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用错的语词(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容易用错的语词(下)
主讲人:杨林成(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咬文嚼字》杂志社)
对象错位
1.香消玉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仅仅73秒时,麦卡利夫人与其他六名航天员一起香消玉殒。

(香消玉殒:婉称女性死亡。


2.青梅竹马﹡名震江南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三人青梅竹马,一同受学于六艺书院。

(“青梅竹马”出自唐代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青色的梅子;竹
马,儿童游戏时放在胯下当做马骑的竹竿。

后来用“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的情状,常与“两小无猜”连
用。


3.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工商机关查获的假冒伪劣农资价值竟达13亿元。

(价值:体现在商品里的必要劳动。

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
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4.姻缘﹡其作品《春明外史》和《啼笑姻缘》曾风行一时,脍炙人口。

﹡钱钟书与吴宓的文字姻缘。

(“因缘”泛指缘分,指人与人之间由命中注定的遇合的机会,
也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

而“姻缘”则
是指婚姻的缘分,是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性之间只能有因缘的可能性,异性之间既有因缘的可能性也有
姻缘的可能性。

二者不可等同视之。


5.未亡人﹡有人认为,林立衡是林彪的女儿,是林家唯一的未亡人,讲的话真实可靠。

(未亡人:旧时寡妇的自称。


6.巧夺天工﹡面对太湖的水色山光,游人们焉能不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惊叹呢!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7.弑﹡又生了一个女婴,她失望之极,亲手残忍地溺死了这个小生
命。

这种弑子恶行,令人发指。

(弑:古代用来指下杀上的行为,如臣杀君、子杀父等,是违
背人伦的。

含有谴责的意味。


8.豆蔻年华﹡1964年3月15日,正处豆蔻年华的邓爱馨与从柳州农校毕业已8年的曾吉恕等13名干部职工一起到柳城县寨隆乡建立
蚕种场。

八个月后,相中曾吉恕是个‘事业型’男子的邓爱馨
不顾众人‘反对’,毅然与地主家庭出身的曾吉恕在茅草房里
举行了简易的婚礼。

(何谓“豆蔻年华”?“豆蔻”,乃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花。

唐代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
头二月初。

”后常用“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女子。

上世纪
60年代,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子不能早于20周岁,
女子不能早于18周岁,邓爱馨既是合法结婚,就决不是“豆蔻
年华”。

可见,作者并未弄清豆蔻年华的年龄指代。


9.矍铄﹡‚少白头‛的他(指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时年44岁)头上又增添了几多白发,然而,他的精神更显矍铄,举止照样
沉稳而刚劲。

(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10.案犯﹡侦查员获悉,案犯何某已经逃窜至上海。

(案犯:作案的人。

“作案的人何某已经逃窜至上海。

”)
褒贬不当
11.出笼﹡据报道,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的改版计划将推迟出笼。

(出笼:贬义词。


12.弹冠相庆﹡申花队再次夺冠军,队员们兴奋不已,弹冠相庆。

﹡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
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弹冠相庆”最早见于《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意为王吉、贡
禹二人爱好、抱负相同,王吉做了官,必然要引荐贡禹去做官。

故用“弹冠相庆”来比喻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则由中性变成贬义的了,一般用
来形容坏人当道、小人得志。


13.倾巢出动﹡为了围捕‚二王‛,全市武警战士倾巢出动。

(倾巢出动:贬义词)
14.效尤﹡一个人要见贤思齐,奋起效尤。

﹡让股民回‚娘家‛实在是一个金点子,值得上市公司效尤。

(尤:过失。

罪过。

《玉篇·乙部》:“尤,过也。

”《诗·小雅·四
月》:“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
一表》:“非臣之尤,谁行其咎?”不是我的过错,谁承担这个
过错呢?效:摹仿,郊法。

效尤:明知有错误而仿效之,即模
仿别人做坏事。


敬谦颠倒
15.蓬荜生辉﹡您刚刚乔迁新居,家里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缩略。

蓬,指蓬草,是一种常见的
野草;荜,为荆条、竹木之类的统称。

蓬门荜户,指用蓬草、
竹木、荆条等材料编织或制作的屋子,本来是用以形容穷苦之
人极其简陋破旧的住房。

“蓬荜生辉”一词现在也说成“蓬荜
增辉”,意思是说别人的光临或别人的东西给自己的居室带来
光彩,使自己感到光荣。

其中,“蓬荜”是谦称自己的居室;
“生辉”含有对别人或别人东西的赞誉。

所以,“蓬荜生辉”
一词只能自用,不能他用。

他用的话,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
己的意思。

如别人送您一幅字画,您可以说:“先生的字(画)
真是使蓬荜生辉。

”反之,送者说:“送您一幅我的字(画),
让您蓬荜生辉。

”就有自炫字画、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

此外,
“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一语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
复累赘。

