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大公镇创建省级茧丝产业示范镇经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公镇创建江苏省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 范镇的主要做法
1������ 1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创建工作按时、有序、高质推进,镇政府
建立项目建设组织机制,切实加强对该项目实施工 作的组织领导。 创建工作组由大公镇人民政府镇长 任组长,分管 农 业 副 镇 长 任 副 组 长, 镇 农 业 服 务 中 心、蚕桑技术指导站、鑫缘茧丝绸集团大公分公司以 及财政所、审计所、农机服务站、国土资源管理所、各 行政村村民委员会等单位为成员。 为规范项目建设 运作程序,镇政府在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经过反 复讨论,研究制定了《 关于创建茧丝产业提升发展 示范镇支持 资 金 使 用 方 案》 , 并 专 题 提 交 镇 党 政 联 席会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表决通过。 1������ 2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广播、会议、微信平台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茧 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发 展现代蚕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建设蚕业家庭农场的 可行性和政府扶持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 策。 党政负责人坚持把创建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
2018 年第 1-2 期
45
镇作为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常抓不 放,逢会必讲。 每月每季的农业农村工作点评会、布 置会、推进会上,都把示范镇创建工作列为农业农村 阶段重点工作,听取回报、认真点评、扎实部署,强势 推进,在全镇上下形成浓烈的创建氛围。
蚕桑生产经过全县 1988 年的缩棉扩桑到 2000 年的缩粮扩桑两次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之后,蚕 桑产业已成为我县“五大基础产业” 中的支柱产业, 是广大蚕农增产增收的主要渠道。 经过 2014 年乡 镇合并和江苏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创建,大公镇已 成为海安县蚕桑第一大镇。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 加快、养蚕劳力老龄化的逐步加重,以及市场风险、 自然风险和栽桑养蚕机械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蚕 桑生产在经济发达地区正处于一个缓步衰退时期。 面对蚕桑生产实际,要靠在本地区扩张基地、扩大规 模,提高桑园种植面积来稳定蚕桑产业已难以为继。 针对新形势之下新特点、新问题、新要求,该镇及时 调整思路,围绕“ 科技兴蚕、内涵挖潜、转型升级、提 质增效” 目标,加强蚕桑基础建设,加强蚕业科技推 广,全力巩固蚕桑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骨干作用和 主导地位。 1������ 3������ 1 突出蚕业家庭农场建设
为强化宣传引导的覆盖面,调动全社会各方面 参与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的积极性,业务部门将政府 及鑫缘集团公司鼓励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的各项优惠 政策整理、汇集、编写成宣传资料,发放到镇村干部、 发放到养蚕大户、共育能手、养蚕科技示范户手中, 让他们知晓、掌握相关信息,激发和调动广大蚕农、 养蚕大户、专业能手和社会能人投资建设蚕业家庭 农场的热情和积极性,全方位推进蚕业家庭农场建 设工作。
为切实提高宣传效果,让创建茧丝产业提升发 展示范镇的意义深入人心,我镇以镇、以片集中或下 村多次专题举办了由镇村干部、各村蚕技员、养蚕大 户、专业能人和科技示范户参加的创建茧丝产业提 升发展示范镇和蚕业家庭农场建设培训会、现场会、 推进会。 请专家讲课、能人介绍、各村表态、由主分 管领导作指示、提要求,从根本上统一大家对示范镇 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1������ 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在省、市、县 有 关 部 门 及 领 导 的 关 心 和 支 持 之 下,2017 年大公镇被列入《 江苏省茧丝产业提升发 展示范镇》 创建项目,支持资金 100 万元。 根据《 省 商务厅关于做好 2017 年度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
