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见疾病药物的合理应用讲课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基本药物增补药物处方集》
第十三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NSAIDs药物
根据NSAIDs 的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5 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 乙酸类: 双氯芬酸等。 丙酸类: 布洛芬、酮洛芬等。 昔康类: 美洛昔康等。此类药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较
水杨酸类、丙酸类强,但易致消化道损伤。
监测方法不当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选药不当
抗菌药物选择除覆盖病原菌外,还应根据药物药代动力学 性质合理选药
例如:胆道感染选药除覆盖G-及厌氧菌外,宜选择经胆
汁排泄药物,例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不宜选择经肾 脏排泄药物,例如:头孢他啶。
第二十九页,共69页。
给药方法不当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一天一次给药
多模式镇痛、及早开始镇痛、个体化镇痛
多模式镇痛
• 发挥镇痛协同或相加 作用
• 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
和不良反应
• 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
• 加快起效时间
• 延长镇痛时间
及早开始镇痛
• 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 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个体化镇痛
• 治疗方案、剂量、途 径及用药时间个体化
• 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的 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 果
❖ 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方案
❖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选择半 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应补充 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 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h,特殊情 况可延长至48h。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
第十八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1961年,意大利科学家发现头孢菌素,
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相继出现
1975年,以罗氏芬为代表的三代头孢问世
1993年,施贵宝公司的四代头孢马斯平上市
随着三代、四代头孢广泛应用
MRSA、ESBLs等耐药菌显著增多
第十九页,共69页。
第三页,共69页。
术后疼痛现状并不乐观
不同程度术后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
100%
82%的患者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疼痛 这些患者中的86%为中到极重度疼痛
82% 80%
86%
60% 47%
40%
20%
13%
21%
18%
0%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极重度疼痛 所有疼痛
Jeffrey L. Apfelbaum,et al. Anesth Analg 2003;97:534-4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溶媒种类与量选择错误 ❖甲硝唑注射液局部冲洗
第三十页,共69页。
给药间隔不当
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 抗菌效力与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相关。给药间隔宜 按说明书要求:q12h、q8h或q16h。
喹诺酮类药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抗菌效力随血药浓 度升高而增强,宜大剂量每日一次用药。例如:左氧 氟沙星0.5g qd 效果最佳。
Ø 手术创伤可引起痛觉敏化,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加剧痛觉敏化。
临床常用阿片类药物(吗啡、哌替啶、曲马多)
《江苏省基本药物增补药物处方集》
第十二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NSAIDs药物
Ø多数兼具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Ø不影响肠功能恢复;
Ø不良反应:胃肠道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影响凝血功能
临床常用口服NSAIDs药物 (索米痛、美洛昔康、布洛芬等)
第二十六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是外科滥用抗生素中最普 遍、最突出的问题 。
❖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持续用药甚至用至拆线也 无法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
第二十七页,共69页。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原因分析
选药不当 给药方法不当 给药间隔不当
未根据肝肾功能调整
外科常见疾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一页,共69页。
主要内容
❖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用药的临床案例分析
第二页,共69页。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外科镇痛的现状
❖ 围术期疼痛管理理论进展
❖ 外科镇痛药物的选择
第八页,共69页。
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
疼痛
选择性NSAIDs抑制COX-2表达
降低术后痛觉超敏
传入
调制
背角
脊根神经节
非选择性NSAIDs镇痛
并消除外周炎症、水肿
阿片类药物与阿片 受体结合产生镇痛 作用
外周神经元
外周伤害感受器
损伤
第九页,共69页。
1 Gottschalk A et al. Reg Anesth Pain Med. 2006; 31(1):6-13.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头孢克肟
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 第四代头孢菌素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
《江苏省基本药物增补药物处方集》
第二十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1985年,默沙东公司的亚胺培南 (泰能)上市——最后的王牌
泰能、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卡泊芬净 等等王牌不断涌现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术后镇痛的现状 ➢ 外科疼痛管理理论进展
➢ 外科镇痛的药物选择
第十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Ø解热镇痛药,但不具备抗炎作用 Ø单独应用对轻至中度疼痛有效
Ø与其他镇痛药物联用发挥镇痛相加或协同效应。
镇痛
对乙酰氨基酚
镇痛+抗炎
NSAIDs(除对乙酰氨基酚)
2011年肆虐欧洲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
第二十三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信号和警示
“抗生素时代”(1941-1975)已经结束! 多重耐药预示我们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
(Post-antibiotic era)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镇痛
阿片类药物
1. 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132-133 2. 孙燕等,《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2004:28-29
第十一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阿片类药物
Ø 有确实可靠的镇痛效果,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Ø 应用于腹部手术围术期镇痛易引起肠麻痹,影响肠功能恢复;
第三十四页,共69页。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文件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卫办医政发〔2012〕32
号
第三十五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适应证
❖ 范围大、时间长(>2小时) 或失血量大(>1500ml)的手术;
邱贵兴等,《中华骨科杂志》.2008(1):78-81
第七页,共69页。
剖析术后疼痛背后的根本原因
炎症是术后疼痛的激罪活魁祸促首炎细1胞因子 (IL-6、IL-1β、TNF-α等) PGs PGE2 PG,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合成产物(PGs)包括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I2 (PGI2)等。IL-6,白介素6;IL-1β,白介素1β;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1.杜权,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7;28(1):48-53. 2. Jeremy N. Cashman,et al. Drugs. 1996;52(5):13-23. 3. Sam Harirforoosh,et al. Expert Opin.Drug saf. 2009;8(6):669-681. 4. Yi Feng,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 2008;9(1):45-52.