其实,句中只要删去“蓬荜”两字就可以了。


16.垂询﹡为了加强与读者的沟通,本报同人将现场垂询。

(垂询:敬辞。


近似致误
17.萃/粹﹡售书亭琳琅满目,一本本刊物争奇斗艳,其中有一本集中报道‚都市精萃‛,尤为夺人眼球。

(音同义混致误。

萃、粹读音均为cuì。

“萃”为草头,《说文》
的解释是:“萃,草貌。

”清代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
声》中更明确地指出:“草聚貌。

”故“萃”常用来表示聚集义,
如“荟萃”“集萃”。

“粹”以“米”为形符,本义指纯净的没
有杂质的大米,由此引申指精华,如“精粹”“国粹”,也可指
高纯度,如“粹白”“纯粹”。

草头“萃”有动词义,米旁“粹”
只能作名词或形容词,两者语法功能不同。


18.自己/自已﹡三年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

站在领奖台上,她兴奋得不能自己,泪水刷刷地流了下来。

(己、已二字,一个不封口,一个半封口,另外还有一个“巳”
字全封口,这三个字在字形上十分相近。

“己”即自身,在现
代汉语中,“自己”是一个常用词,“自已”却是一个文言结构,
如果对“已”字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自已”是很容易写成
“不能自己”的。

《广韵·止韵》:“已,止也。

”《三国志》说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到死才能停止。

“兴奋得
不能自已”,是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无法让激动的情绪平静
下来。

从语法角度来说,“不能”是无法修饰“自己”的。


19.鱼/渔﹡粗制滥造,哄抬市价,这种竭泽而鱼的做法,最后必然会让
自己受到惩罚。

(“鱼”为象形字,在甲骨文中便为游鱼的形状。

《说文》的
解释是:“鱼,水虫也。

鱼尾与燕尾相似。

”此义古今相同。

“渔”为会意字,从水从鱼,即捕鱼的意思。

鱼和渔的最大
区别是,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

成语“竭泽而渔”,即排
尽湖泊或池塘中的水捕鱼,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眼
光。

此处的“渔”是一种行为,理应用“渔”而不用“鱼”。


20.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东突恶行耸人听闻。

﹡乱收费,把学校办成学店,
关键时刻高考舞弊,耸人听闻。

(耸,惊动;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
人震惊。

骇,惊吓;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21.休止符/终止线﹡各项比赛顺利结束,上海特奥会终于画上了圆满的休
止符。

﹡1999年11月22日《新民晚报》刊有一则
国内新闻,说的是哈尔滨最后一家生产‚三寸金莲‛鞋的
工厂,在11月17日将‚金莲‛鞋楦送进了博物馆永久
保存,作为‚小脚女人‛这一中国社会特殊群体已经成为
历史的见证。

编辑给这则新闻拟的标题是:‚小脚悲歌画上
休止符‛。

(“休止符”是音乐术语,是乐谱中表示音乐停顿的符号。

根据停顿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
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休止符
等。

问题在于,休止符表示的是音乐进行过程中的短暂停
顿,即使如全休止符,至多也只是表示整个小节的停顿;
休止符之后,将是乐声又起,演奏或演唱继续进行。

休止
符是整个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画上的不是“休止符”而
是“终止线”。

终止线一细一粗,同样也是音乐术语,但它
表示的是整个作品的结束。


22.鼎立/鼎力﹡去年八月,承兄鼎立相助,让我渡过了人生中的一大难
关。

此恩此德,终生难忘。

(鼎为古代的一种烹饪器。

因鼎常见的形制为三足,故
三方并峙可称鼎立,《三国演义》便是说的“三国鼎立”
的故事。

鼎可供“煮牲”,容积巨大,是日用器具中的
“庞然大物”,故大力可称“鼎力”,大姓可称“鼎姓”。

“鼎力”是对人表示感谢的敬词,误为“鼎立”便无从
索解。


23.伏法/服法﹡《人民政协报》1995年8月12日有一篇关于‚模范监
狱‛的报道,其中句话说‚罪犯被培养成了认罪伏法、遵
守监规、文明礼貌的守法群体……‛还有一句是‚(他)
昔日为私利破坏农田设施而伏刑,如今承包养鹿场、苹果
园并且热心助教、修路……‛
(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


