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2月第3期经验交流
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
韦淑珍
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1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分析对照组抗酸杆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制定并对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
结果:通过对两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性状及抗酸杆菌阳性率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抗酸杆菌阳性率为43%,对照组抗酸杆菌阳性率为12%,其中两组的痰形状包括血痰样、脓样和粘液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痰液形状、留取方式和采集时间是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分三次正确留取下呼吸道痰液,注意留取时间、保存运送,避免唾液、鼻咽分泌物及食物残渣等干扰,以此保证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肺结核;抗酸杆菌;阳性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09(2020)03-0212-02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引起咳嗽、咳
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慢
性传染病。
感染结核菌并非发病的必然后果,只有当人的免
疫力下降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会导致结核病发
生。
肺结核患者可以通过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得到良好的
预后。
肺结核目前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就是痰查抗酸杆菌,及
时做出临床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可以大大提
高患者的治愈率。
此外,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有利于控制
并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1]。
本研究通过调查肺结核患者
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对应的
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
的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8年1月至
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
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胸部X线检查符合肺结核。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00例对照组患者
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以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进
行归纳、总结和统计,通过分析抗酸杆菌阳性率的影响因
素,制定并对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观察并比较
两组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
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痰标本性状及抗酸杆菌阳性率的比较情况
通过对两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性状及抗酸杆菌阳性率进行调
查发现,观察组抗酸杆菌阳性率为43%,对照组抗酸杆菌阳
性率为12%,其中两组的痰形状包括血痰样、脓样和粘液样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痰标本性状及抗酸杆菌阳性率的比较情况
组别
痰查抗酸杆菌
血样(+)脓样(+)粘液样(+)唾液样(+)
观察组21(50.00)1811(61.11)529(17.31)282(7.14)对照组10125(41.67)465(10.87)412(4.88)χ2133.33315.128 3.4260.904
P<0.05<0.05<0.05>0.05
3 讨论
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肺结核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
结核病在我国建国前处于致死疾病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医疗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卡介苗得到了普及,从而大大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我国处于结核病高发国家的第22位[2]。
3.1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1)痰液形状:痰液形状可以分为干酪样、血样、脓样、粘液杨和唾液样。
本研究结果与李国刚[3]等研究结论相符,脓样痰的抗酸杆菌阳性率最高,痰液主要为肺部分泌物;血样痰的抗酸杆菌阳性率次之,痰液主要为肺部分泌物及血液;粘液样痰的抗酸杆菌阳性率较低,主要为痰液及唾液混合液;唾液样痰的抗酸杆菌阳性率最低,主要为口腔分泌物。
(2)痰标本的留取方式:结核杆菌主要存在于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灶,痰标本的留取方式直接影响到抗酸杆菌阳性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容易疏忽对患者痰液留取方式的正确指导,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可能会咳出上呼吸道的分泌物,而结核杆菌主要在下呼吸道,这导致患者不能留取有效的痰标本,造成漏检[4]。
(3)痰标本的采集时间:《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指出,肺结核初诊患者应该留取清晨、夜间和即时三个时间段的痰。
研究[5]数据显示,清晨痰抗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另外两个时间段。
3.2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的护理要点 (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初期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肺结核的起因、发病机制、症状、相关治疗方法和检查手段,尤其需要强调痰液检查的重要性和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无论首次入院或是非首次入院的患者,需确保患者正确掌握痰液留取的要点。
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态度,保持耐心、友善的态度,使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护理工作;(2)痰液正确留取指导:痰盒应该选择平坦、开口宽敞、便于患者装入标本及检验人员选取可疑部分痰液的容器,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在发放痰盒的时候向患者进行详尽的痰液留取方式指导,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播放视频或派发宣传单图文并茂的形式指导患者,加深印象,确保痰液正确留取,这是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
患者应于清晨起床后,用清水适当漱口,避免使用漱口水,深深吸一口气后再较为急促地呼气,呼气的同时运用腹部力量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对于无力咳嗽的患者,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通过叩击背部辅助患者气管、肺泡壁的痰液松动,更利于痰液咳出[6]。
(3)分时段发放痰盒: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时段发放痰盒,分三次发放痰盒,提醒并监督患者分别于清晨、夜间和即时咳痰,有利于提高抗
(下转第215页)
2020年2月第3期经验交流
到广泛推广,若临床医生对于该项目和取材的认知不足,易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
且导致临床医生将送检的脓液进行培养,未出现生长细菌,其则认为是检验科技术的问题。
但也可能是由于厌氧菌感染,但医生未能提出进行厌氧菌培养的申请。
从上述可见,检验科与临床医生加强沟通的重要性,若临床医生能够充分认知检验科的相关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则能够在临床治疗中与患者病情结合,选择适宜的检验项目,进而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其次,临床医生对检验科开展的新项目、标本的影响、相关注意事项、工作特点进行充分了解。
比如,对于尿液检验,通常取受检者清晨尿的中段尿样,其主要是由于人在进食后2~3小时内,尿样中富含的尿糖、尿胆原、蛋白均高于晨尿,且部分药物也能够干扰尿液检验,比如维生素C、锋类等等。
故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采取标本的时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按照临床规定时间送检。
若临床体征和症状与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临床医生需对检验结果进行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再次,检验科需深入临床中,积极参与会诊,并充分了解临床工作的性质。
同时需积极主动的参与临床研究,与临床医生共同完成相关项目。
最后,医院可定期举办有关检验医学的专家讲座,而临床科室需积极参与。
除此之外,检验科应主动参与查看病例,若在检验过程中出现可疑问题,应双方共同调查核实,不可根据自身经验猜测,不可推卸责任。
4 小结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基层医院检验科需不断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积极主动沟通,从而获得临床的支持和理解,且能够提高诊断信息的有效性。
同时能够使自身业务素质得以提高,提高检验质量,给予患者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达富, 李磊邦, 郭敏, 等.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基层医院
外送标本登记保存记录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13): 1920-1922.
