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6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6分)
2020年寒假,网课的考验悄.然而至。

你领会了成功的秘jué,以自律为桨,轻松驾yù学习之舟在网上冲浪。

这努力的姿势值得镌.刻在记忆深处。

网课的顺利开设让我们见识了网络“ A▲”的强大功能。

回首上网课的经历,那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现在想来,正如普希金所说“ B▲”。

(1)给加点字注音。

(2分)
悄.(▲)然镌.(▲)刻
(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秘jué(▲)驾yù(▲)
(3)在A、B两处分别填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原句。

(2分)2.用诗文原句填空。

(6分)
(1)▲,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从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的古诗词
..含“云”的诗句写在下面。

(示例除外)
...中,找出三句
示例:愁云惨淡万里凝当窗理云鬓
▲▲▲
你在学校“停课不停学”网课学习中参与了以下活动。

【居家小贴士】
3.以下图片和文字是小亮同学给大家的居家生活提醒,请你帮他进一步完善。

(5分)
(图一)(图二)(图三)
(1)你发现图一中画线部分有语病,把它修改为:▲(1分)(2)小亮想在图二空缺处填入一个四字短语,结构要与图一中的“注意坐姿”相同,请你帮忙完成:▲(1分)
(3)你对图三中的文字提醒没有异议,但觉得所配图片火药味太浓,需要做些修改。

请你简要介绍修改后的图片内容。

(3分)

【心仪好主播】
4.网课的开设让几位同学突发奇想,他们从《简·爱》《儒林外史》《昆虫记》中挑出四人,
推荐他们担任网课主播并给出了以下理由。

请你结合原著情节挑出表述有误
....的一项(▲)(3分)
A.候选人:简·爱
理由:从小热爱阅读的她,到了孤儿院也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她受聘于罗切斯特先生,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私人教师,又在表兄圣•约翰的安排下担任过乡村小学教师,算得上教学经验丰富。

她热爱绘画,功力非凡,做个美术课主播小菜一碟。

B.候选人:法布尔
理由:他是博物学家里面最擅长写作的,又是作家里最懂昆虫的。

透过富有情味的文字与接地气的研究对象,我们看到了他笔下兼具“虫性”和人性,鲜活灵动的生命体。

让他做网课主播,无论是教生物还是写作,一定会有很多粉丝。

C.候选人:马纯上
理由:马二先生简直就是考场作文研究专家,他数年如一日钻研此道,乐此不疲地编辑年度高分考场作文,深受广大学子欢迎,获得不俗的品牌效应,以至于老骗子洪憨仙也利用他的名声诱人上当。

如果请他开讲考场作文,必然大受欢迎。

D.候选人:周进
理由:这位周老先生当过私塾教师,教过的范进和荀玫后来都考中举人,成为人生赢家,可见教学效果一流。

他自己更是考试达人,从秀才到监生再到进士,一步步考出了锦绣人生。

让他做主播,专门传授应试技巧,说不定能成网红呢。

【网络双刃剑】
5.王老师利用网络上了一次班会课,以下是师生对话片段。

(6分)
王老师: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网课就是其中之一。

但部分同学因这种便利,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最近,我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同学上课期间
的不正常表现。

比如,被提问时假装开不了麦,边上课边打游戏,私下用QQ
聊天等。

我想提醒同学们,网课也是课,一样要遵规守纪。

希望在接下来的网
课学习中,不要再有任何开小差的行为。

我也会及时跟进了解,必要时会联系
部分同学家长协同管控。

小亮:老师,不好意思,刚才我的网卡了一下,没太听清您说的话,能再告诉我一下吗?
王老师:哪位同学能帮小亮这个忙,把我刚才的话简要复述给他听?
你:(1)▲(3分)小亮:谢谢你!我明白了。

王老师:其实,网络中自有美丽风景,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
的眼睛。

比如右边这张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它的来历?
小樱:这是最近引发刷屏的网红海报,我有点印象。

好像是跟援
助武汉抗疫的医疗队有关。

王老师:你真是个有心人!这是武汉文旅部门送给江苏援鄂医疗
队的致谢海报。

同学们,网上冲浪时,像这样的正能量
信息应该成为我们的关注重点。

请同学们用正楷或行楷
写下“一同登楼望春风”,晒在我们的班级群里,致敬
逆行者。

一同登楼望春风
(2)(3分)

