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品质检验基本技能-工具的使用与校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
品质检验
基本技能
检验工具的正确使用和计量校准
目录
一、检验工具的正确使用
1、游标卡尺(数字显示、表盘显示、刻线显示)
2、千分尺(数字显示、刻线显示)
3、PG规(塞规)
4、塞尺
5、高度规
6、量块
二、检验工具的计量校准培训
●第一部分:卡尺;
●第二部分:天平;
●第三部队建:电子仪表;
一.检验工具的正确使用
1.游标卡尺(数字显示、表盘显示、刻线显示)
A.使用范围及规格:
不同规格的卡尺,具有不同的量程范围,常用的量程范围为0~150mm、0~200mm、0~500mm、
0~600mm等,我们根据工件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卡尺。

卡尺用于测量长度(宽度、高度)、深度、台阶、内径、外径等。

B.精确度:
a.数字显示游标卡尺精确度一般为0.01mm,简称为C(丝、条、道…),本公司统一为丝。

1mm=100丝=1000μ
b.表盘显示游标卡尺精确度一般为0.02mm。

c.刻线尺因读数困难,现已很少使用,一般精确度为0.01或0.02。

C.使用方法:
a.取出卡尺,明确精确度,查看是否在有效期限内,是否有合格标签,上述项目明确后,方可使用。

b.用外量爪测量长度(宽、高)或圆柱外径,用内量爪测量圆孔内径,槽的宽度,用深度尺测
量槽、盲孔深度,用阶梯尺测量阶梯、台阶尺寸。

c.测量时用用软布、软纸轻轻擦去测量面污物,并归零,用手推、拉动游标尺,滑动轻
快,无阻滞感,无误时方可使用。

d.用上述方法测量,一般测量3次,取平均值。

D.读数方法:
数字显示的卡尺直接读取数据,表盘显示为主尺值加表盘数据,每小格表示0.02。

E.注意事项:
a.使用前检查准用证(标签),使用有效期。

b.调零,是否在零位,测量面清洁,光滑无异物、锈蚀。

c.滑道顺畅,无异物。

d.使用后清洁、润滑、防锈(加油),归位保管。

e.不可用于其它用途(如画圆等)。

f.卡尺与包装盒一一对应,携带过程中必须放在盒内,避免摔伤、碰伤。

2.千分尺(数字显示、刻线显示)
A.规格及使用范围:
外径千分尺:0~25、25~50、50~75、75~100、100~125、125~150、150~175、175~200mm,0~50mm用于测量长度、外径。

内径千分尺:5~30mm,用于测量内径、槽宽。

B.精确度:
根据使用要求,千分尺的精确度为0.01或0.001。

C.使用要求:
a.使用前,检查合格证、有效期限、精确度。

b.使用时,先清理一次测量部位,再测量基准杆长度或调零,OK时,方可使用。

(内径千分尺
设计时没有零位,只需清理干净测量部位即可)。

c.将千分尺固定在测量架上,左手执被测工件(重量很轻),右手轻轻旋转千分尺,距离1~2mm时,拧动游丝,直至游丝端发出嚓嚓响为止。

此时,锁紧固定手柄,开始读数。

d.对于较重工件,将工件放置在测量台上,左手执千分卡尺,右手拧动千分尺,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

D.读数方法:
a.主刻度+半刻度+旋转筒刻度+微刻度或估计值(刻度显示)。

b.直接读取数据(数字显示)。

E.使用注意事项:
a.使用前检查准用证、有效期、精确度。

b.使用时先调零或检查基准杆长度。

c.测量面和旋转部位清洁、润滑、无异物。

d.使用后确保测量面不接触,锁紧后放在包装盒中归位保管,避免摔伤、碰伤。

e.不得测量坚硬且表面粗糙的物品,以免磨损测量面。

f.不得直接拧紧至接触工件,而必须使用游丝,确保合适的测量力,避免产生工件或工具变形。

3.PG规(塞规)
A.规格及使用范围:
1mm~5mm,分度值:0.01(或0.005、0.001、0.025),共500支,用于测量孔径,范围为1-5mm。

小于1mm用于投影机或二次元,大于5mm用于内径M。

B.精确度:无,只是测量一个范围。

C.使用方法:
取与孔对应的塞规,垂直对准孔,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为通,不能通过为止,直至相邻两支规格的塞规为止,一般要求测量的分度值为0.01。

