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隆中对?同步训练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2)汉室倾颓()(3)不知存恤()(4)遂用猖獗()(5)挟天子()(6)帝室之胄()(7)枉驾顾之()(8)南抚夷越()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参考答案1.(1)lǒ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òu(7)wǎng(8)yí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筹划得当。

(3)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

(4)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隆中对?同步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的形式写出2~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8.本文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下文反
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些论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许多人认为本文虽仅四句话,却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

所谓“转”就是转换论证角度。

想一想,哪一句是“转”,是转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参考答案1.“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

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

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2.不行。

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3.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

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

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4.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
援。

5.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

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

6.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

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

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7.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8.第一句共揭示了三点:一、孟尝君能得士;二、士以故归之;
三、孟尝君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可以言得士”。

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9.“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一句是“转”。

这一句是“转”而从真正得士的角度来论证的。

10.“士”是有本事治国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要有雄才大略。

【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同所有上过的课一样,这一课还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概括诸葛亮对策的要点时,表现为语言不够简练,要点不够全面,意识不到对话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师再
认真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语。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弥补这一缺失,力争把每一课都上到最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练习题和答案反思这篇教案共10488字,适合用于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学习。

相关文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0、孤独之旅反思》:学习本文后,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总是互相依存的。

离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2.我爱这土地》:从朗读诗歌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诗语感,并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认识与把握,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