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专题3硫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题
1.下列有关“三废”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
B.废水中的酸碱可以用中和法除去,重金属离子可以用沉淀法除去
C.黄铁矿矿渣无任何用途,可以作为垃圾处理掉
D.现代化工应追求绿色化学工艺,使用无毒无污染的原料和溶剂
提示:硫酸工业尾气中含有少量SO2,用氨水吸收,使其生成(NH3)2SO3,然后用硫酸处理,便生成SO2 和(NH3)2SO4,这样得到的SO2气体含量较高,可返回车间作生产硫酸的原料,或作他用;同时得到的(NH3)2SO4作肥料。

2.治理“三废”,保护环境,最主要的方法是
A.减少污染严重的工厂B.把“三废”深埋
C.提高认识D.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3.化工厂厂址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环
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硫酸厂应建在
①靠近原料产地远离消费中心;②靠近消费中心,稍偏离原料产地;③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居民区;④ 建
在环保要求高的地区,便于“三废”的治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②
提示: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液体,不能像普通固体化工产品那样可以较多地储存,需要随产随销。

硫酸的运输费用比较高,这就决定了硫酸厂靠近消费中心比靠近原料产地更为有利,因此。

考虑到综合经济。

硫酸厂厂址离硫酸消费中心不能太远。

4.接触法生产H2SO4过程,对废气、废水、废渣、“废热”的处理正确的是
①尾气用氨水处理;②污水用石灰乳处理;
③废渣用来造水泥,炼铁;④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气,供热或发电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D.全部
提示:从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能源的角度思考。

5.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各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
⑨水华
A.②⑨B.②⑤⑦C.⑥⑦⑧D.⑦⑧
提示:温室效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烃等物质的排放量有关;②赤潮、水华、水俣病(甲基汞)与水体污染有关。

光化学污染是与空气中氮氧化物、CO、O3等有害气体有关。

潮汐是自然现象,大脖子病与人体缺碘有关。

6.大气污染是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
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

如2NO+O2===2NO2,NO2就是二次污染物,由NO2导致的污染就是NO的二次污染。

下列物质①SO2②NO ③NO2④HCl ⑤CO2不易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④⑤D.只有④
7.近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下列哪种气体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A.NO2B.SO2C.CO D.CH4
提示: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NO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有害气体。

8.下列有关于能量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A.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可通过热交换加以利用,如预热反应物
B.对于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的化工生产,可通过反应物投料比例的控制来达到能量的平衡C.在化工生产中,只要有放热反应存在,就可以建立一个发电厂
D.工业硫酸时,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器,利用SO2氧化为SO3时放出的能量预热即将反应的SO2和O2
提示:考虑利用能量的综合经济效益。

9.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导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
10.为减轻或消除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SO2来制化肥,应采用的吸收剂是A.98.3%硫酸B.NaOH 溶液C.氨水D.石灰水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的尾气必须回收、净化处理,主要为了充分利用原料
B.“酸雨”中主要含有硫的氧化物以及所形成的硫酸及硫酸盐
C.大气中,大量的SO2来源于煤和石油燃烧、金属矿石的冶炼
D.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2.下列关于化工厂生产规模和厂址的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扩大生产规模一般可降低生产成本,但生产规模应根据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现有技术水平
和可投入的资金来决定
B.从原料的供应和成品的销售来看应遵循原料供应就近,交通运输方便
C.经济是基础,因此化工厂厂址的选择一切从经济效益出发,可以忽略其它问题
D.化工厂厂址的选择从能源这个角度看应遵循土地供应充足、水源丰富、电力能源充足
提示:考虑建厂的综合经济效益,保护环境。

13.为了降低硫的氧化物造成的污染,可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含硫的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此方法
称为“钙基固硫”。

采用此方法在燃料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为A.2CaO+2S===2CaS+
O2↑B.S+O2===SO2
C.CaO+SO2===CaSO3D.2CaSO3+O2===2CaSO4
14.下列反应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SO2和O2反应制SO3时需使用催化剂
B.燃烧粉碎的黄铁矿石有利于SO2的生成
C.硫酸生产中用98.3%的硫酸吸收SO3,而不用水或稀硫酸吸收SO3
D.用N2和H2合成氨需采用高压
提示: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

15.在接触法生产硫酸中,对于SO2的接触氧化反应下面有4个图,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提示:在接触法生产硫酸中,对于SO2的接触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节约达到平衡的时间,但是平衡逆向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

16.下列工业制法中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玻璃B.用黄铁矿、空气和水制硫酸
C.用铁矿石、焦碳和空气炼铁D.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氯气
17.已知金属钠和氯化钾在一定的温度下,可制得金属钾。

