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聂伯河畔的悲哀——解读乌克兰东部“坦克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聂伯河畔的悲哀——解读乌克兰东部“坦克战”
作者:徐志伟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3期
徐志伟
第聂伯河——乌克兰的母亲河
第聂伯河(俄文ⅡHenp),全长2 200千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长度仅次于伏尔加河和
多瑙河。

第聂伯河长度的一半流经乌克兰境内,流域两岸富庶肥沃,风景秀丽,堪称是“乌克
兰的母亲河”。

然而,第聂伯河从来不曾平静。

乌克兰的大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曾于150多
年前,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第聂伯河》,后谱写成歌曲,成为最著名的乌克兰民歌《第聂伯河》。

歌中唱道:“第聂伯河汹涌澎湃,狂风怒吼,落叶纷飞,高高的秽树弯到地上,第聂
伯河上波涛翻腾……”曲调低沉有力,极富感染力。

苏联国内战争期间,这首歌还被重新填词,改编成军旅歌曲而广为流传。

顺便说一句,当代最有名的舍甫琴科,当属乌克兰大牌球星安德烈,舍甫琴科。

此人外号“核弹头”,曾效力于意大利AC米兰,当过“欧洲足球先生”,名声大噪,红得发紫。

不过,从历史的长河看,自然是诗人舍甫琴科的长久知名度要远胜于球星舍
甫琴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第聂伯河流域先后发生了基辅战役、第聂伯河会战、第聂伯河右
岸乌克兰战役等著名的大战役,永彪战争史册。

苏联解体后,第聂伯河两岸也并不平静。

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苏维埃红色帝国中的
“大哥”和“二哥”不再“兄弟阋于墙”,而是矛盾公开激化。

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出逃,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波罗申科上台,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之争,乌克兰东部战事,
这一年多来,在乌克兰境内发生了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

这其中,最引入关注的,当属发生于
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东部战事。

而我们最关心的,便是乌克兰东部战事中的“坦克战”。

事件回放
首先要申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坦克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坦克对坦克”的战斗,
而只是有坦克参加的战斗。

所以,在这里对“坦克战”一词加上一个引号。

乌克兰也算得上是一个“坦克大国”,不仅能研制和生产坦克,拥有哈尔科夫坦克厂这样
的大型军工企业,而且,乌克兰军队装备的坦克数量也相当可观,还有大量的坦克外贸出口。

据外电报道,乌克兰军队装备和储备的主战坦克有2 000多辆,包括:T-62主战坦克、T-80U
主战坦克等。

人们之所以关注乌克兰的“坦克战”,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不久前外刊的一篇报道
谈起。

一个月前,著名军事评论家平可夫,在提前出版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12月号上,发
表了一篇题为《从东乌克兰战争看俄坦克的缺陷》的文章。

文章的全文不长,但却引起了轰动,现摘列出其中的主要几段,供读者参考。

“9月,东乌克兰战争基本结束,坦克工业生产大国、号称储备了2 000辆T-62、T-80U
坦克的乌克兰,竟然无法彻底打败东乌克兰独立运动。

当然,后期俄罗斯以‘志愿者’方式介
入了战争,战场上出现了T-7283坦克的足迹”。

“即使如此,正面作战力量依然是独立运动。

纵观整个战争的各个影像、图片,倍感惊讶
的是大量被击毁的T-64BM、T-72B、T-64BV坦克,甚至出现了被击毁的T-7283坦克。

共同的特点是多数炮塔被掀翻,有些炮塔甚至完好无损,却尸首分家”。

文章还列举了在伊拉克正规军和“伊斯兰国”军队的战争中,伊拉克正规军的MIAIM坦克
被打得稀里哗啦,战损和被遗弃的不少,但却没有炮塔被掀翻的事例。

通过对比,平可夫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坦克具有防护能力弱的结构性特点”。

现根
据手头所掌握的零星资料,对这一事件做一个粗略的分析。

坦克多毁于反坦克导弹
从已经掌握的事实看,乌克兰政府军的坦克大多数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

根据报道,乌
克兰东部独立运动的军队也好,“伊斯兰国”民兵组织也好,都拥有大量的俄制反坦克导弹。

从电视画面上看,他们使用的是俄制“短号”反坦克导弹,以及俄制“混血儿”反坦克导弹等。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种反坦克导弹的大致性能吧!
“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俄罗斯研制的轻型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由著名的俄罗斯图拉设计局
研制,1994年10月首次亮相,研制代号为AT-14,用于取代有线制导的第二代AT-5“竞赛”
反坦克导弹。

