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童年》阅读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童年》阅读教学过程设
计
【阅读目标】
1.了解小说的前言导读,总体把握整本书。
2.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明确人物形象的塑造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3.联系小说社会环境描写,理解作者揭露俄国社会弊端的写作意图。
【阅读重难点】
1.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明确人物形象的塑造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2.联系小说社会环境描写,理解作者揭露俄国社会弊端的写作意图。
【阅读准备】《童年》、视频、图片、PPT
【阅读过程】
一、了解高尔基和他的《童年》
(一)播放电影《童年》视频片段。
(二)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三)出示《童年》知识卡片
小说创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早
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
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
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
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1913年,他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其中《童年》是第一部。
小说主要内容
《童年》是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阿列克谢从三岁到十岁时期寄居在外
公家的童年生活。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
国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
当时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
名家导读欣赏
1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
您还从来没
有如此成功地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2只有读过高尔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
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
阳光普照的顶峰。
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
象征意义的。
——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
3 《童年》为什么能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
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
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
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戈宝权(著名翻译家)
二、专题探究,如何读懂这本书?
阅读任务一:绘制人物关系图
1.小说的核心人物是谁?除了核心人物以外还写了哪些人物呢?
2.这本小说人物众多,阅读过程中容易混乱,不妨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
比如,以主人公阿廖沙为中心,找出与他相关的人物,画出人物关系图。
阅读任务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1.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童年的哪些经历?梳理一下人物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小说的主旨。
梳理情节有哪些方法呢?
(1)根据主人公居住地的变化,制作一张人物经历线段图。
阅读任务三:分析人物性格,品味人物形象
1.在“我”眼中,外祖父和外祖母是怎样的人?在书中找到相应的情节和人物具体表现。
2.不妨简单概括每个人物的主要特征,完成人物性格表。
3.“我”对主要人物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我”最终成长为正直善良的人?
阅读任务四:关注环境描写,推测社会背景
读懂一本小说,离不开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童年》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里面的。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当时社会现实的语句穿插在故事的叙述中,那么怎样才能读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呢?
(1)归并相似情节。
在小说中有不少类似的情节出现,比如男人虐待女人的情节、富人折磨穷人的情节、抢夺财产的情节、外公干涉母亲婚姻的情节等等以及主人公“我”对此的态度。
这些情节往往会暗示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
你不妨将这些类似的情节归并起来,思考这些情节背后所隐含的信息。
(2)寻找议论语句。
在《童年》中,有时候作者会跳出叙述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句子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写作的意图。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句子圈划起来,并批注上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阅读路径
阅读这本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作者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经历想表达什么?
阅读路径:1.小说描写了哪些人物?2.他们之间什么关系?3.小说讲了阿廖沙哪些经历?4.阿廖沙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化,而是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有哪些启示?
四.布置阅读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阅读任务。
2.制作《童年》读书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