昔布类: 塞来昔布等(选择性NSAIDs)。抗炎、解 热、镇痛作用与水杨酸类、丙酸类NSAIDs 相当,但胃 肠道、神经、肝和肾等不良反应较前四类药物更少见。
第十四页,共69页。
围术期疼痛药物选择
随时评估,随时调整方案!
第十五页,共69页。
主要内容
❖ 外科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用药的临床经验分析
第三十九页,共69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 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第三十六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方案
❖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 预防用药。 ❖ 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规范规定: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择第一、二 代头孢菌素;(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 ❖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g静脉给药)预
第二十一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随着时间的流逝,抗菌药物似乎变得 不再那么强大
❖ 产生耐药性、二重感染
❖ 出现新的感染或已控制感染“死灰复燃
”
第二十二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2010年,《 Lancet》发表一篇论文 ,发现携 带有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
又称: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
第三十一页,共69页。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未调整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宜根据药物代谢特点调整用药剂量及 给药间隔。
例如:头孢哌酮主要经胆汁排泄,同时合并肝肾功 能损害患者每日头孢哌酮剂量不应超过2g。
第三十二页,共69页。
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不当
老年人、长疗程、万古霉素谷浓度过高(30~65 mg·L-1)是
➢ 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规范
第二十五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1. 使用无指征或指征不强 2. 不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 3. 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局部使用、联合使用 4. 习惯于“传统”处方 5. 品种的选择问题 6. 给药方案问题 7. 忽视配伍禁忌和药物的交互作用 8. 商业因素及其他
万古霉素引起肾毒性的危险因素。因此,该类患者监测肾功能 同时应监测万古霉素谷浓度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方法:万古霉素给药后3~4个维持剂量时,在下一次给药前30
min采集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20 mg·L-1 。
第三十三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规范
3-56% 11.5%(0-37%)
Pakin FM and Kehlet H Anesthesiology 2000
第五页,共69页。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外科镇痛的现状 ❖ 围术期疼痛管理理论进展 ❖ 外科镇痛药物的选择
第六页,共69页。
围术期疼痛管理---原则
08年1月发表的《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指出术后镇痛原则为
第四页,共69页。
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手术类型 截肢术 开胸手术 乳腺手术
胆囊手术 腹股沟疝
疼痛综合征 幻肢痛 开胸术后疼痛(PTPS) 乳腺切除术后疼痛(PMPS) 疤痕疼 幻觉痛 上肢肩部疼痛
胆囊切除术后疼痛(PCS) 腹股沟痛
发生率 30-81%
>50%
11-57% 13-24% 12-51%
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g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
性杆菌感染。
第三十七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方案
❖ 应于术前30min~2h内(剖宫产手术除外) ,或麻醉开始时,
并在医嘱中写明;
❖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一般应30min滴完 以达到有效浓度;
❖ 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延长滴注时间至1~2h;
第十六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规范
第十七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爵士发现青 霉素 ,开启了抗生素时代
1944年,美国新泽西大学分离出链霉素,有
效治愈了流传千年的结核病
1948年,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四环素出 现了 ,并广泛用于家畜饲养
❖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பைடு நூலகம்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一
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不重包后括果疝者修;补术的 ❖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补膜片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
人工关节置换等 ❖ 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
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
第十三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NSAIDs药物
根据NSAIDs 的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5 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 乙酸类: 双氯芬酸等。 丙酸类: 布洛芬、酮洛芬等。 昔康类: 美洛昔康等。此类药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较
水杨酸类、丙酸类强,但易致消化道损伤。
监测方法不当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选药不当
抗菌药物选择除覆盖病原菌外,还应根据药物药代动力学 性质合理选药
例如:胆道感染选药除覆盖G-及厌氧菌外,宜选择经胆
汁排泄药物,例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不宜选择经肾 脏排泄药物,例如:头孢他啶。
第二十九页,共69页。
给药方法不当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一天一次给药
多模式镇痛、及早开始镇痛、个体化镇痛
多模式镇痛
• 发挥镇痛协同或相加 作用
• 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
和不良反应
• 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
• 加快起效时间
• 延长镇痛时间
及早开始镇痛
• 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 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个体化镇痛
• 治疗方案、剂量、途 径及用药时间个体化
• 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的 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 果
