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三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1黑眼睛的大红鱼教案设计鄂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眼睛的大红鱼
教学目标:
1、学会写9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向往,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感受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用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指挥去解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在海里什么动物最凶猛吗?对了,是大鲨鱼,它们专门欺负小鱼,可坏了。
但是有一群小鱼不怕它们,还把大鲨鱼吓跑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板书课题《黑眼睛的大红鱼》,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说课文大意。
质疑问难,交流体会,将问题归类,提炼出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有价值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这段告诉我们大海里有一群小雨,其中只有一条是黑色的,其余都是红色的。
)读一读。
2、自己读第二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看图认识虎头鲨.
3、失去了同伴的小黑,感到怎么样?(当鲨鱼吃掉了小黑的伙伴—小红鱼后,小黑在海中漫无目的的游着,形单影只的他感到孤寂,害怕.)你该怎么读这几段呢?
四、学习书写生字。
1、学生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根据字特点让学生独立识记:“涛,况,慌,掉”为左窄右宽,“逃”为半包围结构,“且"为独体字。
2、指导学生书写。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新课。
失去了同伴的小黑又孤寂,又害怕,又难过,它到了哪里呢?
1、学生自己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小黑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奇妙的生物。
在文中勾画出来。
(小黑游到了海底,看到了很多奇妙的生物。
他看见了像彩虹果冻一般的水母,看见了走起路来像怪物似的大龙虾,看见了像是被看不见的先牵着游的怪怪鱼,看见了长在岩石上像糖果一样漂亮的海草……读出自己对海底世界的向往和喜爱。
)
2、小黑又碰见了很多小红鱼,他想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小黑让小红鱼密密的挨在一起,游成一条大鱼,自己做这条大红鱼的眼睛。
)
他的办法有作用吗?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三、拓展训练。
小黑和他的朋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1、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后来的故事。
分小组交流。
2、由小组挑选,全班交流,学生评议,
3、教师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从这些小鱼身上,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
盘古开天地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
课题的引出比较简洁明快,通过一道连线题,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接着话锋一转,今天学其中一则,马上引出了课题,然后通过读题的训练,读词的指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读课文要有感情,读题和读词同样要有感觉.我想如果平时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
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在教师引读时对“巨响”一词的解读;“慢慢”“缓缓”的先理解后表达都进行了较为扎实的指导。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
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
”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
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
在教学第三节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这个以至于问他们:盘古他顶天立地站了这么久,脚痛了,脖子酸了,他快倒下了,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意境.导致整体情感基调失控.
2。
把教学预设的环节漏掉了。
课文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读文后我问:“雨露的后面有个省略号,你们知道它的秘密吗?"让学生由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里说一说,改一改,最后按序合成一段话。
学生说得还算生动,但说好后我原先有个环节,让学生把他们所写的内容加到省略号里去,问他们这个省略号能不能去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宇宙万物是写不完的,加进去后仍然不能省掉,但在教学时把这个环节忘掉了.
31《女娲补天》
一、游戏激趣,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个“填人名”的游戏。
来,看谁最厉害。
依次出示: 《____________救母》
《____________射日》
《____________开天》
《____________补天》
2、真能干!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这些都是?
生:这些都是神话故事.
师:是啊。
这四位是我们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外书中知道的。
(真是见多识广)
生:我是从电视中看到的。
(看来生活中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生:我是从电脑上看到的.(学习的渠道有很多)
生:我是从课本中知道的。
(机会向来属于有准备的人)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4 、看老师写课题:“娲"是个新字,女字旁写的窄一点,右边写的宽些,这样才会漂亮。
二、检查自学,感知大意:
1、来,一起读一读.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女娲是谁?
生: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生:女娲是怎么补天的?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好学好问。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书。
)
3、师: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塌下熄灭喷火挣扎
冶炼液体大盆轰隆隆
熊熊大火道道深沟
第一组:挣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读“zhēng”,它还有个读音“zhèng ",挣钱的挣。
第二组:“冶”不是“治”读“yě”。
跟老师读一读.轰隆隆是个拟声词,后面的两个“隆"应读轻声。
第三组:你能模仿这样的词语说几个吗?(同学们的词汇量真丰富.)
5、词语我们会读了,那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
师:指名五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生汇报
师:说得清楚明白,了不起。
三、抓住“找”“炼”,感悟女娲补天的辛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一)过渡:是啊,女娲为了救人类于水火中,冒着生命危险补天.那课文哪几段具体写女娲补天的过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
生:课文3—-4段,写女娲补天的过程.
2、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两段,看看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怎样的?
3、师:女娲是怎么补天的?你能用上这些提示简单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过程.
课件出示:女娲为了补天她先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最后
______________。
指名说
(二)过渡:是的,女娲为了补天,她必须先——
生:找五彩石。
师板书:找
1、那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请同学们拿起笔,到课文中细细地读一读,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课件: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2、请大家再细细品读这段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辛苦。
师板书:辛苦
3、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
(机动)
(1)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生:我是从“零零星星”这个词语中,看出她找石头很辛苦。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零零星星就是石头东一块西一块.
师:是啊,就好比天上的星星东一颗西一颗。
这些石块除了零零星星而且还是——
生:碎块。
师:你们见过破碎的石头吗?敢用手去摸吗?