“短号”反坦克导弹虽然属于反坦克武器,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但实际上却是“战场多
面手”,能完成更广泛的作战任务,除了打击装甲目标外,还可以攻击各类掩体和混凝土工事
等目标。

其弹径为152毫米,采用鸭式布局,前面有两片可以折叠的鸭式舵,后部有4片折叠
式稳定翼。

采用“即见即射”的发射模式和激光驾束制导方式。

其动力装置由一台起飞发动机
和一台续航发动机组成,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40米/秒,最小射程为100米,最大射程为
5 500米,夜间最大射程为3 500米。

它的最大特点是,配置了两种不同的战斗部,即9M133 -
1反坦克战斗部和9M133F-1多用途战斗部,用来对付不同的作战目标。

多用途战斗部的原理,
有点像西方国家主战坦克上的多用途弹,其聚能装药的药型罩的锥角角度较大罢了。

采用反坦
克战斗部时,具有串联战斗部,在击穿并引爆反坦克装甲后,还可以穿破l 200毫米厚的均质
钢装甲。

采用多用途战斗部时,可以穿破3.0~3.5米厚的混凝土防御工事。

考虑到俄制T系列主战坦克的主装甲多数不具备1200毫米的防护能力,所以说,“短号”反坦克导弹能击穿大部分T系列主战坦克的主装甲,就不足为奇了。

便携式的9P163M-1“短号”反坦克导弹,由发
射筒、三脚架、制导和瞄准装置、触发装置等组成,只要两名步兵便可以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乌克兰东部战事的实际情况是,乌东独立运动战士多为隐蔽地攻击乌克兰政府军的坦克,
且多从侧面和后面攻击坦克的相对薄弱部位,这样,反坦克导弹的破甲战斗部的后效较大,极
易引起燃油箱爆燃和弹药被诱爆。

战场照片所展示的坦克炮塔被掀翻的惨象,几乎百分之百地
是“二次杀伤效应”造成的弹药诱爆的后果。

因为单单一枚反坦克导弹的战斗部绝没有能掀翻
坦克炮塔那样大的能量。

这只能说明第一代和第二代T系列坦克的灭火抑爆系统还不够完善。

当代先进的主战坦克上的灭火抑爆系统,可以在0.1N 0.2秒(即100毫秒一200毫秒)的瞬间,扑灭即将燃起的火焰,燃油箱爆燃、炮弹被诱爆的惨剧将不会发生。

至于“混血儿”反坦克导弹,其威力和射程均不及“短号”反坦克导弹。

即使是改进型的“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也只有1500米,最大破甲厚度为900毫米均质钢装甲。

但是,以这样的威力,从侧面和后部攻击乌克兰政府军的主战坦克也绰绰有余。

城市中的坦克战
《汉和防务评论》的文章称,东乌克兰战争中,是俄式坦克同室操戈的典型,损失惨重。

从乌克兰政府军的主战坦克的命运看,结论之一是:在非国家之间的战斗中,主战坦克在城市战、郊区战中的生存力不佳。

这一点,在格鲁吉亚战争和车臣战争中也得到体现。

军事观察家尤其注意到,即使是改进型的T-7283和T-64BM主战坦克,其基本弱点都是相
同的,都出现了炮塔被掀翻的重大损坏。

这反映出俄式坦克不设炮塔弹药尾舱、灭火抑爆装置
性能低下的弊端(T-90S大改坦克除外)。

那么,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呢?
原来,乌克兰政府军和乌东部独立运动的地方武装之间的战争,既不是国家间的战争,也
不是正规军和散兵游勇或恐怖分子之间的战事。

乌东部地方武装有很大的特殊性,其成员中很
大一部分原来就是军人,甚至是原来的政府军军人,即使算不上训练有素,但至少不能算是散
兵游勇,有一定的战斗力,甚至还拥有一部分重型武器。

在乌克兰政府军未动手之前,乌东部
地方武装占领了乌东部三州(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的一些要害部门,如政
府大厦、电视台、金融机购、机场以及交通要道等,并设置了路障。