[2] 樊景辉. 变被动为主动的科研服务管理模式对提升基层医院科研
水平的作用[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8, 31(5): 326-328, 338.
[3] 王偲, 李小强, 石宇, 等. 浅谈检验科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33): 74-76.
[4] 张云, 黄新强, 高兴, 等. 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检验
质量指标调查与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9, 34(3): 158-160, 164. 作者简介:叶素梅(1982.05-),女,汉族,浙江衢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技师,研究方向:基层医院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重要性与措施。
酸杆菌的检出率。
收取痰盒时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痰的形状,判断患者是否正确留取标本,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该退回,叮嘱患者正确留取。
另外,痰液留取量应该大于10mL,并且避免夹带唾液、鼻咽分泌物及食物残渣,以免干扰抗酸杆菌检查结果。
护理人员收到痰液标本后应该立即联系运送标本人员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则放于4℃冰箱保存[7]。
综上所述,痰液形状、留取方式和采集时间是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分三次正确留取下呼吸道痰液,注意留取时间、保存运送,避免唾液、鼻咽分泌物及食物残渣等干扰,以此保证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8]。
参考文献
[1] 鄢秀英. 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10B): 50-54.
[2] 杨怀洪, 李加新, 朱晓丽. 护理干预对痰标本直接涂片查抗酸杆
菌阳性率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08): 77-77.
[3] 李国刚, 董彬. 不同性状、不同留置时间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
出率比较[J]. 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5): 1588-1589.
[4] 徐建华, 刘晓琦, 张鑫, 等. 痰菌检查结果与咳痰时间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4): 70-71.
[5] 宋凯. 咳痰时间. 痰标本性状与涂片抗酸杆菌检出关系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08, 30(5): 414-416.
[6] 廖娟, 鄢秀英. 胸部叩击排痰法对提高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检出
率的影响[J]. 华西医学, 2009, 24(10): 2760-2761.
[7] 叶森德. 肺结核患者痰液性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 浙江预防医
学, 2002, 14(7): 80-80.
[8] 张佩英. 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5B): 33-34.
(上接第212页)
是对连接点、关节位点等位置未进行彻底的清洗,或清洗时间不足,不仅会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还会使病菌潜伏在死角中,加大院内获得性感染概率。
第四,清洁后核查工作力度不足,未对已消毒器械进行全面复查,也是导致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需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首先是加强消毒供应科室的培训工作,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强化各类操作技能的培训。
同时以绩效奖惩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主动地完成本职任务[4]。
其次,规范各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的配合流程,规定手术室人员可自行清理的器械种类和具体方式,并详细记录已清理和未清理的器械数量、种类等信息,以保证交接工作的准确性。
第三,强化精密器械的消毒清洗操作,并由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该种类设备的清洗,合理利用微波清洗设备等,落实死角清洗标准。
第四,加强清洁后核查工作力度,要求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负责,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且检查时必须使用光学放大镜以提升精准度。
同时还需在核查完成后签署自己的姓名,以保证发生问题后可快速查找其根源。
参考文献
[1] 丘英英, 吴海华, 李旭雯, 等.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
洗质量的现状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3): 13-15.
[2] 朱向娜.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预防的
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6): 741-743.
[3] 徐丽珍, 杨怡, 李秋敏, 等. PDCA循环质量管理在慢性乙型肝
炎患者手术治疗后医疗器械消毒中的应用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 传染病信息, 2019, 32(5): 438-440.
[4] 林翠绒, 杨月玲.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
及对策[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2): 139-141.
(上接第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