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重⼤事故(危险)发展过程及分析
1.⾼空作业、⽔下作业、登杆作业发⽣⼈员伤亡事故;
2.⽕灾、爆炸事故;
3.⾃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4.⾷物中毒造成的⼈员伤亡;
5.运⾏中的电⽓设备故障或发⽣严重漏电;
6.其他作业可能发⽣的重⼤事故(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1.⼯地现场内应急区域范围制定
1.1 ⾼空作业、⽔下作业、登杆作业发⽣⼈员伤亡事故,以事故危害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1.2 ⾃然灾害事故等危害半径以外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1.3 电⽓设备故障、严重漏电事故以任何绝缘区域(如⽊材堆放场等)为应急区域范围;
2.⼯地场外应急区域范围的划定;
对事故可能波及⼯地(围档)外,引起⼈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需要当地政府的协调,属政府职能。
在事故(危害)发⽣后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确定应急区域范围;
应急电话:⽕灾:119;医疗救护:122或999
三、应急预案的组织措施
1. 成⽴应急预案的独⽴领导⼩组(指挥中⼼)
应急预案领导⼩组及其⼈员组成
组长:(项⽬经理)
副组长:(技术负责⼈)
组员:(安全员)
下设:(各专业施⼯员)
通讯联络组组长:(项⽬经理)
技术⽀持组组长:(技术负责⼈)
消防保卫组组长:(安全员)
抢险抢修组组长:(质检员)
医疗救护组组长:(预算员)
后勤保障组组长:(资料员)
2. 应急组织的分⼯职责
2.1 组长职责:
2.1.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进⾏直接控制;
2.1.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2.1.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并与领导⼩组成员的关键⼈员配合指挥现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够的重视;
2.1.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业安排;
2.1.5在场(设施)内实⾏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作;
2.1.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2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2.2.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应急步骤,确保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2.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2.2.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重要⼈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2.2.4设⽴与应急中⼼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2.3通讯联络组职责:
2.3.1确保与最⾼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3.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3.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2.3 技术⽀持组职责:
2.3.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的临时应急⽅案和措施;
2.3.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案和措施;
2.3.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2.3.4绘制事故现场平⾯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2.4 消防保卫组职责:
2.4.1事故引发⽕灾,执⾏防⽕⽅案中应急预案程序;
2.4.2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维持⼯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2.4.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员及车辆的进⼊;
2.4.4保护受害⼈财产;
2.4.5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2.5 抢险抢修组职责:
2.5.1 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5.2 寻找受害者并转移⾄安全地带;
2.5.3 在事故有可能扩⼤进⾏抢险抢修或救援时,⾼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2.5.4 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管理者并对结果进⾏复查和评估。
2.6 医疗救治组职责:
2.6.1 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必要的抢救(如⼈⼯呼吸、包扎⽌⾎、防⽌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6.2 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2.6.3 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医疗机构,并指定⼈员护理受害者
2.7 后勤保障组职责:
2.7.1 保障系统内各组⼈员必须的防护、救护⽤品及⽣活物质的供给;
2.7.2 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四、紧急情况的抢救措施
1.发⽣⾼处坠落事故的抢救措施
(1)救援⼈员⾸先根据伤者受伤部位⽴即组织抢救,促使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送往医院救治,并保护现场。
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其它危险源存在。