生:见过,不敢摸,因为很锋利,手会割破。
师:可是女娲的手却要在这些破碎的石块中不停地翻找,这不就是用手去碰锋利无比的兵器吗?师用红笔描“戈"。
同学们,“戈"是古代一种锋利的兵器.试想一下,女娲的手在这些破碎的像兵器一样锋利的石块中不断的翻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能感到女娲肯定非常痛苦。
生:我能感到女娲非常的辛苦。
生:我好像看到女娲的手都流血了。
师:你能试着读出这样的感受吗?(我感觉到了女娲的一点点辛苦,谁能把女娲的辛苦读的更强烈一点呢?女娲找的好辛苦啊。
女娲的手都流血了。
女娲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
过渡:同学们,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
(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几天几夜"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她找了很长时间.几天几夜是说白天找夜里找.
生:找啊找啊,也表示找的时间长.
生:终于也表示找的时间长,找的辛苦。
师:是啊,女娲不分昼夜地找,找的多辛苦啊。
你能试着读出她的辛苦吗?
生读(她的眼睛都熬红了。
女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我仿佛看到女娲日夜不停地在找。
)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女娲的辛苦。
生齐读。
过渡:除了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你还读出了什么?
(答不出来,适当引导:找的这么辛苦,女娲是不是不坚持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坚持)
生:我还读出了女娲的坚持不懈。
师板书:坚持。
我是从“找啊找啊”和“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的.
师:你能把女娲的坚持读出来吗?
生读(多么会坚持的女娲啊!女娲一刻也没有休息。
为了人类,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女娲的坚持.
生齐读。
师:是啊,女娲不分昼夜地找,她还会到哪里去找呢?她还会经历哪些磨难呢?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
女娲找啊找啊,她找遍了_______________,她的脚 ____________,她的手
_______________。
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指名说。
小结:是啊,女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五彩石。
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感受女娲找石的辛苦和坚持不懈。
生齐读。
(三)过渡:同学们,找五彩石辛苦,炼(随机板书:炼。
)五彩石补天更不易。
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段,圈出表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1、交流课件出示: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2、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这个冶炼的“炼”字,(课件出示:炼。
)你发现了什么?
生:火字旁。
师::这个“火"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火?
生:神火
师:同学们,一块“钢铁”冶炼成液体,大概需要2000度的高温。
可以想象,能把石头炼成液体,这个神火的温度肯定-—
生:也很高。
师:让你们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呆一刻受的了吗?敢不敢呆?
生:受不了,不敢。
师:可是女娲却要在高温的神火旁呆上——
生:五天五夜。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女娲的皮肤都被烤焦了。
生:女娲痛苦地块要晕倒了。
生:女娲痛苦到了极限。
师:这么辛苦,他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是啊,虽然很辛苦,可女娲还是坚持炼了五天五夜把五彩石炼好了。
师:谁来读出女娲的辛苦和坚持不懈?
出示句子: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生读(女娲正在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女娲痛苦到了极限。
女娲痛苦的几乎说不出话来了.是啊,女娲是多么的辛苦,又是多么的坚持啊.)手指板书:辛苦、坚持。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女娲的辛苦和坚持。
生齐读
过渡: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女娲是怎么炼石补天的?
播放动画:
师: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女娲真辛苦啊!
生: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
生:女娲,你真伟大!
生: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
师随机板书::了不起……
小结:同学们,为了救人类于水火之中,为了人类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天补好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让我们带着对女娲的敬佩,再次走进课文,齐读三、四段,一起感受女娲的辛苦、坚持和了不起……
师接读: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手指五彩云霞)
四、结束:同学们,那又是什么力量使女娲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金色的草地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
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
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象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像大绿毯。
"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像绿宝石一样."那我就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
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
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
真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
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荷花》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dǎo bǎo zhàng pòliè
zīshìfǎng fúsuífēng
二、选择.
1。
加点的多音字的读音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挨.近
B.挨挨
..挤挤C。
挨.打
2。
“儿”的读音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画儿
B.花瓣儿
C.女儿
3.加点字的声调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A.莲蓬. B。
衣裳. C.好梦.
三、根据形声字的特点选字填空。
(填序号)
①姿②资①蹈②滔
()产波浪()天
()态手舞足( )
四、根据提示写词语。
形容蝴蝶在花丛中跳舞的姿态,可以用“AABC式”词语:____________。
这样形式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用同样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来。
2。
“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段用“冒”字来写荷花,好处是().
A.写出荷花开得多B。
写出荷花长势迅猛
4.把荷花的姿态和特点用线连起来。
全开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未开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
初开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二)课外阅读.
夹竹桃(节选)
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中有火。
我觉得十分有趣.
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如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花朵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想象。
我想象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想象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想象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晃动,这一幅画变成活画了。
1。
夹竹桃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________,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________.两盆花开在一起,宛如__________,或__________,十分有趣.
2。
“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对“袭"字的理解正确
..的是()(多选)
A。
体现了香气的浓烈。
B。
表现出花香扑鼻而来的感觉。
C。
生动地表现出浓烈的花香让人吓了一跳。
3.第______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影子引起“我”许多奇妙的想象.
4.读画“____"的句子,联系上文,说一说为什么“这一幅画变成活画了"。
()
A.因为夹竹桃是活的,所以叶影形成的画也是活的。
B.因为风吹动夹竹桃,叶影晃动,形成的画面动了起来,就像一幅活的画。
C.因为风吹得叶影晃动,让“我"看花了眼,感觉画好像活了一样。
七、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上菊花的不同姿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舞蹈饱胀破裂姿势仿佛随风
二、1.C 2.C 3。
C
三、②①②①
四、翩翩起舞扬扬得意津津有味
五、1.豆豆一进家门就去看小鸟. 2.(1)比喻荷叶大圆盘(2)荷叶上的水珠晶莹的珍珠
六、(一)1。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2.多3。
B 4。
略
(二)1。
火雪火上有雪雪中有火 2.AB 3。
二 4.B
七、还是小小的花骨朵儿开了一半已经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