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诗歌四首
积累与运用——字词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碣.石(jié)澹.
澹(dàn)B.竦.
峙(sǒng)幸甚至哉.(zāi)C.子规啼.
(tí)一帆悬.(xuán)D.枯藤.(téng)瘦.
马(sòu)
积累与运用——文学常识
2.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其诗以见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唐朝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合称“李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这首诗作者是王湾,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
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
》。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
积累与运用——诗句默写
3.古诗文填空。
(1),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风正一帆悬。
(4)《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
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借大雁捎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
是:,。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明月寄托愁思的句子
是:,。
(7)《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8)[2023台州改编]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的词语把握情感。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①”(《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望”流露出“征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愁”道出了李白对友人的同情与担忧。
(9)面是同学们研学时所说的诗句,请你补充完整。
看到东钱湖,同学们不禁说出许多与水有关的诗句:“①,
风正一帆悬。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
”……在欢声笑语
中,同学们开启了研学之旅。
积累与运用——语言应用
4.小文想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插图画上一个月亮,你觉得该画残月还是圆月呢?
诗歌鉴赏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下列选项中对古诗《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A.本诗寓情于沧海之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情怀。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澹澹”写出大海水波动荡的状态,“竦、峙”突出山岛高耸峭拔的特点。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一写山岛草木繁茂,一写秋风强劲、波涛汹涌,共同表现了大海的生机与力量。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该句通过神奇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汉的壮阔气势。
6.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观沧海》是诗人北征乌桓途中写的。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7.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
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8.《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
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展开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是如何表现“时序交替”这一自然理趣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沅溪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②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③。
【注释】①沅溪:今湖南元江。
②弦歌:指音乐和歌声。
③不曾空:不曾缺失。
11.【乙】诗中“谪”一字与【甲】诗标题中的“”二字照应。
12.诗人常借“明月”意象来诉情。
请根据【乙】诗画线句内容,仿照下面【甲】诗示例,对月诉情。
【甲】诗示例:月亮啊,我满心忧愁,请把我对王兄的思念带到他的身边吧!
13.请从内容和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甲】诗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A B C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闻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①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迁客:指
遭贬迁的官员。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①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②鸣。
【注释】①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
根株断开,遇风飞旋。
②班马:离群的马。
我选诗,因为:
阅读下面两首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4.【甲】曲中“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乙】曲中“”一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羁旅之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15.下面对两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甲】曲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集中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寂、思乡之情。
B.【甲】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C.【乙】曲中一个“暗”字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情感基调,并先后从听觉和视觉上烘托情感。
D.【乙】曲中“心碎”二字直接切入本曲主题,为全曲之眼。
16.两首散曲都善于利用景物来营造氛围,假如你身处散曲描绘的环境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结合两曲作简单解读。