(2)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3)抢救受伤⼈员时⼏种情况的处理:
——如确认⼈员已死亡,⽴即保护现场。
——如发⽣⼈员昏迷、伤及内脏、⾻折及⼤量失⾎:①⽴即联系120、999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
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送往专科医院。
②外伤⼤出⾎: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采取⽌⾎措施。
③⾻折:注意搬运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律⽤担架或平板,禁⽌⽤搂、抱、背等⽅式运输伤员。
——⼀般性伤情送往医院检查,防⽌破伤风。
2.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即就地迅速⽤⼼肺复苏法进⾏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员接替救治。
在医务⼈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
只有医⽣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2.1 脱离电源
(1)触电急救,⾸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因为电流作⽤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2)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在脱离电源中,救护⼈员既要救⼈,也要注意保护⾃⼰。
(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员不准直接⽤⼿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
(4)如触电者处于⾼处,解脱电源后会⾃⾼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绝缘⼯具,⼲燥的⽊棒、⽊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燥⽽不贴⾝的⾐服;也可带绝缘⼿套或将⼿⽤⼲燥⾐服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板上,绝缘⾃⼰进⾏救护。
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最好⽤⼀只⼿进⾏救护。
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板塞到⾝下,与地隔离,也可⽤⼲⽊把斧⼦或有绝缘柄的钳⼦等将电线剪断。
剪断电线要分相,⼀根⼀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板上。
(6)触电者触及⾼压带电设备,救护⼈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具(戴绝缘⼿套、穿绝缘靴并⽤绝缘棒)解脱触电者。
救护⼈员在抢救过程
中应注意保护⾃⾝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7)如果触电发⽣在架空线杆塔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若可能⽴即切断线路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员迅速登杆,束好⾃⼰的安全⽪带后,⽤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如系⾼压带电线路,⼜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抛挂⾜够截⾯的适当长度的⾦属短线⽅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抛挂前,将短路线⼀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另⼀端系重物,但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电弧伤⼈或断线危及⼈员安全。
不论是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发⽣⾼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
(8)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压导线,如尚未确定线路⽆电,救护⼈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8-10⽶范围内,防⽌跨步电压伤⼈。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8-10m以外后⽴即开始触电急救。
只有在确定线路已经⽆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即就地进⾏急救。
(9)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
新的照明要符合使⽤场所防⽕、防爆的要求。
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急救。
2.2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或⾛动。
(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躺平,且确保⽓道通畅,并⽤5秒钟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
禁⽌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
2.3 呼吸、⼼跳情况的判定
(1)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钟内,⽤看、听、试的⽅法,判定伤员呼吸⼼跳情况。
A、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起伏动作。
B、听…………⽤⽿贴近伤员的⼝⿐处,听有⽆呼⽓声⾳。
C、试…………试测⼝⿐有⽆呼⽓的⽓流。
再⽤两⼿指轻试⼀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搏动。
2.4 ⼼肺复苏法:
电伤员呼吸和⼼跳均停⽌时,应⽴即按⼼肺复苏法⽀持⽣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就地抢救。
A、通畅⽓道
B、⼝对⼝(⿐)⼈⼯呼吸
