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轮单元测试:第十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A)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 .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
C .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瓶盖完全揭开
D .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温灭菌
【答案】D
【解析】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A正确;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
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可防止空气的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B正确;每次排气时,
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瓶盖完全揭开,防止发酵液污染,C正确;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菌种
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故不能高温灭菌,D错误。
2.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
D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它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理想材料
【答案】A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B错误;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C错误;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还含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利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具膜细胞器,D错误。
3•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挑选葡蜀]—T冲洗I―榨辻|—囚一|醋酸发酵卜一T果醋|
A .制作果酒时,应先去除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B .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30%的盐酸消毒
C . 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就能产生果醋
D .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
【答案】D
【解析】制作果酒时,应先清水冲洗掉污物,再去除枝梗,A错误;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
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消毒,B错误;A过程是酒精发酵,酒精发酵结束后,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外,还需通入氧气和加入醋酸菌,才能产生果醋,C错误;由流程图可知,导
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D正确。
4•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 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C.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
D .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
【答案】D
【解析】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A错误;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错误;加料酒可以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因为容易受到
污染,D正确。
5. 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
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B .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
C.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D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的含量过高,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过
低,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
【答案】D
【解析】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A正确;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B正确;腐乳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
能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C正确;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
6. 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泡菜必须要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不含亚硝酸盐
B .泡菜腌制的整个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C.通过与标准显色液比较玫瑰红色的深浅,可以大致估算亚
硝酸盐的含量
D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
25 mg/kg
【答案】C
【解析】制作泡菜必须要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低,A错误;泡菜腌制的整个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B错误;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需要与标准显色
液比较玫瑰红色的深浅来估算,C正确;我国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0mg/kg,D错误。
7. 下列关于泡菜腌制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泡菜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汁会缩短泡菜腌制时间
B.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菌种优势的保持
C. 腌制泡菜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D •可通过与标准溶液比较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答案】B
【解析】陈泡菜汁含有乳酸菌。
泡菜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汁,可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泡菜腌
制时间,A正确;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他菌种的生存,有利于乳酸菌菌种优势的保持,B错误;腌制泡菜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确保装置密封,保证坛内的厌氧环境,C正确;可通过与标准溶液比较估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D正确。
8下列关于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的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B .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 •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D •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答案】B
【解析】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A正确;由亚硝酸盐检测原理可知,显色是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B错误;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C正确;测定亚硝酸盐
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 正确。
9.消费者买肉时都喜欢粉嫩的鲜肉,色泽好,口感也不错。
这要归功于嫩肉粉”等肉制品添加剂。
不法商贩销售的嫩肉粉”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亚硝酸盐的毒性较小,可以放心食用
B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中毒
C.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D .亚硝酸盐能够把红细胞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答案】A
【解析】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
0.3〜0.5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故不能大量摄入亚硝酸盐,A错误; BC正确;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能够把红细胞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D正确。
10 .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
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桔(2N=18 )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取花蕾并消毒「取花粉粒,接种到培养基 A -愈伤组织接到培养基 B -丛芽转接到培养
基C M转接到培养基D .花粉植株
A •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B •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
D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A正确。
过程③表示的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
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C正确。
四季柑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8,它的花粉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9,因而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处于分裂
中期时染色体数为9, D错误。
11.在月季花药培养
中
: 脱分化培养基”、生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主要区别是() A
.
生芽培养基不含IAA
(细胞分裂素的一种)
B
.
脱分化培养基不
含
K
T
C
.
生根培养基不含IAA
D
生芽培养基不含
6-B
A(细胞分裂素的一种)
【答案】A
【解析】在月季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需加入植物激素(IAA和6-BA )以控制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所以脱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生芽培养基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及比例不同。
生芽培养基不含生长素,但含有细胞分裂素;脱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均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其中生长素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A正确。
A •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过程,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B •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C •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从中获取处于单核期的花粉,更容易获得花粉植株
D .图中“X 是指胚状体,经过染色体加倍后形成可育植株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答案】D
【解析】图中经过①过程将以高度分化的花粉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A 正确;由花粉离体培
养得到的是植株是单倍体植株,这也说明成熟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B 正确;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
蕾,从中获取处于单核期的花粉,更容易获得花粉植株, C 正确;图中“ X 是指胚状体,经过染色体
加倍后形成可育植株的基因型与亲本不相同,
D 错误。
13. 某物质能够在室温下彻底分解果胶,降低果汁黏度,裂解细胞壁,提高果汁的产出量。
下列对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由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来的
B •该物质在低温条件下会失活,恢复常温后依然处于失活状态
C .该物质可以分解纤维素
D •该物质可以被蛋白酶分解 【答案】D
【解析】果胶酶的本质为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A 错误;在低温条件下活性会降低,不会 失活,
B 错误;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
C 错误;该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在蛋白酶作用 下可能会被降解,
D 正确。
14.
