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物流专业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校物流专业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物流服务与管理是一门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物流专业教学中还很缺失,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物流人才,优化师资结构”、“改进物流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学校与企业协调,完善实习环节”等途径弥补这些缺失。
标签: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教学模式
据有关调查表明,物流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紧缺人才之一,特别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促进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呈现持续性增长,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物流人才。
[1]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意识到企业和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纷纷创办物流专业,我国的物流教育有了快速发展,每年在校接受物流教育的学生规模日渐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速发展的物流人才需求。
但随着物流市场的多样化发展,职校培养的人才如何能更快地适用多变的市场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所用,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从目前各职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中了解到,很多职校的物流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企业不愿意雇佣刚毕业的职校生,造成这样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认为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培养起来浪费时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物流专业就是要培养手脑双全的人才,因此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分必要。
那么,职校物流专业到底如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呢?本人依据几年来教学实践体会,参照其他院校成功做法,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引进企业物流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比较晚,物流师资力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很多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是从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另外物流专业教師到企业实习锻炼或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较少,加上物流实验室等实训场地的缺乏,造成了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模式,使得物流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职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引进企业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势在必行。
企业的物流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掌握了物流发展的最新动向,将他们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很好的补充理论知识之外的专业性常识和能力,能让学生透过课堂了解企业和市场的真实状况。
企业人才熟悉市场,将他们引进教学队伍,既能让学生受益,也能让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
[1]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听取物流从业人员的意见,制定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实用型物流人才。
二、改进物流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众所周知,教育也是有规律的。
不同的学历教育有不同的定位,职教教育应注重技能与实践。
而现在的物流教育,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矛盾,一些学校物流专业是仓促开设的,尚未建立系统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校内无实训室,校外无实习基地,教学计划里的实践课时,根本得不到执行,流于形式。
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改进物流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强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确保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操作环节。
物流企业需要综合型人才,职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物流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首先,将实践性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掌握一般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操作地实习,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如开设“物流运输实务”、“物流配送实务”、“分拣技术”、“叉车操作”、“物流单据填制”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实践性教学,把课堂延展到企业中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线,企业为实践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定要组织学生到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实习或顶岗实习,可让同学们熟悉和了解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以及物流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从而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热爱专业,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有利于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工作能力。
三、学校与企业协调,完善实习环节
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目前职校的实习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是在校内实训室所进行的综合性、动态性的模拟实践,它主要根据课程内容开发实训项目,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课程内容的消化、理解,通过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实践性教学前,首先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对于校内实习,要确定好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参与人员、实践内容等;对于校外参观实习或顶岗实习,除了学校做好计划外,还需要相关企业的配合,提前安排好实习场地、时间、指导教师等,另外要有学校内的专业教师的参与,要有班级干部的协助,联系与落实交通工具,教导学生在参观与顶岗实习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守秩序,保证学生实习安全,配备足够实习经费予以支持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管校内校外,实习老师要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实习内容,指导学生操作,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是校外
实习,学校也要派出专业教师参与,实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的状况,及时提供帮助,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另外教师要与企业进行协调,反馈学生反映的问题,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实习完毕后,都应要求学生认真撰写详细的实习的报告或体会,总结实习问题,并作为学分计入成绩。
实习教师也要对实践性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估,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因此仅仅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不够的。
职教的物流专业尤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样紧跟市场发展,适时总结经验和调整思路,按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才能减少脱离市场、盲目培养学生的风险,才能显现职校物流教育的专业性和学科理论的先导性,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顺应市场就业需求,迅速转换角色,实现职校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之泰. 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2,39~42
[2]陶行知.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M].上海: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