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专题古诗鉴赏:第一课时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古诗鉴赏: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鉴赏古诗形象篇
【知识网络】
三、重点知识、典型例题:
1、古诗形象有那些?考查古诗形象的鉴赏有何意义?
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一首古诗,我们读懂与否,一般就看我们是否理解了诗人的感情,是否把握住了诗歌的主旨。
读诗只有感受诗情、领悟诗意,才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才能得以体现。
古诗形象中往往包孕着诗人的思想,倾注着诗人的感情,或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因此把握诗歌的形象显得尤其重要,也因此古诗形象的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常考内容。
2、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原则,答题要点及答题模式:
答题原则:怎么问,怎么答:要什么,给什么。
答题要点:①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总)。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分)。
③形象的典型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总)。
答题模式:
(1)问:分(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形式之一:①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总)。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分)。
③指出形象的典型意义(总)——有时可点明表现手法。
答案形式之二: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点出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即用一句话来概括(总)。
②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的特点来写(分)。
答题形式之三:分析诗句具体内容时,顺便指出形象的特点或意义。
(2)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直接作答。
(重点答出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即可)
(3)问:这首诗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题方法:①要回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总),②要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分),③要指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总)。
(重点答出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做具体分析)(4)问:诗中刻画了某某某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①要回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了某某某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总)。
②要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分)。
③要指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总)。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问法有很多,不同的问法虽有着不同的答法,但其答题原则是一致的,即“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3、如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呢?请举例说明。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那么,如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呢?
首先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其次要抓住诗中塑造人物的方法——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要结合诗中景物的特点——人物活动的背景去分析(景物烘托)。
第四有时要结合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烘托、对比等)
例如,分析王维《观猎》诗中将军的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角弓:用兽角装饰成的弓。
还:立即,马上。
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兵的地方。
暮云平:暮云与地平线相连。
参考答案2.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
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
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
参考答案3.诗中“鹰眼疾”“马蹄轻”,写出了猎物被发现之快、将军猎骑追踪之迅速的场面,“忽过”“还归”,又写出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的情景,“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意境开阔,更凸显出将军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高大形象。
作者通过将军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青年诗人王维的壮志豪情。
【练一练1】再如2010福建卷诗歌鉴赏题第二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分析:考生对诗歌作者宋代的郭祥正不熟悉,又没有注释,“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一项可略。
读诗歌我们发现,诗中没有“隐者”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只有“隐者”的生活环境的描写,分析这一环境,就会知道,这里是避世脱俗之地,表现的是隐者的随性自然的情怀。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练一练2】2011年四川卷诗歌鉴赏第一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参考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练一练3】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出来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4】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