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指导学生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要点
六、力与机械
6.1 力(F)
1力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1力的发生不一定接触,如重力,磁力等
2•力离不开物体而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1•有力作用可能发生两种作用效果,而发生了作用效果肯定受到力的作用
2. 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改变: 方
向与速度大小变化
3、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注:1•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4、力的单位:牛顿(牛)(N )
注:纪念牛顿,1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常用来解释问题)
注:1例:互推,拍打桌子,碰撞,走路,游泳,踢球
2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两个物体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6.2测量与作图
1、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拉力成正比(胡克定理)
3、弹簧测力计使用:测量前要校零,明确量程与分度值,弹簧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4、力的示意图:一段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三要素的方法(有大小的要标明大小)
注:1.表示物体受一个力时,线段起点可标在实际作用点上,受多个力时要标在重心上
2•要表示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如压力,不能将起点标在重心上,而标在实际位置上6.3重力
1、重力产生:因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例:没有重力,会
怎么样?)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指向地球心应用:重垂线,
常检查物体是否垂直,或水平
3、重力大小(物重):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探究)测量原理:二力平
衡
公式:G=mg g=9.8N/kg 或g=10N/kg
注:1.地球不同纬度地方,g略有不同,则G也不同
2. 月球g月=1/6 g地,则G月=1/6 G地(m不变)
4、重心:重力作用点
规则均匀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如球体在球心,尺在中间
物体不倒:从重心引出重垂线,如果通过支点或在物体底部支承
面内,不会倒下
增大物体稳定:增大底部面积,降低重心 6.4滑动摩擦力
1、三种摩擦:
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相同压力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静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
2、滑动摩擦力:在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注:1.作用点:发生在物体表面;
2.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当摩擦力为动力时, 方
向相同)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如何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猜想:用大小不同的力在桌上推动手,摩
擦力不一样,猜想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
设计思路:1)保持压力不变,研究摩擦力与表面粗糙程度
的关系;2)保持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
系
方案:1 )让同一木块先在光滑木板表面,弹簧测力计拉着做匀速
直线运动,记下示数,再在粗焙表面拉,记下示数。
2)让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示数,再
放上砝码后,在同一木板上拉,记下示数。
摩擦力(F摩)测量: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摩=F拉(用到
的方法:等效法;用到的原理:二力平衡)
4、应用:
1)有益摩擦:走路,骑车,握笔,夹菜等
有害摩擦:机器转轴
2)增大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表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例:自行车刹车装置,车胎上做花纹等
减小摩擦:例:安装滚动轴承,给摩擦表面加润滑油等
6.5杠杆
1、概念: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
2、五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
阻力臂
(L2)
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用线即表示力的直线)
力臂作图注意:一定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力臂,辅
助线作虚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距离作为力臂最
长。
3、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条件:F1L1=F2L2
4、杠杆平衡条件探究:
使用物理方法:简化
实验时让物体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注: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前,应先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让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杠杆哪边高平衡螺母往哪边移),当开始研
究时,平衡螺母不能再移动
2. 杠杆会往力与力臂乘积大的一边转动
5、杠杆分类:
条件距离例
省力杠杆L i > L2 费距离铁皮剪刀,撬棒,起
子,铡刀,手动抽水机
费力杠杆L i > L2 省距离缝纫机踏脚板,钓鱼
杆,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L i = L2 天平,定滑轮
6.6滑轮
1、滑轮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根据轮轴位置是否移动)
2、定滑轮的作用:不省力(F=G),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1
3、动滑轮的作用:省力一半(F= — G),但不改变拉力的方向
2
费2倍距离(s=2h)
4、理论分析: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等
于阻力臂2倍杠杆
5、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1
F= G n为吊动滑轮绳子股数
n
1
F= (G+G动)(动滑轮重不能忽略)
n
S = n h (费距离n倍)
注:1•探究F与G关系时,拉力(自由端)应拉着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使用滑轮组,也可在水平方向拉物体,且F= 1/n F摩3•滑轮组画绕线时,绳子一端在滑轮钩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线要画直
6、轮轴是不等臂杠杆
七、运动与力
7.1运动与静止
1、机械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选作参照的物体运动: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静止;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不变,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运动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与方便,如研究地面物体运动情况,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物体作参照物
