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斑东风螺和南美白对虾在水泥池中混养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斑东风螺和南美白对虾在水泥池中混养试验
作者:符致德张光超林海城吴翔宇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20期
方斑东风螺俗称花螺、香螺,在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南美白对虾亦称凡纳滨对虾,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滨对虾属,也称为白虾、白肢虾、万氏对虾。
目前国内针对开展方斑东风螺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和推广养殖的报道较少。
笔者根据近
期开展的方斑东风螺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介绍其混养试验情况,并对今后推广此混养模式
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场地状况
试验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曲口科研基地养殖车间水泥池中进行。
用该养殖车间内4
个水泥池(编号分别为:1#、2#、3#、4#)进行试验,每个水泥池长宽高规格为
5.72m×3.48m×1.01m,进排水方便。
每个水泥池底均铺置10cm高的方格塑料板,塑料板上铺
挂60目筛绢网,铺沙厚度为4~6cm,每平米水面中挂设1个充气石,试验以流水方式进行。
1.2 放苗前准备
车间与水泥池的消毒:使用100mg/L漂粉精兑水,泼洒水泥池及车间过道,24h后用淡水
冲洗干净。
沙层消毒:铺沙并冲洗干净后,进水高于沙层6cm左右,使用100mg/L甲醛溶液浸
泡12h后排干,淡水冲洗3~5遍。
放养前,进水深50~60cm,持续充氧。
2 养殖试验
在水泥池中采取以放养方斑东风螺为主,南美白对虾为辅的模式开展养殖试验。
其中,1
个池为单养方斑东风螺,3个池为螺与虾混养。
2.1 螺苗选择与放养
试验所用方斑东风螺苗由琼海市长坡镇椰林墟某养殖场提供,2016年11月12日投放螺苗,筛选壳高1.2~2.0cm、1000~1500粒/kg的健康个体,共放养螺苗60000粒,每个水泥池放螺苗15000粒。
放养前将螺苗置于浓度5mg/L的高锰酸钾海水药浴3~5min,然后将螺苗均匀散播于养殖池中,每平方米放养螺苗750粒左右。
各水泥池投放螺苗情况见表1。
2.2 虾苗选择与放养
选择经营养强化后体长0.5~0.6cm、肠胃饱满、不带病原的健康虾苗。
虾苗投放的时间为2017年1月21日,各水泥池投放虾苗情况见表1。
2.3 养殖管理
2 .
3 .1 冲洗沙层方斑东风螺栖息的沙层出现发黑或发臭有异味时,一般先排干沙面上的池水,然后用水泵抽取过滤海水冲洗沙层。
冲洗沙层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每周冲洗1~2次。
2 .
3 .2 饵料投放刚放养的螺苗以鱼肉糜为饵料,随着螺苗的生长逐步改为剁碎鱼肉,最后改为整条冰鲜蓝圆鲹等圆鲹属类的鱼投喂,日投饵1次,投喂时间为7:30-9:30。
如水温
低于15℃或高于30℃时要减少投饵或停止投饵;如养殖海水的盐度低于15‰,停止投喂饵料,每次投喂量以投饵后2 h摄食完为度。
要及时清除残饵,以免影响水质。
虾可以鱼肉碎末作为
饵料,不定期投喂少量虾料。
2 .
3 .3 水质管理方斑东风螺采用流水养殖,养殖用水经过二级沙滤过滤处理,比重为
1.01~1.02。
要视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流水交换量,保持良好的水质与底质。
成螺养成换水量较大,每日换水量达250%~450%。
2 .3.4 日常管理注意事项方斑东风螺有爬壁习性,为防止螺爬出水面脱水干燥而死,需
要把铺在池底的筛绢网袋挂到池四周边上,并保持网袋干燥。
日常应勤于检查和仔细观察,每
个池准备一个捞网,发现有螺爬离水面应及时用水轻轻冲下;发现有不正常行为的螺应及时检
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发现死螺应及时捞起并深埋,并做好隔离防控。
此外须每日做好试验管理
记录。
2.4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随机抽样检测。
根据水温变化状况,灵活掌握
流水量,保持池水清新。
方斑东风螺常见疾病有由哈氏弧菌引起的吻管水肿病和“翻背症”
(也称“急性死亡症”),由鳗弧菌生物变种引起的肿吻症,由聚缩虫引起的纤毛虫病、单孢
子虫病、脱壳病。
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需保持良好的水质与底质,并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复合
维生素。
在实验养殖过程中,水泥池中均出现方斑东风螺的“翻背症”,此病症状较为突出,
通过尝试性使用黄连、大黄、黄芩、连翘、板蓝根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和尝试性使用磺胺类
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菌药,对改善养殖水质和对病害抑制调控起到较为明显的疗效。
3 养殖结果与分析
经过6个月的精心养殖管理,养成的螺共597.6kg,平均规格为82粒/kg,其平均养殖成
活率为81.1%,共投放冰鲜杂鱼1732kg,饵料系数为2.89,养殖面积为80m2,平均产量为
7.47kg/m2;2017年1月21日放养虾苗,经过近4个月的养殖至2017年5月17日,共收获商
品虾40.8kg,平均规格为124尾/kg,养殖平均成活率为56.2%;共投喂虾料46.5kg,饵料系
数为1.14。
4 小结
从表1中可知,水泥池单养方斑东风螺的成活率(80.4%)较低,其单位面积产量也稍低些,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混养模式中除了收获商品东风螺外,还收获到一定量的商品虾,在相同
养殖条件下,虾螺混养模式下养出的虾产量值相对比单养螺中多出的螺产值稍高些,因而产生
的经济效益比单养东风螺经济效益要高些。
在水泥池养殖过程中观察发现,单养池成功在于养
殖过程中,潜埋沙中的螺能享有安静、舒适的生长环境;混养池中,潜埋沙中的螺,有水管露
出沙面的习性,而虾有抱咬螺露出沙面水管的现象,故影响到螺的生长。
经早期发现这情况后,我们及时对混养池中的虾做了处理,并及时对螺的病害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治疗措施,螺的生
长也得到较好的保障。
5 混养模式相关问题的管窥
小面积试验结果,虽然虾螺混养模式下虾和螺在每立方水体中合计的产值,高于每立方水
体中单养虾或单养螺的产值。
但是,当前就虾与螺各自生长条件(如:在混养过程中虾在吃饵
料过程中,时而会刺伤螺管;螺适合在澄清水体和光度较好环境中生长,而虾适宜在具有藻类
等生物饵料丰富水体稍浑环境中生长)及两者混合养殖病害及虾病害防治(东风螺和南美白对
虾感染弧菌等病原体时,两者间会发生相互交叉感染)、养殖成本等方面综合考量,目前尚不
能大面积推广虾与螺混养的这个模式,关键是要突破大面积和高密度虾螺混养所出现的病害防
治和兼顾两者生长环境等瓶颈问题。
(通联:571126,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渔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电话: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