C、胸外按压(⼈⼯循环)
(1)畅通⽓道
A、触电伤员呼吸停⽌,重要的是始终确保⽓道畅通。
如发现伤员⼝内有异物,可将其⾝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个⼿指交叉从⼝⾓处插⼊,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B、通畅⽓道可采⽤仰头抬法。
⽤⼀只⼿放在触电者前额,另⼀只⼿的⼿指将其下颌⾻向上抬起,两⼿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根随之抬起,⽓道既可畅通。
严禁⽤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前倾,会更加重⽓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流减少,甚⾄消失。
(2)⼝对⼝(⿐)⼈⼯呼吸
A、在保持伤员⽓道通畅的同时,救护⼈员⽤放在伤员额上的⼿指捏住伤员⿐翼,救护⼈员深吸⽓后,与伤员⼝对⼝紧合,在不漏⽓的情况下,先连续⼤⼝吹⽓两次,每次1-1.5秒。
如两次吹⽓后试测颈动脉仍⽆搏动,可判断⼼跳已经停⽌,要⽴即同时进⾏胸外按压。
B、除开始时⼤⼝吹⽓两次外,正常⼝对⼝(⿐)呼吸的吹⽓不需过⼤,以免引起胃膨胀。
吹⽓和放松时要注意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
吹⽓时如有较⼤阻⼒,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C、触电伤员如⽛关紧闭,可⼝对⿐⼈⼯呼吸。
⼝对⿐⼈⼯呼吸吹⽓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漏⽓。
(4)胸外按压
A、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
1)右⼿的⾷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下缘向上,找到肋⾻和胸⾻接合处的中点。
2)两⼿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指平放在胸⾻下部。
3)另⼀只⼿的掌根紧挨⾷指上缘,置于胸⾻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B、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正确的按压姿势:
1)使触电伤员仰⾯躺在平硬的地⽅,救护⼈员⽴或跪在伤员⼀侧肩旁,救护⼈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正上⽅,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掌根相叠,⼿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2)⼀髋关节为⽀点,利⽤上⾝的重⼒,垂直将正常成⼈胸⾻压陷3-5厘⽶(⼉童和瘦弱者酌减)
3)压⾄要求程度后,⽴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C、操作频率
1)胸处按压要以均应速度进⾏,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2)胸外按压与⼝对⼝(⿐)⼈⼯呼吸同时进⾏,其节奏为:单⼈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2次(15:2),反复进⾏;双⼈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吹⽓1次(5:1),反复进⾏。
2.5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1分钟后(相当于单⼈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看、听、试⽅法在5-7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跳是否恢复的在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脉动但⽆呼吸,则暂停胸外摁压,则在进⾏2次⼝对⼝⼈⼯呼吸,接着每5秒吹⽓⼀次(即每分钟12次)。
如脉搏和呼吸均为恢复,则坚持⼼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每隔数分钟在判定⼀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
在医务⼈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2.6 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1)、⼼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不要为⽅便⽽随意移动伤员。
如确实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2)、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的⽊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跳呼吸停⽌者要继续⼼肺复苏法抢救,在义乌⼈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停⽌
3)、应创造条件,⽤塑料袋装⼊砸碎冰块做成冒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
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肺脑完全复苏。
2.7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1)、如伤员的⼼跳和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可暂停⼼肺复苏法操作,但⼼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痹,要随时再次抢救。
初期回复后,甚⾄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动,应设法使伤员安静。
2.8 杆上或⾼处出电急救
1)、发现杆上或⾼出有⼈触电,应争取时间及早在杆上或⾼出开始进⾏抢救,救护⼈员登⾼时应随⼿携带必要的⼯具和绝缘⼯具以及牢固的绳索等,并紧急呼救2)、呼救⼈员应在确认触电者已与电源隔离,且救护⼈员本⾝所设计环境安全距离内⽆危险电源时,⽅能接触伤员进⾏抢救,并应注意防⽌⾼空坠楼的可能性
2.9、⾼处抢救
1)、触电伤员脱离电源后,应将伤员俯卧在⾃⼰的安全带上,并注意保持伤员⽓道通畅
2)、救护⼈员迅速按⼆—3节和⼆—4节规定判定反应、呼吸和循环情况
3)、如伤员呼吸停⽌,⽴即⼝对⼝(⿐)吹⽓2次,再次试颈动脉,如有脉动,则每秒钟继续吹⽓1次,如颈动脉⽆搏动时,可⽤空⼼拳头叩击⼼前区2次,促使⼼脏复跳。
