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的四大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棋书画的四⼤艺术特⾊
琴棋书画的四⼤艺术特⾊
我国是⼀个东⽅艺术⼤国,⾃古就有琴棋书画四⼤艺术技法之分,它们各有些什么特⾊呢?
琴:泛指⾳乐。

⾳乐,艺术之魂。

⽆论那种艺术⽅式,都与⾳乐有着剪不断的渊源。

除了歌舞是⾳乐最直接的表达之外,其他任何艺术,也都是对⾳乐不同形式的再现。

建筑雕塑是凝固的⾳乐,诗词美术是流动的乐曲,⽽⽂字书法则是那乐谱上⼀个个跳跃的⾳符。

如果⼀个⼈不通乐理,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旋律感、节奏感,那么他的⼀切创作都必然是呆板僵硬,毫⽆⽣⽓,空洞乏味,没有什么内容的躯壳。

作为⼀个独⽴的艺术门类,⾳乐的本⾝还具有表现⽅式及内容⾼度的超逸和抽象性,艺术境界极为辽阔。

纯净协和、悦⽿动听。

动⼈的旋律和主题徐徐展开,直接拨动起每⼀个⼈的⼼弦,激发着情感意识。

随着⾳乐的⾳响结构样态⾃由地联想,任思想去升腾,任感情去超脱。

脑海中、⼼灵上留下深远持久⽽难以磨灭的映记。

⾳乐常常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与这些内容的情感体态编织在⼀起,创出⽆限⼴阔的艺术空间。

在旋律悠扬、意境深远的悠悠乐曲中来欣赏那些书画和其他各类作品,随着旋律、节奏、乐章的延伸铺展,时⽽⼼潮澎湃,迭荡起浮,时⽽平和恬静,将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那些原本就很出⾊的作品,在动⼈的⾳⾊、和声织体启⽰烘托的背景下,⼜以更加绚丽多姿的形态呈现在⼈们⾯前,情绪⽓氛极富感召⼒,展现出了⽆限的⽣命⼒。