如:3.52通 3.53止,则孔径为Φ3.52~Φ3.53。

D.注意事项:
a.准用证与使用有效期。

b.塞规表面无异物、无生锈、必须光洁、润滑,无磨损,无弯曲。

c.取用后及时归位,且与包装物一一对应,防止生锈。

d.注意被测物的要求,有时要求PG规(塞规)自重下落为通,有时要求工件自重下落为通。

4.塞尺
A.塞尺又称间隙规、厚薄规,用于测量平面与平面之间缝隙的大小,规格为:0.02~0.10、0.15、
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

B.测量值是一个范围,分度为0.01。

C.使用方法:
用尺子组合成相应的厚度值,逐一试验,直至间隙范围为0.01之内,如0.58入,0.59止。

所用塞尺片一般不超过4片。

(可先用较大的厚度初步试验。

)
D.使用注意事项:
a.塞尺片的准用证及使用有效期。

b.防止生锈,使用后要润滑、防锈、除异物。

c.塞尺片很薄,要防止变形可损坏,操作时要仔细。

(特别是0.02、0.03、0.04、0.05最易损坏。

)
5.高度规
A.规格:
0~300mm,使用于测量平面度,垂直度、一般高度。

B.精确度:0.01mm
C.使用方法:
a.使用前检查准用证、有效期限、高度尺的上下活动是否灵活,前后左右移动是否顺畅。

b.使用时先找准基准点,确定在何处(上升或下降的值)取零位,然后移动高度尺,找准测量点进行测量。

c.测定子百分表与工件之间的夹角为5-20o以内,压力为塑胶件时为0.05,金属件时为0.2,以免变形。

D.读数方法:
上升读外圈,下降读内圈,并相应加减百分表的显示数据。

最终结论:主刻度±百分表显示值×0.01
E.注意事项:
a.百分表底座与平台滑动面要加油润滑,否则推动底座时有阻滞感,滑动不顺畅。

b.滑动时如果测定子与其它物件碰撞,需重新调基准和零点。

c.注意被测工件的材料,根据材料不同选用不同的压力值。

6.量块
A.规格:用途广泛的量块一般选用83件/套,其分度值为:1.005、1.01、1.02…1.49;0.5、1、
1.5、1.6、1.7、1.8、1.9、2、
2.5、3、
3.5、4、
4.5、5、
5.5、6、
6.5、7、
7.5、8、
8.5、9、
9.5、10;20、30、40…100。

B.使用范围:
用于长度测量工具(计量器具)检定时作为基准。

如卡尺、千分尺、投影仪、二次元、百分表、千分表、高度规等的检定。

C.精确度:
1μ误差:一级:二级:三级:
D.使用方法:
a.根据要测量的尺寸选择合适的量块予以组合,一般组合量块不多于4块.
b.将选好的量埠用手沿5o角方向向前推动,排除空气,于是量块就研合成一体。

如:将被测工具的示值与量块比较,示值与量块值之差为被测工具的偏差。

偏差与给定允许偏差进
行比较,从而判定工具是否合格。

F .使用注意事项:
a.使用前检查量块是否有检定合格证、使用有效期等。

b.将量块保存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避免生锈(金属量块)。

c.粘合量块时,避免异物混入,进而损伤粘合表面。

d.使用完成后,将量块用薄的蜡纸(油纸)包装,然后放置在指定包装盒的指定位置,便于取用。

e.使用中应避免量块碰撞、堆放,避免当作塞尺直接测量间隙和槽宽,避免直接测量产品尺寸。

72.325 1.005 ① 71.320 1.320 ② 70.000 ③
91.825 1.005 ① 90.820 1.320 ② 89.500 9.500 ③ 80.000 ④
二、检验工具的计量校准培训
第一部分卡尺
第一章游标卡尺
一、外校项目与工具
.
第二章带表卡尺
第一节带表卡尺检定规程(JJG400-85)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1、0.02和0.05mm、测量上限制到300mm的带表卡尺的检定。