4)、⾼处发⽣触电,为使抢救更为有效,应及早设法将伤员送⾄地⾯,即⽤绳索⽅法迅速将伤员送⾄地⾯,或采取可能的迅速有效措施送⾄平台上。
5)、在将伤员由⾼出送⾄地⾯前,应在⼝对⼝吹⽓4次
6)、触电伤员送⾄地⾯后,应⽴即继续按⼼肺复苏法坚持抢救
7)、现场触电抢救,对采⽤肾上腺素等药物应持慎重态度。
如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条件和⾜够的把握,不得乱⽤。
在医院内抢救触电者时,由医务⼈员经医疗仪器设备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决定是否采⽤
3. 坍塌事故应急处置
(1)坍塌事故发⽣时,安排专⼈及时切断有关闸门,并对现场进⾏声像资料的收集。
发⽣后⽴即组织抢险⼈员再半⼩时内到达现场。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和机械相结合的⽅法,对坍塌现场进⾏处理。
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型的吊车进⾏调运。
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机械作业,全部改⽤⼈⼯扒
物,防⽌误伤被埋⼈员。
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对边坡、架料进⾏监护和清理,防⽌事故扩⼤。
(2)事故现场周围应设警戒线。
(3)统⼀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
坍塌事故发⽣后,参战⼒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指挥
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4)以快制快、⾏动果断的原则。
鉴于坍塌事故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的。
(5)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
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
(6)救⼈第⼀的原则。
当现场遇有⼈员受到威胁时,⾸要任务是抢救⼈员。
(7)伤员抢救⽴即与急救中⼼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8)事故现场取证救助⾏动中,安排⼈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证据遗失。
(9)⾃我保护,在救助⾏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员应严格执⾏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具,加强⾃我保护,确保抢救⾏动过程中的⼈⾝安全和财产安全。
4. 电焊伤害事故应急处置
(1)未受过专门训练的⼈员不准进⾏焊接⼯作。
焊接锅炉承压部件、管道及承压容器等设备的焊⼯,必须按照锅炉监察规程(焊⼯考试部分)的要求,经过基本考试和补充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可允许⼯作。
(2)焊⼯应穿帆布⼯作服,戴⼯作帽,上⾐不准扎在裤⼦⾥。
⼝袋须有遮盖,脚下穿绝缘橡胶鞋,以免焊接时被烧伤。
(3)焊⼯应带绝缘⼿套,不得湿⼿作业操作,以免焊接时触电。
(4)禁⽌使⽤有缺陷的焊接⼯具和设备。
(5)⾼空电焊作业⼈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带,作业⾯设⽔平⽹兜并铺彩条布,周围⽤密⽬⽹维护,以防焊渣四溅。
(6)不准在带有压⼒(液体压⼒或⽓体压⼒)的设备上或带电的设备上进⾏焊接。
(7)现场上固定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被加⼯件压迫发⽣触
电。
(8)电焊施⼯前,项⽬要统⼀办理动⽕证。
5. 车辆⽕灾事故应急处置
(1)车辆⽕灾事故发⽣后,项⽬应⽴即组织⼈员灭⽕,有可能的情况下卸下车上货物。
(2)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作顺利进⾏,疏散⼈群⾄安全地带。
(3)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安全权情况时,应⾸先确保⼈⾝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4)为防⽌车辆爆炸,项⽬⼈员除⾃救外,还应向社会专业救援队伍求援,尽快扑灭⽕情。
(5)定期检查维修车辆,检查车辆⼭灭⽕器的配备,保证良好的车况是防⽌车辆发⽣⽕灾的最好措施。
(6)夏季天⽓炎热,车内温度⾼,为防⽌车辆⾃燃现象的发⽣,应尽量将车停在阴凉处或定时对车俩洒⽔降温。
6. 重⼤交通事故应急处置
(1)事故发⽣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交警。
(2)项⽬在接到报警后,应⽴即组织⾃救队伍,迅速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并派⼈保护现场。
(3)协助交警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作顺利进⾏,疏散⼈群⾄安全地带。
(4)做好事后⼈员的安抚、善后⼯作。
7. ⽕灾、爆炸事故事故应急处置
7.1 ⽕灾、爆炸事故应急流程应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后,发现⼈应⽴即报警。
⼀旦启动本预案,相关责任⼈要以处置重⼤紧急情况为压倒⼀切的⾸要任务,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
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必须服从指挥、协调配和,共同做好⼯作。
因⼯作不到位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求有关⼈员的责任。
(2)项⽬在接到报警后,应⽴即组织⾃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案⽴即进⾏⾃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即在⾃救的同时向专业队伍救援,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作顺利进⾏;疏散⼈群⾄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安全情况时,应⾸先确保⼈⾝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切断电源、可燃⽓体(液体)的输送,防⽌事态扩⼤。
(6)安全总监为紧急事务联络员,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作。
