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信息源 为满足信息需要而借以获得信息的来源,既可以是产生和持有信息的个人、 机构、团体,也可是光盘、磁盘、书等载体。 计算机、光纤、通信卫星等新的信息运载工具成为新技术革命形势下主要的 信息载体。 种类:口头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 实物信息源 电子信息源 特征:数量多、类型多、范围宽、用途广;内容杂、半衰期短;电子信息成 为主流。
●特点:刊登多位作者的文章,速度快,周期短,内容新
颖,数量大,品种多。传递科技情报、交流学术思想最 基本的手段,科研利用率相当高,越大65%
●检索工具:题录、报刊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
学位论文(体现毕业生能力的一次文献)
●学位论文:是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毕
业生和研究生,为获得相应学位所提交的 学术论文。如: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等 。
具体内容和意义,通常需通过处理和分析来提取。
总之,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 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
再现。信息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宝贵资源。
2.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事物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时时处处存在。
(2)客观性 由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所以信息也是客观 的。 (3)依附性 而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个客观事物(媒体)而存在。 同一个信息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媒体表现出来,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视和动 画等。 (4)时效性 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失去其使用价值,可能就是无效的信息了。 (5)传递性信息通过存储和传输载体的保存和传播,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传 递。 (6)共享性 信息传播的面积越广,使用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会越大。 (7)商品性 (8)再生性
特点:内容全、具有系统性、学术观点成熟。但 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及时、迅速地反映最新科研 成果。科研利用率较低:14%-19%。 检索工具:书目、书目数据库
期刊(最重要的一次文献)
●期刊:是有计划的周期性地按期成册出版的连续出版物
。 ●正规期刊都有唯一的国际公认的ISS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es Number)号。ISSN号由8位数字组成。8 位数字分为前后两段,中间用连接号相连。 ISSN 1673-9965,前7位数字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是校 验位。
印刷型文献
文 献 的 分 类
缩微型文献 2.按载体形式分
声像型文献
电子型文献
印刷型文献
缩微型文献 声像型文献 电子型文献
二 文献的分类
文 献 3.按出版形式分类
图 书
连续 出版 物
特种 文献
专 教科 著 书
丛书 工具 书等
期刊 报纸
年度 出版 物
不定 期连 续出 版物
学位 论文 研究 报告
产品 政府 专利 样本 出版 标准 会议录 物 档案
●特点:一般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内容系统
详尽,是启迪思路,开创新领域的重要研 究资料,尤其是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
会议文献(报道最新科技动向的一次文献)
●会议文献:是指在学术会议上和专业学术会议上
宣读获交流的论文、材料、讨论记录、会议纪要 等文献。
●特点:反映某些学科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
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参加相关的具有 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会议,不仅可结识同行,把 握科研动态,而且对启迪研究思路,寻找合作伙 伴,传播与叫交流信息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2文献的四要素: (1)信息内容 (2)载体材料 (3)记录方式(手段) (4)记录符号
4 情报
4.1情报的定义: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采集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 者信息。 4.2情报是经过传递的、动态的文献或知识
信
息
加工、整理
知
识
记 录
四者的关系
传递
情
报
文
献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关系图
二 文献的分类
第二章
信息检索基础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 文献的分类
信息检索概论
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步骤 信息检索的评价指标
§2-1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
一 信息 二 知识 三 文献 四 情报
一、信息 知识 文献 情报 Nhomakorabea§2-1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
一 信息
1、信息的概念
《牛津辞典》: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 ; 《韦氏字典》:信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 知识 ; 《辞海》:信息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
4)三次(参考)文献: 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线索,充分利用一 次信息,经过分析、综合而形成的文献 。
知
期 会 文刊 文议 论 论
记
科专 学 技利 位 标档 书 论案 报说准 告明 文
引索 录目 摘文
一次
录
二次
传
知 识
识
的
三次
播
利 用
百 书册 年述 词评 综述 科鉴 手典 全
文献加工级别分类示意图
二 文献的分类
标准文献(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三次文献)
●标准:是对工农业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基
本单位及其检验方法等方面由有权威部门批准的 技术规定。反映技术工艺水平及技术政策,是从 事生产建设和管理的一种共同规范或依据。 ●分类: 国际标准(ISO) 国家标准(GB) ●特点:某些标准文献还有法律约束力,对了解技 术政策、生产水平,预测发展动向,促进现代管 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根据加工深度分为四类: 1)零次文献:指未经公开发表或交流的文献。 2)一次(原始)文献:是以著者本人的研究结论 或研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章。科学研 究中需要重点查找的文献就是一次文献。
3)二次(检索)文献: 是将分散的、无序的一次文献,按照一 定的规则进行加工、整理成为便于存储 、容易检索的文献。
图书(一次文献但具有三次文献的性质)
●
图书一般48页以上,正规出版的图书具有唯一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号 。目前使用的ISBN号由4部分10位数字组成,依 次为国别号(地区号、组号)、出版者号(代表 出版社)、书序号、校验号。 例如:ISBN 7-5006-5080-9
§2-1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
二 知识
1.含义:人们对各种大量信息进行思维分析,加工提炼并加 以系统和深化而形成的结果。因此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化
的信息。
2.辞海的定义: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
信息—大脑(认知、整理、排序)—知识
3 文献
3.1文献的含义: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出自《文献著 录总则》(1983年颁布)。文献具有记录 、存储和传递知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