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案《我真高兴》 (2)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教案《我真高兴》 (2)
中班健康教案《我真高兴》 (2)精选5篇(一)
主题:《我真高兴》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中班的儿童能够感受到快乐的情绪,并且了解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学习课文《我真高兴》
2. 学习词汇:快乐、高兴、健康
3. 听音乐,感受快乐的节奏
4. 进行身体活动,让儿童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教师放一首愉快的音乐,引导儿童跟着音乐摇摆、跳跃等动作,并询问儿童们是否感到快乐。

2. 展示课文: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等方式展示课文《我真高兴》,读给儿童们听,让儿童们感受快乐的情绪。

3. 讨论词汇:教师出示快乐、高兴、健康的图片,让儿童们表达出对这些词的理解。

帮助儿童们学习并掌握这些词汇。

4. 听音乐:教师再次放一首快乐的音乐,让儿童们跟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5. 进行身体活动:教师带领儿童们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赛跑、跳绳等,让儿童们感受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好处。

6. 总结:教师与儿童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儿童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运动和保持快乐的心情。

评估方法:
观察儿童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以及他们对快乐、高兴、健康等词汇的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器和适合儿童的快乐音乐。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课文和词汇。

3. 轻松愉快的身体活动器材,如跳绳、球等。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兴趣爱好,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中班健康教案《我真高兴》 (2)精选5篇(二)
主题:我长高了
目标:
1. 能够理解“长高”是身体发育的一种表现。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自己的身高变化来认识自己长高了。

3. 能够知道一些促进身体健康发育的方法。

准备材料:
1. 测量身高的工具(例如尺子或测量身高的仪器)。

2. 图片或绘本展示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

3. 一些健康食物的图片。

活动:
引入: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儿童的成长图片或绘本,并问他们自己的身高是否发生了变化。

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并思考。

探究活动:
1. 身高测量:老师示范如何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帮助幼儿们一起测量自己的身高。


师可以记录每个幼儿的身高变化并制作一个身高墙贴在教室墙上。

鼓励幼儿们跟踪自
己的身高变化并观察自己的成长。

2. 讨论:根据幼儿们测量的结果,讨论他们是否长高了。

引导幼儿们思考长高的原因
是什么,例如运动、健康饮食等。

提醒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运动和健康饮食,有
助于身体健康发育。

3.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健康食物的图片,让幼儿们认识到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
1. 活动连结:让幼儿们站成一排,按照身高长度从短到高排列,然后比较自己和其他
幼儿的身高。

2.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健康食物,并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告诉大家为什么这种食物有助于身体健康发育。

3. 主题游戏:根据幼儿的身高抓阄,分成不同小组。

每个小组选一名队员作为“身高
代表”,按照队员身高从短到高的顺序站成排,看哪个小组的“身高代表”站的最高。

结尾:
总结课堂内容,询问幼儿们对“长高”的理解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

提醒幼儿们要多
运动、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发育。

中班健康教案《我真高兴》 (2)精选5篇(三)
教案名称:我长高了
适用年龄:中班(3-4岁)
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班级室内外合适的空间。

2. 纸、铅笔、尺子等绘画工具。

3. 关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或图书。

教学流程:
课时一: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关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图片或图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问:“你们有长高过吗?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2. 活动(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高的测量和记录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a) 在教室一侧的墙上画一条垂直的线,代表身高标尺。

b) 教室中央放置一个大纸张,学生一个一个站在标尺前,教师用尺子测量学生的身高,并记录在纸上。

c) 学生用纸和铅笔绘制自己站立的简单轮廓,并在下方写下自己的名字。

d) 在纸上继续记录学生的身高,形成一个持续的生长记录。

3. 讨论与反思(10分钟):
学生就自己的身高变化及记录结果进行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中谁长高了?长高了
多少呢?”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身体变化的规律,并跟他们讨论可能影响身高增长的
因素,如健康饮食、锻炼等。

