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胃俞穴位治疗消化不良、呕吐、失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胃俞穴位治疗消化不良、呕吐、失眠
按摩胃俞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胃炎、糖尿病、失眠等。
胃俞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胃俞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胃俞穴位位置图】
【图解胃俞穴位的位置】
【胃俞穴的位置】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
取胃俞穴时,可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
【穴位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层次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
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
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
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
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背部更为增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后两层愈着,并形成腰肋韧带。
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
【视频讲解】胃俞穴的取穴方法
【穴名解说】
胃俞穴,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足太阳膀胱经。
胃之背俞穴。
胃俞:胃,胃腑也。
俞,输也。
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位含义】胃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按摩胃俞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
(1)胃脘痛,胸胁痛,恶心呕吐,翻胃,腹胀,腹泻,肠鸣,痢疾,鼓胀。
(2)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消化性溃疡,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3)其它:糖尿病,失眠等。
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
【作用功效】胃俞穴,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胃炎、糖尿病、失眠等。
【穴位配伍】胃俞穴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按摩方法】用两手掌按压此穴,再以画圈的方法揉按此穴。
按摩此穴可增强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保证食物消化吸收的顺利完成。
【针刺方法】胃俞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部及腹部。
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艾灸方法】胃俞穴,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胃俞艾条温灸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