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专版)2018版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学案苏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版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版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
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

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a
a
a
a
目标
定位
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
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

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一分散系
1.分散系概念及分类
(1)概念
分散系是指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组成
分散系错误!
(3)分类
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分散系错误!
(4)除去NaCl溶液或Fe(OH)3胶体中的泥沙采用什么方法?
答案根据三种分散系中粒子的直径大小、结合滤纸的孔隙大小可知,溶液、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浊液不能透过,因此除去NaCl溶液或Fe(OH)3胶体中的泥沙时应用过滤的方法。

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胶体的性质
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无光路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叫作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应用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 mL 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加入Fe(OH)3胶体的烧杯中溶液变得澄清而透明。

归纳总结
分散系及胶体的理解
(1)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与分散系类别的关系:
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能透过滤纸。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而沉降,因此常作净水剂。

1.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 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B.胶体
C.悬浊液D.乳浊液
答案B
解析按照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悬浊液、乳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B正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胶体是一类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A项错误;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无法将二者分离,B项错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直径在1~100 nm之间,D项错误;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与胶体的简单、便捷的方法。

理解感悟胶体的概念是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这一角度给出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正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等特有性质的根本原因。

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便方法。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以氯化钠为例,分析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答案氯化钠晶体中的Na+和Cl-存在着静电作用,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氯化钠晶体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被破坏,从而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Na+和Cl-分别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乙醇、非金属氧化物等。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其过程常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电离方程式是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试写出下列各
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Cl、H2SO4
HCl===H++Cl-;H2SO4===2H++SO2-,4。

(2)NaOH、Ba(OH)2
NaOH===Na++OH-;Ba(OH)2===Ba2++2OH-。

(3)BaCl2、Na2CO3、Al2(SO4)3
BaCl2===Ba2++2Cl-;Na2CO3===2Na++CO错误!;Al2(SO4)3===2Al3++3SO错误!。

归纳总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
电解质非电解质
相同点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

本质区
别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
身能发生电离,常用电离方
程式表示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自
身不能发生电离
物质类
别①酸②碱③盐④活泼
金属氧化物⑤水
①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
③多数有机物
2
①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②质量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相等;
③电荷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的正负电荷数相加呈电中性。

[提醒](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自身能够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NH3、CO2、SO2、SO3等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能电离,NH3、CO2、SO2、SO3均属于非电解质,相对应的NH3·H2O、H2CO3、H2SO3、H2SO4属于电解质。

(3)绝大多数盐属于电解质。

某些难溶于水的盐如硫酸钡(BaSO4)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其
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但溶于水的那一部分完全电离,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因此它们是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是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导电。

3.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酒精B.蔗糖
C.硝酸钾D.铜丝
答案C
解析酒精、蔗糖是有机物,本身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A、B错误;硝酸钾是盐,属于电解质,C正确;铜丝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SO4===H2+,2+SO2-,4
B.NaHCO3===Na++H++CO错误!
C.Ba(OH)2===Ba2++2(OH)-
D.Na3PO4===3Na++PO错误!
答案D
解析A项中将H2SO4的电离写成了简单的分离,没有H错误!这样的离子,应该表示成H+;B项中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主要是Na+和HCO错误!,而不是H+和CO错误!;C项中不应该保留括号,应写成2OH-;D项中属于可溶性盐的电离,是正确的。

1.胶体错误!
2.电解质错误!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答案B
解析食盐和蔗糖都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植物油能够溶于汽油形成溶液,而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会形成悬浊液。

2.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
B.两者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均在1~100 nm之间
D.前者可用于杀菌,后者可用于净水
答案D
3.把下列四组物质分别溶于水,得到的四组水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种类完全相同的是()
①NH4Cl KNO3Na2SO4
②K2SO4NaNO3NH4Cl
③NH4NO3K2CO3(NH4)2SO4NaCl
④NaCl(NH4)2SO4K2SO4NaNO3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以上四组物质均为易溶性盐,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产生阴、阳离子,其中①②④组物质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电离产生相同的阳离子:NH+,4、Na+、K+,相同的阴离子:SO错误!、Cl-、
NO错误!,所以①②④组物质的水溶液含有的离子种类完全相同。

4.根据中学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虽然石墨有较好的导电性,但它属于非电解质
B.实验测定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实验测定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D.蔗糖(纯净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A项,石墨是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B项,NH3、CO2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二者与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H2CO3,NH3、CO2为非电解质;C项,HCl的水溶液、NaCl的水溶液能导电,HCl、NaCl为电解质。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B.金刚石不能导电,所以金刚石是非电解质
C.盐酸、稀硫酸都能导电,所以盐酸、稀硫酸都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E.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是电解质
F.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G.不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电解质)
H.MgCl2、H2SO4、NaOH都是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I.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分别是Na2CO3===2Na++CO2-3、NaHCO3===Na++H++CO错误! J.CaCO3、BaSO4均难溶于水,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A
解析金刚石是单质,盐酸和稀硫酸是混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SO3和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H2SO4和NH3·H2O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SO3和NH3都是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中的CH3COOH及其钠盐等属于电解质;H2SO4是共价化合物,是由分子组成的,在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导电;NaHCO3电离出Na+和HCO错误!,但HCO错误!不能完全电离;难溶盐如CaCO3、BaSO4等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6.现有下列物质:
A.淀粉溶液B.食盐水C.铜D.硝酸E.氢氧化钠固体F.泥水G.二氧化碳H.水I.硫酸钠固体J.硫酸氢钠
(1)请将它们的序号或所属类别填到下列横线上。

