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探究
作者:王琦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7年第35期
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趋势与背景之下,传统纸质书籍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逐步实现向高科技互联网终端的改变,计算机以及手机的使用可实现对上述现象的直观体现。
这对图书馆相关从业人员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与挑战,首先是必须对其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进行提升,然后在对信息化管理建设进行不断加强的基础上促使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实现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 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档案。
在对图书资料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人们可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利用实现对图书资料档案资源的获取。
传统资料查阅中存在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打破,也就是说人们在查阅资料时不在需要特意的跑到图书馆或者档案局,上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得到信息化管理的支撑,在此种趋势之下只要有互联网的存在就可以实现对所需资料的及时获取,人们的效率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保护图书档案资料原件方面信息化管理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人们在对有价值的图书档案资料进行查询时也需要得到互联网的辅助。
使用过多也是导致图书档案资料出现损坏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档案图书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损坏以及丢失情况普遍存在于传统的图书档案资料借阅过程中,规避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对图书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不断的加强。
上述条件得以满足后信息化管理对图书资料档案保护所起到的价值与作用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图书资料档案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支撑,登记整理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工作任务量较为繁重,这不仅是导致工作人员失误概率加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给工作质量的保证带来负面影响。
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上述现象的改善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工作人员在是针对档案进行登记与查询工作时仅仅依靠计算机即可完成,这可作为一项重要手段促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有效减少,同时也可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对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
3. 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积极倡导,图书资料档案对人们素质修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引导与辅助作用,同时也作为一个重要途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现进行指导。
图书资料档案实现与信息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是促使人民群众实现随时随地查询资料的唯一途径。
同时在应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较为庞大的图书资源可实现有效的分类工作,社会民众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是是促使社会民众对自身素质修养进行提升的重要手段,进而促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二、加强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措施
1. 加强图书资料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培训。
人力资源在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中始终作为基础与核心存在,对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意识的加强与培训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基础与前提。
熟悉与掌握
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对其服务社会有积极意义。
这对信息化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与必
要性进行充分体现,注意上述培训必须定期进行,员工在这一过程中可实现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从本质上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能。
2.打造互联网资源平台,整合线下图书资料档案资源。
当前,我国的各类图书馆、档案局数量众多,但由于它们彼此间是独立的个体,各图书馆、档案局之间的联系十分少,这样一来不仅会致使它们之间不能实现图书资料档案资源的共享,
同时也会导致图书资源的重复采购,造成公共财政的浪费。
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打造互联网资源平台,各图
书馆、档案局将自己的资源共享到此平台中,从而实现线下图书资料档案资源整合到线上的平台。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广大民众足不出户查阅到完善的资料,同时也能避免图书资源的重复
购买,进而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
因此,图书资料档案未来的方向是信息化管理。
积极的转变传统的图书资料档案管理方式,不仅能够盘活我国庞大的图书资料档案,使得它们能够被有效的使用,同时也可以让广大群众
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3.提高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程度。
当前我国有部分的图书馆、档案局已经开始着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但是受到技术的限制,他们只是进行图书资料档案的扫描、上传、登记等简单
层次的工作,如此的做法不能发挥出图书资源的最大的效应。
因此,在图书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提高信息化的程度,通过计算机技术、动
画制作技术等众多技术,将图书资源进行内容、形式的加工,制作成图文结合的互联网资料,
从而促使图书资料档案资源变得生动新颖,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积
极的贡献。
4.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我国图书馆界的共同追求,也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我国图书馆主要分为
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儿童图书馆等,呈现一个割裂的局面。
加之不同的图书馆之间进行独立管理,不相往来,使得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重复采购,导
致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图书馆的资源无法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不仅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也不利于读者的查阅与使用。
所以,为了更好的对图书资料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图书馆间应
综合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图书馆间的联系与信息交换,科学的进行图书资源的传递,实现图书
资源的共享。
三、结语
图书资料档案是人们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介质,实现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图
书资源的有效共享,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群众提供便利,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信息科
技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应加强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料档案信息服务,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让档案信息的作用发挥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