❖ 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方案
❖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选择半 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应补充 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 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h,特殊情 况可延长至48h。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
第十八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1961年,意大利科学家发现头孢菌素,
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相继出现
1975年,以罗氏芬为代表的三代头孢问世
1993年,施贵宝公司的四代头孢马斯平上市
随着三代、四代头孢广泛应用
MRSA、ESBLs等耐药菌显著增多
第十九页,共69页。
第三页,共69页。
术后疼痛现状并不乐观
不同程度术后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
100%
82%的患者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疼痛 这些患者中的86%为中到极重度疼痛
82% 80%
86%
60% 47%
40%
20%
13%
21%
18%
0%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极重度疼痛 所有疼痛
Jeffrey L. Apfelbaum,et al. Anesth Analg 2003;97:534-4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溶媒种类与量选择错误 ❖甲硝唑注射液局部冲洗
第三十页,共69页。
给药间隔不当
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 抗菌效力与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相关。给药间隔宜 按说明书要求:q12h、q8h或q16h。
喹诺酮类药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抗菌效力随血药浓 度升高而增强,宜大剂量每日一次用药。例如:左氧 氟沙星0.5g qd 效果最佳。
Ø 手术创伤可引起痛觉敏化,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加剧痛觉敏化。
临床常用阿片类药物(吗啡、哌替啶、曲马多)
《江苏省基本药物增补药物处方集》
第十二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NSAIDs药物
Ø多数兼具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Ø不影响肠功能恢复;
Ø不良反应:胃肠道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影响凝血功能
临床常用口服NSAIDs药物 (索米痛、美洛昔康、布洛芬等)
第二十六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是外科滥用抗生素中最普 遍、最突出的问题 。
❖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持续用药甚至用至拆线也 无法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
第二十七页,共69页。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原因分析
选药不当 给药方法不当 给药间隔不当
未根据肝肾功能调整
外科常见疾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一页,共69页。
主要内容
❖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用药的临床案例分析
第二页,共69页。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外科镇痛的现状
❖ 围术期疼痛管理理论进展
❖ 外科镇痛药物的选择
第八页,共69页。
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
疼痛
选择性NSAIDs抑制COX-2表达
降低术后痛觉超敏
传入
调制
背角
脊根神经节
非选择性NSAIDs镇痛
并消除外周炎症、水肿
阿片类药物与阿片 受体结合产生镇痛 作用
外周神经元
外周伤害感受器
损伤
第九页,共69页。
1 Gottschalk A et al. Reg Anesth Pain Med. 2006; 31(1):6-13.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头孢克肟
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 第四代头孢菌素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
《江苏省基本药物增补药物处方集》
第二十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1985年,默沙东公司的亚胺培南 (泰能)上市——最后的王牌
泰能、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卡泊芬净 等等王牌不断涌现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术后镇痛的现状 ➢ 外科疼痛管理理论进展
➢ 外科镇痛的药物选择
第十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Ø解热镇痛药,但不具备抗炎作用 Ø单独应用对轻至中度疼痛有效
Ø与其他镇痛药物联用发挥镇痛相加或协同效应。
镇痛
对乙酰氨基酚
镇痛+抗炎
NSAIDs(除对乙酰氨基酚)
2011年肆虐欧洲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
第二十三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信号和警示
“抗生素时代”(1941-1975)已经结束! 多重耐药预示我们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
(Post-antibiotic era)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镇痛
阿片类药物
1. 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132-133 2. 孙燕等,《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2004:28-29
第十一页,共69页。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
阿片类药物
Ø 有确实可靠的镇痛效果,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Ø 应用于腹部手术围术期镇痛易引起肠麻痹,影响肠功能恢复;
第三十四页,共69页。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文件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卫办医政发〔2012〕32
号
第三十五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适应证
❖ 范围大、时间长(>2小时) 或失血量大(>1500ml)的手术;
邱贵兴等,《中华骨科杂志》.2008(1):78-81
第七页,共69页。
剖析术后疼痛背后的根本原因
炎症是术后疼痛的激罪活魁祸促首炎细1胞因子 (IL-6、IL-1β、TNF-α等) PGs PGE2 PG,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合成产物(PGs)包括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I2 (PGI2)等。IL-6,白介素6;IL-1β,白介素1β;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1.杜权,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7;28(1):48-53. 2. Jeremy N. Cashman,et al. Drugs. 1996;52(5):13-23. 3. Sam Harirforoosh,et al. Expert Opin.Drug saf. 2009;8(6):669-681. 4. Yi Feng,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 2008;9(1):45-52.