试根据下表数据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推测反
应适宜的温度
K Na KCl NaCl
熔点/℃63.65 97.8 770 801
沸点/℃774 882.9 1500(升华)1413
A.97.8℃~770℃B.770℃~774℃
C.约850℃D.1413℃~1500℃ 18.绿色化学对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的新概念及要求。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的产物,实现零排放。

一下反应中符合绿色化学原理的是
A.乙烯与氧气在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B.乙烷和氯气制备氯乙烷
C.以苯和乙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苯
D.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备乙烯
19.“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
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在用丙炔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最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A.CO 和CH3OH B.CO2和H2O
C.H
2 和CO
2
D.CH
3
OH 和H
2
20.“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节
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点C.减少有毒物质D.杜绝污染源
21.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

如2NO+O2=2NO2,则NO2就是二次污染物,由NO2导致的污染就是NO的二次污染。

下列物质①SO2
②NO ③NO2④HCl ⑤CO2不易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④⑤D.只有④
2.把含硫48%的硫铁矿先制成硫酸,再吸收氨气制成硫酸铵。

1 t 这种硫铁矿在理论上能制得硫酸

A.1.06t B.1.98t C.2.14 t D.2.26 t
23.用硫铁矿制硫酸,若硫铁矿含杂质30%,杂质不与氧气反应,要得到98%的硫酸4t,工业上需要标
准状况下空气多少立方米
A.1680 B.7340 C.8400 D.多于8400
提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
【答案】设需要 O 2 为 x mol 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15O 2 ——8H 2SO 4 15mol
8mol
x
mol
x= 7.5×104mol
V 空气=
=8400(m 3)
由于工业生产要考虑损失问题,故正确答案应选 D 。

【评注】本题易错选 C 。

原因是没有考虑工为生产实际是要考虑损失问题。

24.硫酸工业“三废”的处理和利用:
(1) 尾气中的 SO 2,用
吸收,可得到
肥。

反应方程式是。

你认为还可以用
等物质吸收,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

(2) 污水中含有 ,可用 吸收,反应方程式是 。

(3) 废渣的利用。

【答案】略
25. 硫酸工业常用
收SO 3,是为了避免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
利用率,常用
、。

【答案】98.3%的浓 H 2SO 4,形成酸雾,阻碍 SO 3 的吸收,粉碎的黄铁矿、过量的空气。

26. 冶金工业上为降低硫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常用CO 在500℃、铝矾土催化下还原SO 2,处理烟道
废弃回收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CO +SO 催化剂
2 50 C
2CO 2+S
27. 以下可逆反应中,达到平衡后,通过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是
;通过增大压强可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是
;改变压强,转化率不变的是 。

①A (s )+B (g ) C (g )
, ΔH < 0;
②N 2(g )+3H 2(g ) 2NH 3(g ), ΔH < 0; ③2NO 2(g ) 2NO (g )+O 2(g ),ΔH > 0;
④2SO 2(g )+O 2(g ) ⑤CO (g )+NO 2(g ) 2SO 3(g )
,ΔH < 0。

CO 2(g )+NO (g )
,ΔH < 0;
【答案】③;②④;①⑤。

28.硫酸工业生产应考虑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1)若从下列四个城市中选择一处新建一座硫酸厂,你认为厂址宜选在的郊区(填选项的标号)。

A.有丰富黄铁矿资源的城市B.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
C.消耗硫酸甚多的工业城市D.人口稠密的文化、商业中心城市
(2)据测算,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若反应热都未被利用,则每生产1t 98%硫酸需消耗3.6×105kJ
能量。

请通过计算判断,若反应:
1
SO2 (g)+
2
O2 (g) SO3(g)△H=-98.3kJ·mol-1 放出的热量
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则每生产1t98%硫酸只需外界提供(或可向外界输出)多少千焦能量?(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1)
(3)CuFeS2是黄铁矿的另一成分,煅烧时,CuFeS2转化为CuO、Fe2O3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4)由硫酸厂沸腾炉排出的矿渣中含有Fe2O3、CuO、CuSO4(由CuO 与SO3在沸腾炉中化合而成),其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随沸腾炉温度不同而变化(见下表)
已知CuSO4在低于660℃时不会分解,请简要分析上表中CuSO4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答案】(1)C
(2)SO2~SO3~H2SO4放出的热量
98g 98.3KJ
1×106×98%g x
98g
1⨯106⨯ 98%g =
98.3kJ
x
x=9.83×105kJ 9.83×105kJ-3.6×105kJ=6.23×105kJ;可向外界输出6.23×105kJ 能量
(3)4CuFeS2+13O2=煅=烧==4CuO+2Fe2O3+8SO2
(4)SO2转化为SO3是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逆移,SO3物质的量减少,所以CuSO4的量减少(或温度升高,SO3物质的量减少,故CuSO4的量减少)。

