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上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
2.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A.B.C.D.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4.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丙6.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A.a-b-d-c B.d-c-b-a C.a-b-c-d D.c-d-b-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c地外,其余三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
C.图中四地一年中仅有一天昼夜长短相同
D.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地的物体向右偏,c地的物体向左偏
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
A.点A、F B.点B、A C.点C、D D.点E、B 9.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A.0个B.5个C.3个D.4个10.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
A.23时56分4秒B.24时C.23时3分56秒D.一个恒星年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前后)B.春分(3月21日前后) C.寒露(10月8日)D.清明(4月5日)
1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恒星年
C.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14.当太阳直射点最南时,再过10天以后,地球在地球公转轨道的() A.近日点附近B.远日点附近
C.线速度最慢处D.角速度最慢处
1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题。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43º08′ B.46º52′ C.23º26′ D.26º23′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的大小影响地球自转速度B.黄赤交角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
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D.图中α是黄赤交角
18.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呈顺时针,公转呈逆时针
B.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公转呈顺时针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公转均呈逆时针
D.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公转均呈顺时针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各题。

19.①③④⑤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①B.③C.④D.⑤
20.与②地相比较,④地地球自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D.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
二、综合题
21.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是其一半的是________,线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与______两点。

(2)地球自转角速度除_______外,各地角速度相等均约为_______。

(3)说出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与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最慢。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半球,并且逐渐向_______移动,此期间北京的白昼在不断变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1.C 2.A
【解析】
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最靠近赤道的丙看到的自转线速度最快。

故选C。

2.乙处为从北半球上空侧俯视地球,故选A。

B为从赤道上空看地球的侧视图,C、D 为从北极点、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的俯视图。

故选A。

【答案】3.A 4.B
【解析】
3.根据题中图判断摄影师拍摄地点的纬度位置,图中恒星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且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图示可判断此地北极星的仰角小于30°,所以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低纬地区,如果在北极地区,北极星位于天顶位置,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A正确,故该题选A项。

4.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 °,用时约24小时,即自转角速度约15°/1小时。

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50°,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B正确。

故答案选B 项。

【答案】5.D 6.A 7.D
【解析】
5.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极点上空往下看呈现出北逆南顺的特点。

东经度的增大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结合题中图,东经30°在东经120°的西边,故甲图正确;丙图中西经150°在西经60°的西边,丙图正确。

乙图、丁图的自转方向标注与东经度增大方向相反,故乙图、丁图错误。

据此分析选D。

6.四图中a、b、c、d的纬度分别为20°、40°、90°、70°,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则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b-d-c,选A正确。

7.结合上题可知,除c地外,其余三地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图中四地一年中仅有春秋分两天的昼夜长短相同;a、c分别位于北半球、南半球,则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a地的物体向右偏,c地的物体向左偏。

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
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转偏向力的规则是南左北右赤道无。

【答案】8.A 9.A 10.B
【解析】
8.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

图中A、F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选项A符合题意。

图中B点的纬度比和A 点大,自转线速度B点比A点小,排除B选项。

图中C点的纬度比和D点小,自转线速度C点比D点大,排除C选项。

图中E点的纬度比和B点大,自转线速度E点比B 点小,排除D选项。

9.北极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0,而图中A、C、D、E、F五点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因此,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0,选项A符合题意。

10.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就是以太阳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选项B符合题意。

如果以恒星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此A、D不符合题意。

地球自转没有一个时间为23时3分56秒的周期,因此C不符合题意。

【答案】11.B 12.A
【解析】
11.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

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

故选B。

12.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

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

【答案】13.C 14.A
【解析】
13.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④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为北半球冬至日,A错误;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1个回归年,B错误。

根据图示②表示夏至日;④表示冬至日,则①⑤表示春分日。

C 正确。

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错误。

故选C。

14.当太阳直射点最南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再过10天以后,时间为1月初,地球在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快.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1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丁-甲段经过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用时最少;乙-丙段经过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用时最多,故选D。

【点睛】
读图根据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丁-甲段经过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快;乙-丙段经过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答案】16.C 17.B
【解析】
16.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C项正确。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与黄道面呈66°34"的交角,故黄赤交角始终为23°26",C项正确。

17.黄赤交角的大小并不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有微小的变化,但由于变化较小,所以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β是黄赤交角,故B项正确。

【答案】18.C 19.A 20.C
【解析】
19.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为从赤道到两极逐渐递减,①③④⑤中①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故该题选A。

20.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为从赤道到两极逐渐递减;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时,读图②④都没有位于极点,所以两地角速度相等,②纬度比④低,所以②地线速度大于④,故该题选C。

21.【答案】A D B C(B和C可互换)南、北极点15°/h 纬度海拔高度
【解析】
由图可知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自转的线速度也因此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除了南北极点外,角速度其他地方相等,15°每小时;线速度的大小与所处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

【详解】
(1)上图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ABCD四点的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A点最低,BC次之,D点最高,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A点线速度最大;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的是北纬60°上的点,是D点;同一纬线上的各点线速度相同,B和C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2)根据所学知识,地球有360°,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所以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相等均约为15°每小时。

(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因为纬线的长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各维度都是24小时,因此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线速度跟地球半径成正比,海拔越高,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

【点睛】
本题考察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掌握。

22.【答案】(1)上为A,下为C,左为B,右为D (2)均为逆时针)(3)B (4)北北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公转。

【详解】
(1)A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BCD依次为夏至、秋分、冬至。

右图根据公转位置判断,右侧为冬至,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春分,夏至,秋分。

(2)在右图中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3)夏至日接近远日点,故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B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最慢。

(4)A→B期间为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逐渐向北移动,此期间北京的白昼在不断变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