昔布类: 塞来昔布等(选择性NSAIDs)。抗炎、解 热、镇痛作用与水杨酸类、丙酸类NSAIDs 相当,但胃 肠道、神经、肝和肾等不良反应较前四类药物更少见。
第十四页,共69页。
围术期疼痛药物选择
随时评估,随时调整方案!
第十五页,共69页。
主要内容
❖ 外科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 ❖ 外科用药的临床经验分析
第三十九页,共69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 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第三十六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方案
❖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 预防用药。 ❖ 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规范规定: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择第一、二 代头孢菌素;(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 ❖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g静脉给药)预
第二十一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随着时间的流逝,抗菌药物似乎变得 不再那么强大
❖ 产生耐药性、二重感染
❖ 出现新的感染或已控制感染“死灰复燃
”
第二十二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2010年,《 Lancet》发表一篇论文 ,发现携 带有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
又称: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
第三十一页,共69页。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未调整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宜根据药物代谢特点调整用药剂量及 给药间隔。
例如:头孢哌酮主要经胆汁排泄,同时合并肝肾功 能损害患者每日头孢哌酮剂量不应超过2g。
第三十二页,共69页。
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不当
老年人、长疗程、万古霉素谷浓度过高(30~65 mg·L-1)是
➢ 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规范
第二十五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1. 使用无指征或指征不强 2. 不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 3. 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局部使用、联合使用 4. 习惯于“传统”处方 5. 品种的选择问题 6. 给药方案问题 7. 忽视配伍禁忌和药物的交互作用 8. 商业因素及其他
万古霉素引起肾毒性的危险因素。因此,该类患者监测肾功能 同时应监测万古霉素谷浓度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方法:万古霉素给药后3~4个维持剂量时,在下一次给药前30
min采集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20 mg·L-1 。
第三十三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规范
3-56% 11.5%(0-37%)
Pakin FM and Kehlet H Anesthesiology 2000
第五页,共69页。
外科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外科镇痛的现状 ❖ 围术期疼痛管理理论进展 ❖ 外科镇痛药物的选择
第六页,共69页。
围术期疼痛管理---原则
08年1月发表的《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指出术后镇痛原则为
第四页,共69页。
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手术类型 截肢术 开胸手术 乳腺手术
胆囊手术 腹股沟疝
疼痛综合征 幻肢痛 开胸术后疼痛(PTPS) 乳腺切除术后疼痛(PMPS) 疤痕疼 幻觉痛 上肢肩部疼痛
胆囊切除术后疼痛(PCS) 腹股沟痛
发生率 30-81%
>50%
11-57% 13-24% 12-51%
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g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
性杆菌感染。
第三十七页,共69页。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方案
❖ 应于术前30min~2h内(剖宫产手术除外) ,或麻醉开始时,
并在医嘱中写明;
❖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一般应30min滴完 以达到有效浓度;
❖ 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延长滴注时间至1~2h;
第十六页,共69页。
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要
➢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 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问题 ➢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规范
第十七页,共69页。
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爵士发现青 霉素 ,开启了抗生素时代
1944年,美国新泽西大学分离出链霉素,有
效治愈了流传千年的结核病
1948年,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四环素出 现了 ,并广泛用于家畜饲养
❖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பைடு நூலகம்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一
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不重包后括果疝者修;补术的 ❖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补膜片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
人工关节置换等 ❖ 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
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