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 第20课西学东渐 (教案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活 动设计
第 20 课 西学东渐
(一)导入新课:以一段视频与一段文字
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开眼看世界(19 世纪 40——50 年代)
1、历史背景和目的
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
国政策,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西学进一步在中国传播;早期维新 思想打下基础; 2、代表人物及活动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①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 ②将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学说相结合,宣 传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 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 《变法通议》 ①宣传民权思想; ②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 的必然性; ③强调变革教育;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谭嗣同《仁学》 ①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和纲常礼 教; ②倡导男女平等,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 新勇士,发出时代最强音;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局限性:仍然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 层面; 进步性:冲击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 创造条件; 三、维新思潮 (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第一阶段:支持洋务派 过渡: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 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证明了地 主阶级的救国道路行不通,早期维新派开 始进行反思(不是技术不如别人)。 第二阶段: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2、影响 进步性:转移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工 商科技 -→政治制度(启蒙作用); 局限性:只是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维新派(19 世纪 90 年代) 合作探究: 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进 一步发展的条件? 1、历史背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严复 《天演论》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中国实行 变法能由弱变强系统介绍近代西方文化的 第一人;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①、内容: (三要三不要)要不要—a、维新变法;b、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废八股,提倡 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影响: 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 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 新的道路。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简要总结西学东渐的历程 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 (三步曲) 总结: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制 度——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 强调: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 的过程,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 一定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 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
扩大;
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
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及活动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技以制夷" 3、影响 局限性:只停留在思想领域,没大规模实 践;只停留在学造器物(军事技术)的层面 上;进步性:起到先导的作用,使“开眼 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二、体用之争(19 世纪 60――90 年代) 1、各自观点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释概念)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议一议: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争论 焦点是什么?二者的异同点在哪?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 术。不同点在于二者对待西学的态度不同: 洋务派认为可以学习西学,顽固派则贬低 并完全排斥; 共同点在于都代表地主阶级 的利益,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 治(实质)。 论一论:体用之争带来什么影响?(引导 学生看课本 P84 页倒数第三段) 2、影响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拟
授课
第 20 课 西学东 课时
题目
渐
第
课时
明 确 1、识记与理解
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近
代中国在救亡图存背景下
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2、能力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
并训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总结学习方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理性、全面分析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我们应科学地对待.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们 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因材施教: 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就 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一定进步性,对当时 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 性,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对待。 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们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 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教学后记: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的学生,复习课,他们文化基 础比较弱,但经过高一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学习,学生 对鸦片战争后至 19 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 济状况有了印象,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 杂志等媒介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为熟 悉,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培 养学生阅读分析课本、归纳概括和综合解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艰难过 程。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总结历史规律,运用
历史规律,以古鉴今的辩
证科学历史观.将西学东渐与现在的学习
相联系,鼓励学生为中
华崛起而读书。
重 点 【重点】:维新思潮的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 【难点】:归纳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点,如何整合
知识的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