⾳乐,是全⼈类的共同语⾔,即连通和传播各地区各民族⽂化的桥梁。

虽然各地区各民族的⾳乐都有着不同的形式与独特的风格,却能被全世界的⼈们所赞赏所接受。

如同插上了⾦⾊的翅膀,在全球范围内⼴为传播。

⾳乐,是⼈与⾃然进⾏联系和交流的纽带。

在悠扬的乐曲中,在芬芳旋律的召唤和引导下,就象⾛⼊了⼀个童话般神奇的绝妙空间,整个世界仿佛揭去了神秘的⾯纱,敞开了胸襟,展⽰出了⼀幅活动的画⾯、⼀⾸流动的诗篇。

⼀切⼀切,都与我们是那样地贴切,这般地亲近。

借助于⾳乐那⾼度概括性的情感意蕴,更能领悟出多彩世界中⽆穷的神魅之⼒。

这是⼼灵的呼唤,感情的共鸣,是⼈与天地的沟通。

正是因为⾳乐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琴艺,理所当然地被置于各类艺术技法的⾸位。

棋:如前⾯所述,是艺术中的哲学、哲学中的艺术。

是对⼈的风格,⼈的境界的⼀种表现。

意寓⽆穷,影响深远。

以其奇特的⽅式,独有的魅⼒,与琴技并驾齐驱。

围棋与世界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最神奇,最深奥的棋类活动。

围棋棋⼦之间的关系远⽐其它棋复杂得多,⽤到的思维也⾼深得多。

与其他棋类相⽐,围棋的形式可谓简单到了⽆以附加的程度。

其它的棋,⽐如象棋有各个不同种类的棋⼦:将⼠兵象车马炮,这些不同的棋⼦都有不同的地位、性能和作⽤。

你来我往,攻防交替,对搏时的硝烟弥漫、⼑光剑影,有如在战场上拼杀⼀般。

围棋呢?棋⼦只有⿊⽩之分,再⽆其他区别;棋盘上除条条坪道,绝对找不到界河宫殿⼤本营之类的布局。

但围棋的深沉魅⼒是其它任何棋所⽆法相⽐的:优美的棋形,雄浑的模样、⼴阔深远的⼤局观、⾏云流⽔般的⾏棋步调,展⽰了⽆限的美,开拓了⽆穷⽆尽的形象思维空间。

象棋讲究精密的算度,⽽围棋则是培养起⼀种超凡的感受。

围棋是⼀门艺术,⼀门竞技的艺术。

更讲究顺乎⾃然,舒畅纯朴,寻求和谐之道,体现和谐之美与和谐之境界。

围棋还是⼀门哲理。

以⼀种⼗分⽣动鲜明的形式表达了阴阳划⼀之机理。

体现的不是战场,不是争⽃,⽽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它平等地对待和评述⼀切事物,所以每⼀个棋⼦也就拥有同等的价值和地位,绝⽆世俗间的等级森严、⾼低贵贱之别。

⽽棋分⿊⽩⼆⾊,则是象征了世界阴阳两全,正反相衬;动静结合,循环相依。

两种⼒量的抗衡,瞬息万变的态势,相持转换,此消彼长。

⽣动揭⽰了善恶美丑的纵横交错,表现出世间正确与错误、光明与⿊暗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争;宇宙万物之世代交替、⽣⽣不息的规律。

弈理深处⽰天地之象,窥⼈事之险阻。

观棋如花参差,似星满地,天空闪耀,江海沧桑;世态之翻复,物情之幻化;显忧乐之境,祸福之机。

变化莫测,顷刻各殊。

⼀弈之间,天地之理⽆不备焉。

这其中反映出⼀个⼈的道德情操、涵养境界;考验着⼈的意志,培养起坚韧不拔的信念。

是宁静超出、神情飘渺风采的体味,⼜是对⼈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

作为艺术,围棋让⼈深深感受到它⽆尽的美。

作为哲学,围棋让⼈从中悟出许多⼈⽣真谛。

览其得失,古今略备。

所以常下围棋是不是都有⼀种超凡脱俗之感。

有⼈说围棋是⼀门犯错误的艺术,⽽反观⼀个⼈乃⾄整个社会的前进不正是⼀个不断犯错误
和不断纠正错误,调整好⽅向⼒度,由此⽽不断深⼊,不断发展的过程?
或许是应了“返璞归真”的道理吧,⼏乎⼀切事物到了其⾼度发展的阶段时,达到⼀个新的境界时,就不再是绚丽多姿,⾊彩斑斓的了。

⼀切显得是那样地平平常常,淡淡如⽔。

然⽽在这其中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可估量的价值。

到了这时,它的美就不再是表⾯的争奇⽃艳,⽽在于内在的深沉博⼤。

虽然不再是花⼀般姹紫嫣红,失去了令⼈赏⼼悦⽬的艳丽⾊彩,然⽽累累硕果,如陈年的古酒⼀样⾹淳⽆⽐,回味⽆穷,重在品味⽽不在于观赏。

在⼀⽚⿊暗的混沌中诞⽣了各种各样的⾊彩,红黄蓝绿,五彩缤纷,让⼈⽬不暇接。

然⽽当这所有的⾊彩全部融合在⼀起时,却化为朴素静雅的⽩⾊。

似乎是那样地平淡⽆奇,毫不引⼈注⽬。

然⽽每逢⾬过天晴,淡淡的⽩光透过薄薄的⽔雾,折射出华彩艳艳,我们就可以看到⼀条长虹⾼挂,直上天空,似珠⽟铺就、瑞彩妆成,这般令⼈陶醉,令⼈神往,不禁为之倾倒,为之喝彩。

这世间还有什么⽐它更绚丽更迷⼈的。

从⿊⾊的古朴到⽩⾊的⾼洁,融合古典美与现代美,具有经久不衰的魅⼒,蕴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其中的⾃然⽽恬静、庄重⽽⾼远,永远给⼈以启迪,给⼈以崐联想。

