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小麦干热风有良法粮油,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御小麦干热风有良法粮油,栽培技术
在我国北方地区,初夏是雨季来临前的旱季,期间天气多晴朗、少雨、高温、干燥,极易形成干热风。
干热风发生季节正处于小麦灌浆成熟期,是小麦生育后期常发生的主要灾害,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干热风中度发生年份、可使小麦减产5%~10%,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20%以上;越是瘠薄干旱地,和成熟晚的麦田,受害越重。
因此,小麦后期管理的关键措施是防御干热风危害。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黄淮等地,干旱少雨,进入5月份后气温高、风力大,麦田失墒快。
加之受春季长期气温偏低的影响,小麦的成熟期明显推迟,致使干热风的危害将重于常年。
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黄淮地区干热风危害的主要时期,应采取以下防御措施。
一、浇好“两水”浇好小麦灌浆水和麦黄水,可降低麦田近地表气温,提高田间湿度,确保小麦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要,是控制干热风危害最有效措施。
据笔者试验,此期浇水麦田的地表气温可降低2℃,小麦千粒重提高0.5~0.8克,增产9.6%~14.3%。
同时,此期浇水,还为麦田套种和麦后播种创造了良好墒情。
灌浆水宜在小麦开花初期进行,麦黄水要在乳熟期至蜡熟期进行,水量以达到耕层为宜。
未浇灌浆水的麦田,不宜浇麦黄水,对高肥水的麦田,一般也不宜浇麦黄水,以免引起烂根减产。
为了防止浇水后遇大风引起植株倒伏,当预报2~3天内有5级以上大风时,应在大风过后再浇水。
二、追好叶面肥追施叶面肥,可改善小麦植株营养状况,提高其灌浆速度,增加籽粒饱满度,是防御干热风的有效措施,一般可增产6%~10%。
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以下叶面肥:①喷施磷酸二氢钾液。
在小麦孕穗到开花期间,可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两次,每次每亩50~70公斤,两次间隔7天。
②在拔节至开花期间,喷施10%~20%的草木灰溶液。
方法是将过筛的干草木灰5~10公斤,加清水50公斤,浸泡24小时后,取其澄清滤液喷施2~3次,7~10天喷1次,每次每亩喷施50~60公斤,有防御干热风、防止小麦植株倒伏、兼治麦蚜等多种效果。
③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800倍食醋溶液各1次。
食醋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不但能改善小麦的营养条件,而且食醋还有缩小叶片气孔开张度、抑制水分蒸腾、增强植株抗旱的性能。
三、施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植株抗逆性能,对防御干热风有较好作用,一般可增产5%~8%。
①喷施三十烷醇。
三十烷醇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孕穗至开花期,喷施1万倍液(即10毫升乳剂,对水100公斤稀释)2次,有促进植株新陈代谢,增强对水肥吸收,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系数等抗干热风作用。
②喷施环烷酸钠。
环烷酸钠又名石油助长剂,对人畜无毒。
在小麦开花灌浆期,用40%的水剂,对水1500倍喷施两次,每
次每亩喷施60~70公斤,两次间隔期7天,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抗干热风能力。
此外,选用抗旱、耐高温、成熟较早的品种,也是防御干热风危害的一条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