4、运动的多样性:除机械运动外,还有电磁运动,社会运动,
分子运动,生命运动等
7.2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相同路
程比时间(裁判)2、速度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3、公式:v =—
t
注: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不会随s、t改变而改变
2. 此公式适用求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4、单位:m/s (基本单位)km/h 1m/s = 3.6 km/h
物理意义:10 m/s表示1s通过的路程为10m
5、机械运动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路线)
直线运动分类:(速度)
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在任何相等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彳女口:自动扶梯上乘客,在光滑桌面上
滚动的小球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在相等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女口:百米跑的运动员,进站的火车,
自由下落的物体
7.3物体不受力运动
1、物体不受力运动探究:
1)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为了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有相同
的速度(控制变量
法)
2 )三个粗糙程度不同表面(毛巾,纸板,玻璃),还可以研
究滑动摩擦力有关因素实验
3)本实验主要方法:理想实验(实验加推理),先研究摩擦
力变小运动情况,再推理。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注:1.原来运动物体,在外力消失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
止物体,在外力消失时保持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3、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一切物体,任何情况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一种属性
2)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一惯性现象及解释:汽车突然启动,人后倒(人由于惯性,
f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惯性应用:投篮球,扔标枪,跳远助跑,套紧锄头
..惯性防止:保持车距,系安全带,减速行驶,安装安全枕头
7.4物体受力运动
1、二力平衡: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
速直线运动,则这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特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注: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方法:控制变量法
2. 物体受力平衡可分为水平,竖直方向分别平衡
3.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差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上
3、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会改变
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加速运动
'■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减速运动
.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4、力与运动关系:
力运动
不受力.C ;-- ~ 静止状态
平衡力. 匀速直线运动
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八、压强
8.1压强(固体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注:1•一切物体表面受到压力时,都会发生形变
2•在水平面上,F=G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根据桌子陷入沙中深浅程度判断作用效果的大小(方法:
转换法)
2)方案:1•把桌子正放在沙中,观察陷入沙中深度,再把
砖块放在桌子上,观察陷入沙中深度。
(受力面积
不变,研究与压力的关系)
2•把桌子倒放在沙中,观察陷入沙中深度。
(压力不变,研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 )结论: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公式:P=-(P与F成正比,与S成反比)S
2
5、单位:Pa (帕)(N/m )纪念帕斯卡
物理意义:60Pa表示1m2的面积上受到压力为60N 6、增大压强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例:用力砍柴,铁钉头部做得很尖减小压强:例把汽车从坑中拖出来要先取下东西,大卡车车轮很多,在冰上救人铺上木板更安全
8.2
期中题型分析:
作图题:力示意图,力臂,滑轮组绕线
重要知识:力概念,摩擦应用,杠杆分类,参照物,惯性,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压强应用(可能反复出现在题中)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滑动摩擦力有关因素,杠杆平衡条件,滑轮组力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压力作用效果
1 1 计算题:G=mg , F[L1=F2L
2 , F=— G《F=—(G+G 动)》n
n
u s 「F
s=nh , v= , P=—
t S 八、压强
8.1压强(固体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注:1•一切物体表面受到压力时,都会发生形变
2•在水平面上,F=G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根据桌子陷入沙中深浅程度判断作用效果的大小
(方法:转换法)
2)方案:1•把桌子正放在沙中,观察陷入沙中深度,
再把砖块放在桌子上,观察陷入沙中深度。
(受力面积不变,研究与压力的关系)
2•把桌子倒放在沙中,观察陷入沙中深度。
(压
力不变,研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结论: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公式:P=- (P与F成正比,与S成反比)
S
2
5、单位:Pa (帕)(N/m )纪念帕斯卡
物理意义:60Pa表示1m2的面积上受到压力为60N &增
大压强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例:用力砍柴,铁钉头部做得很尖
减小压强:例把汽车从坑中拖出来要先取下东西,大卡
车车轮很多,在冰上救人铺上木板更安全
&2液体压强
1、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有压强,且与深度有关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与侧壁产生压强(由于受到重力
和流动性)
2)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仪器,要。
根据U形管两
管中水面的高度差可以反映橡皮膜受到水
的压强大小。
3)液体内部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
且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液体内