缤纷落尽显露真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平淡之中见精神,平淡之中显深沉。

平淡决不是
平庸。

从朴实⽆华的⽩⾊,再结晶再升华,最终则呈现出⽔⼀般的清纯,钻⽯⼀样的剔透,全然敞开⼼扉,⼀览⽆遗,纯净⽆暇、清亮透明。

实现了从有形到⽆形,从有我、忘我到⽆我的巨⼤飞跃。

正如《⽩马》诗中所描写的“雪中放出空寻迹,⽉⾥牵来只见鞍”⼀般的境地和其中蕴蓄的⽆尽诗情画意,妙处正在虚灵中。

围棋作为棋的最⾼境界,也正应了这⼀条:围棋的形式是那样地简洁,⽽围棋所包涵的寓意却⼜是多么地深刻!这是⼈类最⾼智慧的象征,是最⾼⽔平的智⼒竞赛。

围棋变化复杂、寓理深奥,是其长久和魅⼒所在。

围棋是永恒的,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越来越焕发出神奇、诱⼈的光彩。

“有⽓则存,⽆⽓则亡”这⼀围棋中的基本原则,正是形象地说明了物质与精神的⼀体性:物质是精神依存的基础,没有了物质,就谈不上精神;⽽精神⼜是物质⽣存的形式,离开了精神,物质也就丧失了⽣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及意义。

⽓尽提取,意味着精神被消灭,不能再存活。

万事万物都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体:⽔有⽔的灵秀,⼭有⼭的峻拔;岩⽯有岩⽯的坚硬,树⽊有树⽊的⽣机。

两者⽆所不在,⽆时不依。

⽽围棋仅仅在⼀张⼏尺见⽅的棋盘上,以⼀种⼗分简洁明了的形式就⽣动地揭⽰了⼀个如此深奥的哲理。

让茫茫宇宙,万千世界,万事万物的机理都在咫尺⽅⼨之间得到如实的反映,实在是令⼈叹为观⽌。

围棋本⾝⼜是⼀门阴阳神功:盘腿端坐,仪态端庄;屏息凝神,全神贯注。

⼀招⼀式,取⼦落⼦,恰恰是运功发功的过程,那着⼦之处正是⽓合之点。

采天地之灵,取⽇⽉之精,⾏⽓于丹⽥,倾泻⽽出,下⼦如有千钧之⼒。

阴阳代⾄,施之养性;外若⽆为,默⽽识净泊,资守以道意。

习围棋,如不结合于⽓功,⼲落⼦,那么下出的棋⼀定是在作表⾯⽂章,⽽很难领悟到围棋的伟⼤内涵。

围棋那丰富的内蕴简直⽆法⽤语⾔来表达出来,⼀篇⼩⼩的短⽂只能是浮光略影,从⼀个极微⼩的侧⾯,从⼀个极狭⼩的⾓度来作⼀个极其简略的描述,充其量也只是反映了⼀个⽪⽑⽽已。

围棋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围棋是东⽅艺术瑰宝,东⽅智慧的结晶。

中华民族的聪慧头脑,远⼤的⽬光和独特的创造⼒,令⼈惊叹!
能够以如此简洁的⽅式向世⼈揭⽰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能创造出如此⾼深智⼒游戏的民族,其思维真是⽐天地还辽阔,⽐海洋更深遂。

这个民族是伟⼤不朽的,必将称雄世界民族之林。

书:中国所特有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能够以线条和空间的⽆穷变化表现极为丰崐富的精神世界,是其他任何⼀种⽂字所不具备的。

书法艺术与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发展不可分割地连在⼀起,以抽象舒展的线条布陈作为表现⼿法,⾏⽓于笔,潇然挥毫;点画铺陈,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全章贯⽓。

