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问题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
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
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响。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复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与Fe3+
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复原反响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与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那么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响不能共在。
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
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
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响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
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参加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
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那么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
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1、氢离子与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O32-、HCO3-、CH3COO-、
HS-、S2-、F-、SO32-、HSO3-、PO43-、HPO42-、AlO2、SiO32-等都不能与H+大量共存。
2、氢氧根离子与弱碱的金属阳离子及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大量共存,如:NH4+、Fe3+、Fe2+ 、Cu2+、Al3+、Zn2+、HCO3-、HS-、H2PO4-、HPO42-、HSO3-、SO32-等与OH-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难溶物质的两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a2+与CO32-,Ba2+与SO42-Cu2+与S2-,Pb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4、离子间能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MnO4-与SO32-、S2-;MnO4-、H+与Cl-;NO3-、H+与Fe2+;ClO-与S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弱酸的酸根与弱碱的金属阳离子因发生双水解反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Fe3+与HCO-;AlO2-与Al3+,NH4+与Si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6、微粒间能发生络合的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Ag+与NH3等。
[练习]1、在某无色透明的PH=0的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NO3-、Al3+、Cl- +、AlO2-、K+、NO3-
C.MnO4-、K+、SO42-、Na+ +、SO42-、HCO3-、Na++ K+ S2O32- SO42- + Ca2+ Cl- HPO42-+ Na+ OH- AlO2- 2+ Fe 2+NO3- SO42-
3、在水电离出的[H+]=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K+ Fe2+ SO32- MnO4-+ Cl- NO3- SO42- + AlO2- Br- Cl-
D.Al3+ NH4+ Cl- SO42-
4、在PH值为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复原反响而不能大量共存的
离子组是
A.K+ Br- HCO3- NH4+2- Na+ Cl- NO3-2+ SO42- NH4+ NO3- 2 + NO3- Fe3+ Cl-
5、在以下离子组中因发生双水解反响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Cu2+ Na+ Cl- S2-2- Na+ Cl- HCO3- SO42- 2- Na+ Cl- Al3+ PO4- Na+ Cl- PO43-
2
离子大量共存的归纳
一、题干中没有附加条件的
这一类型的题目是最简单的,学生不必考虑题干的条件,只要抓住各选项中各离子之间能否会发生反响,如能发生反响,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1:以下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H+、SO42-、OH-
B. Na+、Ca2+、CO32-、NO3-
C. Na+、H+、CO32-、Cl-
D. Na+、Cu2+、Cl-、SO42-解析:A项中,因为H+、与OH-结合生成水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Ca2+与CO32-反响生成CaCO3沉淀,C项中,H+与CO32-反响生成气体与水,只有D项中的四种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响而共存,所以答案为D。
例2:以下各组中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Na+、CO32-、NO3-
B. Na+、Mg2+、CO32-、SO42-
C. Fe2+、H+、NO3-、Cl-
D. NH4+、Cu2+、NO3-、SO42-解析:A项中,任何两种离子之间均不会发生反响而能大量共存,B 项中,Mg2+与CO32-反响生成MgCO3沉淀,Mg2+与SO42-结合成微溶物,C项中的四种离子假设只从两种离子之间能否反响出发,外表能共存,而H+与NO3-合并可看作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Fe2+具有复原性,它们能发生氧化复原反响,故不能共存,任何两种离子之间均不会发生反响而能大量共存,D项中任何两种离子之间均不会发生反响而能大量共存,所以答案为B 、C。
