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南平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①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镉量超标再次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
“镉大米”危机瞬间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抽检自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约有10%的大米镉超标。
②“镉大米”,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
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
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
在开采这些矿时,含镉工业废气扩散并自然沉降,蓄集于周围土壤中。
即使距离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入农田,污染粮食。
镉也存在于一些化学肥料中,特别是磷肥中含量较大。
如果过度使用磷肥,植物无法全部吸收消化,镉就会吸附到大米当中去。
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约在0.1-2.9mg/kg,而美国为7.4-15.6mg/kg,澳大利亚则为18-91mg/kg。
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的优质磷被出口,而进口国外的劣质磷,导致中国土壤中的镉含量升高,从而产出镉大米。
灌溉水污染是最具威胁的一种,其杀伤范围和力度都非同小可。
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遇到雨水,矿砂中的镉会随着雨水游走,污染了水源。
用污染水灌溉农田,镉就会通过土壤进入粮食作物。
③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
维生素D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
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披露
.......,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④普通百姓虽然无法从肉眼上识别哪种大米镉超标,但只要购买大米时,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就可减少镉中毒。
同时提倡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居民,适当增加主食品种以降低风险。
另外,多吃海产品、豆类等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都可以降低人体对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15.请分别概括文章③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4分)
16.请根据第②段提供的信息,用四字短语依次说明镉大米形成的另外两个原因。
(4分)开采矿业→→
17.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2分)
①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②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5.(4分)③镉对人体的危害(伤害、损害)(2分)。
④(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避免(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2分)。
16.(4分)滥施(用)磷肥(或磷肥过量) (2分)(答“使用磷肥”不得分);污染水源(或水源污染)(2分)。
17. (2分)①示例一:列数字;列举了我国、美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磷肥中镉的含
量(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低,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1分)。
(说明效果不赋分。
)
示例二:作比较:把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与美国、澳大利亚两国磷肥中镉的含量对比(1分),突出强调了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低,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1分)。
(说明效果不赋分。
)
②不能,“根据科学家披露”表明“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一判断具有权威依据,真实可信。
(1分)如果去掉,不能体现权威性(1分)。
(判定不给分,分析2分。
)
(2013福建南平)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吕宝军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
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
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
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
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
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
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
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
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
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
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
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
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
”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
”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
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
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
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
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
”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
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
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
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
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
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
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
..,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17期,有改动)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
19.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请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位人物,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
(谈到两点即可)(6分)
20.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①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
..,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②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21.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发生在男孩家里的感人故事折射出的哪一点社会正能量让你感悟
最深?请联系社会实例
......谈谈。
(4分)
【参考答案】
18.(4分)示例一:男孩坚信妈妈临终前的诺言,坚持等候,终于迎来了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二:身患绝症的妈妈临终前决定捐献眼角膜,请求受益者看望她的儿子,让儿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三:女人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来看望捐献者的孩子,给男孩带来了母爱的温暖。
(事件2分,结果1分,表述1分。
)
19.(6分)示例一:男孩①他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对生病的妈妈细心照顾:拉着妈妈散步,喂妈妈喝水,陪伴妈妈;面对身患绝症即将离去的妈妈,虽然伤心难过,但为了让妈妈安心,咬着嘴唇强忍着泪水;妈妈去世后,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一句也不提。
②他是一个纯真(执着)的孩子:坚信妈妈临终前与自己的约定,相信妈妈会派人来
看他,经常到十字路口等候妈妈派来看他的人。
示例二:妈妈①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她爱自己的孩子,她因自己不能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而自责难过;为了让他人能重见光明,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捐献了眼角膜。
②她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自已的离去而孤单、思念,她把眼角膜捐献给一位女人,希望对方以母亲的身份经常看望其子,给孩子带来母爱的温暖。
③她是一个冷静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她在儿子面前忍住悲痛,镇静地告诉儿子“别怕,妈妈走后会派人来看你”。
示例三:女人①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她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赶来看孩子,告诉孩子把自己当作妈妈;②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一康复就来看孩子,对孩子倾注了一位母亲的怜爱,见到孩子,眼睛盈满泪水,把孩子深情地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俨然就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示例四:爸爸①他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妻子离去他虽伤心难过,但为了不影响孩子,他总是克制自己,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妻子死后,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期盼有个人能替妻子看望孩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一点安慰,让他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心甘情愿。
②他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勤劳)的人:他为了撑起家庭,每天早出晚归,外出打工。
③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妻子离去,伤心欲绝,却强忍痛苦依然外出打工。
(以上四个人物任选一人,谈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人物评价1分,分析2分,评价和分析必须吻合,不一致则以评价为主。
)
20.(6分)①通过动作描写(动作细节描写)(1分),表现了男孩见到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时(1分)的激动喜悦之情(1分)。
②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突出了妻子去世后男人悲伤、思念之情(1分)和对孩子的疼爱(1分)。
21.(4分)示例一:女人的感恩与回报引起我的共鸣。
浙江富商陈光标致富后不忘感恩回报社会,将大量的钱物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亲自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
相反,一些人反借公益事业谋个人福利,“诈捐门”事件屡屡发生。
我们要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将更加美好。
示例二: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我感到特别温馨。
“最美教师”张丽莉舍已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十几年来,背着养母去上学的孟佩杰全面诠释了亲人之间的关爱。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关爱,我们应弘扬文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德,使人间充满爱的温情。
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社会的温暖、人性的善良、母爱(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坚守诺言、懂得感恩与回报、孩子的纯真、家庭的温馨等角度,结合社会实例谈感悟皆可。
(感悟1分,联系社会实例2分,正反面的例子皆可,语言表达1分。
)
(2013福建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