乌克兰政府军动用坦克和
装甲车来清除路障和进攻乌东地方武装占领的要害部门,有其合理的一面。

问题在于,用坦克
等直接攻打隐蔽在建筑物中的乌东地方武装战土,很有点“有劲使不上”的感觉,反倒利于对
方从隐蔽的地方攻击坦克的侧面或后部。

这种不对称的战争,对坦克一方极为不利。

,当然,
被击毁的坦克中,也有一部分为乌东地方武装动用的坦克。

可以认为,拿现装备的主战坦克来直接投入城市作战或反恐战争,并不合适。

做得最好的,恐怕要算是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战坦克了。

“梅卡瓦”坦克,算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正面防
护力最强的主战坦克,号称是“把75%的重量都用于防护上的坦克”;“梅卡瓦”的主炮俯
仰角为-8.5一+20度,在各国主战坦克中算是俯仰角范围最大者,便于棱线射击和射击建筑物
高处的目标;“梅卡瓦”坦克的坦克炮炮弹基数达到了68发,必要时可增加到92发,在各
国主战坦克中也算得上是No.1!便于独立作战;辅助武器强大,有3挺7.62毫米机枪,一挺12.7毫米重机枪,更绝的是有一门60毫米迫击炮,这些武器用来对付步兵、反坦克武器小组
等绰绰有余,十分得心应手;“梅卡瓦”坦克的楔形炮塔装甲、蝶形炮塔附加装甲、车底部
的V型间隔装甲、激光报警装置等,进一步增强了整车的防护性。

可以认为,使主战坦克适应
城市作战的特点,必须要在上述方面得到加强,起码要超过“梅卡瓦”坦克才行。

这正是当前
各国坦克设计师们所致力解决的事。

而T-72系列主战坦克的各种改进型,在这些方面解决得并不到位。

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

从坦克炮的弹种配比来看,一般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或者
加上破甲弹)占到三分之二,而多用途弹(或榴弹)仅占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主战坦克主要
是和敌坦克作战的。

这一弹种配比用到城市作战中,就不太合适,应当加重多用途弹或榴弹的
比例。

至于坦克被掀翻炮塔的事,应当说,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在当今世界先进国家的新型主战
坦克上,都有相当完善的灭火抑爆系统,可以在一瞬间扑灭即将燃烧的火焰,这个问题已经基
本得到解决。

可以说,灭火抑爆装置是坦克上的一个合格的“消防队员”。

关于坦克灭火抑爆
装置的有关知识,请参阅本刊2012年第2期《力挽狂澜一瞬间》一文。

“坦克时代”真的落幕了吗?
国内各大网站和一些军事媒体在引用《汉和防务评论》的那篇文章时,几乎无例外地用上
了《坦克时代落幕?乌军大量坦克被民兵击毁》这一抓人眼球的标题。

那么,“坦克时代”真
的要落幕了吗?
从坦克发展的百年历史长河来看,坦克这种兵器最风光的时代有两个,一个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期,另一个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

前者是坦克称雄战场的时代,坦克当之
无愧地获得了“陆战之王”的美称;后者是原子战争阴影下的冷战时期,坦克成为核战争条件
下“生存力最强的武器”。

20世纪70年代以后,坦克进入主战坦克时代。

但是,就世界范围
而言,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坦克大战。

动用上千辆坦克的局部战争,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而且,这几次动用坦克的战争,往往是“一边倒”的战争,并不具有大规模坦克战的典型意义。

就拿二十多年前的海湾战争来说吧,交战双方动用的坦克达三四千辆,但是,还没等大规模交手,伊拉克军队就稀里哗啦地败下阵来。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伊军更加孱弱,以至于发生了
大白天美军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昼闯巴格达”的大胆军事行动。

近十多年来,再没有发生大规模动用坦克的战例。

不过,美军后来在伊拉克各地和阿富汗战场上,都动用了“艾布拉姆斯”坦克。

这反映出美军在这样的不对称战争中,也需要主战坦克这
样的重型装备,作为火力支撑点和强大的火力后盾。

毋庸讳言,主战坦克是为大规模战争准备的。

在当前的国际坏境下,各军事大国都不想打
大规模的地面战争,但是,没有一家想把主战坦克一类重型装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定规模的主战坦克数量,仍然是战略威慑力量之一。

在当前,如果打地面战争,还没有一种兵
器可以取代主战坦克。

从这个意义上讲,“坦克时代”、并没有过时。

不过,像二战时期那
样坦克主宰地面战斗的局面,恐怕也不大会出现。

今后的地面战争,将是诸兵种合同作战和陆
空一体化的、信息化的地面战争,主战坦克仍将是地面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兵器。

而反坦克
武器一类,如反坦克导弹等,说到底,只不过是防御性武器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