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西省吕梁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
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 余杭
B. 长安
C. 涿郡
D. 江都
2.春暖花开时节,如果沿着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杭,依
次经过的河段有()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A. 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 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 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 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4.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对如图中生产工具的描述为:“翻
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
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此生产工具的功能是()
A. 耕地
B. 灌溉
C. 播种
D.
纺织
5.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
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
A. 政治清明
B. 经济繁荣
C. 民族团结
D. 文教昌盛
6.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
B. 江南地区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8.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B. 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
C. 武将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D.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
‘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如图所示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④②
11.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早在宋代己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12.七年级(1)班同学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达成的共
识,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地域辽阔
③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④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A. 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④
13.宋代时,下列生活方式存在的有()
①挂年画,贴桃符,准备过元旦
②元宵节到今北京看花灯
③在四川使用“交子”购买生活用品
④在瓦肆勾栏中看杂剧表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4.“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这里的“他”是()
A. 岳飞
B. 辛弃疾
C. 文天祥
D. 戚继光
15.“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
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有()
①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②张择端创作了《清明上河图》
③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④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70.0分)
16.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
---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
列举一例唐朝“贵主和亲”的事例。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贵主和亲”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
根据地图写出A、B分别代表哪两个政权?这两个政权之间发生的一次重大战役的地点是哪里?这两个政权的分界线是什么?
材料三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
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70多年的军事征伐,终于统一了中国,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你从材料中可以的得出什么结论?元统一全国后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民族?
17.随着汉朝以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到唐宋时期我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丝绸之路”中A、B两处分别是哪里?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材料二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内容
朝代
项目
汉朝唐朝两宋
路线从今天的广东
出发,可达东南
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
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
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
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南下,可达东南亚和
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
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
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在徐闻县南七
里(今广东省徐
闻县)置左右侯
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使后,
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
易。
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
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还制定市舶
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
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18.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贫寒家族的子弟落第,全家族都会气馁;贵族子弟落第,他家的荣华富贵就止于他这代了)。
---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二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
材料三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四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封建变成郡县”是什么意思?“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反映出元朝实行什么制度?材料中的那句话说明了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请你写出中国古代的三项重大发明?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项发明,谈谈它对世界发展有何贡献?
材料四中的三段文字分别属于文学上的什么形式?其中③出自哪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19.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
四海。
王老师以“梦回大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
成以下探究活动。
任务一【评价历史人物---感受帝国政治文明】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能覆舟”体现了图一帝王怎样的治国理念?为了“避免覆舟”,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图二为中国一代女皇,请问她是谁?历史上对她的统治有何评价?
任务二【观察文物图片---感受帝国经济繁荣】图三、图四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图三文物的描述,请问这是对唐代经济哪一行业的描述?再写出唐代这一行业繁荣的表现两例。
请结合图四图片和文字判断这是唐朝哪一座城市?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座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
任务三【阅读历史资料---感受帝国社会开放】
材料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
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构成“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渡》
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
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两个事例。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图五反映的史实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例相似的史实。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重新统一了南北,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的近3个世纪长期分裂。
故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长安。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知道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重新统一了中国。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沿着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分别是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春暖花开时节,如果沿着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杭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答案】C
【解析】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魏征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所以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善于纳谏。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诗中描述的生产工具是用于灌溉的工具,即唐朝的出现的可以利用水利自动运行的筒车。
故选:B。
本题以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对如图中生产工具的描述为切入点,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描述了唐朝时期渝州商业发展、人民生活繁荣的状况,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D
【解析】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四条都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五代是唐朝灭亡后,北宋建立前,黄河流域定都开封的五个中原王朝,史学界认为它们是唐后宋前的正统王朝。
故选:C。
本题以“五代十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注意掌握五代十国所在的地区。
8.【答案】C
【解析】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表现。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表述不正确,如澶渊之战,北宋取得了胜利,但还是缔结了澶渊之盟。
故选:A。
本题以《全球通史》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10.【答案】D
【解析】907年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和南方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此时,北方出现了契丹(辽)政权,之后北宋取代后周政权,并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与辽和西夏并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
①③④②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演变过程。
注意准确识记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演变过程。
11.【答案】C
【解析】题目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说明宋代的商品经济活跃、繁荣。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故选:C。
本题以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12.【答案】D
【解析】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农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3.【答案】C
【解析】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
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
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肆、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元宵节到今河南开封、浙江杭州看花灯。
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时的生活方式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宋代时的生活方式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解析】题干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表现了文天祥敢于奉献,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
故选:C。
本题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依托,考查文天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5.【答案】B
【解析】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③属于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宋朝“发展、创新和文
化繁盛”表现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1)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友好往来的基础。
(2)由图中“兴庆、西夏”可知,图中A代表的金,B代表的是南宋。
南宋初年,南宋将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取得大捷,收复大片失地。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规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3)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由“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
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70多年的军事征伐,终于统一了中国,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时,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原地区,他们与汉、蒙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答案为:
(1)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友好往来的基础。
(2)A金,B南宋;郾城;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3)忽必烈;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回族。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为切入点,考查文成公主入藏、金与南宋对峙、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本题以文成公主入藏、金与南宋对峙、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小题1】(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图中A处是长安,B 处是河西走廊。
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
(2)选做①,“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是: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
原因是: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已经有较大的发展,船体的隔舱、指南针等对航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发明已经出现;经济重心的南移;唐宋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选做②,“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汉代专设官员管理“海上丝绸之路”,唐朝设市舶司,两宋设市舶司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其作用是有利于中外文明交流;促进唐、两宋的经济繁荣。
故答案为:
(1)A:长安;B:河西走廊。
张骞。
(2)①表现: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
原因: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繁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或②措施:汉代高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两宋设市舶司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作用:有利于中外文明交流;促进唐、两宋经济繁荣。
)
【小题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贫寒家族的子弟落第,全家族都会气馁;贵族子弟落第,他家的荣华富贵就止于他这代了)”可知,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科举制度。
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材料二中的“封建变成郡县”是指秦朝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材料中的“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说明了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可知,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古代的三项重大发明分别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火药武器的制造为推翻旧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火药可以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材料四中的三段文字分别属于文学上的诗、词、曲;其中③出自《窦娥冤》,作者是元朝著名戏剧家关汉卿。
故答案为:
(1)科举制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2)秦朝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行省制度;“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3)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火药武器的制造为推翻旧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火药可以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诗、词、曲;《窦娥冤》;关汉卿。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光耀千古的唐诗、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宋词和元曲,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光耀千古的唐诗、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宋词和元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小题1】(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图一帝王唐太宗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了避免“覆舟”,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重视科举;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等措施。
(2)图二是武则天,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图三文物的描述,这是对唐代经济陶瓷业的描述;唐代陶瓷业繁荣的表现有邢窑的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闻名中外。
(4)结合图四图片和文字判断这是唐朝都城长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5)根据材料“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构成‘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可知,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是实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