱 , 外邪 易袭 ,侵 犯 于 肺 ,
的消长 ,分 为三 期 。
初 期 ( 邪 袭 肺 ) 咳 嗽 ,咯 痰 由 少 到 多 , 呼 吸 不 利 , 风 :
或 有 发热 恶 寒 ,苔 薄 白或 薄黄 ,脉 浮 。或 咽 干 口渴 ,鼻 燥 ,
咯 痰 带 血 或 反 复 咯 血 , 舌 质 红 , 苔 少 ,脉 细 数 。 治法 : 宣
肺 止 咳 。方 药 :止 嗽 散 和 二 陈汤 加 减 。紫 苑 、 百部 、 白前 、 桔 梗 、甘 草 、橘 红 、 玄 参 、 茯 苓 、半 夏 、 金 银 花 、连 翘 、 黄 芩 。 风 寒 者减 金银 花 、 连 翘 , 加 荆 芥 、 防 风 ;若 燥 邪 侵 袭 , 桑 杏汤 加 减 ; 咯血 者 加 白芨 , 白茅 根 、 三 七 粉 等 。水 煎 服 , 日一 剂 ,每 日三 次 。 由 于 内伏 痰 热瘀 , 外 邪 易 迅 速
热 灼 血 瘀 ,热 毒 壅 肺 , 痰 瘀 化 为 脓 液 ,则 咯脓 痰 腥 臭 ; 机 体抗 邪外 出,则 发热 寒 战 :邪 不 能去 ,正气 渐伤 ,故 可表 现 为气 阴两 虚 ,或 气血 双 亏 ;肺 阴 不足 者 , 阴虚火 旺 ,肺络 被
渐 咳 出 , 以 防痰 液 过 多 涌 出 而 窒 息 ,也 要 避 免 过 分 增 加 病 人 呼 吸 、循 环 生 理 负担 而 发 生 意外 。
( 收稿 日期 :之 方剂 至 为关 键 。 急 性 感 染 期 ( 热 壅 盛 ) 咳 嗽 , 胸 痛 , 咯 大 量 脓 性 痰 : 痰 ,其 味腥 臭 ,或 有 咯 血 ,发 热 寒 战 , 舌 红 苔 黄 腻 ,脉 滑
灼 ,故 见 咯血 。总之 ,本症 病 本 为虚 , 正气 虚弱 ,则 卫外 不
固, 外邪 易袭 ,原有 内伏之 痰 热郁 蒸 而致 ,其病 位 在 肺 ,涉
及 肝脾 肾脏 。其 病理 演 变过 程 ,可 以随着 病 情 的发 展 ,邪 正
余 邪 未 尽 者 ,加 黄 芩 、鱼 腥 草 。 纳 少 便 溏 者 , 加 山药 、 茯 苓 、 白术 等 。水煎 服 , 曰一剂 ,每 曰三 次 。 体 位 引 流 : 体 位 引流 作 用 有 时 较 抗 菌 治 疗 尤 为 重 要 。
使病 肺处于高位 ,其引流支气管 开口向下可促 使痰 液顺 体
位 支 气 管 而 咳 出 。据 病 变 部 位 可 采 用 不 同 体位 引 流 , 每 日 2 4 ,每 次 1  ̄3 分 钟 。痰 液 粘 稠 不 易引 流 者 ,可 先 用 ~ 次 5 0
生理 盐 水 超 声 雾 化 吸 入 或 蒸 气 吸 入 ,使 痰 液 变 稀 , 或用 支
堕 医麴
至 旦 鲞 塑 ! 箜 箜
! !! 坚
!!
!坚!