一、概述
带表卡尺外形如图1所示。

卡尺两测量爪相对移动后分隔的距离,在尺身上指示毫米示值的整数部分,在指示表上指示毫米示值的小数部分。

带表卡尺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外尺寸和内尺寸。

二、技术要求
1.外观
1.1带表卡尺的表面不应有锈迹﹑碰伤﹑镀层脱落及其它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


身及表盘刻线应清晰﹑无目力可见的断线。

1.2指示表的表蒙应透明﹐没有明显的气泡和失真现象。

指针方向与表盘刻线方向
应一致﹐指针末端与任意刻线相重合时应无目力可见的偏斜﹐相重合的长度应为表盘短刻线全长的(30~80)%﹐指针末端上表面与表盘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0.9mm。

指针末端宽度应在0.10~0.20mm范围内。

1.3带表卡尺上应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和分度值等标记。

1.4修理后和使用中的带表卡尺﹐应无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2.各部分相互作用
带表卡尺的尺框相对于尺身不应有明显的晃动﹐尺框沿尺身移动应平稳﹐不应有阻滞和松动现象﹐其移动力及移动力的变化量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指示表的表盘转动应平稳﹐指针安装应牢固可靠﹐深度尺不应有窜动﹐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

表1
测量范围(mm) 移动力(N) 移动力的变化量(N) 0~150 2~6 1.2
3.刻线宽度和宽度差﹕主尺及表盘的刻线宽度均应在0.10~0.20mm范围内﹐刻线宽
度差不大于0.04mm。

6.
表4 (mm)
带表卡尺处于零位时﹐尺框基准端面与尺身零刻线右边缘应相切﹐压线不大于
0.05mm﹐离线不大于0.15mm。

指示表针应位于正上方﹐对尺身导向面的垂直度应
不大于2格。

8.示值变动性不大于表5的规定
表5 (mm)
9.示值误差位于不大于表6的规定。

表6 (mm)
注﹕表中“+”表示应检定﹔“-”表示可不检定。

11.检定室内温度应为20±5℃。

检定前应将清洗过的带表卡尺及量块等检定用
工具同时置于金属平板上﹐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1h﹔若置于木桌上﹐平衡温度的时间应在2h以上。

四、检定方法
12.外观
试验观察﹐或在工具显微镜上检定。

其中指针末端上表面与表盘之间的距离在工具显微镜上采用5倍物镜﹐通过对指针上表面和表盘分别调焦﹐利用微动升降读数装置读数。

13.各部分相互作用
试验观察﹐尺框沿尺身的移动力及移动力的变化量用弹簧测力计检定。

14.主尺及表盘的刻线宽度及刻线宽度差
用工具显微镜在主尺及表盘上至少抽检大致均匀分布的各三条刻线。

宽度差按各自受检刻线中最大与最小宽度之差确定。

15.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比较样板检定。

16.外测量爪测量面平面度与两测量面合并后的间隙
16.1平面度检定
分度值为0.01mm和0.2mm的带表卡尺﹐用2级平晶以干涉法检定﹐或用0级样板直尺以光隙法检定﹔分度值为0.05mm的﹐用1级样板直尺以光隙法检定﹐使用样板直尺检定时﹐应在测量面两个对角线和纵向三个位置上进行。

测量面的平面度在边缘0.2mm内不计
16.2两测量面合并后的间隙
移动尺框﹐使两外测量爪测量面至手感接触时观察间隙。

这一检定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两种状态下以光隙法检定。

上述检定中﹐使用的标准光隙由2级平晶及3级量块组成。

17.刀口形内测量爪尺寸偏差与平行度
尺寸偏差和平行度检定﹐选用测力度较小的(6~7N)千分尺和10mm6等或3级量块检定。

检定时﹐先在测量面间夹一块10mm量块﹐并使量块长边平行于两外测量面﹐紧固螺钉后量块应能在测量面间滑动而不脱落﹐然后用千分尺沿内测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向上检定。

尺寸偏差以千分尺读数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在其它方向测量时﹐所得偏差不得大于表4规定的上偏差。

平行度以千分尺在内测量爪的顶部和根部两点读数之差确定。

18.零位的正确性
移动尺框使两外测量面手感接触﹐将指示表盘对零﹐此时尺框基准端面应与尺身零线相切﹐若压线﹐将基准端面退至零刻线右边缘﹐在指示表上偏
离零位的数值为压线值﹐若离线﹐将基准端面退至1mm刻线右边缘﹐这时﹐指示表上的读数与1mm之差为离线值。

