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06年浙江省散文阅读6篇
杨柳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缘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
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
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
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 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
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
为的是昨日天气佳, 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象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株大杨柳树。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匐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
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
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
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
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
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下没-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
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
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
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散文》,略有改动)
16. 阅读全文之后,你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夜晚有着怎样的意境?(3分)
17. 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烙下”一词,能不能用“印下、留下、刻下”等词来代替?
请你说说理由。
(3分)
18. 第③、④自然段中,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摘录出其中的一处,并说说其写法上的妙处。
(5分)
摘录:
写法妙处:
19. 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文章第一句“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写一个句子。
(3分)
是
20. 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请你写出•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3分)
21. 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写道:“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分)
【参考答案】
16. 静谧、安宁
17. 不能。
“烙下”比喻月光给人深刻地留下印象,程度比“印下、留下、刻下”等来得深, 且形象生动。
18. 示例①:摘录: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且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者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写法
妙处: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它们在溪流上
跳动,在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同步轻移。
示例②:看月亮透过树荫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
写法妙处: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有声音的,它们时而丁丁当当,时而哗啦哗啦,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静谧、安宁的境界。
19. 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
20. 示例: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1. 人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白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嚣的城市里。
评分标准:第16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第17小题3分,大意对即可。
若回答“能”,则视回答情况给分。
第18小题5分。
摘录句子完整的给2分,写法妙处给3分。
如果只分析其中的一些动词的用法,给2分。
第19小题3分,句式要相对工整,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0小题3分,能写出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即可。
第21小题5分。
能写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2006年浙江丽水考试题)
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
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
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
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
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选自《缘缘堂随笔》)
7. 第两段中加点的两个“如此”分别指代什么?(2分)
8. 从文中摘录你喜欢的一句话并进行赏析,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4分)
9. 结尾段中说“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分)
10. 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写了其他花木的特点,请说说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1. 将下面这首诗与选文比较,你喜欢谁笔下的杨柳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4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参考答案】
7. (1)与某物结缘完全是偶然的(2)要与某物结缘,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
8. 例:例句: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象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 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柳叶初发、柳
枝飘荡的美丽景象。
9. 因为它当春抽条,特殊的“下垂”姿态,显示了它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特点,和欲春天的精神。
10. 衬托杨柳的美丽。
11. 例:(1)我喜欢丰子恺笔下的杨柳形象,因为作者笔下的杨柳美丽、谦逊,不忘根本。
(2)我喜欢曾巩笔下的杨柳形象,因为诗人准确地刻画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2006年浙江金华中考试题)
生命是一只铅笔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
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
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一一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
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
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乂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
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
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2)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一一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8、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 (3分)
9、第⑴段与⑵一⑹段在结构上属于关系(2分)
10、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
(4分)▲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入第⑸段的空格处o(2分)A沉稳B洒脱
12、阅读⑸一⑺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
(2分)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 要做一支查,要做-支
13. 有人说“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4 分)
【参考答案】
8. 生命是一支铅笔
9. 总分
10. 第(2)段:生命与铅笔都会磨损、衰减、越用越短。
第⑷段:当生命与铅笔“书写”发生错误时,可以改正,重新“书写”。
11. (1)B(2)A
12. 例1:生命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读,读出精彩,读出内涵
例2:生命是一本书,即使成不了名著,但也不能粗制滥造,随便应付。
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2006年浙江温州中考试题)
古井
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
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
井台呈方形,条石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募。
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
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葬,苔葬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
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
苔薛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 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
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
两个井口总是氤氤着若有若无的轻烟。
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
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捅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
高地的古井井台上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
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
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
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
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
有一年夏天大旱, 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
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点。
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
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
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
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葬?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能映照人的头脸?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在石盆里戏水的稚童?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占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己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注]:氤氤(yinyu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
请从下列例子中选择两例进行具体赏析(6分)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
苔辟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乂完整地重现。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
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几乎枯竭。
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不枯竭)
(3分。
写对三个及以上3分,两个2分,一个1分)
2. ⑴用倒映天空,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脸由模糊而清晰,写出井水的清澈和灵动。
⑵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出古井的阴凉。
⑶用“吊” “擎” “退"“倾”等动作和水泻呈弧线,描绘妇女汲水洗涤的优美姿态。
写出了古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6分。
各3分。
能对描写及其艺术效果作出具体分析。
有欠缺酌扣)
3. 毁林改地,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遭遇自然灾害,过度用水
(3分。
前者2分,后者1分。
)
4. 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表达对占井的深切怀念(第 1 一7问);表达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忧虑(第8问);引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索(第9问)。
(2006年浙江杭州中考试题)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罗富,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
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
到一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
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
头。
”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
“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
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一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
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
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
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
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
♦• •
四。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
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
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
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
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眼睛!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一一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⑦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
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
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
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
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
仰望大瀑布, 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占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
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选自《围成杂文》,文章有改动)
7、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
(4 分)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留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2)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稍社嚓四。
9、阅读文章③④段,分别指出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是什么。
请摘录文中词语回答。
(2分)
10、文中第⑦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11、文中第⑧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口,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 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
请从中选择一个(除示例之物外),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o (5分)
【示例】
事物:一朵小花
描写:那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朵,坚持守望在峭壁上,任凭风吹雨打,忍受月夜的孤独,不肯离去。
感悟:这为春天最后守望的花朵,是用艳丽展示坚持拼搏的崇高。
【参考答案】
7、仰望能使人发现崇高,追寻崇高。
(4分,答“发现崇高”“追寻崇高”各给2分。
答“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给1分;答“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给1分;答“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给1分;答“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给1分,其他表述意思符合也可酌情给分)
8、(1)沉迷于对眼前利益的追逐。
(2)富于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世界。
(4分,每小题2分,
(1)小题答“安于现状,缺乏对崇高的追求"也给2分,(2)小题答“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给1分,意思符合即可)
9、饱满和圆润、壮丽和博大肃穆、崇高庄严(2分,每点1分)
10、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们才能体会到个人的荣辱得失异常渺小,无足轻重。
(3分,体
现与自然对比之意给1分,体现个人渺小之意给2分,意思符合即可)
11、略(5分,举出事物给1分,描写合理给2分,写出相应感悟给2分)
(2006年浙江宁波中考试题)
大地的“女儿"
广丰
①少年时代的我,特别向往大海,酷爱大海的汹涌波涛。
看到那惊涛拍岸,白浪滔天,不禁觉得自己就是那展翅奋飞、搏击风浪、凌空翱翔的海燕,耳边于是就响起高尔基的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②青年时代的我,不由喜欢起大江大河来。
长江6000多公里,从青藏高原格拉丹东雪峰姜古迪如冰川的滴滴融水,聚流成滚滚波涛,擦过怒江峡谷,横断山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经巴蜀、跨荆楚、穿吴越,汇入太平洋。
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又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坦荡,更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豪放。
而黄河从青海巴彦喀拉山东麓起源,穿越星罗根布的高原湖泊,百转千I可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