29.下图是接触法制硫酸的模拟实验装置图
装置最左端的圆底烧瓶盛放的物质是,分液漏斗中盛放的物质是,硅胶的作用是;圆底烧瓶中的固体物质是;装有H2O 的试管产生的现象和原因是;最后一烧杯中应放的物质和作用是。

【答案】Na2SO3固体;浓H2SO4;吸收水蒸气,防止催化剂中毒;SO3固体;酸雾,因SO3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NaOH 溶液,为吸收剩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0.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示如下:含硫燃料硫酸。

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的化学式,B 物质的化学式。

(2)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

(3)SO2中硫元素显+4 价,它可能降低到0 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填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SO2,达到减小污染的目的。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认为:雨水的pH<5.6 时,就判断为酸雨,已知pH=-lg c(H+),经测定某次雨水中只含硫酸,且浓度为5×10-5 mol/L,这次降雨(填是或不是)酸雨。

(5)火力发电厂燃烧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其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

为了除去有害的SO2气体,在英国已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表面SO2浓度。

在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的10 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

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

(Ⅰ)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A.少用煤作燃料B.把工厂烟囱造高
C.燃料脱硫D.把工厂迁移到农村
E.开发新能源
(Ⅱ)请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建造高烟囱的方法是否可取,理由是。

【答案】(1)SO2;SO3;(2)③;(3)还原剂;(4)是;(5)(Ⅰ)ACE;(Ⅱ)不可取;建高烟囟并没有降低大气中的SO2的含量,随着雨水仍会降落地面。

31.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得到的数据如下:
简要回答:
①放置时,雨水样品PH 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PH 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雨水样品中中强酸H2SO3和SO2不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强酸H2SO4,所以PH 随时间延长而H+浓度增大,PH 下降。

至全部被氧化后,溶液的PH 不在发生变化。

(2)2SO2+2H2O+O2=4H++2SO42+或2H2SO3+O2=4H++2SO42-
提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雨水中溶有SO2、SO3和一些硫酸盐,但以SO2为主。

SO3的形成是因为在空气中的飘尘作用下一部分SO2被O2氧化,或污染空气的NO2和SO2的作用而产生SO3,在降水时,SO3也溶入雨水成H2SO4。

由各阶段PH的数据观察结果,在40小时之前放置的雨水样品PH值逐渐降低,溶液的酸性渐强。

至40 小时后,PH不再变化,表明使PH降低的反应业已停业。

在酸雨中SO2溶入为中强酸,SO3溶入为强酸,但强酸H2SO4不再变化,只可能H2SO3被氧化而补充了H2SO4(硫酸)。

至SO2和H2SO3全氧化为H2SO4后,PH稳定到4.0。

32.工厂的工业废水,不可直接往江河排放,否则会造成严重公害。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
排出的工业废水各含有K+、Fe3+、Ba2+、Ag+、Cl¯、SO42-、NO3¯、OH¯中的四种。

又知甲厂污水pH>7。

(1)甲厂污水中含有的四种离子可能是:。

(2)乙厂污水中含有的四种离子可能是:。

(3)乙厂进行废水处理,方法之一,可往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填元素符号)。

(4)消除污染的另一种重要措施是将甲、乙两厂的废水按比例混合,可使废水中的
(填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再排放则大大降低污染程度。

过滤,所得废水主要含
,可用于浇灌农田。

【答案】(1)OH-、Cl-、SO42-、K+;(2)Fe3+、Ba2+、Ag+、NO3-;(3)铁粉,Ag+;(4)OH-、Fe3+、Cl -、Ag+、SO42-、Ba2+,KNO3
提高题
1.(00全国)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D.温室效应
提示:SO2在空气中与水蒸汽反应,继续被氧化成硫酸,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

2.(97上海)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⑤
提示: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SO2,因而少用含硫的煤做燃料,或使燃料脱硫,及开发新能源,都能减少SO2的产生,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故选答案C。

3.(01全国)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05全国)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05江苏)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6.(05江苏)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7.(06 广东)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提示:A 项Ⅰ错误,工业上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防止产生酸雾,B 项Ⅰ错误,氯气将二氧化硫氧化,使两种物质都不具有漂白性,C 项和 D 项的说法完全正确。

8.(04江苏)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转化。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多选扣分)。

A.开发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
【答案】(1)2CO+2NO 催化剂2CO2十N2;(2)SO2转化为SO3,产生硫酸酸雾;
(3)AB
提示:(1)根据题给信息:CO 与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这气体是CO2和N2,所以2CO+2NO 催化剂2CO2+N2
(2)SO2可被氧化成SO3,与水蒸气形成酸雾;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方法中,植树造林这一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植树造林能控制CO2量的增加,而对消除汽车尾气中烃类,CO、SO2与NO 等物质没有直接的效果。

故选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