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
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计算:P= p 液gh
P只与p液、h有关,与容器形状、底面积无关
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
2)特点:若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例:茶壶,过路涵洞,锅炉水位器,船闸等
8.3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大气中存在的压强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现象及解释:例倒过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吸盘能
够紧粘在光滑的玻璃上,人能用吸管吸饮料,抽水机
能把水抽上来。
(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2、大气压的测量
1)估测:注射器下吊钩码,P=F/S
2)托里拆利实验:760mg高汞柱
3)1atm(1 个标准大气压)=1.013X 105 Pa
3、应用:
1)大气压与咼度有关:在2km内,每升咼10m, 大气压减少111Pa
2)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例: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米饭不容易煮熟;
使用高压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能节约时间3)气压与体积有关:一定质量气体,体积越小,气压越大
例:用打气筒打气
九、浮力
9.1浮力
1、浮力: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
F 浮=
G -F‘
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F浮=F向上—F向下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
1)方案设计:物体浸入水不同深度;物体浸没水不同深度;物体在清水与盐水中。
(控制变量法)
2)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即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跟浸入深度无关。
9.2浮力大小
1、浮力大小探究(验证F=G排)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公式:F=G排=m排g= p液g v排
适用于液体和气体;当物体浸没时v=v排9.3物体浮沉条件
1、物体浮沉条件:
上浮
下沉
漂浮或悬浮
2、应用: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方法控制浮沉
探测气球:升空是因为球内充有密度比空
气小的氢气,下降时可放掉部分氢气,体积减小,浮力减小。
浮筒打捞沉船:改变自身重力。
9.4升力
1、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流体:能
够流动的物体。
如水、空气
例:往上飘起来的纸片,不会掉下来的乒乓球
2、升力产生:由于机翼上下气流速度不同形成的压强差产生
的
(浮力是由于液体内部不同深度的压强差产生的)
十、从粒子到宇宙10.1认识分子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原子)
组成的
猜想是经验素材与科学理论之间的桥梁,是一种研究方法
2、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阿伏加
德罗)
各种物体(无论什么物态,大小,轻重,是否有生
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4、分子大小:多数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0.1 nm)分
子小,质量小,一般显微镜无法看到(只有电子显微镜才
可)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分子在不停地做规则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是分子运动外在表现。
2、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越剧烈。
3、分子间有空隙。
例:不同物质混在一起,体积会减少。
4、分子间有相互力。
例:会拉紧的棉线,能吊起东西的
铅柱(引力),难压缩的注射器的活塞(斥力)。
5、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力。
6、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大,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作用力较大,有一定体积,但没一定
形状
气体分子距离大,作用小,没有固定体积和形状10.3原子
1、分子可分
多数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如水,二氧化碳部分分子
是由单个原子组成,如铁,铜
2、真空管放电实验:发现阴极射线,汤姆孙确定是来处
原子内部,带负电微粒(电子)
电子比分子,原子小;电子发现说明原子可分。
3、原子结构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方法。
是在事实基础上,
经过想像、类比等认证提出的。
厂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均匀分j 布
带正电的粒子和电子
根
据
p p液关系也可判别物体是否浮沉
p<p液上浮
p
>
p液下沉
p =p液悬浮
F浮> G
F浮< G
F浮=G
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带正电的核,体积小而质量大,带负电的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多数粒子穿过金箔,表明原子内部是空的)电子云分布:电子并
没有固定轨道
5、原子核结构:
质子:具有单位正电荷量的氢原子核。
也是其它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中子:原子核中一种不带电,质量与质子差不多的粒子(查得威克)
6、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
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多数原子直径:10-10m;质子和中子可分:夸克
10.4飞出地球
1. 古人的宇宙观
2. 托勒玫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能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禁锢人们思想
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最基本的方法,天文学家法宝:数学和观察
3. 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能算出各行星到太阳距离,思想得到解放
4. 飞出地球: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引力。
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就是万有引力的结果。
引力大小跟两物体质量和物体距离有关
三宇宙速度:1)7.9 km/s , 2)11.2 km/s , 3)16.7 km/s
10.5宇宙深处
1. 太阳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银河系:3000多亿颗恒星,尺度大约为1051.y.
3. 宇宙:恒星可达1022个,现在观测范围3X 101O1.y.
4. 黑洞:密度极大天体,引力能吸引附近所有物体,包括光。
期中后题型分析:
重要知识:压强应用,液体压强及连通器应用,大气压现
象解释,浮力现象解释,浮沉条件应用,流
速与压强应用,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托里拆利实验,浮力与液体密度、排
开液体体积关系,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
计算题:P=F , P=pgh , F浮=p液gv排(浸没时v=v 排)S F=G漂浮或悬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