(7)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安全总监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员研究防⽌事故再次发⽣的对策。
7.2 ⽕灾、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1)对施⼯⼈员进⾏防⽕安全教育
⽬的是帮助施⼯⼈员学习防⽕、灭⽕、避难、危险品转移等各种安全疏散知识和应对⽅法,提⾼施⼯⼈员对⽕灾、爆炸发⽣时的⼼理承受能和应变⼒。
⼀旦发⽣突发事件,施⼯⼈员不仅可以沉稳⾃救,还可以冷静地配合外界消防员做好灭⽕⼯作,把⽕灾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平。
(2)早期警告
事件发⽣时,在安全地带的施⼯⼈员可通过⼿机、对讲机向楼上施⼯⼈员传递⽕灾发⽣信息和位置。
7.3 ⽕灾、爆炸发⽣时⼈员疏散应避免的⾏为因素
(1)⼈员聚集
灾难发⽣时,由于⼈的⽣理反应和⼼理反应决定受灾⼈员的⾏为具明显向光性,盲从性。
向光性是指在⿊暗中,尤其是辨不清⽅向,⾛投⽆路时,只要有⼀丝光亮,⼈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向光亮处⾛去。
盲从性是指事件突变,⽣命受到威胁时,⼈们由于过分紧张、恐慌,⽽失去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能⼒,只要有⼈⼀声招呼,就会导致不少⼈跟随、拥挤逃⽣,这会影响疏散甚⾄造成⼈员伤亡。
(2)恐慌⾏为
是⼀种过分和不明智的逃离⾏为,它极易导致各种伤害性情感⾏动。
如:绝望、歇斯底⾥等。
这种⾏为若导致“竞争性”拥挤,再进⼊⽕场,穿越烟⽓空间及跳楼等⾏动,时常带来灾难性后果。
(3)再进⽕场⾏为
受灾⼈已经撤离或将要撤离⽕场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驱使他们再度进⼊⽕场,
这也属于⼀种危险⾏为,在实际⽕灾案例中,由于再进⽕场⽽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占有相当⼤的⽐例。
8.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
应急指挥⽴即召集应急⼩组成员,分析现场事故情况,明确救援步骤、所需设备、设施及⼈员,按照策划、分⼯,实施救援。
需要救援车辆时,应急指挥应安排专⼈接车,引领救援车辆迅速施救。
8.1 ⼩型机械设备事故应急措施
(1)发⽣各种机械伤害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根据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进⾏处理。
(2)根据现场⼈员被伤害的程度,⼀边通知急救医院,⼀边对轻伤⼈员进⾏现场救护。
(3)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进⾏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8.2 机械伤害事故引起⼈员伤亡的处置
(1)迅速确定事故发⽣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设备损坏的程度、⼈员伤亡等情况,以根据不同情况进⾏处置。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救援⼈员、未经允许不得进⼊特定区域。
迅速核实塔式起重机上作业⼈数,如有⼈员被压在倒塌的设备下⾯,要⽴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
(3)抢救受伤⼈员时⼏种情况的处理:
——如确认⼈员已死亡,⽴即保护现场;
——如发⽣⼈员昏迷、伤及内脏、⾻折及⼤量失⾎:
①⽴即联系120、999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
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联系专科医院。
②外伤⼤出⾎: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采取⽌⾎措施。
③⾻折:注意搬动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律⽤担架或平板,不得⼀⼈抬肩、⼀⼈抬腿。
——⼀般性外伤:
①视伤情送往医院,防⽌破伤风。
②轻微内伤,送医院检查。
——制定救援措施时⼀定要考虑所采取措施的安全性和风险,经评价确认安全⽆误后再实施救援,避免因采取措施不当⽽引发新的伤害或损失。
五、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抢救预案措施
为最⼤限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事故损失,特制定应急抢救措施:
(⼀)⽔上作业溺⽔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
1. 溺⽔事故的预防
(1) ⽔中桥梁夜景照明⼯程临⽔作业的风⼒等级不得超过六级。
(2) 临⽔⼯作平台周边要设置护栏,配备适量救⽣圈。
⽔上作业、甲板上操作的⼈员必须穿救⽣⾐,舷外作业系救⽣绳。
(3) 乘坐⼩艇、排筏⽔上作业必须2⼈以上,严禁⽔上单独作业。
(4) 乘坐船安全措施
A. 交通船应有有效适航证书,配置符合载员要求的救⽣设备。
B. 交通船上应标⽰载量和最⾼载客⼈数,不许超载。
C. 乘坐交通船的⼈员上船后,要坐下或蹲下,⼿扶船上的固定物,不准嘻闹,遇到风浪时,不能⾛到⼀则,船未停稳不得上落。
(5)船舶靠泊带缆作业时,⼈员要站在安全位置和站稳,防⽌船舶碰撞迅间站⽴失稳掉海。
(6)⽔上⼯程施⼯现场配备⼯作救护船和指定带班负责⼈负责值班,配置对讲机。
2. 施救⼈员救护措施
A.第⼀个发现有⼈落⽔的⼈员应及时进⾏施救,⽴即向落⽔者下游、下风或附近抛下救⽣圈,系有救⽣绳的救⽣圈应把绳头留在⼿上,同时⼤声通知附近⼈员或船只协助救援。
可能时,直接救落⽔者脱险。
B.现场带班负责⼈听到有⼈落⽔的消息,应⽴即组织抢救并通知⼯地负责⼈。
C.值班救护船接通知后,⽴即前往出事地点,从下风、下游接近落⽔者,如风浪⼤要保持⼀定距离,防⽌船碰撞落⽔者。
D.救护船接近落者后,放下舷边挂梯,伸出⽵竿或抛下带救⽣绳的救⽣圈,使落⽔者拉住扶物,⾃⾏上船或拖近船旁上船。
E.如落⽔者落⽔后晕迷或受伤,施救⼈员下⽔施救时,应穿好救⽣⾐,系上救⽣绳,接近伤者后,仰⾯托起受伤者头部,把伤者救离⽔⾯后,⽴即根据伤情给予现场
抢救。
F.如伤者情况严重或⽆法现场抢救,救护船在现场边抢救,边通知⼯地负责⼈做好送伤者就医准备。
G.陆上值班车和值班医护⼈员带备抢救药品在码头等待,伤者上岸后⽴即抢救或送医院治疗。
3.落⽔⼈员⾃救措施
A.⼈员⼀旦落⽔,浮升到⽔⾯后,应⼤声呼救或吹救⽣⾐上的哨⼦,可能情况下,尽量抓住固定物,避免漂远或被海浪打向岸边。
但要注意⾝体不要碰撞固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