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孩子》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沟里的孩子》读后感
山沟里的孩子们, 你们的精神使目标逼近, 胜利终将属于你, 你们的精神已经在我心中点亮了。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
成功的大门永远向克服困难的人敞开。
“不经一番风霜苦, 哪得梅花扑鼻香。
”由此, 我想到了拥有“发明大王”称号的爱迪生, 他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却在科学的道路上刻苦钻研, 顽强攻关, 最终成为两千多项发明的科学家。
他坚韧不拔, 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爱迪生身上不也能看到山沟里的孩子的身影吗?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不许后退, 他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冲劲, 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失败”!!有汗水, 就会有收获, 有信心就一定会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志者事竟成。
成功不会落在骄傲的人头上!第一个爬上知识颠峰的人一定是勤奋好学的人。
不怕失败的人永远是生活中的强者。
有一次, 我的成绩不理想, 就有了不想念书甚至退学的念头。
想到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 而我在挫折面前寸步难行, 简直像只缩头乌龟,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
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又打回气一样, 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战胜重重困难, 像武松打虎似的把拦路虎打得四脚朝天。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再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句名言激励着我和山沟里的孩子一起战胜困难, 让我们携手走进知识的殿堂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吧, 理想的呼声正朝山沟里的孩子们飘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学校里的孩子都是从山村来的, 学生学习刻苦, 学校离家很远, 每次到学校来都是自备干粮, 自己独立生活”
经询问, 他们得知, 学校里的孩子都是从山村来的, 学校离家很远, 每次到学校来都是自备干粮, 自己独立生活。
农村孩子学习上的刻苦, 生活自理能力的突出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从焦尚斌记录的行程日记中了解到, 到韩城后, 在领队高滔建议下, 七人一致表示要用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感到温暖。
他们七人共买了二十套文具用品, 包括书包、文具盒、钢笔, 又买了有关科谱、作文、军事的书籍。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更好的了解社会, 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让他们心里有一个目的地, 更好的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不要做些无用功,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
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非常艰苦, 课本都是一届一届传下来的, 早已经破旧不堪, 但是他们都非常的爱惜。
王村的李狗娃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与年过八旬的奶奶相依为命, 而他奶奶体弱多病, 很难有余力来照顾这个年仅十岁的孙子, 孩子很懂事, 当别的孩子在玩的时候, 他就回家做农务, 或者复习功课。
焦尚斌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们把准备好的学习用品交给他时, 他双手接过后, 泪水顺着脸颊滴到地上, 眼光却停留在我们身上, 虽然没有出声, 但我们已知道他要说什么。
”
可怜天下父母心。
“现在家长的意识改变了, 只要孩子能念好书, 自己少吃、少穿也要供其读书。
有的家长甚至砸锅卖铁, 供孩子上学。
这些铁的事实令我们吃惊,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孩子, 家长任劳任怨。
”
在走访中, 一位当地老大爷这样谈到: 以前小孩子们整天都出去玩, 稍大一点的就下地干活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孩子们整天不是在学堂就是在家里, 很少见孩子们玩个没完了, 他们都懂事了, 知道学习的重要了, 好, 太好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后人出人头地……
据了解, 原先由于相当比例的学生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 而是回家务农。
这种现象给有些农民一个思想心理上的暗示, 即上学不上学是一个结果, 上完学依然要在家里干农活, 并不能在经济上给家庭带来明显的改变。
久而久之, 人民对子女的教育的期望值不断下降, 也对其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学习成绩的下降反过来对家长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恶性循环的长期存在, 势必对整个的教育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家庭贫困, 无法交纳学费, 供不起孩子上学迫使孩子辍学的也占相当的比例。
值得庆幸的是, 在调查走访中, 志愿者们发现, 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再穷不能穷教育, 一位学生家长说道:“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 就要让孩子多读点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