或飘逸潇洒,或朴实端庄;或淡泊疏简,或肆意张狂。

风格各异,奇丽多姿。

在线条和空间的⽆穷变化中去交流思想感情,表现极为深远的精神世界,字⾥⾏间中展⽰丰富的内⼼活动和⾃然世界的意境。

书法艺术熔铸民族感情,表现民族风格。

陶冶性情,美化⽣活,提⾼审美趣味。

培养起⾼度的民族⾃信⼼、⾃豪感。

书法艺术登临名⼭⼤川,遍步江河海岳。

点缀空间,妆扮世界,为天地景观、名胜古迹添⾊⽣辉。

成为⼀种独具特⾊⽽重要的⽂化现象,展⽰了深远的东⽅魅⼒。

画:书法是⽤较抽象的⽂字符号来描述世界,绘画则是⽤较形象的⼿法表现世界。

虽然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风格的绘画技巧,美术作品争奇⽃艳,美不胜收。

但其中中国的绘画艺术却以其固有的特⾊⽽独树⼀帜。

中国画重在写意,并不讲究形体外表上的酷似、准确,⽽运⽤表意抒情上与线条的运⽤紧密结合,形成显著的艺术特征。

书画同源,艺术价值与书法齐名⽐肩。

勾划点染,虚实相间,重达意畅神、中得⼼源。

技法简练,妙于传神。

虽了了数笔,却意趣盎然,⽤最简便的⼿法,表现出最深远的意境,以神写意,⽓韵⽣动。

欣赏品味,被笔饱墨酣的艺术形象的强烈个性所吸引,达到感⼈的⽬的。

的确代表了世界绘画艺术的最⾼境界。

除四⼤艺术技法之外,其他的艺术门类还有:
歌舞:歌曲舞蹈,真可以说是⼀对姊妹艺术,紧紧相连如⼀,密不可分。

⼀个按照⾳律发声,⼀个⽤⼈体形体动作的⼿法,都是对⾳乐最直接的表现,与⾳乐有着天然共⽣性的联系。

细致明朗⾳⾊语调,⽣动的形象,饱满的思想感情。

流畅的节律章法,刚柔起伏,传情达意。

歌舞本是⼈的⼀种天性,早在⼈类发展的初期,就与歌舞结下了不解之缘。

⽤歌舞来交流思想,⽤歌舞来抒发感情。

即使是今天,在世界的很多地⽅,⽣活于青⼭绿⽔、鸟语花⾹的环境⾥的⼈们,在⼤⾃然的培育和组织下,⼈⼈都是出⾊的艺术家。

他们的⽣活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处处歌舞⽣平。

真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神采流露,意⽓飞扬,歌颂美好的⽣活。

在⼭⽔⽥园中,在艰⾟的劳动⽣活中载歌载舞的那种欢快场⾯,尤其是⾟勤的劳作后换来丰收的欢欣喜悦之情,让⼈久久难以忘怀。

诗⽂:诗词⽂章,是⽤语⾔⽂字表现出来的⽂艺作品。

经加⼯塑造,字斟句酌,铸炼凝结,极为精练。

⽂体优美,线条清晰⽽形象性强,语⾳语意间传达情感意蕴。

“⽂章尔雅,训辞深厚”,通过有组织的、旋律般的语调与⾳⾊变化,格律声韵以及字词句篇章的奇妙组合形成⽂学作品,构成⼀篇篇⾳符⾳画,⽂采错综华美,富于歌唱性。

利⽤了记叙⽐喻象征暗⽰等⽂学⼿法,⾼度集中地反映⼈情世态,⾃然景物,社会⽣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所揭⽰的情节形象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甚为深刻。

时⽽还运⽤意到⽽笔不到的艺术⼿法,给⼈以联想的空间。

任⼈去追思,去想象。

⾳乐舞蹈、书画诗⽂,各种各样的艺术⼿法群星闪耀,竞相争辉。

然⽽⼜互为⼀体,相互协调,结成了⼀个牢固的整体。

中华⼤地,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从古⾄今,延绵不断,如黄河长江⽔⼀般滔滔不绝,奔流不息。

然⽽与之⼤相径庭、形成鲜明对⽐的是:曾和中国古代⽂化同时期发展的其他史前⽂明,或者消亡了,或者被其他民族⽂化所征服所同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地消失了。

⽐如古印加⽂化、古玛雅⽂化,现在只留下了诸多的遗迹供⼈去追思、去凭吊。

⽽其它的⽂明古国,象古埃及、古巴⽐伦、古印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等,如今⽣活在那⾥的⼈也并不是先前民族的后裔,原有的民族早已不复存在。

当今的民族与原先的民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早先的⽂明也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