带表卡尺处于零位状态时﹐指示表针的位置在两外测量面接触时观察。

19.示值变动性
移动尺框﹐使两外测量面至手感接触时在指示表上读数。

尺框移动不少于5次﹐其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为示值变动性。

20.示值误差
20.1外测量示值误差
用6等或3级量块。

检定时﹐量块工作面长边应与带表卡尺测量面长边垂直﹐使之与外量爪测量面至手感接触并读数﹐然后旋紧紧固螺钉﹐此时仍能使量爪与量块正常接触并再次读数﹐两次读数与量块实际尺寸之差均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

受检点应不少于四点并均匀分布于主尺刻度与表盘刻度。

在每一受检点﹐均应在卡尺测量面里端和外端两个位置上检定。

表8所列爲推薦一組檢定點。

表8 (mm)
20.2深度尺示值误差
用一块尺寸为20mm的6等或3级量块﹐在一级平板上检定。

检定时将量块置于平板上﹐使尺身尾端上的测深端面靠在量块上并移动深度尺﹐使其测量面与平板接触并读数﹐该读数值与量块实际尺寸的差值为深度尺的示值误差。

五、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
21.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填发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
知书。

22.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

附加说明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审定委员会长度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

第二节外校与内校
一、外校项目与工具
二、内校项目
序号项目工具
1 外观目视
2 示值误差外校OK量块
第三章数显卡尺
第一节数显卡尺试行检定规程(JJG526-88)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的﹑修理后和使用中的分辨率为0.01mm﹐测量范围至500mm的数显卡尺的检定。

一、概述
数显卡尺是用容栅(或光栅等)测量系统和数字测量显示器进行读数的一种长度计量器具。

二、检定项目和检定条件
1.数显卡尺的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工具列表1.
2.检定卡尺的窒内温度为20°±5℃。

检定前﹐应将被检数显卡尺及量块等检定工具
同时置于金属平板或木桌上﹐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表2的规定。

3.检定卡尺的室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
三、检定要求和检定方法
4.外观
4.1要求﹕数显卡尺的表面上不应有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

数显窗不得倾斜。


璃表面应清洁﹑透明﹑无破损和划伤。

表1
注﹕表中“+”表示应检定﹔“-”表示可不检定。

表2
数显卡尺上应刻有制造厂名(或厂标)﹑出厂编号和各功能按钮的标志。

使用中和修理后数显卡尺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检定方法﹕目力观察
5.各部分相互作用
5.1要求﹕尺框和微动装置沿尺身移动时应手感平稳﹑无卡住或松动现象。

尺框
相对尺身无明显晃动。

制动螺钉的作用应可靠。

深度尺不允许有窜动。

微动装置的空程﹐新制的不应超过1/4转﹐修理后和使用中的应不超过1/2转。

5.2检定方法﹕观察和试验
在检定尺框和微动装置沿尺身移动平稳性时﹐如有异议﹐则在尺框上悬挂砝码对尺框和微动装置沿尺身移动时的相对移动力进行检定。

移动力及其变化不大于表3的规定值。

表3
在检定尺框相对尺身晃动时﹐如有异议﹐则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检定。

将数显卡尺量爪垂直向上安放﹐并使百分表测头在距离外量爪端面10mm处与外量爪测量接触。

然后在接触点附近正反两方向悬挂砝码。

百分表上示值的变化量即为晃动量。

晃动量应不大于表4的规定值。

表4
显示器
6.1要求﹕在全部测量范围内﹐数字显示均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


按钮功能可靠﹑工作稳定。

6.2检定方法﹕观察和试验。

7.测量面的有面粗糙度
7.1要求﹕不大于表5的规定。

表5 (μm)
定。

8.外量爪测量面的平面度
8.1要求﹕不大于0.002mm。

8.2检定方法﹕用2级平晶以干涉法检定﹐或用零级样板直尺以光隙法检定。

用干涉法检定时﹐测量面上应有任意形干涉带。

用样板直尺检定时﹐应在测量面的纵横向中间和两对角线四个方位上检定。

如光隙均出现在中间部位或两边部位时﹐则测量面的平面度以最大光隙量确定﹔如光隙在某一方位出现在中间部位﹐另一方位出现两边部位时﹐则测量
的平面度以中间部位最大光隙量与两边都位最大光隙量之和确定。