物质错误!
(2)所给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I、J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胶体 F C D E I、J 氧化物
(2)D、E、H、I、J G (3)Na2SO4===2Na++SO错误!
NaHSO4===Na++H++SO错误!
解析(1)淀粉溶液属于胶体,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氧化物。

(2)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课时作业
[经典基础题]
1.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A.有尘埃的空气B.溴水
C.淀粉溶液D.豆浆
答案B
解析A、C、D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答案C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性质特征为丁达尔效应(即用强光照射,在胶体中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故A、B均正确,C不正确;Fe(OH)3胶体中的粒子具有较大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
C.氢氧化铁胶体D.酒精溶液
答案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O3投入水中,溶液不导电,说明CaCO3是非电解质
B.SO3溶于水后溶液可以导电,故SO3属于电解质
C.一种物质如果不属于电解质,则一定属于非电解质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说明除了酸、碱、盐外,Al2O3也属于电解质
答案D
解析CaCO3属于盐,是电解质;SO3为非电解质;物质也可以是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Ⅰ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Ⅱ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MgCl2是非电解质
B.MgCl2溶液是电解质
C.MgCl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MgCl2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
答案C
解析MgCl2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MgCl2固体在溶液中电离生成能够自由移动的Mg2+和Cl-,MgCl2溶液导电;MgCl2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D错。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HCl不导电,熔融态的HCl可以导电
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仅①④ B.仅①④⑤
C.仅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在上述条件下自身能导电的化合物,而不是溶于水反应后再导电的物质,另外,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与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无关,紧扣条件,便可得到正确结论.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KOH B.HCl
C.CO2 D.NaNO3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酸、碱、盐是电解质,A、B、D正确;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 自身不能电离,C错误.
8.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A.0。

6 mol·L-1的硫酸B.0。

1 mol·L-1的盐酸
C.熔融的NaCl D.硝酸钾晶体
答案D
解析0。

6 mol·L-1的硫酸中离子浓度大于0.1 mol·L-1的盐酸,故其导电能力大;熔融的NaCl可以导电,但硝酸钾晶体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Cl溶液电离生成Na+和Cl-
B.NaCl是电解质,但NaCl晶体并不能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答案D
解析B项, NaCl虽是电解质,但其晶体中没有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正确;C项,液态氯化氢由分子构成不导电,溶于水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正确;D项,溶液的导电性主要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多少及离子所带电荷数多少有关,错误。

10.某100 mL溶液中含H2SO4 0.50 mol,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导电性增强的是( )
A.0.50 mol Ba(OH)2B.100 mL水
C.0.50 mol酒精D.0.50 mol Na2SO4
答案D
解析A项中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和沉淀: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导电性减弱;B项溶液的体积增大,c(H+)和c(SO错误!)都减小,溶液的导电性减弱;C 项酒精是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增大了溶液的体积,降低了H+、SO错误!的浓度,溶液导电性减弱;D项增加了离子的总浓度,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能力提升题]
11.(1)现有两试剂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瓶中分别盛有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别。

(写出2种物理方法,一种化学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在水溶液里电离时生成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

①写出(NH4)2Fe(SO4)2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4)2Fe(SO4)2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③该化合物中氮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答案(1)①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若从侧面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为氢氧化铁胶体,无此现象的为氯化钠溶液
②观察,呈红褐色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无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③分别取少量两试剂瓶中的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Cl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Fe(OH)3胶体
(2)①(NH4)2Fe(SO4)2===2NH错误!+Fe2++2SO错误!
②盐③1∶2
解析(1)可利用观察颜色,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加酸溶解Fe(OH)3,加AgNO3溶液沉淀NaCl 等方法来鉴别。

(2)在(NH4)2Fe(SO4)2中铵根离子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以判断铁显+2价,所以它在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H错误!、Fe2+两种阳离子和SO错误!一种酸根离子,属于盐类物质;其中氮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2×14)∶56=1∶2。

12.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
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答案Ⅰ.稀硫酸、空气Ⅱ.氯化氢Ⅲ.硫酸钡
Ⅳ。

氨气、二氧化碳Ⅴ。

铜、金属汞
解析10种物质中稀硫酸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可电离出H+、Cl-,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

BaSO4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H2CO3,故NH3和CO2是非电解质。

铜和金属汞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13.(1)判断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能否电离,并说明理由:
①液态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熔融状态下的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体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H4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不能HCl是酸,液态时不电离,只在水溶液中电离
②能能电离出Na+和Cl-
③不能KOH在固态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①Ca(OH)2===Ca2++2OH-
②K2SO4===2K++SO错误!
③NH4NO3===NH+,4+NO错误!
14.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

(1)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③蔗糖晶体④酒精⑤氯化钠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⑦稀盐酸⑧硫酸铜溶液
(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在(2)题图中,电解质溶液为Ca(OH)2溶液,向溶液中逐渐通入CO2。

则:
下列四个图中,______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

答案(1)⑤⑥⑦⑧(2)D (3)D
解析(1)氯化钠晶体、氢氧化钠晶体虽由离子构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

两者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实为水合离子),所以二者的水溶液能导电;蔗糖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也不导电。

(2)溶液能否导电,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导电性强弱则由离子浓度大小及所带电荷数多少等因素决定.D选项中,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继续滴加Ba(OH)2溶液,Ba(OH)2过量,溶液中Ba2+、OH-数目增多;石灰乳中Ca(OH)2溶解度小,加稀盐酸生成了可溶性的CaCl2,导电能力增强。

(3)由于通入CO2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一开始导电能力逐渐下降,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大,当CaCO3完全生成Ca(HCO3)2时,导电能力不再变化,所以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