因此⼈们在谈古论今,回顾这些国家的昔⽇的光辉时,总要冠之以⼀个“古”字。

⽽唯独说起与其同时代的,同样创造了灿烂⽂明的中国时,却从来不会加上这个“古”字,其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未间断和中⽌过,相反是⼀脉相承,不断发展,⽣息繁衍⾄今。

其他⽂明的光辉逐步衰亡、渐渐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化却始终象⼀颗神奇耀眼的明珠,在世界的东⽅闪烁。

古⽼⽽⼜年青,显⽰了强⼤的⽣命⼒,创造了世界⽂明史的⼀⼤奇迹。

“华夏⼉⼥,炎黄⼦孙”是中华⼤家庭的每⼀位成员所引以为⾃豪的,成为每⼀个中国⼈的骄傲。

也是中华民族强⼤凝聚⼒,深厚故乡情的关键所在。

瑰丽的东⽅艺术之花,源远流长,博⼤精深,是世界⽂化宝库中的⼀朵奇葩。

为世⼈所注⽬、所公认、所叹服。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化,⼀辈辈勤劳的双⼿、⼀代代智慧的头脑,造就了这世界上最为肥沃的⽂化⼟壤,显⽰了勃勃⽣机。

不仅孕育、创造出了⾃⼰的伟⼤⽂明和卓越成就,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为全⼈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贡献。

还极其善于总结学习,消化吸收其他外来⽂明。

在⾃⼰⽂化基础上,同时去接收、去引进各民族各地区的⽂化,获取丰富的精神⾷粮。

任何⼀种外来优秀⽂化⼀旦融⼊,在此落地⽣根,经过这块⼟地的滋润,经过这个民族聪慧头脑神奇的构想以及勤劳双⼿⾟勤培育、改良,很快就会枝繁叶茂,焕发出更新更强的⽣命⼒。

环境的造就,历史⽂化的熏陶,这些⽂明之花进⾏了由形到神的转变,提⾼到了⼀个更⾼更深的层次,找到了⾃⼰的永恒。

如琵琶、胡琴原产于阿拉伯,佛教⽣在印度,狮⼦舞更是来⾃遥远的⾮洲。

然⽽这些源于异国他乡的⽂化艺术却都在这块⼟地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活⼒,成为民族⽂化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本⼟⽂化,除⾃⾝的创造更新之外,同时还以此来充实⾃⼰、丰富⾃⼰,形成以华夏⽂明为中⼼,汇聚周边各民族⽂化的统⼀体。

不断发扬,不断壮⼤,能⾃始⾄终保持着⼀种强盛的活⼒。

中国地域辽阔,美丽富饶的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变的⽓候环境,久远的历史,还有⼴⼤的群众基础,古代的、现代的,各民族、各地区的风情⽂化交相辉映,千姿百态,如同⼀个百花园。

这就为⼀切⽂化⽣成、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个极为⼴阔的天地和极为丰富的创作思维欲望。

也使得中华民族最具有⼤局观念、远见卓识;最具有集体意识和发展活⼒。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们开始重新认识传统的东⽅⽂化强⼤的⽣命⼒。

天下为公,⾃强不息;和平共处、和谐统⼀;共同发展、共同完善。

是古⽼东⽅⽂明的⼀⼤特⾊。

过去曾铸就了⼀个⼜⼀个的辉煌,今后它也必将团结和带领⼈们⾛向新的时期,迈向新的征途。

在⼀个新的环境⾥,获得新的⽣机。

巍巍昆仑⼭,浩浩长江⽔,还有那激流澎湃、汹涌奔腾的滔滔黄河,哺育了中华⼉⼥,构筑了民族之脊梁。

如今随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放眼于天下,放眼于未来,⼜使我们拥有了全球意识和太平洋⼀般的⼴阔胸怀。

这是⼀种新的⼒量,新的希望。

这样远⼤的发展前景,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个民族所难以⽐拟的。

中国从远古⾛来,现在⼜迈起雄健的步伐,向着未来奔去。

中国,醒来的巨龙,⼀旦恢复了精神,昂⾸长啸时,全球都会为之震撼。

这个不朽的民族过去曾领先于世,今后也必将雄据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