测量面边缘0.2mm范围允许塌边。

9.外量爪两测量面合并后的间隙
9.1要求﹕不大于0.006mm。

9.2检定方法﹕移动尺框﹐使两量爪测量面至手感接触﹐观察两量爪测量面间的
间隙﹐以光隙法检定。

这一检定应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两种状态下进行。

10.圆柱面内量爪的尺寸及平行度
11.1要求﹕不超过表6的规定。

表6 (mm)
于基本尺寸b﹐但应为0.1mm的整数倍。

新的标称尺寸应在检定证书上加以注明。

10.2检定方法﹕尺寸b用3级或6等量块和杠杆式千分尺(或零级千分尺)沿数显
卡尺量爪﹐在平行于尺身的方向上测量。

在其它方向上测量时﹐测得值也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

检定应在尺框紧固与松开的两种状态下进行。

平行度在内量爪距外端2mm处开始测量﹐以全长范围内最大最小尺寸之差确定。

12.刀口内量爪尺寸
11.1要求﹕不超过表7的规定。

11.2检定方法﹕先将一块3级或6等10mm量块放置于两外量爪测量面之间。

旋紧
制动螺钉后﹐该量块应能在测量面间滑动而不脱落。

用杠杆式千分尺或零级千分尺在平行于尺身方向﹐沿全长范围内测量刀口内量爪尺寸。

尺寸偏差由测得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在其它方向上测量时﹐测得值也不应超过表7的规定。

表7
12.
13.1要求﹕不超过0.01mm。

12.2检定方法﹕在尺框处于任意位置处置零。

然后移动尺框﹐使两量爪测量
面至手感接触并读数。

在测量条件不作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重复接触10次。

示值变动性以显示值的最大差值确定。

13.示值误差
13.1要求﹕不超过表8的规定。

表8 单位:mm
13.2.1外测量爪的示值误差检定
用3级或6等量块检定。

对示值范围至300mm的数显卡尺﹐至少在示值范围内均匀分布的3点上检定﹔对于示值范围大于300mm的数显卡尺﹐至少在6点检定。

例如﹐对测量范围0~300mm的数显卡尺﹐其示值范围为300mm﹐检定点可选在101.2﹑201.5和291.8mm3点。

检定时﹐应首先移动尺框﹐使两测量面至手感接触并置零。

在每个受检点上均在量爪的里端两个位置上进行检定﹐而且量块工作面长边应与数显卡尺测量面长边相垂直。

示值误差以显示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13.2.2深度尺和台阶尺的示值误差检定
深度尺和台阶尺在尺寸为20mm上检定。

在检定之前﹐应首先移动尺框﹐使两测量面至手感接触﹐并置零。

然后用两块尺寸为20mm的3级或6等量块置于1级平板上﹐使尺身尾部端面或尺框前端台阶测量面与量块接触,并移动深度尺或台阶测量尺,使其测量面与平板接触,此时的显示值与量块尺寸之差即为示值误差.
14.显示器示值稳定度
14.1要求: 1h内不大于0.01mm.
14.2检定方法: 目力观察.
在数显卡尺测量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紧固尺框.在1h内显示值的变化不大于规定值.
四、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15.经检定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数显卡尺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
结果通知书.
16.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二节外校与内校
一、外校项目与工具
二、内校项目
第二部分天平
第一节架盘天平检定规程(JJG156-83)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双盘﹑单杠杆﹑等臂式架盘天平的检定。

注:精度高于表1规定的架盘天平,其各项差须按比例缩小。

2.符合表1各项规定的架盘天平所配备的砝码为五等砝码。

高于表1精度的架盘天平
所配备的砝码为四等砝码,其中要求按砝码的检定规程执行。

配备组合砝码的总质量值(包括天平标尺的最大计量值)不得小于天平的最大秤量。

3.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应平稳,不摇动﹑不偏斜。

其外形应光洁整齐,没有毛刺、裂纹和明的显的砂眼。

4.刀子应垂直地紧固在杠杆上。

三把刀子应相互平行,工作部位的刀刃应平直,
刀子两端面与刀刃应成700~800的夹角。

5.刀子在两挡刀板之间的轴向移动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6.
7.
8.刀承应紧固于重力架和杠杆支架上,其夹角工作部位应成圆弧形,光洁度不应低
于6级,相对角顶应成一直线。

