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与孔子、孟子齐名。
荀子著有《荀子》一书,书中充满了关于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在《荀子》中,荀子也提到了很多与学习相关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劝学原文就是“劝学篇”。
劝学篇内容概述
“劝学篇”是《荀子》第十一篇,全篇共分成二十四个小节,主要内容涉及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目的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篇中开头的一段话:“夫学者,所
以修身也,而后可以治人;所以广知也,而后可以广言;所以审问也,而后可以明事;所以慎志也,而后可以得众;所以修烈也,而后可以久势。
”
这句话直指学习的五个目的:修身、治人、广知、明事、得众。
其中,修身是最基础的功夫,只有自身修养好才能影响别人,达到治人之目的;广知则是不断扩充知识面,增加见识,提升能力;审问则是指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探究,避免盲目发言;慎志则是关注个人的心态、目标和追求,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修烈则是指志向高远,实事求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样,荀子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剖析了学习过程中的必要元素。
劝学篇具体解读
一、修身: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
荀子提倡学习者先做到“无欲无求”,不被物欲扰乱;时刻审视自己,做到行为端庄,内心清静;保持心态平和,不被财富权力冲昏头脑。
二、治人:学习不仅要变自己的坏习惯和人性弱点,也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去影响身边的人,在家庭、朋友、社会等环节上发挥作用。
荀子认为,做到治人之功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说服别人等。
三、广知:荀子认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十分有限,应该在优先考虑学习最新、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并尽量保持深度与广度兼备。
荀子认为要求广知是希望我们在面对一个复杂或全新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更多的知识学科去解决。
四、审问:学习是一种对问题主动解决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荀子提倡学习者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不要被过程和结果掩盖,而要遵循“尽可能合理、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追本
溯源”的原则去分析问题。
学问是艰深的路,要善于问,也要
学会发问。
五、慎志:荀子强调了准确把握自己的价值观。
不断进步以达到内心所期望的水平。
荀子认为一个人先有了高质量的人生意义观,再寻求正确和适当的知识,才能把握自己的目标。
六、修烈:从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开始,不断修持,不断前行。
荀子认为修烈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意为目标远大、行动坚定。
即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必须坚持下去。
结语
在《荀子》中,荀子对于学习的力量和意义多有论述。
作为一代儒家大师,荀子尤重人文思想和个人修养,而认为学问是实践,是走向教养论和道德规范化的进程。
他发扬儒家恒久不变的精神和学问的正统化,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精神金库,影响到了现在的教育、法律、文字、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荀子劝学,是为了让人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更希望人们从学习中领悟到正确的人生态度,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学习不仅仅只是获取知识,更是在对待生命、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知识、对待工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境界,是儒家不变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