二(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

(14分)
【甲】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②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选自《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编著,中华书局2018年6月版)
【乙】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③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

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

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

盖人情本曲,思心至不能自已之处,徘徊度量,常作万万不然之想。

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

故彼弃之矣,必曰亮④不弃也;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

有此不自决绝之念,所以有思,所以不能已于言也。

(选自《采菽堂古诗选》,[清]陈祚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版)【注释】①驾言迈:驶向远方。

言,语气助词。

迈,远行。

②奄忽:倏忽,忽然。

③慊慊
(q iè q iè):内心不满足的样子。

④亮:同“谅”。

诚信,忠诚。

6.下列朗读停顿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 悠悠/涉/长道
B. 人情/莫不/思得志
C. 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D. 即/能言/而言不尽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
..的一项是(▲)(2分)
A. 四顾.何茫茫顾.野有麦场(《狼》)
B. 则此愁难已.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C. 徘徊度.量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D. 今若决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9.试结合“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这句话,谈谈你对《回车驾言迈》中画线
诗句的理解。

(3分)

10.“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

”如“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便是“反言
之”的典型例证。

请简析下面的诗句如何通过“反言之”来表达含蓄的情思。

(4分)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14分)
葵·薤
汪曾祺
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

诗写得平淡而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是惨切沉痛,触目惊心。

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

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

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

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

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

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

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

我们那里叫作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

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

后来我在山东博物馆的庭院里看到一种戎葵,开着耀眼的朱红的大花,红得简直吓人一跳。

我想,这种葵大概也不能吃。

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后来我读到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濬是个很值得叫人佩服的读书人。

他是嘉庆进士,自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南等省巡抚。

但他并没有只是做官,他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写成了《长编》和《图考》。

他的著作是我国十
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

吴其濬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菜的第一品。

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

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

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

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

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

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做羹正合适。

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

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时时见于篇咏。

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

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

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

大白菜取代了葵。

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濬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

吴其濬是河南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

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

吴其濬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

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北方似乎见不到葵了。

不过近几年北京忽然卖起一种过去没见过的菜:木耳菜。

你可以买一把来,做个汤,尝尝。

就是那样的味道,滑的。

木耳菜本名落葵,是葵之一种。

由葵我又想到薤(xiè)。

我到内蒙古去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材料,看了好多份资料,都提到部队当时很苦,时常没有粮食吃,吃“荄荄”。

我想“荄荄”是什么东西?后来在草原上有人给我找了一棵,我一看,明白了:这是薤。

薤叶极细。

我捏着一棵薤,不禁想到汉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

用此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

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尔能近取譬。

北方人现在极少食薤了。

南方人还是常吃的。

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

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作“藠(jiào)头”。

湖南等省人吃的藠头大都是腌制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则酸甜而极辣,皆极能开胃。

南方人很少知道藠头即是薤的。

北方城里人则连藠头也不认识。

我曾买了一些,请几位北方同志尝尝,他们闭着眼睛嚼了一口,皱着眉头说:“不好吃!——这哪有糖蒜好哇!”我本想长篇大论地宣传一下藠头的妙处,只好咽回去了。

哀哉,人之成见之难于动摇也!
我写这篇随笔,用意是很清楚的。

第一,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

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

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

第二,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

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

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
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载于1984年第11期《北京文学》)11.概括作者确认葵可以做羹的过程,并说说你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3分)
作者所见到的葵都不能吃,因此对“葵如何可以为羹”产生疑惑。

→▲
→▲
启示:▲
12.文中画线句连用三个感叹号,表达了吴其濬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3分)
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13.作者由葵又想到薤,关于“薤”这一部分能否略去不写?(4分)

14.汪曾祺先生说本文“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小亮同学认为这篇文章和阅读也有点关系,
他就此话题和你展开探讨,请完成下面的对话。

(4分)
小亮:我认为葵和薤就好像古代的经典,例如,陶渊明的《饮酒》、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似退出了现代生活,被许多人淡忘,但诗文中回归自然的那份悠然,以天下为己任的那份担当却一直延续至今,并未走远。

你:说得很有道理。

我觉得“西红柿、洋葱”可以比喻外国作品,我们初中课本中就有不少,例如,▲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8题。

(16分)
【材料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机不可失。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
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