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
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41® (t)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S0 果汁量
S1)
3.5 4+6 氐6
1Q9 12 3 1L7 10.1 5,
19 18 5* 6
A •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B •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 •该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果汁量,
PH 、过滤时间等为无关变量
【解析】根据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故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 到对应
温度后再混合,
A 正确;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
果汁时间均应相同,B 正确;该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果汁量, PH 、处理过滤时间等为无关
变量,C 正确;实验中的温度梯度跨度较大,要想确定最适温度,需要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分析数
据,应该在 45〜55C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D 错误。
15. 下列有关加酶洗衣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都是固定化酶
B •温度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C .与普通的洗衣粉相比,用加酶洗衣粉可以减少
P 对河流的污染
D •加酶洗衣粉中的纤维素酶不能直接去除污垢,但可以增强洗涤效果
【答案】A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固定化酶,不能反复使用,一般会随着洗衣水流走, A 错
误;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不同温度必将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B 正确;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相对
较多,含磷的污水排放到水体中,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污染水体,而加酶洗衣粉不仅可以有效 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正确;加酶洗衣粉中纤维素
酶的作用主要是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蓬松, 从而使得渗入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接触,
最终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D 正确。
16.
某小组为探究洗衣粉
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
3等份,进行3组实验。
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 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 2种污
渍,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4c 91 L
10 1 20
50
40
50
甲 |乙|冋]甲|乙'
車 7 內屮
L
\
f
1
rT 1
満陳■葫討血"mw 67 M 88 豊 51
3* 54
77 It
1争
6S g
u 67
7S 9S 63
km 1"
91 S2
此 75
* *
8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中的酶
B. 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D •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不适宜洗涤毛织品、蚕丝织品【答案】A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中的酶和水温,A错误;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中酶种类不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甲组去除血渍所学的时间相
D •应在55〜65 C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对较短,说明甲组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去除血渍和油渍的时间都相对较短说明乙组加了蛋白酶和脂
肪酶,C正确;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不适宜洗涤含蛋白质的毛织品、蚕丝织品,D正确。
17. 下列有关固定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定化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时可采用固定化酶
C. 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D. 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将酶依附着载体围绕反应物旋转的技术
【答案】B
【解析】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反应物是大分子
时可以采用固定化酶,B正确;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其
优点是酶被固定在一定装置内可重复利用,不足是无法同时解决一系列酶促反应,C、D错误。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作为消化酶使用,蛋白酶制剂以口服的方式给药
B. 固定化酶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D.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答案】D
【解析】作为消化酶使用,蛋白酶制剂外包一层糖衣,而胃液中没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蛋
白酶制剂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的,可以以口服的方式给药,A正确;固定化酶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
种酶,B正确;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C正确; 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反应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尿糖试纸不能反复使用,D错误。
19. 下列关于酶和固定
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 糖尿病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 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b杂菌
【答案】C
【解析】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
酶的分子结构,A正确;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蛋白酶制剂一般在最外面加上糖衣后通过口服方式给药,B正确;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C错误;固定
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S和表面的杂菌,防止凝胶珠硬度过大和杂菌污
染,D正确。
20. 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 DNA既溶于2 mol/L NaCI溶液也溶于蒸懈水
C. 如缺少鸡血,实验材料也可以用猪血代替
D. 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答案】C
【解析】酵母菌和菜花均含有DNA ,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A正确;DNA既溶于2 mol/L NaCI溶液也溶于蒸懈水,B正确;由于猪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而没有