可见,考虑离子是否大量共存时,不能只是考虑任何两种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响,也要考虑三种或以上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响。
二、题干中隐藏有附加条件的
解决这一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弄懂题干中的隐藏条件,解题时要逐个条件分别考虑,可用排除法作出符合题目的正确答案。
例3: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Fe2+、K+、Cl-、MnO4-
B. Na+、Cu2+、Cl-、SO42-
C. Ca2+、K+、NO3-、Cl-
D. H+、Ca2+、OH-、CO32-解析:题目中隐含了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条件,即有颜色的离子不能符合题意。
A中的MnO4-为紫色,Fe2+为浅绿色。
B中的Cu2+为蓝色,因而均不符合无色的条件。
而D中的H+与OH-结合为水,Ca2+与CO32-结合生成沉淀,H+与CO32-也会结合放出气体,因而不能共存。
故答
案是C
有些题目,文字说法外表不同,但实质却是一样的,如下面几题例子:例4: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Na+、CH3COO-、Cl-
B. Al3+、Mg2+、Cl-、SO42-
C. Ba2+、Na+、NO3-、CO32-
D. K+、Na+、Cl-、S2-例5: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呈红色,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Cu2+、Cl-、SO42-
B. NH4+、Na+、NO3-、SO42-
C. Ba2+、Ca2+、NO3-、Cl-
D. K+、Na+、I-、HCO3-
例6:以下离子在PH=l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Na+、K+、Cl- B. Ca2+、K+、Cl-、NO3-C.Fe2+、K+、Cl-、NO3- D. Al3+、AlO2-、K+、Cl-解析:以上三例中,例4是酸性、例5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时呈红色、例6是PH=l。
这三个条件看似不同,但实质均是指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因此,解题时一定要将H+加在各选项中进展分析,假设撇开此条件,容易出现错误的答案。
例4,A中的CH3COO-与H+结合为弱电解质,C中CO32-与H+反响放出气体且Ca2+与CO32-结合为沉淀,D中S2-与H+结合为气体,所以答案为B
例5,答案D中HCO3-与H+反响放出气体,因此答案为D。
例6,A中的F-与H+结合成HF为弱电解质,C中Fe2+、H+、NO3-三种离子会发生氧化复原反响,D中Al3+、AlO2-会发生双水解,且AlO2-与H+能反响,因此答案为B。
例7:以下各组中的离子,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K+、HCO3-、Cl- B. Ba2+、Na+、NO3-、Cl-C. NH4+、Na+、NO3-、Cl- D. K+、Cu2+、Cl-、SO42-
例8:在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呈红色的溶液中,以下各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Al3+、Cl- B. CO32-、Na+、NO3-、K+ C. Cl-、SO42- Mg2+、Fe3+ D. K+、Ba2+、Cl-、NO3-
例9:在PH=l3的溶液中,以下各离子组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H+、Ag+ B. K+、Fe2+、Cl-、SO42-C. K+、Ba2+、Cl-、NO3- D. Na+、AlO2-、K+、Cl-
解析:以上三例中,例7是强碱性,例8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呈红色,例9是PH=l3,这三个条件都是同一含义,均是指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暗含有大量的OH-离子。
因此在考虑问题的答案时,要把OH-加在各选项中进展分析思考。
所以:
例7中A的HCO3-与OH- 反响生成CO32-与水,C中NH4+与OH-
结合为NH3·H2O弱电解质,D中Cu2+与OH-结合成沉淀,所以答案为B。
例8 A中Al3+与OH-结合为沉淀C中Mg2+、Fe3+均与OH-结合成沉淀,故正确答案为B与D。
例9 ,A中的H+、与OH- 反响生成水,Ag+与OH-结合成白色沉淀,而此白色沉淀不稳定,易分解变为黑色沉淀B中Fe2+与OH-结合成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也不稳定,易被O2氧化成红褐色沉淀,所以答案C与D。
例10: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该溶液一定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Fe3+、SO42-、Cl-
B. CO32-、PO43-、Na+、K+
C. Na+、NO3-、Cl-、SO42-D.Na+、K+、Cl-、HSO3-解析:此题型在离子共存中是难度最大的题型之一,题中的条件: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很多学生都认为水电离出的C〔OH-〕就是溶液的C〔OH-〕,故而得出溶液的PH=l,是强酸性溶液,而无视C〔OH-〕只是由水电离而出,而不是就是溶液的总的C〔OH-〕。
因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发生极微弱的电离:H2O ≒ H+ + OH-,溶液的酸碱性都会影响水的电离,常温时水电离出的C〔H+〕= C〔OH-〕= 1×10-7 mol/L > 1×10-13 mol/L,所以水电离受到抑制,即此溶液有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
当溶液呈酸性时,B选项CO32-与H+不共存,D选项中的HSO3-与H+不共存,即A 与C选项可共存;当溶液呈碱性时,A选项中的NH4+与OH-结合为弱电解质,Fe3+与
OH-结合为红褐色沉淀而不共存,D选项中的HSO3-与OH-不共存,即B与C选项可共存。
所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D选项,可能共存的是A与B选项,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C选项,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与金属铝反响只能放出氢气,且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NO3-、CO32-、Na+
B Na+、Ba2+、Cl-、SO42-
C NO3-、K+、Cl-、Na+、OH-
D AlO2-、K+、OH-、Al3+