24.期间/其间﹡1952年,张爱玲移居香港,六十年代定居美国。

期间她
仍创作不辍。

(“期间”表示某段时间里面,在句子里不能单独充当状
语,它的前边必须添加修饰语,如“采访期间、暑假期间、
年会期间、旅美期间”等;添加一个代词,成为“这期间、
那期间”也行。

“其间”也可表示某段时间里面或者某个
时期,但用法与“期间”并不一样。

主要区别在于“其”
和“期”。

“其”用作代词,相当于“那、那个”;“其间”
就是“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

“期”指的是限定的时
间(如:按期交货)或约定的时日。

“其间”可以单独充当
表示时间的状语,“期间”则不能。


25.截止/截至﹡该片(指《阿甘正传》)于去年夏天一推出,立刻引起轰
动,截止今年4月底,票房收入已达到3.2亿多美元,高
居全美票房排行榜首。

(“截止”jiézhǐ和“截至”jiézhì都是动词,都有“到
××时间为止”的意思,用法不同。

“截止”是一个不及
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表时间的词语一般都出现在“截止”
的前面,如“到今年8月截止”,“已经在昨天截止”,“3
月15日截止”。

“截至”是一个及物动词,要带宾语。


时间的词语都用在“截至”的后面,如“截至今年8月”,
“截至昨天”,“截至3月15日”。

其次是表意也不全相
同。

“截止”表示“到××为止”,这个“止”有“终止”、
“结束”的意思。

“截止”也表示“到××为止”,可是这
个“止”却不一定是“终止”、“结束”,它可能只指事情
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事情已经终止或结束。


26.启示/启事﹡(淮海中路上有一家中国光大银行营业处,在它的宣传橱
窗里,张贴着几张宣传海报。

这张海报用了一个别出心裁
的标题)‚寻人启示——你是VIP吗?‛
(“启”是个多义字。

“启”的甲骨文形体像用手去开门,
它的本义是打开。

人开口笑时露出牙齿,叫“启齿”;求
人相助不好意思开口,叫“难以启齿”。

打开封装的东西
叫“启封”;写信在信封上收信人处署“某某同志启”,亦
即请某某同志拆封。

“启”由“打开”的意义引申,而有
开导、启发、让人得以领悟的意思。

双音词“启发”、“启
迪”均用此义。

开导蒙昧叫“启蒙”。

例如宋朱熹著的《易
学启蒙》,其书名就表明该书乃是示人学习易学产门径。

教导初学者也叫“启蒙”。

再引申之,“启”还有陈述、表
白的意思。

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府吏得闻之,堂上
启阿母”,此处“启”的意思就是告诉、表白。

旧式书信
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均表写信的人
向对方表白启告。

“启”的这个意义构成的双音词有“启
白”、“启告”、“启报”等。

在合成词“启事”和“启示”中,“启”所表意义并
不相同。

“启示”的“启”义为开导启发,“示”也表同
样的意义。

“示”本指把东西给人看。

“启示”的意思就
是给人启发,或指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启迪。

至于“启事”
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

“启事”即陈述某件事
情。

因此,为寻找失物、招聘职工或其他事情写个文告,
都应当称“启事”才对。


27.侧目/刮目﹡父亲多才多艺……对外国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偏爱,足以令
专业人士侧目。

﹡阳春三月,杭州西湖迎来越来越多的游
客,一位年逾花甲的杭州老人在西子湖畔展示‚真功夫‛,
引来行人侧目观看。

(配图中是一位老者扳腿练功,过路
行人侧过脸来看。


(“侧目”,字面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
形容畏惧而又愤怒,如“侧目而视”“世人为之侧目”。


28.失言/食言﹡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401路公交车上遗失一张洗衣机
提货单,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200元,决不
失言。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了一件趣事:孟武伯是鲁
国的大夫,这人有时说话言而无信,哀公对他印象不佳。

另一个长得很肥胖的大臣名叫郭重,很讨哀公喜欢。

出于
嫉妒,孟武伯痛恨郭重。

一天,孟武伯问哀公:“郭重为
何这样肥胖呢?”哀公意味深长地道:“他吞食自己的诺
言太多,怎么不肥胖呢?”其实这话是哀公有意讽刺孟武
伯的。

哪知,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说话不算数、只图占便
宜的行为讽刺为“食言而肥”。

“食言”即缩用此成语。

“食”
是吞没、不履行的意思。

四川人有句俗话叫“吐出来的口
水又舔回去”,也是这个意思。

再说“失言”。

《论语·卫
灵公》有解释:“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本意是不该
对某些人说某些话。