DNA ,所以如缺少鸡血,实验材料不能用猪血代替,C错误;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D正确。
21 .以下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细胞洗涤是为了除去细胞膜表面的杂蛋白
B.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用滤纸过滤是为了去除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C. 凝胶装填入色谱柱时,可轻轻敲打柱体消除气泡
D .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
【答案】C
【解析】红细胞洗涤是为了除去细胞表面的血浆蛋白等杂蛋白,A错误;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用滤纸过滤是为了去除脂溶性物质,B错误;凝胶装填入色谱柱时,可轻轻敲打柱体消除气泡,C 正确;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不会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快,D错误。
22.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大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B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小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C.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等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D. 二者根本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大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A正确。
23. 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压榨之前,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
用石灰水浸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石灰水能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B. 石灰水是强碱,浸泡主要是为了中和柑橘皮中的酸性物质
C. 浸泡后的柑橘皮要用流水漂洗,避免与皮肤接触
D .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时间应在10 h以上
【答案】B
【解析】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使用石灰水浸泡的原理是石灰水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
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A正确;用石灰水浸泡柑橘皮主要是利用它的强碱性破坏
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而不是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B错误;石灰水有强碱性,所以应避免与皮肤接触,C正确;为提高出油率浸泡时间要达10小时以上,D正确。
24. 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在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
烘干效果越好
B. 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C. 在浓缩干燥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 将滤液用蒸懈装置进行蒸懈,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
是有机溶剂
【答案】B
【解析】对新鲜的胡萝卜进行烘干时,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A错误;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B正确;在浓缩干燥前,要进行过滤,滤去不溶物,C错误;用蒸懈装置进行蒸懈,蒸发出去的是有机溶剂,
留下浓缩的是胡萝卜素,D错误。
25. 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和丙酮虽然都是有机溶剂,但因其可与水混溶,所以不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
B. 在高温下延长蒸懈时间,有利于充分提取玫瑰精油
C. 对提取出的胡萝卜素进行纸层析鉴定时,可用最小号的滴管吸取少量的样品进行点样
D. 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中,用石灰水浸泡的目的是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
【答案】A
【解析】乙醇和丙酮虽然都是有机溶剂,但因其可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A正确;如果蒸懈温度太高,时间太短,会导致产品的品质比较差,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就需要严格控制蒸懈温度,适当延长蒸懈时间,B错误;对提取出的胡萝卜素进行纸层
析鉴定时,为保证色素经过纸层析后,色素点清晰,易于鉴别和区分,点样时圆点要尽量细小,所
以应选用最细注射器的针头,吸取少量的样品进行点样,C错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中,用石灰
水浸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 (10分)利用生物技术可以生产多种食品或药品,为人类造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酿制葡萄酒的时候一般要先通气,其目的是。
传统酿制果酒时,不需要对水果
原料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O
(2)利用葡萄果肉榨出葡萄汁中含有抗氧化剂例如黄酮,黄酮具有抗癌防衰老性能,有益于身
体健康。
但未经处理的果汁中因含有葡萄上的酵母菌会自然发酵,要保存葡萄汁,且不破坏其营养成分,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处理。
(3)酵母细胞带有负电荷,在pH3~5的条件下能够吸附在多空陶瓷、多空塑料等载体的表面,
制成_____________ 细胞,用于酒精和啤酒等的发酵,这种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o (4)杏果果酒中黄酮达20%,且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醇,如果从杏果肉中直接提取黄酮常采用
____________ 法,提取过程中振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o
【答案】(“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2分)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
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该环境而受抑制(2分)
(2)巴氏消毒法
(3)固定化可以连续发酵,节约了成木;排除了产物抑制和消耗,提高细胞成活率(2分)(4)萃取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解析】(1)为了增加酵母菌的数量,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故在酿制出葡萄酒的
开始时一般要先通气。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
因无法适应该环境而受抑制,故酿制果洒时,不需要对水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2)喝鲜榨葡萄汁有益于身体健康。
但未经处理的果汁中因含有葡萄上的酵母菌会自然发酵产生酒精,要保存葡萄汁,且不破坏其营养成分,需要使用巴氏消毒法处理杀死酵母菌等微生物。
(3)酵母细胞带有负电荷,在pH3~5的条件下能够吸附在多空陶瓷、多空塑料等载休的表面,制成固定化酵母细胞(吸附法),用于酒精和啤酒等的发酵,这种生产的优点是可以连续发酵,节约了成本;排除了产物抑制和消耗,提高细胞成活率。
(4)黄酮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杏果肉中的黄酮,萃取过程中振荡
的作用是使原料和溶剂(萃取剂)充分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