2..以下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HCO3-、CO32-、Br-
B SO32-、HSO3-、OH-、K+
C Fe3+、Cu2+、NO3-、SO32-
D H+、Na+、NO3-、I-
3.在pH=0与pH=14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u2+、Na+、Mg2+、NO3-
B K+、Cl-、I-、SO42-
C S2O32-、Na+、K+、AlO2-
D H2PO4-、NH4+、Ag+、NO3-
4.某饱与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Ag+、Ba2+、Al3+,同时测知此溶液中pH=3,那么该溶液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以是以下中的
A CO32-
B SO42-
C NO3-
D S2-
A. 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3+、Cl-、SO42-、HCO3-
C. pH>7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 pH=0的溶液中Na+、、K+、Fe2+、ClO-
6.以下各组离子既能与镁粉反响,又能大量共存,且其溶液为无色
溶液的是:
A. Ca 2+、Cl -、MnO 4-、Na +
B. K +、Cl -、SO 42-、NH 4+
C. AlO 2-、Na +、Al 3+、I -
D. H +、Cl-、Ba 2+、NO 3-
7. 以下各组中的离子或分子,能较大量共存同一溶液中的是:
A. Fe 2+、SO 42-、Cl 2、H 2S
B. S 2-、Br 2、Na +、I -
C. H +、SO 42-、Ba 2+、OH -
D. Fe 3+、Cl 2、Mg 2+、NO 3-
8.以下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K +、MnO 4–、Cl –、SO 42–
B Na +、AlO 2–、NO 3–、CO 32–
C Na +、H +、NO 3–、SO 42–
D Na +、Ag +、NO 3–、I –
9.以下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且参加过量NaOH 溶液或过量稀盐酸均能得到澄清溶液的是
A Fe 3+、CI -、Na +、SO 42-
B AI 3+、Na +、CO 32-、NO 3-
C Ag +、Na +、SO 42-、NO 3-
D AIO 2-、CO 32-、K +、Na +
10.以下各离子参加强酸或强碱后,都能使其离子浓度降低的是 3+ 2¯ 3
-2+ 11.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NO3-、Na+、S2-、Cl-
B .Na+、Cl-、SO42-、K+
C. Al3+、SO42-、Mg2+、NO3-
D. Cl-、Na+、A
lO2-、MnO4-
12.以下各组离子:〔1〕I-、ClO-、NO-3、H+〔2〕K+、NH+4、HCO-3、OH-
〔3〕SO2-3、SO2-4、Cl-、OH-〔4〕Fe3+、Cu2+、SO42-、Cl- 〔5〕H+、K+、AlO2-、HSO3-〔6〕Ca2+、Na+、SO42-、CO3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1〕与〔6〕B〔3〕与〔4〕C〔2〕与〔5〕D 〔1〕与〔4〕
13.在水电离出来的[H+]=10mol/L的溶液中,以下各组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
A. Ag+K+ Ba2+ I-
B. AlO2-S2—PO43—Na+
C. NH4+Fe3+Br—SO2—
D. Fe2+Cu2+Mg2+ NO3—
14.某pH=12的溶液中参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参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那么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为
A Ag+
B SO32-
C CO32-
D SiO32-
15.某人欲配制以下不同阴阳离子的四种溶液,其中能配成的是A.Na+,OH-,K+,HPO42-B.Ca2+,K+,NO3-,Cl—
C.Fe3+,Cl-,H+,I-D.Ca2+,HCO3-,Cl-,AlO2-
16.以下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复原反响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Na+、S2O32-、Cl-
B Fe3+、K+、SCN-、NO3-
C Fe3+、K+、Cl-、CO32-
D K+、Fe3+、MnO4-、
SO42-
17.由于发生氧化复原反响,而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4+、H+、NO3-、S2-
B Al3+、AlO2- Na + SO42-
C Fe3+ Fe2+ SO42- NO3-、
D Na+、OH-、SO42-、H2PO4-、2+、Fe3+、Mg2+与NH4+,其[H+]=10-2mol·L-1,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 SO42-
B. NO3--32+
19.向某溶液中参加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参加过量的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参加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A Ag+、Cu2+、Ba2+
B Ag+、Ba2+、Al3+
C Ag+、Al3+、Ca2+
D Al3+、Mg2+、K+ 20.某无色酸性溶液中含有HClO,那么此溶液中能够存在的一组离子是
+、NO3—、Cu2+、SO42——、SO42—、K+、Na+
—、Al3+、Ca2+、Cl——、Ba2+、MnO4—、K+
3
21.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参加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2+、NH4-、Cl-、NO3-
B pH值为11的溶液:S2-、SO32-、S2O32-、Na+
C 水电离出来的[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 所含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SiO32-、NO3-、Al3+
、FeCl3、Zn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反响,所得溶液中除SO42-、4
Cl-外,还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A Zn2+、Cu2+、Fe3+
B Zn2+、Fe2+、Cu2+、Fe3+
C Zn2+、Cu2+、Fe2+
D Zn2+、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