后来指无意中说了某些不该说的话。


29.泊/舶﹡就在离车站不远处,有一条小街,一个接一个摊子,摆
出来的全是泊来品。

(泊、舶,读音均为bó。

“舶”从舟,义为大船。

旧时
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多用大船从海上运来,故称“舶来品”。

“泊”从水,本义指浅水,因“浅水易停”,故“泊”有
停靠义,杜甫绝句中便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


来仅指停船,在某些方言中也指停车,现“泊车”的说法
已呈蔓延之势。

“泊”字的水旁,容易让人联想到海,联
想到海上运输,于是“舶来品”误为“泊来品”。


30.贬/砭﹡文坛浮躁成风,他曾写过一篇长文,对此作了尖锐的针贬。

(砭,音biān,指古人用来治病的石针。

明代有个叫张萱
的说过:“针本以石为之,名曰砭,后世乃易以金耳。

”古
籍中提及的“药石”,其中“石”就是指“砭”,而非金石
之“石”。

“针砭”可作名词,如“痛下针砭”;也可作动词,
如“针砭时弊”。

贬,音biǎn,从贝,本义指减少,引申指
给予低的评价,如贬低、贬抑、贬损。

而凡“针砭”皆有
批评义,也许正是这一意义上的联系,导致砭、贬不分。


31.驰/弛﹡来人不过五十多岁,但一脸的沧桑感,连眼角也明显松驰
下来。

(音同形似致误。

弛、驰读音均为chí,右半部又都作“也”,
一不留神便会混淆。

“弛”左边是“弓”,其本义自和“弓”
有关,《说文》的解释是:“弛,弓解也。

”意思是放松弓弦。

由此引申指放开、松懈、解除、延缓等义。

“驰”左边是“马”,
其本义自和“马”有关,《说文》的解释是:“驰,大驱也。


意思是拼命赶马。

由此引申指车马疾跑、快速传播等义。

认清形符是辨别弛、驰的一条捷径。


32.千斤/千金﹡人无信不立。

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与朋友
交当坚守一个信字。

(“一诺千金”的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楚人季布的故事。


人豪爽仗义,楚地流传的谚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
一诺。

”诺,承诺的意思。

后来用“一诺千金”,表示做人
的信用极高,凡答应别人的,一定能够兑现。

“千金”是相
对于“得黄金百”而言的。

这里强调的是价值,而不是指
重量,因此不能把“千金”写成“千斤”。


33.喧/暄﹡一天,英王乔治六世拜访萧伯纳,因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
不同,两人寒喧之后很快沉默无言。

(“寒暄”指一种礼貌行为,即见面时嘘寒问暖的意思。

暄、
喧二字,声符皆为“宣”,但形符不同。

“暄”字从日,字
义和热量有关,指温暖;“喧”字从口,字义和声音有关,
指喧闹。

“寒暄”是一正一反两个语素联合构成的词,和“动
静”“好歹”“出入”“咸淡”的构词方式一样。

“寒冷”的
寒和“喧闹”的喧,无法搭配。


34.弦/旋﹡绿树婆娑,琴声悠扬,整个岛上荡漾着优美的弦律,让人
如临仙境。

(音近义混致误。

弦,音xián,指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
线、铜丝或者钢丝;旋,音xuán,义为转动、盘绕。


谓“旋律”,其实就是通常说的曲调。

它是若干乐音在某一
特定的音乐构思中,通过时值长短的变化和音符高低的交
替而有组织地表现出来的。

这种乐音的组合,具有回旋反
复的特点,故名旋律。

“弦”只和弦乐器有关,除了弦乐器,
还有管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等,弦律是无法代替
旋律的。


35.蜇/蛰﹡这些人往往不露形迹,蜇伏一隅,其实却是胸怀绝技,
千万不能怠慢。

(“蜇”即海蜇,海里的一种生物。

形如张开的伞,下面有
许多触手,可以食用。

餐馆里往往把“海蜇”误为“海蛰”。

蛰,本义指动物冬眠,藏在一处不吃不动。

《说文》关于“蛰”
的解释便是“藏也”。

“蛰伏”是形容冬眠的一种状态,也
可引申指像冬眠一样巧妙隐身,尽力不引人注意。

《玉篇·虫
部》形容“蜇”是“形如覆笠,常浮随水”,可见“蜇”并
不具备“蛰伏”的特点,“蛰伏”是不能写作“蜇伏”的。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