课时二:
1. 复习与导入(5分钟):
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活动(2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作绘画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5-6人。

b) 每组选出一位“模特”,其他组员负责站在标尺前测量模特的身高,并记录在纸上。

c) 所有组员共同绘制模特的身体轮廓,同时在纸上记录模特的名字和身高。

3. 展示与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绘画作品,并简要介绍模特的身高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合作的重要性,并给予肯定和赞赏。

4. 结束语和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并在家中推荐给父母一起
参与。

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长发育方面的变化,如牙齿、手脚等,并鼓励他们
继续探索和提问。

中班健康教案《我真高兴》 (2)精选5篇(四)
教案主题:指甲长长了
教案时间:中班
教案目标:
1. 通过讲解指甲的基本知识,引导幼儿了解指甲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修剪指甲。

3. 增强幼儿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和关注。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展示指甲的形状和颜色。

2. 视频资源: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关于指甲生长的有趣视频。

3. 绽开的人物画:画上一个幼儿的手,以便教师演示如何修剪指甲。

4. 修指甲的小剪刀。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教师展示一些指甲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指甲的形状和颜色,并简单介绍指甲是人体的一部分。

- 问幼儿们是否好奇为什么指甲要修剪,为什么长长了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2. 介绍(5分钟):
- 教师向幼儿们讲解指甲生长的过程,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源辅助讲解。

- 引导幼儿了解指甲是由角质组成,生长的速度因人而异。

3. 讨论(10分钟):
- 教师与幼儿们讨论为什么我们要修剪指甲,应该如何保持指甲的卫生。

- 善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如果你的指甲长得很长,会有什么困扰?”、“修剪指甲有助于保持我们的手干净吗?为什么?”等。

4. 演示(5分钟):
- 教师使用绽开的人物画,画上一个幼儿的手,并演示如何修剪指甲。

- 同时,引导幼儿们观察和模仿教师的动作,了解如何正确修剪指甲。

5. 实践(10分钟):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把小剪刀和一些软膏,让幼儿们互相帮助修剪指甲。

- 教师和助教在旁边辅导和监督,确保孩子们使用小剪刀时安全,不伤到自己或他人。

6. 总结(5分钟):
- 教师与幼儿们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修剪指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方法。

- 提醒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修剪指甲的时机,保持指甲的卫生。

- 鼓励幼儿们向家长传达今天学到的内容,并与家长一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延伸:
1. 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份关于指甲的绘本,让幼儿参与阅读,加深对指甲的认识。

2. 组织幼儿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指甲,比较长短、形状和颜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联合家长开展家庭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剪指甲,并讨论修剪指甲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中班健康教案《我真高兴》 (2)精选5篇(五)
班级:中班
主题:水的重要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和倾听理解水的重要性。

2. 了解水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3. 能够简单描述水的来源和用途。

教学准备:
1. 班级室内外场地。

2. 表示水的图片或图表。

3. 五彩纸、彩纸、水彩笔、胶水等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5分钟):
1. 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观察教室中的水源(水龙头、水杯等)。

2. 引导孩子们说出水的用途,如喝水、洗手、洗衣服等。

活动一:水对身体的好处(1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幅图表,上面有不同的身体部位(心脏、大脑、皮肤等)。

2. 教师一边指着图表上的部位,一边向孩子们介绍这些部位与水的关系。

例如,心脏需要水来运输营养,大脑需要水来保持清醒等。

3. 教师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例如喝水后精神焕发、喝水有助于消除口渴等。

活动二:水的来源和用途(20分钟)
1. 教师将班级外墙用五彩纸制作成一条流水的图案。

2. 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水的来源,如雨水、河水、井水等。

3. 教师引导孩子们说出水的用途,并将孩子们的回答记录在流水的图案上。

总结活动(5分钟):
1. 教师让孩子们再次观察班级中的水源,并强调水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孩子们每天多喝水,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延伸:
1. 自制迷你水循环实验:将一杯水放在阳光下,用透明塑料袋覆盖杯口,并在袋子中间放一块冰块。

观察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可以看到水蒸气经过冷冻袋子后变成水滴流回到杯子中,模拟了水的循环过程。

2. 制作水日记:鼓励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喝水的情况,并画出一些与水有关的图片。

可以使用水彩笔、彩纸等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