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

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

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

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

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

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

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材料三】
杨成武直直地望着攀缘铁索向前移动的人们,震耳欲聋的浪声与稠密的枪声,他好像都没有听见,一颗心只是随着那些战士在颤动的铁索上浮沉。

不管哪个人在铁索上打个趔趄,或是铁索抖动一下,他的心就一阵发紧。

现在他凝望着的是落在最后面的那个战士。

那个战士似乎爬得十分吃力,爬出几步就爬不动了,不时望着下面的激流,脸色变得蜡黄。

杨成武忽然想起,他是去年五次反“围剿”时入伍的。

他家分了田地,还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日子过得很不错。

后来基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热忱,他还是来了,还带动了十几个青年。

他平时情绪活跃,能说会唱,是士兵委员会的积极分子。

部队临离开苏区那天,他的妻子来看望他,他不巧外出。

等到第二天部队出发了,他才同妻子在众人面前见了一面。

虽然妻子大大方方地笑着说:“那就打了胜仗再见面吧!”在他心里却留下很深的遗憾。

长征以来,他不断地问政委:“到底是往哪里去呀?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西根据地呢?”……就是这样一个战士,他落到最后面去了。

正在这时,只听桥头上有人惊喊了一声:“有人掉下去了!”这时,不要说桥上的人,就是站在桥头的人,脸上也都变了颜色。

“沉着一点!”只听远远传来一声威严的叫喊,这是小个子廖大珠的声音。

循着这声音,大家看到,廖大珠一手紧紧抓着铁索在荡来荡去。

队伍立刻稳定住了,错错落落地继续在铁索上向前移动。

杨成武望望那个爬在最后的战士,已经不见了,想来刚才正是他落下了滚滚的波涛。

杨成武望望爬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面孔黝黑而又颇为秀丽的青年。

他是江西广昌人。

在敌人进入广昌时,他的全家都被杀害,只剩下一个出了门的姐姐。

他曾经探了一次家,回来后一连哭了几天。

他包袱里包着一双姐姐做的鞋子,总舍不得穿。

有一次他打着赤脚
行军,说是没有鞋了,其实,那双鞋还没有沾过脚呢。

现在他背上还有个小包包,也许背的还是那双鞋吧!现在他像大蜥蜴一样爬得相当迅速,高高地昂起头颅,究竟是故意不看那轰鸣的流水以减少恐惧呢,还是蔑视死亡?
(选自《地球的红飘带》,魏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15.关于语文知识的解说,下列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是一首律诗,律诗四联八句,每联都押韵。

这首诗的首句也入韵,全诗韵
脚有:难、闲、丸、寒、颜。

B.律诗的颈联和颔联对仗工整,如【材料一】颔联中的“腾细浪”与“走泥丸”,结构
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协。

C.【材料二】的素材全部来源于作者埃德加•斯诺本人的亲身经历,向世界真实报道了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况。

D.【材料三】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在“强渡大渡河”这一主体事件中,插入了普通战士
的生平经历,丰富了内容。

16.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按要求作答。

(4分)
(1)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运用第一人称揣摩四川军队士兵的心理活动)(2分)

(2)现在他像大蜥蜴一样爬得相当迅速,高高地昂起头颅,究竟是故意不看那轰鸣的流水以减少恐惧呢,还是蔑视死亡?(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17.同样是表现“强渡大渡河”这一事件,【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
(至少从两个方面来谈,4分)

三(50分)
19.在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文。

(50分)
题目一灯下,你正在苦苦思索周记的写作内容,爸爸走进你的房间,提醒说后天就是母亲节,让你记得送妈妈一件小礼物。

你问了一声在客厅忙碌的妈妈需要什么礼物,她说:“你好好学习就行啦,妈妈不在意这些的。

”母亲节那天,突然有人送花上门,妈妈收到以你名义送来的鲜花,一整天脸上都挂着笑容。

爸爸悄悄对你说,是他的主意。

你若有所悟,由此想到了身边的人和事,引发了许多感慨与思量,于是写下了周记的题目。

请以“不该失去的‘在意’”为题,完成周记。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
人名。

题目二著名学者叶嘉莹赞叹“弱德之美”,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

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

”“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弱德”是逆境中的坚守、热烈中的清醒、躁动中的自持、柔性中的韧性……生活中,许多人、许多事都体现了“弱德之美”。