镇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大公镇以加速 建成江苏省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镇为目标,从加 快培育桑蚕茧生产新型主体,稳定蚕桑基础产业,全 面提升生产效率和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推进桑蚕茧 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蚕桑生产 提档升级出发,迅速启动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镇 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44
2018 年第 1-2 期
海安县大公镇创建省级茧丝产业示范镇经验
罗 进
( 海安县大公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623)
摘 要 大公镇是海安县桑园面积最大的镇,该镇现有桑园面积 15 866 亩,2017 年养蚕 6������ 4 万张,生产鲜蚕茧 2 432 吨,
蚕茧产值 1������ 5 亿元,蚕桑产业成为该镇农村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为做优做强蚕桑产业,大公镇以创建《 江苏省茧丝产业提 升发展示范镇》 为契机,推进蚕桑规模经营,培育新 型 蚕 桑 经 营 主 体, 建 设 蚕 业 家 庭 农 场, 巩 固 蚕 桑 示 范 基 地, 推 广 蚕 桑 新 技 术、新机械等,蚕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 蚕桑 创建 茧丝产业示范镇 经验 中图分类号:[ S88-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18-04-04-001
大公镇是海安县桑园面积最大的镇,是国家地 理保护标志产品“ 海安桑蚕茧” 的主产地。 全镇现 有桑园面积 15 866 亩,15 个行政村,村村栽桑养蚕, 养蚕户 8 680 户,占全镇总农户的 70% 以上,有 150 多户养蚕大户年饲养蚕种超 20 张,全镇农民人均纯 收入中有 20%以上来自于养蚕。 截止 2017 年底,全 镇已建成且投产运行蚕业家庭农场 8 家。 2017 年 全镇社会发种 6������ 4 万多张,总产茧近 2 432 吨,亩产 茧 150 多公斤,年蚕桑综合产值近 1������ 5 亿元。 桑园 面积和饲养蚕种量均列全县各区镇之首,年生产蚕 茧总量占全县四分之一强。 桑园套种果树 1 200 多 亩,桑园冬春合理套夹种蔬菜面积占比 80% 以上, 桑园养鸡、桑园套种药材以及桑叶、蚕沙、桑树枝条 综合开发利用等新科技也在逐步示范推广。 大公镇 蚕桑技术服务和物资供应体系健全,全镇有 6 个蚕 药蚕具和 15 个桑药销售技物服务点,有国内知名的 优良桑树品种苗木交易市场。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 所、苏州大学为桑蚕新品种和蚕业科技推广技术依 托单位;海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为本镇技术指导部 门,全镇实行统一桑树良种,统一施肥标准,统一治 虫模式,统一养蚕布局,统一养蚕品种,统一小蚕共 育的“六统一”模式。 小蚕共育全面普及,大蚕饲养 省力化,桑园管理标准化。 良种覆盖率和专业化服 务率达 100%。
1������ 1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创建工作按时、有序、高质推进,镇政府
建立项目建设组织机制,切实加强对该项目实施工 作的组织领导。 创建工作组由大公镇人民政府镇长 任组长,分管 农 业 副 镇 长 任 副 组 长, 镇 农 业 服 务 中 心、蚕桑技术指导站、鑫缘茧丝绸集团大公分公司以 及财政所、审计所、农机服务站、国土资源管理所、各 行政村村民委员会等单位为成员。 为规范项目建设 运作程序,镇政府在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经过反 复讨论,研究制定了《 关于创建茧丝产业提升发展 示范镇支持 资 金 使 用 方 案》 , 并 专 题 提 交 镇 党 政 联 席会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表决通过。 1������ 2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广播、会议、微信平台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茧 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发 展现代蚕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建设蚕业家庭农场的 可行性和政府扶持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 策。 党政负责人坚持把创建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
2018 年第 1-2 期
45
镇作为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常抓不 放,逢会必讲。 每月每季的农业农村工作点评会、布 置会、推进会上,都把示范镇创建工作列为农业农村 阶段重点工作,听取回报、认真点评、扎实部署,强势 推进,在全镇上下形成浓烈的创建氛围。