:
! ! : !:
1 9
探讨 支 气 管扩 张 的辨 证 论 治
陈 艳 李 涛 齐 玉萍
[ 词 ] 支气 管 扩 张 ;辨 证 论 治 关键 [ 中图分 类 号 ]R 5 . 26 1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 79 2 0 )5 0 1一 1 文 6 4 14 (0 8 0 — 09 O
抗 生 素 ,积 极 治疗 。
恢复期 ( 阴两伤) 气 :上 型经 治疗 后 , 痰 热 减 轻 ,身 热 渐 退 ,咳 嗽 减 轻 ,脓 痰 日渐 减 少 , 胸 胁 隐 痛 ,气 短 , 自汗 盗汗 , 心 烦 口渴 , 舌 红 苔 黄 ,脉 细 数 。 治法 : 益气 养 阴 , , 扶 正 祛邪 。方 药 桔 梗 汤 加减 。桔 梗 、 川 贝 、 枳壳 、栝 楼 仁 、 薏 苡 仁 、 桑 白皮 、地 骨 皮 、 知母 、 百 合 、 寸 冬 、 黄 芪 、 当
入 里 化 热 , 因此 , 此 期 病 例 较 少 ,抓 紧 时 间 ,及 时 治 疗 ,
气 管 扩 张 药物 缓 解 小 支 气 管 痉 挛 ,均 有 利 于痰 液 引 流 。 体 位 引流 时 , 间 歇 作 深 呼 吸 后 ,用 力 咯 痰 , 同 时用 手 轻 拍 患
部,可提 高引流效果。在痰 液过多的病例 ,应注意痰液逐
肺 失 宣 降 ,痰 浊 内生 , 内 阻于 肺 , 则 咳嗽 咯 痰 ; 痰 郁 化 热 ,
数 。 治法 :清 肺 泻 热 ,祛 痰 排 脓 。方 药 千 金 苇茎 汤 和 加 味 桔梗 汤加 减 。 苇 茎 、 薏 苡 仁 、 桃 红 、冬 瓜 仁 、桔 梗 、 金银 花、黄芩、橘红 、甘草 、鱼腥草 。痰血较 多或有咯 血者 , 减 桃 红 ,加 白芨 、 白 茅 根 、 藕 节 、 三 七 粉 。 烦 渴 者 加 知 母 、 天 花 粉 。 肝 火 盛 者 ,加 青 黛 、 栀 子 、丹 皮 等 。 水 煎 服 , 日二 剂 ,只 服 头 煎 , 每 日三 次 。此 期 较 常 见 ,应 配 合
支 气 管 扩 张 是 指 支 气 管 及 其 周 围肺 组 织 因慢 性 炎 症 , 损 伤 管 壁 以致 支 气 管 扩 张 变 形 的 一 种 病 症 , 以慢 性 咳 嗽 , 咳吐 脓 痰和 间断 反 复 咯 血 为主 要 临 床表 现 , 为继 发 性 疾 病 。 西 医 多采 用 控 制 感 染 和 清 除 痰 液 。 本 病 属 中 医 “ 痈 ” 肺 、 “ 痿 ” “ 证 ”等 证 范 畴 , 中 医可 缩 短 病 程 ,降 低 复 发 肺 、 血 率 。现 将 中 医辨 治体 会 ,探 讨 如 下 。 本 症病 本 为 虚 , 由于 正气 虚 弱 , 外邪 易袭 ,侵 犯 于 肺 ,
的消长 ,分 为三 期 。
初 期 ( 邪 袭 肺 ) 咳 嗽 ,咯 痰 由 少 到 多 , 呼 吸 不 利 , 风 :
或 有 发热 恶 寒 ,苔 薄 白或 薄黄 ,脉 浮 。或 咽 干 口渴 ,鼻 燥 ,
咯 痰 带 血 或 反 复 咯 血 , 舌 质 红 , 苔 少 ,脉 细 数 。 治法 : 宣
肺 止 咳 。方 药 :止 嗽 散 和 二 陈汤 加 减 。紫 苑 、 百部 、 白前 、 桔 梗 、甘 草 、橘 红 、 玄 参 、 茯 苓 、半 夏 、 金 银 花 、连 翘 、 黄 芩 。 风 寒 者减 金银 花 、 连 翘 , 加 荆 芥 、 防 风 ;若 燥 邪 侵 袭 , 桑 杏汤 加 减 ; 咯血 者 加 白芨 , 白茅 根 、 三 七 粉 等 。水 煎 服 , 日一 剂 ,每 日三 次 。 由 于 内伏 痰 热瘀 , 外 邪 易 迅 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