结合你阅读以上文字的感悟,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26分
1.(6分)
(1)(2分)qiǎojuān
(2)(2分)诀驭
(3)(2分)天涯若比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6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2)草色入帘青(3)似曾相识燕归来
(4)晴空一鹤排云上终古高云簇此城荡胸生曾云俄顷风定云墨色不畏浮云遮望眼白云千载空悠悠云生结海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天接云涛连晓雾浮云游子意直挂云帆济沧海云横秦岭家何在?
溪云初起日沉阁晓镜但愁云鬓改身向云山那畔行水面初平云脚低
(每空1分,错漏添倒一处本空不得分)
3.(5分)
(1)(1分)改掉不良习惯。

(2)(1分)沐浴/拥抱/迎接阳光(动宾短语,表达内容与图片画面相符,意近即可)(3)(3分)评分标准:图片修改内容具体、合理2分;语言表达清晰、通顺1分。

修改内容:一处修改需体现楼上同学锻炼方式的改变,即选择尽量不发出较大声响、对邻居无干扰的运动方式,如该同学正在进行瑜伽、体操等垫上运动,或者五禽戏、深蹲、哑铃等无跳跃运动。

(1分)另一处修改需体现楼下邻居未受楼上运动干扰
的状态,如正在安睡、看书等。

(1分)
示例:楼上同学(在垫子上跟着视频)练习五禽戏,楼下老人熟睡(在躺椅上,他的身边趴着一只小猫。


4.(3分)D
5.(6分)
(1)(3分)王老师指出一些同学上网课时的不良表现(1分),要求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遵守网课纪律(1分),老师会及时跟进了解(1分),对不思改过的学生将联系他
们的家长。

(2)(3分) 书写正确、端正、清楚、美观。

二、44分
(一)14分
6.(2分)C
7.(2分)D
8.(3分)《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以来最好的诗文,是因为它能表达人们共同
具有的情感。

(每一分句大意正确,各1分,“者……也”,表示判断,能准确译出,1分)
9.(3分)诗人眼前看到的都已经不是过去的事物,由此感慨时光飞逝,人生易老(年命
如流);诗人又想到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盛不衰,在短促的人生中,自己的志向尚未实现(志不可得),应及早地建功立业。

(能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答出两个方面得3分)10.(4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以花寄情,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
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

(简要阐述前两句,1分)“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两句则“反言之”,(指出“反言”的诗句,1分)感情发生转折:路途遥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远行人的手中。

攀折的花会很快枯萎,就像她的青春年华会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

(对“反言”的诗句加以分析,1分)诗人通过“反言之”,引发读者去体会思妇内心含蓄不尽的情思:她的思恋,她的苦楚,她的期盼和哀怨……(分析“反言”表达效果,1分)
(二)14分
11.(3分)后来读到吴其濬的两部书,得知葵就是冬苋菜(1分);到了四川、江西、湖
南等省见到冬苋菜并证实用葵作羹正合适(1分);从其中一个角度,答出一点合理的启示即可。

示例①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生发疑问;示例②查找相关资料,有助于解决问题;示例③要进行实地考察、验证,这样才能最终释疑。

(1分)
12.(3分)表达了吴其濬发现“葵”的激动、惊喜,他为世上还有葵深感庆幸,迫切希望人
们了解葵、食用葵。

(答出一点即可,1分)因为当时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吴其濬为葵鸣不平;(1分)吴其濬在做官的同时还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在他看来,葵的再发现意义重大。

(1分)
13.(4分)不能。

(1分,不加分析,或分析不正确不得分)因为薤和葵都经历衰落的命
运,说明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个别现象。

(1分)介绍葵之后再说薤,更能强化“多积累生活知识”“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希望大家口味不要太窄”的用意。

(2分)14.(4分)本题为开放题,分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不能举出初中课本中外国作品的例子并写出作者或举例错误,不能阐述外国作品的思想内涵、阅读外国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或阐述基本错误。

得0分。

第二层级:能正确举出初中课本中外国作品至少一个例子并写出作者,在阐述外国作品的思想内涵、点出阅读外国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方面基本不正确。

得 1分。

第三层级:能正确举出初中课本中外国作品至少一个例子并写出作者,在阐述外国作品的思想内涵,点出阅读外国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方面有一方面基本正确。

得 2分。

第四层级:能正确举出初中课本中外国作品至少一个例子并写出作者,在阐述外国作品的思想内涵、点出阅读外国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两个方面基本正确。

得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