9.刀刃和刀承的接触部位不应少于刀承全长的2/3。

注﹕对于具有固定刀承的架盘天平暂不考核。

10.平衡螺杆应紧固在杠杆上,旋动平衡螺母应松紧适宜。

当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
应位于螺杆上的中部位置,并能调节松紧。

11.分度标牌的分度线应清晰均匀,指针应紧固并与杠杆相垂直,指针与分度重合部
分不应超过分度线的宽度。

天平指针的摆幅应超过分度标牌两侧最末分度线,并应有限位装置。

指针应深入分度标牌最短分度线的3/5~4/5,并使其与分度牌的间距小于1.5mm。

12.标尺应光洁平直,连接部位应固紧,分度线应均匀,计量数字清晰并标有单位
“克”字样。

13.游码起点应对准零线,移动时应松紧适宜,当杠杆受轻微冲击时,游码不应移
位。

14.架盘天平上应标有制造厂名、产品名称、最大秤量、分度值、出厂年月和器号等
字样。

15.除上要求外,其它有关部位需要检查时,可参照部标准进行。

二﹑检定条件
16.检定架盘天平所用的砝码为四等砝码和等量砝码。

17.天平应放置在结实的水平工作台上进行检定。

三﹑检定目的和检定方法
18.天平在计量性能检定之前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天平的零部件装是否良好。

19.空秤变动性和空秤分度值的检定。

19.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使底座着实,将游码对准零线并调整平衡。

然后按
下任一秤盘故意打破平衡,此时天平的杠杆经过均匀渐止的摆动后应能恢复平衡。

如不平衡,则在轻的一盘中加放允差砝码后应能恢复或超过平衡。

19.2两手轻推两侧重力架同时向前、向后作轴向移动,分别将重架推至被挡住时为
止(推重力架时使杠杆倾斜,指针离中线不少于两个分度),然后将手轻轻放开。

上述各次推动后杠杆须能自如摆动,并经过均匀摆动后恢复平衡。

如不平衡,则在轻的一盘中加放允差砝码,应能达到或超过平衡。

19.3将天平重新调整平衡,并使杠杆处静状态,然后分别在两盘内轻轻加放质量等
于空秤分度值的砝码,测定空秤分度值,其指静止点的改变格数均不应少于一个分度。

20.标尺分度值正确性的检定。

游码对准零位,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将游码移至最末分度处,并在相对的一盘中加放相当于标尺最大计量值的砝码,此时天平应能平衡。

如不平衡,则在轻
的一盘中加放允差砝码,应能达到或超过平衡。

对标尺任一分度有疑问时,可按上述方法进行抽检。

21.1/2最大秤量(秤盘中心及四角)正确性的检定。

将相当于天平1/2最大秤量的两个砝码先后轻轻放在两个秤盘上,不要将砝码在秤盘上拖动,位置如下图所示,依次进行检定,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如不平衡,则
在轻的一盘内加放允差砝码,此时天平应能达到或超过平衡。

22.最大秤量正确和最大秤量分度值的检定
将两个相当于天平最大秤量的砝码分别放在两盘的中心位置,天平应能平衡。

如不平衡,在轻的一盘中加放允差砝码,此时天平应能达到或超过平衡。

然后使杠杆静止,分别在两盘内轻轻加放质量等于最在秤量分度值的砝码,测定最大秤量时天平的分度值,此时指针静止点的改变格数不应少于一个分度。

23.超负荷检定
新制造和修理后的天平在最大秤量检定后,还应进行超负荷检定。

其检定方法为,在两盘中再加放1/4最大秤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是否正常摆动。

24.回检空秤
将所有砝码从盘中取出,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如不平衡,在轻的一盘中加放允差砝码,此时天平应能达到或超过平衡。

四﹑检定结果的处理
25.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架盘天平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天平发给检定结果
通知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