蚕桑生产经过全县 1988 年的缩棉扩桑到 2000 年的缩粮扩桑两次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之后,蚕 桑产业已成为我县“五大基础产业” 中的支柱产业, 是广大蚕农增产增收的主要渠道。 经过 2014 年乡 镇合并和江苏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创建,大公镇已 成为海安县蚕桑第一大镇。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 加快、养蚕劳力老龄化的逐步加重,以及市场风险、 自然风险和栽桑养蚕机械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蚕 桑生产在经济发达地区正处于一个缓步衰退时期。 面对蚕桑生产实际,要靠在本地区扩张基地、扩大规 模,提高桑园种植面积来稳定蚕桑产业已难以为继。 针对新形势之下新特点、新问题、新要求,该镇及时 调整思路,围绕“ 科技兴蚕、内涵挖潜、转型升级、提 质增效” 目标,加强蚕桑基础建设,加强蚕业科技推 广,全力巩固蚕桑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骨干作用和 主导地位。 1������ 3������ 1 突出蚕业家庭农场建设
为强化宣传引导的覆盖面,调动全社会各方面 参与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的积极性,业务部门将政府 及鑫缘集团公司鼓励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的各项优惠 政策整理、汇集、编写成宣传资料,发放到镇村干部、 发放到养蚕大户、共育能手、养蚕科技示范户手中, 让他们知晓、掌握相关信息,激发和调动广大蚕农、 养蚕大户、专业能手和社会能人投资建设蚕业家庭 农场的热情和积极性,全方位推进蚕业家庭农场建 设工作。
为切实提高宣传效果,让创建茧丝产业提升发 展示范镇的意义深入人心,我镇以镇、以片集中或下 村多次专题举办了由镇村干部、各村蚕技员、养蚕大 户、专业能人和科技示范户参加的创建茧丝产业提 升发展示范镇和蚕业家庭农场建设培训会、现场会、 推进会。 请专家讲课、能人介绍、各村表态、由主分 管领导作指示、提要求,从根本上统一大家对示范镇 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1������ 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在省、市、县 有 关 部 门 及 领 导 的 关 心 和 支 持 之 下,2017 年大公镇被列入《 江苏省茧丝产业提升发 展示范镇》 创建项目,支持资金 100 万元。 根据《 省 商务厅关于做好 2017 年度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
镇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大公镇以加速 建成江苏省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镇为目标,从加 快培育桑蚕茧生产新型主体,稳定蚕桑基础产业,全 面提升生产效率和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推进桑蚕茧 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蚕桑生产 提档升级出发,迅速启动茧丝产业提升发展示范镇 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44
2018 年第 1-2 期
海安县大公镇创建省级茧丝产业示范镇经验
罗 进
( 海安县大公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623)
摘 要 大公镇是海安县桑园面积最大的镇,该镇现有桑园面积 15 866 亩,2017 年养蚕 6������ 4 万张,生产鲜蚕茧 2 432 吨,
蚕茧产值 1������ 5 亿元,蚕桑产业成为该镇农村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为做优做强蚕桑产业,大公镇以创建《 江苏省茧丝产业提 升发展示范镇》 为契机,推进蚕桑规模经营,培育新 型 蚕 桑 经 营 主 体, 建 设 蚕 业 家 庭 农 场, 巩 固 蚕 桑 示 范 基 地, 推 广 蚕 桑 新 技 术、新机械等,蚕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 蚕桑 创建 茧丝产业示范镇 经验 中图分类号:[ S88-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18-04-04-001
大公镇是海安县桑园面积最大的镇,是国家地 理保护标志产品“ 海安桑蚕茧” 的主产地。 全镇现 有桑园面积 15 866 亩,15 个行政村,村村栽桑养蚕, 养蚕户 8 680 户,占全镇总农户的 70% 以上,有 150 多户养蚕大户年饲养蚕种超 20 张,全镇农民人均纯 收入中有 20%以上来自于养蚕。 截止 2017 年底,全 镇已建成且投产运行蚕业家庭农场 8 家。 2017 年 全镇社会发种 6������ 4 万多张,总产茧近 2 432 吨,亩产 茧 150 多公斤,年蚕桑综合产值近 1������ 5 亿元。 桑园 面积和饲养蚕种量均列全县各区镇之首,年生产蚕 茧总量占全县四分之一强。 桑园套种果树 1 200 多 亩,桑园冬春合理套夹种蔬菜面积占比 80% 以上, 桑园养鸡、桑园套种药材以及桑叶、蚕沙、桑树枝条 综合开发利用等新科技也在逐步示范推广。 大公镇 蚕桑技术服务和物资供应体系健全,全镇有 6 个蚕 药蚕具和 15 个桑药销售技物服务点,有国内知名的 优良桑树品种苗木交易市场。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 所、苏州大学为桑蚕新品种和蚕业科技推广技术依 托单位;海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为本镇技术指导部 门,全镇实行统一桑树良种,统一施肥标准,统一治 虫模式,统一养蚕布局,统一养蚕品种,统一小蚕共 育的“六统一”模式。 小蚕共育全面普及,大蚕饲养 省力化,桑园管理标准化。 良种覆盖率和专业化服 务率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